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零四章 天上斷脊之犬要吠吠,地上無敵王爺要道謝

  寶藍色命格散發出的氤氳光彩還在陸景劍上飄蕩。

  司命寶劍乍起的劍光刺穿了王十九的眉心。

  乾坤修士元神位居真堂,厚重而又高大。

  陸景居于人間,便是人間之大圣,劍光激蕩、神通高照自有其玄妙。

  他手里的斬草刀也已染血,霸王之怒命格,斬去了二位天上來客的頭顱。

  王十九的元神已死,但不知為何卻并未消散。

  元神雙眼上泛起一陣霧霾,霧靄朦朧但是縈繞不散,其中又有雷電交織,那是劫雷。

  熾盛的劫雷也化為了王十九搬來的山,屹立在這道元神中,凝望著陸景。

  山看陸景,陸景看山。

  而大荒山上的人們在云霧收斂之時還在看陸景。

  周伯淵靜默間看著大荒山,又似乎想起了什么,連忙翻動手中泛黃的冊子,最終落在靠前的一頁上。

  那一頁最上頭清晰的寫著四個文字。

  人間之真。

  而這四字之下,又是二人的名號。

  一位是大雷音寺主持,人間大佛優曇華。

  而另外一位,則寫著書樓先生、少年劍甲、照二帝星者陸景。

  周伯淵未曾猶豫,執筆從這張紙上畫掉了陸景的名諱。

  他旋即又翻開嶄新的一頁,落筆。

  人間大圣陸景。

  ——承其先生遺志,愿為人間守門客。

  “少年人不遁其志,不忘其心,時時刻刻擦拭本心,倒是無愧于他那觀棋先生,也無愧于四先生紀沉安。”

  周伯淵眼中有敬重之色一閃即逝:“既如此,我為你作傳,為你揚名又有何妨?”

  “陸景先生已經名動天下,又何須周兄為他揚名?”安弱鹿聽到周伯淵的囈語,不由提醒。

  周伯淵卻抬頭:“幾座王朝以來經歷了三次靈潮之戰,仙人褫奪靈潮果實也已然三次,過往歲月,死在仙人權柄籠罩下的凡俗生靈何其多也。

  大伏建國之后,朝中的貴人們不再祭拜天上的仙人,是因為看透了仙人的貪欲。

  貴人們不祭拜,俗世百姓們祭拜的也越發少了。

  可哪怕如此,天下百姓中祭拜仙人者依然多如牛毛。

  甚至人間修行者中,有如同橫山神廟一流,明知仙人如虎狼,卻依然慕強而拜。”

  安弱鹿不知周伯淵為何會提及此情,卻也點頭道:“自古以來,仙之一字,本來就代表著高不可攀,代表著超凡脫俗。

  不祭拜仙人的百姓,有些雖然因為幾座大朝廷教化夾私之故,不知仙人確實存在,心中卻依然對仙人有莫大的敬重以及恐懼。”

  周伯淵道:“所以我打算為陸景作傳,在這傳記中,寫一寫亡人谷中陸景一劍殺八百仙人,寫一寫今日大荒山上,陸景守門,劍斬天上客,也寫一寫天上仙人究竟是些什么東西!”

  安弱鹿頓時愣神,忽又皺眉:“唯恐令百姓驚懼。”

  周伯淵冷哼一聲:“人間將成熔爐,崇天帝與大燭王已經架起柴火,燃起烈火,要烹煮人間。

  天上仙人們居住在天闕之后,正在為人間計歲。

  除卻人間富庶之地,天下大半百姓早已受其所害,有人流離失所,有人食不果腹,更有無數人埋骨于黃土,化為不知一名的塵埃。

  事已至此,任他們驚懼一些又有何妨?

  總要知道些真相才是。”

  安弱鹿越聽越心驚,道:“百姓無望,天下將多動亂,你會被兩座朝廷治罪。

  無數百姓也將因動亂而死,周兄,此時是否時機尚早?”

  周伯淵筆尖醞釀元氣,嘆了一口氣:“我不過一介妖孽,能活這許多年,記下這許多事已經是我的機緣。

  至于時機…”

  他指了指大荒山:“是時候了。”

  大荒山上,陸景自王十九尸體中拿出一樣東西。

  隔著極遠距離,安弱鹿能夠依稀看到這件同樣有霧氣籠罩的東西,是一顆眼眸。

  那一顆眼眸紅血淋漓,緊閉著眼皮,看不真切。

  可當陸景凝視著那顆眼睛,眼睛中頓時流淌出一股兇戮氣。

  轉瞬間,兇戮氣四溢而出籠罩了整座大荒山。

  “那是什么東西?”

  安弱鹿驚呼一聲。

  一旁的周伯淵卻道:“靈潮將起,大荒山上的道果樹一定會長出來。

  時機已經不早了。

  靈潮最苦的還是天下凡俗生靈,讓他們知道他們是死于誰手,總比稀里糊涂死了更好。”

  安弱鹿眉頭皺的越深了。

  他并不認同周伯淵的話。

  想要反駁,卻又不知該說些什么好。

  知道自己因何而死,對于這些無力生靈而言,真就更好嗎?

