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一十五章天下第一才子

  茶盞摔落,在地上應聲而碎,張安世卻好像不為所動的樣子。

  他甚至眼也不曾眨一下,只看著眼前的于謙。

  而后平靜地道:“你是讀書人,必定對我沒有什么好印象。不過這不打緊,你來了就好,郡王府里事情比較繁雜,你在長史府里,好生的用命,若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多看,多聽,多問。”

  于謙沒想到張安世竟沒有動怒。

  他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了張安世一眼。

  張安世自然感受到于謙目光中的打量,只道:“還有什么想說的?”

  于謙只頓了一下,便道:“聽聞今日錦衣衛又抓了許多人,敢問殿下,這些人個個都罪之于死嗎?”

  張安世笑了笑,不置可否地道:“你說呢?”

  于謙微微皺眉道:“至少有一部分人,下官以為…”

  張安世嘆了口氣,卻是打斷他道:“書生之見。”

  于謙不像其他人唯唯諾諾,迎著張安世的目光道:“殿下,何以見得呢?”

  張安世笑著道:“以后你會明白的。對了,你手里頭,是哪里來的公文?”

  于謙這才收回視線,看著手上的公文,道:“這一份,乃是爪哇送來的快報。趙王殿下欲進兵蘇門答臘,如今厲兵秣馬,希望殿下能夠準予貸一筆銀子,購置火器,海運至爪哇…”

  張安世聽罷,皺眉道:“這不是空手套白狼嗎?世上哪里借貸打仗的道理。”

  于謙:“…”

  “除此之外…”于謙抬首看向張安世:“這里頭還說,趙王殿下,已委長史解縉入朝,接洽火器的事宜,他們可以以爪哇的種植園以及各處的礦場做抵。”

  張安世挑了挑眉,道:“解縉?”

  說起來,這個名字,他已經許久不曾聽聞了,真是既熟悉又陌生啊!

  張安世點點頭,只道:“知道了,還有何事?”

  于謙搖頭道:“還有幾份私信,下官不敢拆閱…”

  張安世便道:“現在我手頭的私信不少,若是一個個去拆閱,一個個回復,如何回應得過來?以后若還有這樣的書信,你先拆閱吧。分揀出一些緊要的,呈送我面前,至于不緊要的,給我匯總成簡報,告知一聲。至于我要如何回復,你來草擬即可。”

  身為郡王,張安世每日的書信往來,實在太多了,已到了分身乏術的地步。

  所以,若是沒有專門的人進行處理,只怕不需多少日子,就要堆積成山。

  于謙顯得很詫異,他沒料到,張安世竟讓他負責此事。

  要知道,這可牽涉了許多私人的書信,若是絕對信任之人,是絕不會托付于人的。

  可他來長史府,也不過短短數日而已。

  張安世看他悶不吭聲,便道:“怎么不回應?”

  于謙猶豫了一下,便道:“下官擔心…不能辦妥這件事,殿下是否另請高明。”

  張安世不以為然地道:“這都是些許小事,誰都可以辦好。你是舉人出身,處理這樣的事應該得心應手。對本王而言,只要這個人可信就可以了,其他的不緊要。”

  于謙:“…”

  于謙的心里五味雜陳,事實上,他對張安世的觀感并不太好,可張安世對他…卻好像…引他為心腹的意思。

  張安世奇怪地看著他道:“怎么又不說話?以后有什么事,都可以和本王說,本王不會見怪。噢,對啦,處理公文和私人的信箋時,一定要好生的琢磨,想一想這些公文背后的意思。”

  “是。”于謙點頭。

  他甚至有些懷疑,張安世在使什么詭計。

  可細細一想,張安世不過是個青年,能有什么壞心思呢?可能外間的流言蜚語,只是以訛傳訛罷了。

  張安世這頭,信手便取了桉牘上一份書信,拆閱起來,低頭一看,突的臉色驟變。

  方才二人還算是在輕松的閑聊,轉眼之間,這里卻多了幾分肅然之氣。

  見張安世皺眉看著信不語,于謙正想開口要告辭出去。

  張安世卻道:“你來…”

  于謙只好道:“殿下有何吩咐?”

