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四、貝澤移民計劃

  這次貝澤可不敢再怠慢了,他連續工作了三天三夜,終于制訂出了“貝澤移民計劃”。

  “貝澤移民計劃”可行性研討會在科學院大禮堂舉行,哈恩總督親自參加并主持會議。

  禮堂內人們議論紛紛。

  “聽說要把我們地球裝在木星上運走。”

  “什么!那怎么裝?”

  “哎,別說話,趕快聽報告。”

  “大家不要議論啦,我們確實計劃將地球裝在木星上運走,可怎么個運法,我們還要認真的論證一下貝澤的方案。”總督說道。

  “首先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這個設想是我們偉大的哈恩總督提出的,總督又一次在危難之時解救了我們全人類!請允許我代表全人類向我們尊敬的哈恩總督表示衷心的感謝!”

  會場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危難之中的人們又看到了希望!

  “但是,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搬動地球。雖然我們有強大的核動力,但是很難想象,若在我們地球上安裝巨型核動力火箭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好在我想起了利用光壓。”

  “光壓?”

  “對,是光壓。事實上太陽在對我們地球施加引力的同時也對地球施加著壓力,這個壓力就是光壓。

  太陽內部在不停地進行著激烈的熱核反應,每秒鐘釋放3.8×10^26焦耳的能量,我們地球接受了其中的二十億分之一。若地球將這些光全部吸收,則這些光將對地球產生6.3×10^8牛頓的光壓;若地球將這些光全部反射掉,則這些光產生的光壓將加倍。

  但是,即使是加倍后的光壓,也只能使地球產生2.1×10^-16米/秒^2的加速度。換句話說,要使地球的速度增加1米/秒,按這個加速度計算,需要一億五千萬年!”

  “哇,太慢啦!”

  “是的。可我們要把地球移到木星軌道,就需要將地球的速度由29.79千米/秒增加到38.48千米/秒,增加值是8.69千米/秒。因此我們若把光的強度增加一萬三千倍,一億年后地球就能達到這個速度。”

  “一億年!太陽能給我們這么長時間嗎?況且這一萬三千倍的強光從何而來?”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若老天爺不賞這個臉,我們就只好放棄地球,全體移民到木星的衛星上去,當然這是誰也不希望看到的。

  在這里我要再次感謝我們的總督及時拉響了特級警報,否則就確實太晚了。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具我測算,太陽在主序星階段還能存在兩億年!

  至于一萬三千倍的強光,我們還是要從太陽得到。具體方法是:

  在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上,在地球的后面,建立一空間站,該空間站有一個直徑是地球直徑114倍的拋物面反光板,該反光板雖然面積達1.67萬億平方千米,但在失重條件下也是不難安裝的,從這個大反光鏡反射出的光會聚到另一面積與地球截面積相當的‘小’拋物面的焦點處,若兩個拋物面的焦點重合,則光束經小拋物面反射后將改變方向,變成一束口徑與地球直徑相當的強光射向地球,用來推動地球加速。

  在地球上我們也安裝一個口徑略大于地球直徑的反光板,反光板的上邊沿要高出地球大氣層,然后要抽空拋物面上方的大氣。射向地球拋物面的強光經反射后會聚于拋物面的焦點,然后發散后分散射向太空。

  為了不使空間站由于受到光的反沖作用而相對地球后退,空間站上應安裝核動力推進器。這樣地球既得到了強大的動力,還不會由于受到強光的照射被烤化。還有,當地球離太陽越來越遠的時候,太陽光變弱了,光壓變小了,為了保證整個變軌過程在一億年內完成,我們還需要將反光板的直徑進一步提高到地球直徑的350倍。”

  “太妙啦!真是一個偉大的設想。”大家驚呼道。

  “當地球沿著大橢圓軌道到達木星軌道的時候,地球的速度已減少到7.40千米/秒,而木星在近似圓形的軌道上運行的速度為13.06千米/秒,二者速度相差5.66千米/秒,請問二者如何對接?”湯姆生博士提的問題相當專業而且一點都不客氣。