  陸景站在王十九尸體面前,收好了那一顆邪異的眼眸。

  王十九元神竟還未消散,那元神上劍光密布,絲絲縷縷的劍光無時無刻不再侵蝕元神。

  很明顯這元神也已經堅持不了多久。

  哪怕王十九乃是登臨乾坤境的人物,可在人間大圣命格之下,劍氣縱橫間也無有生機可言。

  陸景眼中,太微垣三公神通散發著光輝,他看向王十九的元神,王十九眼中還閃著某種獨特的光。

  陸景與王十九對視,只覺得王十九眼眸中,仿佛蘊藏著另外一絲神念。

  那神念深處,煙雨繚繞、霧氣橫生,竹林掩映,就宛如一片仙境。

  陸景心中生出些許好奇來,他不理會周遭眾人的注視,元神中分出一縷神念,那神念眨眼之間就飛入王十九元神眼眸中,落入那宛如仙境的所在。

  那里,另一位王十九正于竹林中盤坐桌案前,手中拿著書卷。

  他似乎感覺到神念前來,終于抬起頭來。

  “王十九之前并非是在自言自語,他是在與伱說話。”陸景恍然。

  竹林中另一位王十九點了點頭,道:“我與他心意相通,便是隔著一座天闕,隔著天上地下的距離,也可互相知心中之念。”

  陸景了然般點頭:“所以你也是閬風城王家嫡系?”

  “不算嫡系。”另一位王十九道:“我已然成仙,閬風城主賜我一枚蘊劍葫,命我執掌閬風城刑律,我是真正的仙人。

  陸景,你可知成了仙人,遠比你想象中要更好許多?

  仙人可參天地之真,可觀宙宇之理,壽元大增,一舉一動俱都是仙人之理,更有甚者還可以掌控天時權柄,成為天上地下無數凡人眼中的神仙,過往悠久歲月以來的仙術仙法你也可盡得其真。

  天上十二樓五城四百八十座仙境不知有多少凡人期盼著能夠登仙,可偏偏你們這些不知好歹的凡間蟲蟻固守在這破落的人間,妄圖悖逆大勢…”

  這一尊仙人原本話語平和,可當他說到此處,卻不知為何變得越發惱怒起來,手中握著的書卷也被他扔在桌案上,原本平和的眼神變得銳利起來。

  陸景更加好奇了。

  他殺了閬風城王家乾坤王十九,這位號稱與王十九心意相通的竹林仙人都不曾這般惱怒。

  可時至此時,因為陸景幾次登天,又幾次落凡,不愿成為天上仙人,卻讓這位仙人越發氣惱。

  陸景的神念散發著金光,就好像是一團漂浮的云霧,懸掛在王十九逐漸消散的元神眼眸中。

  竹林仙人的身影若隱若現。

  陸景沉默片刻,道:“我曾經越過天關,也曾經去過閬風城。

  發覺閬風城中,那些所謂的仙眷凡人不過三十壽元…絕大多數凡人終其一生,都只能夠繁衍、成為仙人奴仆、再死于壯年之期。

  閬風城中的凡人竟然能夠修行至乾坤境界?”

  “這就是靈潮之威。”竹林仙人輕叩桌案,身形前探。

  他本來還想再說些什么,陸景卻打斷他的話,問道:“在天上仙境,成仙可并非那般艱難,只需跨過登仙階梯就可登臨成仙。

  就算登臨成仙之后還要成為那些府仙、仙人的仙仆,可終究也是仙人,壽元悠長。

  可偏偏王十九這樣的人物卻依然還是凡人,乾坤境修士成不了仙,那天上那諸多照星仙人,又算什么仙人?”

  陸景似乎說到了問題關鍵。

  竹林仙人眉頭纏結,怒氣更盛。

  “王十九身上肩負著我閬風城王家六千七百余名凡人子弟的性命、壽元。

  他已乾坤境界尚且不曾成仙,是在尋一處契機,受封成為仙境主,執掌一座仙境!”

  竹林仙人說到這里,陸景終于明了:“成為仙境之主,關乎閬風城王家六千余名凡人…仔細想來倒也不難猜測,王十九成了仙境之主,這六千余名凡人的壽元會更長些?”

  竹林仙人緩緩站起身來。

  此時王十九的元神越發在風雨中飄揚,即將散去,連帶著神秘的仙人身影都飄飄忽忽,好像下一瞬間就會如煙塵一般散落。

  “正是如此…只是陸景,他落凡而來,不曾與你動手,你卻殺了他。

  他如果能種出一棵道果樹,再歸天去,便會直登仙境,真正成為我閬風城王家的救星。”

  陸景靜靜聽著。

  竹林仙人眼中殺意畢露:“我成仙人已然太久,我參加了三次靈潮大戰,奪回了數顆凡間道果,令閬風城王家從一介奴仆之家,成為了瑯風城中的凡人大族。

  我傾力培育王十九,對他寄予厚望,他是六千七百余王家凡人以及往后世世代代的王家人之希望…”

  “天闕之后,凡人若不成仙,就比如之前的奴仆之家王家,只是那些仙人的奴仆?”陸景打斷竹林仙人的話,又緩緩搖頭:“你也許說的太輕松了些,凡人三十余歲而死可就并非只是奴仆了。

  我知道天闕需要飲凡俗生靈之血才可始終那般強橫。

  天上那些所謂的仙眷者其實是天闕、天關乃至整座十二樓五城、四百八十座仙境的血肉食糧…我說的可對?”