  張安世卻是突然的露出了笑容,大喜道:“總算是…辦成啦,好的很,倒是虧得我沒少花銀子。”

  見張安世繼而大喜過望,于謙更是一頭霧水,于是道:“不知殿下還有什么吩咐?”

  “給我安排一個行程,三日之內,要巡視棲霞醫學院。”

  于謙道:“是。敢問殿下,這醫學院,在何處?”

  張安世道:“這是新的醫院,乃歷朝歷代迄今,第一個專門給病人看診,同時兼顧了問診、問藥和教學的地方。你可知道,這醫學院,花費了多少銀子?”

  他興致勃勃地說著,接著伸出了一根手指頭。

  于謙道:“一萬兩?”

  張安世道:“一百萬兩紋銀。”

  于謙:“…”

  張安世卻笑呵呵地道:“當然,這里頭的開銷,主要還在于建筑、器械,試驗、還有人員。萬事開頭難嘛,這銀子不充裕可不成,不說其他,單單說這些誒人員,就已專門雇請人,培訓了足足四年了,教授他們各種醫療衛生的原理。”

  “除此之外,所有的醫療器械,都要定制,你別看里頭許多小器械,不過繡花針似的,可它們卻比黃金還貴,不少的器皿,想要制出來,可是耗費了無數人心力的。”

  “還有試驗…”張安世振奮地道:“搜羅當今天下的藥方,重新整理,再通過不同的病癥,檢驗效果,效果不顯的,則刨除出去,若明顯起效的,則編錄教材。至于其他的試驗,說了你可能也不懂。”

  “這歐通最難得,還是人員,每一個人要培養起來,都不容易,要教授他們試驗的方法,教授他們醫理和藥理,這可很不容易。除此之外,建筑的花費,可不比我這王府要小,里頭有些地方,一個房子,要締造起來,就需花費幾萬兩銀子不止。可這銀子,卻花的值,莫說是百萬兩,便是再加幾個百萬兩,也是物超所值的。”

  于謙依舊聽得一頭霧水。

  在這個時代,你跟人說一個醫館要花費百萬兩銀子,一般情況之下,大家只會覺得這個人貪墨的實在厲害。

  而且他也無法理解,張安世的思維好像迥異于常人,似乎總對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產生興趣。

  尤其是王府里的不少公文批示,幾乎涉及到了做買賣的事,亦或者是某些稀奇古怪的所謂機械,殿下的批復往往比較及時,其他的事,則往往會慢一些。

  于謙想了想,卻道:“是,下官會添加進日程,后日正午,如何?”

  張安世沉吟著道:“可以,那就后日正午。”

  于謙道:“下官告退!”

  張安世頭也不抬地揮了揮手道:“去吧,去吧。”

