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34章 家主要我出人,我哪敢不出?

無線電子書    吾弟大秦第一紈绔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近來十數日,韓地各個城池源源不斷有人涌入,都是從趙地,魏地來的。

  他們大多都是貴族,百姓極少極少。在這個時代,大多數百姓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村落附近的城池。受限于交通工具和財力,他們走不了多遠。

  失去了貴族的韓地,又一次迎來了一大批貴族。

  以常理論,這些識文斷字的貴族正好能夠填補韓地官員的空白。蘿卜栽進坑,是理所當然的事。

  這些來到韓地,發現當地統治一片空白的貴族們便是如此想的。

  經過多方打探,他們很容易就知道韓地實際統治者居于新鄭。

  又是數日過后,新鄭迎來幾十年中最大的人口流入。

  郡守府。

  新鄭郡守強站在主屋門口恭候。

  魯勾踐推開木門,向強微微點頭,示意可以進了。

  強禮貌地稱了聲謝,從魯勾踐身邊的空隙走了進去。

  來到大堂,見到束好發,穿戴一新的嬴成蟜正在進食,桌上有一碗小米粥,和幾根腌制的青菜。

  “吃了沒?一起吃點?”

  嬴成蟜熱情招呼。

  和嬴成蟜同桌而食,能在那幫改名流沙的同僚面前炫耀好久。

  強一邊說著這怎么好意思,一邊湊上桌案。

  侍女取來碗筷放到強面前,已經吃過早飯的強自盛了一碗小米粥。

  端到嘴邊吹了吹,嘴唇微觸,試過不燙后,大喝了一口,味道和他家的小米粥沒兩樣。

  “君上早上就吃這?連點葷腥都沒有。”

  像強這等習武之人能吃肉,愛吃肉,身體營養跟不上,練武只會把自己練廢。

  “早上我不習慣吃太油膩的,知道你吃不慣,叫人去庖廚給你取肉了。”

  很快,強右手抓起一個大豬蹄子,塞到嘴里狠狠咬下,軟爛香。

  其身前新擺上了兩個盤子,一個盤子里裝著熬煮稀爛豬蹄,另一個盤子里裝著燜制的狗肉。

  心滿意足的強笑道:

  “強是來和君上邀功的。

  “過幾日,君上就不需要起這么早了。”

  拿豬爪子指著隔了五步的案牘上,摞起來的厚厚紙張,咽下口中的蹄筋。

  “幫君上處理事務的人來了。”

  嬴成蟜習性,強很清楚。

  能坐著不站著,能躺著不坐著。

  君上是一個一邊說著一日中的計劃要從早晨開始,一邊睡到辰時才起,說自己計劃是睡覺的懶散代表。

  自從禍源走后,君上每日早起晚睡地處理韓地政事,想必早就厭煩透頂了…強心想。他看著君上的臉,期待看到歡喜神情。

  “那些貴族都找過來了啊…”

  嬴成蟜小口喝著小米粥,若有所思,一臉平靜。

  強沒看到歡喜,有些詫異,還有些失望。

  君上喜怒不形于色,城府高深,是好事…他這么想著,臉上便又笑開了花,道:

  “是啊,強已為君上備好名冊。君上今日便可對其進行考核,安排就任了。”

  “你倒是準備的充分,名冊肯定帶在身上了?拿出來罷。”

  嬴成蟜露出一絲笑意。

  就是說嘛,君上怎么會不歡喜…強笑的歡喜極了。

  一直單手啃豬蹄的強,用沒有油污的左手從衣襟中拿出一本書,歉意地放在桌案上干凈的空處。

  他右手有油污不好碰名冊,單手遞過去自覺不敬。

  “不用那么多禮數的。”

  嬴成蟜說道,抓起名冊從第一頁開始翻看。

  每個姓名下除了基本的年齡,出身,性情以外。不少人還有師承,以及履歷——做過什么官,做過什么事。

  嬴成蟜看的極快,刷刷刷翻看了十數頁。

  不愧是君上,看書速度都這么快…強兩手抓著豬蹄邊啃邊想。

  “你先吃。”

  嬴成蟜和強說了一句,站起來走到放滿韓地政務的桌案前坐下。

  拿起毛筆,在清晨丁香磨好墨,加水調勻的硯臺中輕點兩下。

  筆尖由白變黑。

  嬴成蟜持筆,在停下來的這一頁圈了一個名字,然后又是一陣猛翻,數頁之后又勾了一個。

  強知道君上這是在挑人了,拿著豬蹄湊到君上身邊看君上挑了哪些人。

  他一個豬蹄還沒吃完,嬴成蟜已將一整本名冊都翻完了。

  “圈上的都是不要的?”