  “關于對接問題,人們早就有了成熟的理論。自從提出阿波羅登月計劃以來,就產生了‘月球火箭運動理論’。在該理論中,人們將地—月—火箭的運動簡化為三體問題,主要研究從地面發射火箭后,火箭的‘擊中月球軌道’、‘繞月飛行軌道’、‘繞地—月飛行軌道’、‘月球衛星軌道’的實現及火箭利用月球引力等問題。我們的地—木對接軌道就像上述理論中的月球衛星軌道,該理論指出,我們可用順行上升火箭來實現逆行的月球衛星軌道。與此類似,如果我們在近日點將地球的速度加速到38.48千米/秒,那么當地球到達木星軌道時速度將減小到7.40千米/秒,而木星的運行速度為13.06千米/秒,地球相對于木星就有了5.66千米/秒的逆行速度。若此逆行速度恰為木星衛星在此高度處的運行速度(此高度應為距木星中心396萬千米),則地球就自然地過渡到繞木星逆行的運動軌道。這個方案是最節省能量的方案,否則的話,我們地球還要多折騰上近億年。

  當然由于太陽和木星引力的共同作用,實際對接過程要復雜得多,但我們在計算機的幫助下完全可以實現順利對接。

  實現對接后我們還不能立即啟動木星這個巨大的火箭。因為地球繞木星運行的軌道現在正處在黃道面上,而木星公轉軌道面與黃道面的夾角僅為1.3度,木星火箭向后噴射,地球繞木一周火焰會噴到地球上一次。因此空間站還要側向對地球施壓,使地球的軌道平面翻轉近90度,達到一個與木星公轉軌道及運行方向垂直的平面內。然后啟動木星火箭。

  至于木星飛船如何制造,我們必需先了解木星的構造。下面請看大屏幕。”

  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其比例類似太陽大氣。而在木星中心則有一個主要由鐵和硅構成的固體核,在那里的溫度可達30,000K。這個核心稱木星核。核的外面是以氫為主要元素組成的厚層,稱為木星幔,它又分為兩層。第一層壓力達300萬個大氣壓以上,溫度為11,000K,高溫高壓使氫分子離解為獨立的原子,高壓又使氫處于液態金屬氫狀態。這一層從核向外延伸到46,000千米處。第二層延伸到70,000千米處,由液態分子氫構成。大氣在這層之上再延伸1,000千米,直到云層。

  “根據木星的結構特點,我們可將木星具有巖體結構的木衛一劈開,將其中心挖空,制成一個口徑為3,600千米的拋物面,將其口朝上放入木星液態氫的海洋之中。然后我們不停地向拋物面的焦點處拋射巨型氫彈并引爆它們,于是上千萬度的等離子體就會以450千米/秒的速度向后噴出。經過上億年的工作,木星的質量減少了八十分之一,速度由13.06千米/秒增加到19.47千米/秒,木星就會擺脫太陽的引力帶著地球以1千米/秒的速度向B恒星飛去,途中需用時1.8億年,到達B恒星后木星飛船入軌、地球下船同樣需要兩億年,即我們的移民之旅總共需要將近六億年!”

  “怎么只有1千米/秒,路上不能再快一點嗎?”

  “移民之路肯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在途中我們若遇到小的天體,可以發射核導彈摧毀它,但若遇到巨大的恒星,我們只有駕船繞過去。所謂‘船大掉頭難’,不能再快啦。”

  “貝澤院士的設想真是太奇妙啦?”湯姆生博士由衷的贊嘆到。

  “但是也許您只顧考慮大的方面啦,而忽略了一些細節問題。比如火箭點火前必須先調整好姿態,而您卻沒考慮到地球和木星的自轉問題。由于我們的拋物面都不是安裝在不受自轉影響的兩極,因此根據您現在的設計,他們是不會加速的。”博士提醒到。

  “這…”

  “還有。第一,由于拋物面是漂浮在木星氫的海洋之上的,因此核爆炸對木星產生的巨大推力實際上是作用給‘海水’的,這將引起巨大的海嘯,并使‘海水’從木星的另一側沿著木星前進的方向拋出,帶走了我們本來要給木星的動量;第二,木星上只有一個拋物面,也就是只有一臺核動力火箭在不停地工作,它在工作時產生巨大的高溫高壓,高壓使我們無法再將核燃料投入其中,長期的高溫又將會使拋物面很快熔化掉。”

  “湯姆生博士提出的問題很有見地,這也是我們今天這個研討會的目的所在。”總督打破了會場的沉寂,“貝澤院士制訂的移民計劃是一個非常令人贊嘆的偉大計劃,他已經解決了這個計劃的絕大部分問題。為了這個計劃,他已經幾天幾夜沒有合眼啦,在此我代表全人類對貝澤院士的奉獻精神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另外,院士也確實太累了,因此我命令貝澤立即休息,剩下的工作就交給湯姆生博士來完成。”

無線電子書    新宇宙的誕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