  京城內外,已漸漸地恢復了平靜。

  與許多人想象的不一樣,原本以為,錦衣衛捉拿了這么多的人,必然會引發意想不到的余波。

  可實際上,這京城內外的軍民百姓們,似乎更在乎陛下所兌現的旨意。

  旨意一到了,誰遭了殃,誰倒了霉,便實在難有什么興趣了。

  張安世沒有過多地去插手逆桉之事,錦衣衛上下,自有人遵照旨意行事即可。

  不過隨著聯合錢莊開始重新放松貸款,緊接著,新政爭端的塵埃落定,總算是給這太平府提振了不少的信心。

  不過這太平府上下,依舊還在忙碌,一整套刺激利好的方案,已開始擬定。

  與此同時,一份份奏報,也呈送入宮。

  朱棣看過了奏報,倒是長長地松了口氣。

  說到底,現在這個時代,雖有不少的作坊,卻還遠遠處于生產力不足的狀態。

  用后世的說法,叫做求大于供,畢竟生產力擺在這里。

  整個天下,依舊還是一個廣闊的市場,還遠遠沒有到供大于求的時候。

  此次危機,更多的是信任的危機罷了。

  朱瞻基奉命,前往直隸各府縣,接觸士民商賈,講解朝廷對于新政的決心。

  不得不說,這個三等吏很好用,精力充沛,俸祿還少,最重要的是,他每至一縣,縣中上下,幾乎人人歡欣鼓舞,士氣大振。

  而以往那些對新政頗有非議之人,此時此刻,早已不知躲藏去了哪里。

  朱棣放寬了心,召諸學士和部堂們議定新政事宜。

  此時的文淵閣和各部,倒還算達成了基本的一致,雖有對新政有抵觸的,卻幾乎也已知道此時乃是大勢所趨。

  現在的問題,反而的細節上的討論了。

  各抒己見之后。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新政的推行還需暫緩。

  哪怕是楊榮,也道:“陛下,太平府的新政,臣也略知一二,新政的推行,在于人,可若要推行天下各省,若用各府各縣原有的父母官以及鼓勵地方上的士紳。臣擔心,最終可能不過變成當初江西布政使司的情況。與其如此,臣以為,各省的推行,可以暫緩。”

  朱棣皺眉道:“若是如此,豈不是天下永無新政嗎?”

  楊榮笑了笑道:“臣以為并非如此,太平府那邊,臣查閱過,每年入學的學童,有七八萬之巨,在讀的生員、學員,亦在二十萬之上。如此大規模的人讀書識字,不出數年,只怕整個直隸的讀書人,就要占去天下讀書人半數了,可謂天下英才,匯聚于此,只要假以時日,等這一批人得了磨礪,他們的作為,比當下要遠大的多。”

  “臣的進言,并非沒有阻撓新政的緣故,而是以為,有些事,越是操之過急,反而南轅北轍,倒不如朝廷有限的心思,放在直隸,以直隸而撬動天下,這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朱棣若有所思地看著道:“這也頗有道理。”

  他一時拿不定主意。

  卻道:“你說到了學童,似乎對直隸的學政頗為關注?”

  楊榮道:“臣一直以為,治天下的本質,固然是為了蒼生萬民。可論起來,想要大治天下,卻非要有人不可,唯有讀書,才可傳承學問,方可尋找解決事情的辦法,直隸,尤其是太平府這幾年,鼓勵人讀書,如今效果已經彰顯。”

  胡廣在旁笑著道:“卻也未必。讀書和讀書畢竟不同,絕大多數太平府的學童,所讀之書,終究比較淺,能識文斷字,便算是讀書人,和真正的讀書人,終有不同。”

  楊榮則道:“讀書的本質,不在于要讓天下產生多少鴻儒,天下也絕非靠幾個鴻儒,就可安定的。若如此,論起來,元朝的時候,倒有不少的鴻儒,尤其是理學方面,進展神速,理學雖發祥于宋,可真正發揚光大者,卻在元。只是…胡公…這前元,又有多少年的江山呢?”

  此言一出,胡廣直接被干沉默了。

  他現在有楊榮恐懼綜合癥,但凡只要楊榮開口,他便總忍不住眼皮子跳。

  朱棣頷首:“楊卿所言,深得朕心。說起學政,張卿可謂是居功至偉,這很好…”

  說著,他轉過頭問亦失哈,卻道:“張卿這兩日,很忙碌吧。”

  亦失哈公瑾地道:“稟陛下,據聞蕪湖郡王殿下是腳不沾地了。現在百業待舉,蕪湖郡王殿下要安撫人心,又要審理亂黨,噢,今日正午,殿下還去了醫學院……”

  “醫學院…”朱棣喃喃道。

  只見亦失哈接著道:“陛下,這醫學院,下頭的人稟告,說是占地極大,一個醫學院,可抵一百個醫館的規模,今日算是正式落成營業,所以殿下十分關心,親自去了一趟。”