  強笑問。

  他看的清楚,嬴成蟜一共就只圈了四個人。

  “不,沒圈的才是不要的。”

  嬴成蟜把名冊塞回強的懷中,舉手上推強的下巴。

  “雖然我不喜歡繁文縟節,但你張著大嘴,牙齒舌頭上都滿是豬肉沫,對著我呼氣發動生化攻擊,是不是不太合適?”

  輕車熟路地取下那一摞紙張最上面的一張,嬴成蟜一邊看,一邊例行每日批前嘟囔。

  “就不該放那老鬼跑,做政務的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啊。”

  強帶著深深的疑惑,不解離去。

  他不明白,君上明明很討厭處理政務,為什么只在千余能為官吏的貴族中選了四個。

  太陽東升。

  太陽西落。

  案牘上的政務越來越薄,從高漸漸到低,到無,然后觸底反彈又疊高——這是明天的政務。

  嬴成蟜一直忙碌到晚間,直到月上柳梢頭才松了松僵硬的脖子,接見了從咸陽回來的衛莊。

  衛莊帶回了信件親自送到荀子手中的消息,嬴成蟜有些歡喜。

  等了數日,沒有等來咸陽的信件,這正合嬴成蟜心愿。

  他送去的那封信全部內容是——皇兄,你想東巡了罷?我假借你之身份,巡行可乎?

  咸陽沒有反對書信,便是默認。

  翌日,嬴成蟜發布驅逐令,將從趙,魏兩地逃到韓地的貴族驅逐了大半。

  新鄭郡守強,在趙,魏兩地被本地貴族罵得狗血淋頭——他們不知道實際掌管韓地,下令驅逐他們的人是嬴成蟜。

  嬴成蟜被始皇帝關在咸陽獄,不會有幾人將韓地的事聯想到他的身上。

  然而,很快,天下都知道韓地被內劃給了長安君。

  墨家巨子以長安君嬴成蟜門客的名義,代長安君發布招賢令。

  凡學問高深者,不拘泥哪一家,哪一門,哪一派,皆可來韓地。長安君愿與諸子分官,大秦學堂歡迎百家任教。

  此令一處,天下沸騰。

  在焚書令,挾書律席卷天下,諸子百家的末法時代。韓地,第一次進入了全天下人的眼中。

  被攆的雞飛狗跳,為傳承學問而不惜性命的諸子百家第一次知道,天下竟然還有這樣一個不受焚書令,挾書律影響的樂土。

  這個樂土還對他們拋出了橄欖枝,不僅讓他們教書育人,還能讓他們為官執政,一展所學,妥妥的高待遇。

  能在光亮處起舞,誰愿在黑暗中茍延殘喘。

  東海之濱。

  齊地,臨淄。

  這里曾是坐擁天下半財的齊國都城,是整個天下最富有之地。

  武城侯王翦卸下了征戰一輩子的甲胄,穿上了柔順的絲綢,帶著孫兒王離頤養天年。

  他這位大秦現今唯一徹侯,分到了最富庶的臨淄十八城。代價是遠離權力中樞,失去軍隊影響力,交出兵權。

  這樣的結果,王翦很滿足,這本就是他想要的結果。

  日光充足,曬在身上暖洋洋的。

  老將瞇著眼,發布了無數軍令的嘴哼起了秦腔。

  “侯爺,離少爺老師來辭行,說要去往…”

  管家走上來,像個軍人一樣朗聲通報。

  “去去去,愛去哪去哪。”

  王翦不聽完管家所說,不在意地道。

  “唯!”

  管家大聲應道,干脆利落地返身,沒有把話補充完的意圖,也不在意的樣子。

  他曾是王翦親衛,習慣服從命令。

  老將聽著管家離去的軍伍步伐之音,嗤笑一聲。

  “書生還不多的是。”

  安穩隱退的王翦,給本應繼承其武城侯爵位的將軍王離,選擇了一條截然相反的路,棄武從文。

  打殺了一輩子,爵,官都到人臣之巔的老人不欲孫兒步其后塵屢上戰場,只想孫兒平平安安,富貴榮華。

  但骨子里,曾為大秦軍方旗幟的老人依然看不起文人。

  “鳥人。”

  老將輕蔑道。

  大門外。

  在齊地享有盛名,曾為稷下學宮祭酒的老人沒有想到王翦竟然連面都不與他見。

  這是赤裸裸的羞辱。

  “君但使分一尺尊重齊文人,彭黽焉能率眾離故土?”

