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二十六章 三年橫掃草原,二十年橫掃世界

  火槍其實很好造,尤其是那種最原始的火槍,比炮還好造。

  即使李存不出現,幾年以后,歷史上的南宋軍事家陳規,也能發明出來世界第一支火槍。

  陳規發明的這種火槍簡單至極。

  ——簡單點來說就是,簡單地一根竹管,一端以木堵簡單地封死,再簡單地裝入火藥,然后在裝火藥的部位簡單地留一個小眼,引出引信,點燃后用敞開的一端燒傷敵人,甚至簡單到連子彈都沒有。

  這種火槍的威力不值一提,而且,竹管特別容易炸膛,很容易傷到自己或是自己人,但它的確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稱它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一點問題都沒有。

  同樣是歷史上的南宋時期,有人在使用最早的火槍時被炸裂的竹筒所傷,于是發現這種爆裂的碎片殺傷力更大,便有人在火藥前端放入了小鐵珠,創造了一種突火槍,該槍用巨竹做槍筒,發射子窠(內裝黑火藥、瓷片、碎鐵、石子等),燃口噴火焰,子窠飛出散開殺傷對陣的敵人。

  這種突火槍勉強可算作霰彈槍的鼻祖。

  沒過多少年,中國的火藥和金屬管形火器便傳入到歐洲,歐洲人根據中國的火藥和金屬管形火器,將中國的火炮變成手持狀。

  換而言之,與其說歐洲最早期的火槍是槍,還不如說它是一門手持的小火炮。

  這種“火槍”,它的槍管一端,有一個小小的火門,用來點燃火藥,另一端是一個開口,石子、碎鐵等放進去,再勐射出去。

  由于這種槍爆炸時,強大的后座力往往會傷到火槍手,并且火槍手在點燃火藥時,必須集中注意力,導致火槍手無暇他顧,根本無法瞄準。

  后來,也就是大約到了中國的明朝時期,西班牙人研制出來了火繩槍——這種火槍又被明朝彷制了,稱之為鳥銃。

  這種火繩槍,先進的地方是加了木托,可以頂在肩膀上射擊,有效地減少射擊時的后坐力,另外這種火槍上還加入了點火裝置火繩。

  這火繩的出現,可以讓槍手在點火的同時,單手持槍,眼睛能盯著目標,至少射擊方向不會錯。

  火繩槍是真正攜帶點火系統的槍,也是歷史上第一種批量生產的槍支,它在歷史上十六世紀的意大利戰爭中,得到了大量使用,還曾幫助西班牙打敗法國。

  但這種火繩槍其實問題很多。

  由于引發這種火繩槍需要一段火繩(這也是火繩槍名字的由來),所以使用火繩槍的火槍手要在自己身上攜帶長達幾米長的火繩。

  在臨戰之前,火槍手必須先點燃火繩,然后才能開槍,這導致火繩槍使用起來非常繁瑣,根本無法應對突發戰爭。

  關鍵,別說在下雨天了,哪怕只是在潮濕的天氣,這火繩都極難點燃。

  ——其實不光是雨天、潮濕天不能使用火繩槍,就連風大時也不能使用火繩槍,因為風會把火門上的傳火藥吹走,而且由于火繩槍使用的是有煙火藥,所以射擊時簡直像煙霧彈一樣會嚴重致盲己方軍隊的視線。

  另外,火繩點燃時也很危險,稍不小心,火星就會點燃火槍手身上背著的彈帶,引起爆炸傷及火槍手自己,甚至是傷到火槍手的同伙。

  還有,點燃的火繩在夜間很容易暴露自己,以至于使用火繩槍根本就不能在夜間偷襲敵軍。

  再有就是,火繩槍操作極其復雜——就算是訓練有素的火槍手,一分鐘之內也很難開到兩槍以上,而有這個時間,訓練有素的弓手都可以射出十幾二十箭了,就是神臂弓的射速都要遠遠快于火繩槍。

  而火繩槍最大的弊端是射程近,尤其是有效射程,非常近,與弓弩遠遠無法相比。

  ——火繩槍射出來的子彈,是跳彈式的,打哪完全靠運氣。

  如果將這種火繩槍裝備到軍隊當中,想要使其形成戰斗力,李存也只能學歐洲早期的那種方隊,也就是一群人排得整整齊齊靠著密集度殺傷敵人。

  這種戰術真是太愚蠢了,李存要是真使用這種愚蠢的戰術,李存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穿越者。