  “占地這么大,這得給多少人治病?”朱棣顯得甚是詫異。

  隨后,朱棣頓了頓,才又道:“這得花不少銀子吧。”

  亦失哈如實道:“聽聞,花費在百萬兩紋銀以上。”

  朱棣的眼一跳,卻依舊還是漫不經心的模樣,他顯得有些不開心。

  好在,在臣子們的面前,朱棣沒有顯山露水,繼續說起政事。

  只是說著,說著,夏原吉突然道:“陛下,臣聽聞,趙王殿下派遣人入京,不知可有此事?”

  朱棣的臉立即肅然了幾分,道:“朕聽聞了,這個敗家兒!”

  現在只要聽到漢王和趙王的消息,朱棣就很不開心,他們都是來錢要火器的。

  夏原吉看了看朱棣的臉色,又道:“據聞,派遣的乃是趙王的長史…”

  此言一出,朱棣的臉色就更不好看了。

  趙王長史,乃是解縉。

  而解縉這個人,朱棣很不喜歡。

  偏偏這個人,名氣很大。

  不只是因為此人乃是才子,而且當初還奉旨編纂書籍,因而文名更盛,最重要的還是他是江西人,再加上他曾在文淵閣,風頭一時無兩,天下無人不知,至于他此后的命運多舛,某種程度而言,這種悲劇的才子人設,是很深入人心的。

  當初朱棣將解縉命為趙王長史,本就有流放的意思。

  誰知道,這個家伙,現在竟是奉旨回來了。

  而一說到解縉,殿中的氣氛顯得十分尷尬。

  要知道,解縉這個人絕不一般,不說其他,單說他和胡廣的深厚友誼,還有與同為江西人的金幼孜、夏原吉人等,曾經也是相交莫逆。

  換源app

  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可以說,朝野內外,與解縉關系匪淺之人,多如牛毛。

  朱棣越想越覺得不喜歡此人,他覺得趙王這個家伙犯渾,為了向他這個爹討錢討物,竟是將解縉放了來。

  朱棣冷哼一聲,沒有繼續說下去。

  夏原吉終于是吁了口氣,道:“陛下,解公乃是讀書人,遠渡重洋,如今又萬里迢迢的回京,臣不知,該用何種禮儀招待。”

  朱棣澹澹道:“他只是長史,何須格外關照?”

  這意思就很明顯了,夏原吉便沉默了。

  告退的時候,眾臣默默地想著心事。

  夏原吉也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刑部尚書金純見狀,便道:“夏公還在想著解公的事嗎?陛下對解公…哎…你還是少說兩句吧。

  金純這話倒是帶著幾分好意的提醒。

  夏原吉卻道:“君子和而不同,解公雖有許多事,不如人意。可畢竟…”

  后頭的話,他沒說下去,但顯然他對解縉是維護的。

  另一邊,楊榮則是瞥了一眼若有所思的胡廣,走近了一些,道:“今日怎么沒見你為解公求情?”

  胡廣老實道:“我若是不言,倒還罷了,我若是言之,楊公必然駁斥,這反而對解公不利,所以我還是不說罷。”

  楊榮不由的給逗笑了,而后微笑著道:“解縉…你以為趙王殿下命解縉入京,難道只是為了討要錢糧嗎?”

  胡廣張眸道:“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沒什么意思。”楊榮道:“只是心里有些疑惑罷了。”

  胡廣覺得自己似乎讀出了楊榮的幾分意思,便道:“不會吧,你莫非以為,趙王并未死心?”

  楊榮澹澹地道:“我并沒有這樣說。”

  胡廣憋紅了臉,帶著幾分賭氣的意味道:“可你就是此意。”

  楊榮道:“非也,我不過是覺得疑惑罷了,并非篤定。”

無線電子書    我的姐夫是太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