  彭黽憤怒離去。

  管家看著為自家少爺啟蒙,在齊地廣有賢明的名士,吐了口唾沫。

  “呸,鳥人。”

  第二日,王翦吩咐管家去為孫兒尋個名師。

  管家遍尋臨淄,名聲顯赫之輩,皆向韓地而行。

  管家無功而返,老將有些不快。

  他的孫兒一切都要用最好,啟蒙也是如此。

  給管家下軍令,要其出臨淄,不尋到名師不許回來。

  老將本以為三兩日便能等來管家回返,誰料這一等就是十數日。

  齊地不只是臨淄名士盡走,瑯琊,膠東,泗水等郡亦如此。

  又過兩日,走出千里的管家終是帶回因老母多病,而未離齊地的名士。

  老將這才滿意。

  “呵,鳥人配豎子。”

  這么多天,老人再不在意,也知道這些鳥人因為嬴成蟜的招賢令,而奔赴了韓地。

  偌大齊地,唯有一處例外,狄城及其附近。

  這里是田儋,田榮,田橫,三兄弟的地盤。

  三人是齊國王族,齊降秦后,被貶為庶民,居狄郡養士,以待良機。

  狄城在齊地很不起眼,也不是大城,沒有被始皇帝分封出去。

  這里的百姓在田氏三兄弟的領導下,生活和齊國滅亡前幾乎沒有差別用。

  他們用齊字,學齊字。始皇帝的焚書令,挾書律,三殺令,天下行秦律等一干命令,都與狄城無關。

  田家,一間宅邸院落。

  庭院內落葉紛紛,男生女相的張良坐于石凳上,咳嗽連連,手帕掩口后,其上有明顯血跡。

  其望著韓地方向,咬牙切齒。

  “占我韓國,污我名聲,廣招英杰…秦王,長安,但活一個,大亂難起,大韓難復!”

  楚地。

  這里的文化自成一體,巫文化盛行的楚地對從韓地傳來的消息,沒什么感覺。

  始皇帝分封群臣,以安天下。

  領地被分到楚地的這些功臣,這么久的時間過去,能將始皇帝命令貫徹實行到極致的,寥寥無幾。

  楚人有著獨屬于自身的驕傲,他們的貴族,百姓,都信奉巫,崇拜火,喜歡紅色。

  因為距離關中太遠,楚地反叛,關中出兵平叛的難度太大。

  而且楚地錯綜復雜的地勢太占便宜,連戰神王翦都需要六十萬人才能以人和強壓楚國地利,這些功臣一到楚地便發覺了這點。

  他們沒有王翦的武力,又沒有關中做靠山,是以被封到楚地的功臣大多采用的是懷柔政策。

  他們要為自己的小命考慮,楚人惹急眼了,是真的會玩命。

  距離咸陽越遠,始皇帝命令就越難以盡實。

  楚地官府用簡體字,民間依舊是楚文居多。

  對于嬴成蟜的招賢令,楚地貴族大多嗤之以鼻。

  項梁終于擺脫了大侄子,親身來到郢都,宴請郢都楚地貴族。

  宴飲期間言笑晏晏,項梁對招賢令點評道:

  “招賢令,招賢令,招的是賢人,和我們蠻夷有什么關系?”

  言畢,賓主相視,哈哈大笑,舉樽相撞,共飲美酒。

  就在項梁心下安定,計劃著怎么把始皇帝這命令實施貫徹下去,讓楚地多死幾個人,以讓楚地仇秦之心更重時。

  幾日后。

  “天下莫有賢于楚人者!”

  一群楚人高呼口號,浩浩蕩蕩地出了楚地。他們要去韓地宣揚楚國的巫文化,將東皇太一的光輝灑向天下。

  這群楚人是出自本地貴族,羋姓江氏一脈,項梁單獨宴請江家家主江河。

  宴席上,兩人把酒言歡。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后。

  胖乎乎的項梁笑的很和氣,目光中透露出狡詐,精明,市儈。

  “江兄遣家中精干赴韓地,可是得到了什么消息?有賺錢的營生還望說與梁聽,梁弱能得利,五成予江兄。”

  項梁為楚武安君項燕親子,又常來郢都,和眾多世家大族,如屈,景,昭三家都很是要好,和江家關系也是不錯。

  臉龐通紅的江河對項梁防備心不重,端起酒樽,如實相告。

  “家主要我出人,我哪敢不出?”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吾弟大秦第一紈绔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