  關鍵的關鍵,李存與其給自己的軍隊裝備火繩槍,莫不如就用弓弩配合虎蹲炮、轟天雷等火器了。

  這就是為什么皇家研究所早就研制出來了火繩槍,李存卻沒有列裝的原因。

  李存對火槍的最低要求也得是撞擊式燧發槍。

  所謂的燧發槍,就是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黃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

  這會大大簡化射擊過程,提高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于大量生產。

  歷史上,十七世紀中葉,很多歐洲軍隊普遍裝備燧發槍,一直到一八四八年,足足裝備了兩百多年。

  這就是對燧發槍的實用性最好的證明。

  不過,單純的燧發槍,李存也不滿意。

  因為單純的燧發槍命中率大約只有百分之二十。

  這肯定是不夠的。

  為了增加燧發槍的命中率,李存給研發燧發槍的錢貴妃等人引入了膛線的概念。

  膛線,又名來復線,由于其截面形狀類似風車,又稱風車線。

  膛線可以說是槍管的靈魂,膛線的作用在于賦予彈頭旋轉的能力,使彈頭在出膛之后,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

  這可以大大提高燧發槍的命中率。

  歷史上,雖然在十五世紀就有使用膛線的紀錄,但是由于制造工藝的困難,直到十九世紀,膛線才得以普及。

  由此可見,膛線才是真正難搞的高科技。

  這也是錢貴妃等人用了這么多年才研發出來李存想要的燧發槍的原因之一。

  而這,還是因為有李存給錢貴妃等皇家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提供研發思路和車床等先進的工業工具,否則真不知道他們得用多少年才能研發出來讓李存滿意的燧發槍。

  李存和錢貴妃來到槍械所,一個身穿七品官服的三旬多些的男子,早已在此恭候多時了。

  這個男子,就是當年李存尋找火藥的原材料時,遇到的那個研發槍械的天才——商人李大明的族弟李想。

  李想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造出來了可以射出數十步遠的“火槍”,因而被李存找來幫自己研發火槍。

  后來,李存怕火藥炸傷自己的大寶貝錢貴妃,所以,下嚴令,在火槍的試驗方面,全都由李想主持。

  當然,李存也對得起李想,在李想造出來火繩槍了之后,李存就給李想賜了官身,這些年一步一步升到了現在正七品的員外郎。

  見李存來了,李想連忙上前恭恭敬敬地拜道:“臣李想拜見陛下!”

  從李想對李存的態度上,就不難看出,李想對李存真是由衷的敬服。

  不過這也正常,原本大字都不識一個又不能武的李想,就因為喜歡玩火藥,喜歡研究東西,就成了真真正正的工部高官。

  要知道,這個時代,上下等級森嚴,雖然也有科舉選仕什么的,但窮人哪有機會讀書,有人說當兵,靠拼命去出頭,那也得有軍門世家攔著擋著。

  因此,僅靠著興趣愛好就當上了正七品高官,改變了他自己和他家人命運的李想,真跟撿到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差不多,李想當然要感謝帶給他一切的李存。

  再者,李存雖然不自己搞研發,但李存往往給這些研發人員的思路和方向,能讓他們少走無數彎路,這誰能不敬服李存?

  李存有些迫不及待地對李想說:“快跟朕說一說此槍的性能如何?”

  李想立即如數家珍一般說道:“此槍有效射程可達三百二十步,我等曾取一百名訓練十日的火槍手試驗,在三百步以外可十中二三,二百步可十中三四,一百步可十中五六,五十步可十中七八,二十五步十中八九,十步內全中…”

  李想又跟李存匯報了不少他們研發出來的燧發槍的數據。

  像訓練十日的將士,一分鐘可以射三到四槍——主要是填彈太浪費時間了。

  還有燧發槍在兩百五十步內可以破皮甲、一百五十步以內可以破鎖子甲,一百步以內可以破板甲。

  這個數據跟優秀的弓手相比,其實并不占什么優勢。

  如果單從射速上來看,這燧發槍還不如弓箭的射速。

  不過,一個好的弓手,可能需要幾年甚至是十幾年才能培養出來。

  而一個槍手,也就需要訓練幾天時間,就可以拿著槍去上戰場。

  另外,射速不行,還可以在戰術上彌補。

  比如,李存可以讓裝備有燧發槍的將士排成兩排,甚至是排成三排,然后第一排完成齊射后,再由第二排進行齊射,之后再由第三排進行齊射,而射擊完的將士,就退到后面開始裝填彈藥,三排將士輪流發射,這樣一來,射速肯定不會在弓箭之下。

