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章三監之亂

  姬昭與太公站在城門上,目視著剛剛受封的一位位諸侯國君離開鎬京,他們或多或少帶著大批家臣、奴隸、貨物、兵器,借著分封的機會,姬昭將直屬于天子的六軍梳理了一遍,雖然人數少了很多,但戰斗力卻勝出了幾分。

  姬昭眼中,這些人命運各不相同。

  有的頭頂浮現黑色氣運,證明他們就藩的過程不會順利,甚至可能有性命之危;有的氣運紫色彌漫,直沖霄漢,一眼望去是晉侯、燕侯這些歷史上的霸主國,都是姬姓宗親。

  姬昭與太公望的嫡長子也在其中,代他們二人前往封國就藩,而且這兩人所攜帶的甲士也是最多的,足足有數千之數!

  姬昭的目光放在幾支最龐大的車隊上,那是前殷商王子盤庚的車隊,他被封到殷商故地安撫殷商遺民,給予公爵的稱號。

  為了監管這位王子,姬昭將姬姓的長者封在管、庸、邶三地,皆是侯國,幾乎堵住了盤庚出殷的每一條交通要道。

  “太公,你說管侯、庸侯、邶侯三人能看住殷商王畿的盤庚嗎?”

  太公望沉吟道:“若是盡心竭力,自然是沒問題的,只是…”

  姬昭明白太公望話中的意思笑道:“這幾人或者是我的叔叔,或者是我的兄長,都是姬姓的宗族長輩,是天子最親近的親屬,如果刻薄的對待他們,宗法的威嚴又怎么體現呢?”

  九十六國,姬姓諸侯六十七,不出十年,姬姓宗族的力量就會迎來極大的膨脹,到那時最大的威脅殷商舊人和夷狄侵擾就不攻自破,天子的地位自然也就穩固了。

  至于日后天子握不住姬姓宗族這把利劍,這不在他的考慮之中,若是在宗法制度最森嚴的時候連削藩這種事都做不成,那天子不如退位讓賢。

  不過對于太公望的擔憂,姬昭自然是考慮過的,“太公的擔憂也是有道理的,到時候可能要太公隨我,率天子三軍向東平亂了,到時候不知道這九十六國,有多少要奪爵除國。”

  太公望應道:“先王臨終的時候將邦周托付給您,況且齊姜為王后,我怎么會不盡心竭力呢?”

  齊姜為王后,她的孩子就是嫡子,日后定然是要繼承王位的,那時齊國就是名副其實的舅國。

  等到姬昭一薨,洛國即使依舊是東方最重要的藩國之一,但必然不能保持現在這種超然的地位,到時齊國就會是諸國第一,尤其是天下異性諸侯都要以齊侯為首。

  姬昭身子一頓,復又笑道:“王后出身高貴,想必日后定能誕下王太子,延續我邦周的國祚。”

  對姬昭而言,拿到天階·天人卡的那一刻,姬姜聯盟就變得可有可無,但先不說他不會直接放大,從邦周來說,是很需要這個聯盟來保持穩定的。

  要知道,姬姜聯盟不僅僅是天子和姜姓宗族的聯盟,其中還有一個小姬姜聯盟——齊洛聯盟,齊洛聯手加上新營建的都邑,整個東方都會穩定在這種三角權力結構中。

  二人相視一笑,不再多言。

  隨著天子冊封武庚為公爵,統治殷商舊地,管理殷商舊民的消息傳來,殷商遺民大悅,尤其是天子允許他們使用殷商的舊俗,更是一片歡騰。

  武庚卻是一片心憂,多次對身邊的心腹大臣說:“周天子封我于故國之都,安撫遺民,但是管、庸、邶三國將我團團包圍,如果他們要對我不利,我該怎么抵擋呢?”

  他怎么也想不到,管、庸、邶三侯根本就沒把監管他這件事放在心上。

  管侯是武王最年長的弟弟,本是最有資格攝政的大臣,卻沒想到武王越過了他,選擇了姬昭攝政。

  他對自己的上卿多次發泄過不滿:“先王賓天,我才是宗家嫡長,姬昭不過是四子罷了,怎么能攝政治理天下呢?”

  而且姬昭雖然擴展諸姬勢力,大肆分封諸侯,但卻以禮制嚴格限制了他們的發展,而且他只得到了侯爵的地位,竟然和他一向看不起的晉侯同等地位,這使得他更是不滿。

  庸侯、邶侯本就是宗族的長者,自然不甘心屈居于姬昭這個后生晚輩之下,于是在諸侯國中傳播謠言,“天子年幼,姬昭攝政定然有不軌之心,恐怕是想要取代天子,自立為王。”

  三人便決定聯合起來作亂。

  武庚日夜憂慮,坐立不安,便與管、庸、邶三侯聯合起來,又發動了親近殷商的數十個未得到周天子冊封的方國國主,又裹挾了一批諸侯,整個殷商故地幾乎卷入了戰亂之中。

  鎬京。

  管、庸、邶、宋四國作亂的消息幾乎以最快的速度傳了回來,齊洛二侯已經率領很多諸侯開始與叛軍交戰。

  宮殿之中,十歲的康王姬允坐在王位上首,小手拉著姬昭衣角,問道:“王叔,你是要出征剿滅叛軍嗎?就像父王那樣。”

