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章四書

  房屋內。

  宋知書坐在書桌面前靜心思索諸多事情。

  他沒有急著立刻默寫儒家經文,而是捋一捋儒道這個點,之前亂寫一通,沒有得到回報,故而就沒有繼續認真思考。

  如今得到寶塔,宋知書還是覺得有必要捋清楚前世儒家經典,好好去整理清楚,免得接下來出些差錯。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儒家核心經文,便是四書五經。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此為四書。

  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此為五經,原本應當還有樂經,但因遺失在歲月之中,故而就只剩下五經了。

  “朱熹曾言,先讀四書,再讀五經,而且給過明確的閱讀順序,先讀大學,再讀論語,而后孟子,最后中庸。”

  “五經順序則為易經,尚書,詩經,春秋,禮記,依次而閱。”

  宋知書心中暗道,大部分人對四書五經只是略微有一個概念,知道古人要學習這幾本書,可實際上真正讀過的人少之又少。

  饒是宋知書初次閱讀四書五經時,也被其中的文字給整糊涂了,若不是有極其濃厚的興趣愛好,說實話大部分人很難沉下心神去看。

  四書五經乃是文學瑰寶,整體都是向善之道,是君子之道,也是儒家之道,明悟真善,知曉道德,懂得天命,遵循自然,尋找方向,立下君子之命。

  四書的很多學問,就是為了解釋五經,所以先讀四書再讀五經,就是這么一個道理。

  既然是走儒道,就繞不開四書五經,書桌面前,宋知書認認真真的去整理以及思考。

  他執筆,在宣紙上落字,闡述自己的觀點與想法。

  “大學,自禮記摘抄而出,其意是教讀書人如何成為一個人,成為一個真正的大人,故而大學名為大人之學。”

  “古今往來的讀書人都推崇此書,不僅僅是因為朱熹圣人的推崇,更主要的是,大學之道,就是德行之道,不好好學習,便極容易成為小人,格局之小,自私自利,令人厭惡。”

  “而中庸,則更加不凡,中庸之道,并非是平平無奇之意,中,指的便是取天地之正氣,庸其意便是用出之意,廣為天下之大用,得到天地正氣,要在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用出來。”

  “唯有用的恰到好處,這便是中庸之道。”

  宋知書不斷落筆,將自己的想法落在白色宣紙之上,一來是記錄,二來是讓自己有一個明確的思維。

  “論語,乃是孔圣人與弟子之間的對話,一問一答,便是將大學之道與中庸之道,在生活中的應用問答,學生詢問,圣人解惑。

  “孟子,乃是四書之中,字數最多者,尤其是孟圣人所在的時代,正是諸子百家盛行時代,與道家有莫大關系,故而孟子針對氣這個點有極強的見解。”

  “浩然正氣便是孟圣人所提,吾善養浩然正氣,闡述性命雙修之道,性為心性,命為氣數。”

  宋知書將四書的要領概括一番。

  緊接著自言自語道。

  “以我現在的情況而言,還是要熟讀大學之道。”

  “按理說如若這個世界上儒道本質不變,無論是駕馭天下萬民,還是用來修身養性,那么四書五經絕對是瑰寶中的瑰寶。”

  “不管這個世界有多少年的文明,真正的著作,根本不是時間積累而出,看的便是思想,就如同前世一般,史前文明依舊有靈長類生物,但卻沒有思想。”

  “這個時代,縱然時間夠長,五千年根本算不上什么,但儒家經文這種東西,絕對不是靠時間堆上來的。”

  “很顯然,我之前讀書,沒有理解其中奧義,沒有真正去思考,更多的只是抱著一種好奇的想法去看,故而毫無長進,沒有給我帶來什么影響。”

  “現在的我,必須要認真讀書,并非是刻意研究,而是發自內心去看待這些文章,用心去感悟,用思想去理解,用行為去印證,如此一來,或許就會有不同的變化。”

  宋知書自語道。

  他曾經遇到過一名國學大師,提出過兩個問題,那就是四書五經會不會有朝一日被淘汰,亦或者是說時間線拉長,是否會出現更多璀璨的經文瑰寶?