  如果擁有上億人口的大乾王朝能夠大量裝備上這種燧發槍,李存有信心,三年橫掃草原,二十年橫掃世界。

  很快,李存就看到了錢貴妃、李想等人研發出來的燧發槍。

  此槍一共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步兵型,槍托長五十厘米,槍管長八十五厘米,并配有李存特意交代的一把一尺長的刺刀。

  第二種是短槍管步槍型,槍托長三十五厘米,槍管長七十厘米,也配有一尺長的刺刀。

  第三種是騎兵槍型,槍托長三十五厘米,槍管長五十厘米,沒有配刺刀。

  李存讓自己的親衛頭領趙鐵頭(趙憨兒的次子)、吳拱(吳玠的長子。還有一說,吳拱本是吳玠之父吳扆與婢女所生的庶子,因吳扆懼怕妻子吳玠、吳璘的母親劉氏,于是讓吳玠養吳拱為子。)、翟琮(翟興之子)、翟亮(翟進之子)、韓亮(韓世忠長子)等來測試這三種燧發槍的威力。

  李想親自給趙鐵頭等人講述燧發槍的使用方法。

  在李想的講述下,射擊步驟大約有倒藥、裝藥、壓火、裝彈、射擊等步驟…

  趙鐵頭等人按照李想的指導,從他們剛背上的彈藥袋里取出紙殼彈,用嘴咬開,把一部分顆粒狀黑火藥倒在底火盤上,然后把剩下的火藥和彈丸一起倒進槍管,之后用一個推彈桿把彈丸推到位。

  別看這種裝彈方式也挺繁瑣的,但這跟歷史上相比其實已經是巨大的進步了。

  要知道,歷史上,早期的火槍,所使用的火藥,根本就沒固定的量,火藥放得多與少,全憑火槍手的經驗。

  這就導致,歷史上,早期的火槍極為容易炸膛,然后炸傷、甚至炸死火槍手,有時候連火槍手的同伙都會受到連累。

  而這種由李存提出來的紙彈殼,其中的火藥配比是最科學的固定量,可以有效的避免炸膛。

  甚至就連那個彈藥袋都是李存提出來的。

  每個彈藥袋中背著裝有紙彈殼也就是紙筒定裝火藥五十三個——這個數字是李存根據歷史上的戚家軍的裝備規定的,別問李存為什么是五十三個,李存也不知道原因,他只知道,戚家軍嚴格遵守這個數字,肯定有其原因。

  “砰!”

  “砰!”

  “砰!”

  趙鐵頭等人一通射擊過后,李存將他們叫過來,問道:“此槍如何?”

  趙鐵頭撓了撓他的大腦袋,說:“沒有弓箭用著順手。”

  雖然趙鐵頭跟他爹趙憨兒差不多,都是不太聰明的樣子,但趙鐵頭這孩子從小就隨趙憨兒在戰場上廝殺,一直身先士卒,關鍵趙鐵頭跟他爹趙憨兒一樣極為忠心,是那種李存叫他去死,他都不會猶豫一下就去死的那種,所以,在趙憨兒的長子戰死過后,李存就將趙鐵頭調來擔任自己的親衛頭領。

  隨著這幾年的相處,李存越發的喜歡這個憨憨的趙鐵頭,準備好好培養他,讓他將來接他爹的班,成為大乾王朝坐鎮一方的大將。

  所以,雖然趙鐵頭答非所問,但李存還是笑著說:“那是愛卿你習慣弓箭也。”

  李存又看向其他人。

  吳拱說:“此槍上手易也,不似弓箭,需勤加練習,又不似神臂弓,一箭射畢,難射二三箭。”

  李存暗暗點頭:“吳拱心細,有大將之風。”

  翟琮隨后說:“此槍射程遠于弓弩,可在三百步以外將敵人擊倒,應能在與敵交戰之初,令我軍占有先機。”

  李存心想:“翟琮也不錯。”

  隨后其他參與試射的人,給燧發槍的評價大多都不錯。

  李存親自試了試,覺得這種燧發槍已經勉強可以裝備軍隊了。

  于是,李存問李想:“此槍造起來速度如何?”

  李想答:“此槍槍管制作要求極為嚴格,制作時先在精鐵上制作膛線,后卷成大小兩根鐵管,以大包小,再用鋼鉆鉆成槍管,嫻熟工匠每日只能鉆一寸左右,月余才能完成一根,這樣制作成的槍管才能堅固耐用,射擊時不會炸裂…”

  不等李想說完,李存就明白了,自己那“三年橫掃草原,二十年橫掃世界”的夢想,在自己找到量產這種燧發槍的方法之前,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無線電子書    干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