  大殿上的臣子只有姬昭、太公望以及姬昭的同母弟程侯林三人。

  姬昭、太公望二人皆負甲持劍,臉上并無驚慌之色,這場叛亂早在他們預料之中。

  “天子勿要擔心,些許叛賊而已。此次臣與太公出征,國中事務便交給程侯,天子有事可以和程侯商量。”說著將目光望向姬林,“程侯此次留在王城,務必要如履薄冰,盡心侍奉天子,切記不要出現什么差錯。”

  程侯林聞言連忙行禮道:“太宰所言,臣一定銘記在心,糧需供給,絕不短缺,不會耽誤太宰東征大計。”

  姬昭和太公望東征,可不是僅僅為了處理一場叛亂,平定叛亂之后就要趁勝大索東部諸國,營建洛邑,為后續分陜而治做準備,畢竟天子在一天天長大,這天下終究是要交回他手中。

  這一次出京,少則三年,多則五年,鎬京城自然要交到自己人手中才能放心。

  至于東征,姬昭有十成的把握,經過兩年的積累,他現在的實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族長:姬昭、洛昭(一代始祖)

  爵位:侯爵(國君)

  國家:周王朝,洛國。

  陣營:王室。

  政治:90;謀略:90;兵略:90。

  陣營聲望:仇恨、冷淡、中立、友善、尊敬、崇拜。

  ①王族:中立;②貴族:友善;③軍隊:友善;④國人:友善;⑤逆賊:仇恨。

  氣運點數:15000

  道具:

  ①天階·天人卡(豈非天人化身,焉能有若此者?):使用此卡立刻成為千古智慧化身,三維屬性升至100,為丞相可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大軍不絕糧道;為謀主則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為將帥則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

  ②天階·司天監臺:此乃鎮國神器,使用者可依圖紙而建,建成后立足其中,可調節一國天象,保佑王朝風調雨順。

  ③地階·同心結:使用此物可鏈接一人,信任恒定滿值。

  雖然這兩年中沒能再獲得道具,但兩個天階道具,一個地階道具,先前三個成就加上這兩年的積累,一共15000氣運點數。

  這幾年的鍛煉與學習,三維屬性突破90,全部達到名臣的層次,堪稱小六邊形戰士,加上異于常人的知識,姬昭有信心在這個時代處理任何難題。

  況且軍隊、貴族、國人都臣服于他,王室也并不都是三監那樣的叛逆,如晉侯、程侯等一批姬姓諸侯都站在他這邊,上下一心,此戰必勝。

  三人又商議了一些后續出征的事宜,大朝會上,姬昭向王畿眾臣宣布自己將要出征,天子舉行了規模龐大的祭天大典。

  拱衛王畿最精銳的天子六軍直接被姬昭帶走了一半,此時一軍一萬兩千人,足足三萬多大軍,浩浩蕩蕩的從鎬京出發,前往邦周東部。

  中軍車輦。

  姬昭與太公望相對而坐。

  “一場鬧劇!”

  “是鬧劇,但叛軍人數眾多,太宰還是要謹慎。”

  “分而化之,聚而殲之,不過是土雞瓦狗,不堪一擊。”

  姬昭閉目靜思,思索山川河流的走向,思考何處能行軍、扎營、設伏、排陣。

  很多人策略游戲玩多了,以為打仗是單純的計謀,實際上謀士的地位遠遠不如統兵大將。

  所謂以正合,統兵大將就是正。

  統兵大將的能力是所有謀劃實現的根基,而統兵實際上是很枯燥的事情,絕大多數時間就是按部就班行軍、扎營、布陣防御。

  姬昭自王畿鎬京而來,手持天子詔令,命令諸侯各自出兵,作為三軍輔助。

  諸國君主心里都很清楚,這個時候不助陣,等到姬昭平叛歸來,難道還能有他們的好果子吃,死肯定不會,但奪爵除國還不如死!

  況且他們本身就對現在的秩序很滿意,自然不喜歡三監這種亂局者。

  等到姬昭徹底踏上殷商舊地時,與諸侯會盟之時,有兵員六萬,加上充當炮灰以及轉運糧草的奴隸,軍隊人數超過了二十萬。

  “太宰學識真是通天,第一次統兵,二十萬軍隊就能管理的井井有條,勝過許多常年打仗的將軍。”

  太公望半真半假的稱贊著。

  先前姬昭能統率三萬軍隊井井有條,太公望并不覺得驚奇,因為三萬人并不多,基本上天才將領初出茅廬的時候都能做到。

  但二十萬軍隊依舊能井井有條,這甚至讓太公望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要知道姬昭是沒有統過兵的!

  大兵團的指揮需要經驗的支撐,這是顛簸不破的真理!

  若是太公知道后世有個叫韓信的神人,一上手就統率大軍團,連戰連勝,幾十萬人的大軍團會戰如臂使指,估計就不覺得姬昭這個有什么稀奇了。

  此次天下九十六國,同三監作亂、被三監裹挾者共二十三國,此刻在姬昭麾下的諸侯共二十六國,接到天子詔書的南北兩路諸侯還在路上磨磨蹭蹭。

  這些被封到南北二方的諸侯,要么是姬姓的遠支宗親,要么是異性的諸侯,國小力弱,正與夷狄連日大戰,忙的不可開交,對于中原大戰并不太想參與,也不敢將軍隊抽調走。

  大部分都是數十名甲士帶著幾百名奴隸加上資軍的財貨、糧草而來,姬昭也不在意,畢竟他大封諸侯的目的之一就是清剿遍及天下的夷狄。

無線電子書    從武王伐紂開始建立千年世家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