  這兩個問題提出,那名國學大師只是思考片刻便做出了回答。

  不一定。

  他沒有完全否決自己的觀點,但也不是非常贊同自己的觀點,不否認的原因是,這本身就是一個猜想,有無數可能性,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尤其是假設。

  但不贊同的原因對方也向自己解釋清楚了。

  任何流傳下來的文學瑰寶,需要滿足幾個非常苛刻的條件,一來是著作者擁有極高的智慧,而這個著作者又要通過周邊的事物,進行不斷的思考,最終才能著書,最重要的就是環境也要影響。

  如果人人都追求金錢名利,趨炎附勢,就算是十萬年的文明,也不可能誕生一本文學瑰寶,這就是為什么前世現代很難出現文學經典的原因了。

  大環境決定了很多很多,而對比這個世界,人人追求的是什么?長生修仙,王朝爭霸,只怕也不會有什么儒學瑰寶。

  當然這點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去驗證,但不管如何,前世的儒學經典,一定無比珍貴,絕對不會因為任何因素影響本身的價值。

  想法確定。

  宋知書將面上的宣紙燒毀,緊接著如往日一般,再去默寫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宋知書這一次默寫的很慢,每寫完一段,他都會停下來細細思考,重新去理解每一個字每一句話。

  甚至宋知書特意停頓下來,自我講解與闡述這些話。

  “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學之道,為君子也,君子之道,開放格局,心胸遼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宋知書不斷通過原文理解,并且還加入了自己的思想。

  如此。

  這一次的默寫,他用了很長的時間,以往都是一個時辰就夠了,快的時候半個時辰也能默寫完。

  可這一次,宋知書前前后后花費了十個時辰。

  最終,當最后一段進行闡述和思想理解后,當下洋洋灑灑的兩千多字,化作了一縷縷白氣。

  這比之前的儒氣要多數倍,甚至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儒家正氣。

  “第八道。”

  宋知書確確實實有些驚訝了,他察覺到了之前默寫文章有問題,所以好好沉下心神來,卻不曾想收獲竟如此之大。

  “這十五年來,我雖知曉儒道,也嘗試性的向儒道發展,可仔細回想,我當時的利益心實在是太重了,根本沒有靜下心神好好感悟文章之思想。”

  “而今,十五年的沉淀,讓我懂得了許多,否則的話,今時今日,我依舊還是無法知曉這些圣人文章的智慧之處。”

  “不過現在的我,還沒有真正明悟出來,需要更多時間去思考,但絕對不能操之過急,陽明圣人所言,知行合一,對事物有了不同的認知,就應該去實踐,實踐之前,則是更多的理解。”

  “要結合周圍的環境,結合很多事情,不然僅僅只是讀書,再聰明的人,也無法通過書籍成圣。”

  宋知書不斷的自我反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遇到了事情,就必須要好好的去思考,只有思考才會有一個對錯概念,知道自己不足之處,知道自己的優點,也知道自己的缺陷。

  這樣的話,人才可以一點一點進步,最終成為完人。

  “呼。”

  長長吐出一口氣。

  隨著第八道儒家正氣入體,宋知書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感覺,一切的頹然與低迷,在這一刻消失,取而代之的便是那種念頭達通。

  “再有兩道,便可開啟第一個玉盒,修仙之路也將順暢起來,的確是未來可期啊。”

  宋知書忍不住心中暗喜。

  讀書歸讀書,自己依舊是一個正常人,遇到開心的事情,自然心情愉悅。

  起身簡單洗漱一番,外面的雨還未曾停下。

  而敲門聲又一次響起了。

  “這么快就來了?”

  宋知書有些驚訝,他下意識認為是蘇婉云來了,畢竟昨日蘇婉云找過自己,談論相親的事情。

  實話實說,宋知書有些后悔答應,畢竟他確確實實沒有成家的打算。

  去了也只是特意耽誤別人,浪費自己的時間。

  但不管如何,既然答應了,就必須要履行承諾,君子不可無信。

  只不過,當宋知書推開房門后,卻發現來者不是蘇婉云,而是昨日的信差。

  “小的見過仙長。”

  “仙長,這是您的雨傘,還有這是一些上等茶葉,不知仙長喜歡什么,就買了茶葉,還望仙長不要嫌棄。”

  中年信差開口,將一把雨傘遞交給自己,外加上一塊由紅紙包住的茶餅。

  這讓宋知書有些驚訝。

  “客氣。”

  “舉手之勞罷了。”

  宋知書苦笑一聲,他接過紙傘,又將目光落在茶餅上,這是福悅茶鋪生產的茶餅,光是這一塊,至少五兩白銀。

  對于他而言,倒也不算太貴,平日里家中也會備上一些,但對于后者而言,這茶餅絕對不是一筆簡單的開支。

  “好意心領了,將這東西退回去吧。”

  宋知書開口,不希望對方破財,這沒有必要。

  “仙長言重,昨日弄濕了仙長的信封,仙長不計前嫌,又借雨傘給我,小的實在是不知道如何回報,這茶不貴,還望仙長收下,也算是小的一片心意。”

  對方說話有些緊張,是個憨厚之人,對于這種禮尚往來明顯不熟練,看樣子是家中妻子教導。

  有一點其他心思,可宋知書不去在乎。

  “拿回去吧,小事而已。”

  宋知書勸說對方,還不等后者開口,突兀之間,輕盈的腳步之聲響起。

  很快,一道聲音響起。

  “宋師兄。”

  是蘇婉云的聲音。

無線電子書    儒劍仙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