  陸景元神散發光輝,神念流轉,這良多話語幾乎出于一瞬。

  那竹林仙人先是一愣,神色忽然平靜下來,他直視著陸景低語道:“天上凡人命格低賤,血脈弱小,自然扛不起仙氣籠罩,自然死得更快些。

  天上凡人死了,反哺喂養他們的天闕、仙境便是還以恩澤,是大德之行。

  陸景,天上地下乃至整座宙宇,天地之真不增不減、不多不少。

  天上凡人過得辛苦,地上的凡人壽命卻太過悠長,數量也太多了些。

  如果地上的凡人壽元二十,數量只有如今萬中之一,那么天上的凡人便會更好過些。”

  竹林仙人點到即止,并沒有說太多。

  可陸景卻挑起眉頭,自他那一道神念中迸發出一縷金色的劍氣,那劍氣高懸,照亮了整座虛幻的竹林。

  “不知仙人名諱?”

  那竹林仙人抬頭,道:“書樓幾位先生知道我的名諱,便是太玄京中崇天帝麾下那獨臂道人、獨眼和尚,也都記得我仙術玄妙。

  我名王拜玄,不久之后,等到這大荒山上真就種出第一枚道果,若你膽敢以三星照道果樹,我必然會不擇手段殺你。”

  “王拜玄?”陸景側過頭來,點頭。

  可旋即他的語氣一邊,冷然道:“哪怕你是度過六重雷劫的乾坤,哪怕你還要比度過四重雷劫的王十九更強,可你…”

  “你終究是一條斷脊之犬,你的脊梁已經被仙人打斷,你那充斥雷光的元神上,只書寫了二字,便是‘卑奴’,仙人壓迫天上凡人,你卻只敢對地上的凡人齜牙咧嘴。”

  “你心中其實早已有了答案,只是天上眾仙勢大,你又以大機緣、大運道、大辛酸成就了仙人之位,你其實覺得你與王家那些凡人有了大差別,已然足以俯視閬風城中的凡人,更可以對地上的凡人生殺予奪。

  可等到王十九成了仙境主,王家成為仙境住人,你那不愿啟齒的凡人出身便會更高一籌…仔細看來,卻不過只是對自己出身呲牙咧嘴的可笑之輩。”

  陸景娓娓道來。

  王拜玄瞇著眼睛靜默的聽著,直至陸景說完,他這才想開口說話。

  恰在此時,陸景神念凝聚出來的金色劍光隨意斬落下來,便如一抹斜陽帶起數點寒鴉,王十九的殘魄元神應聲而碎,一同碎去的還有王拜玄的蹤跡。

  金色的神念歸于陸景元神。

  他忽然知道了古往今來,那些真正的天驕為何不愿登天成仙。

  有些許氣魄,又怎會甘愿為奴?

  陸景與王拜玄看似說了許久,可神念交匯不過眨眼。

  公子將棲站在原地,他自然看到陸景入了王十九殘魄眼眸中。

  可他卻全然不愿理會其中那故弄玄虛的仙人,反而對王十九帶下來的那顆眼眸頗感興趣。

  “這顆眼眸便是這些天上客帶下來的大兇之物?”

  “不知是哪一位仙人的眼睛,能夠作為道果樹的種子。”

  公子將棲眼中意味難明,繼而又忽然長聲笑道:“天上的種子終究是天上的種子,還要用仙氣澆灌,就算有了仙氣,就算真就長出道果樹,那道果依然只能結出仙人的道。

  這也是天地之間的不公,仙人可吞人間靈潮果實,仙人的道卻與我人間生靈涇渭分明。”

  “不過…你殺天上客確為大功,殺到了本公子的心坎上,有賞!”

  公子將棲行事太過隨性,方才還要殺陸景,如今卻長袖一揚,擲出一物。

  陸景隨意探手,就將那飛來的東西拿在手里。

  是一枚令牌。

  “此乃我上賓令牌,我府上門客無數,天下受我恩澤者不知其數,可細數數十載歲月,我只贈出了三枚上賓令牌,陸景,你若有膽,自可來我大秦一游,看一看我大秦風光,看一看我雍大都這壯闊,我待你為座上之賓,親自為你斟茶倒酒。”

  “等到我種下的道果樹,果樹發芽,你見了果樹玄妙宏偉,見了其中珍奇,也許會回心轉意。”

  公子將棲笑得越發豪邁,他瞥了一眼虞東神,道:“今日我殺不得你,十九馬前卒成名已久,還需要我大秦老將拔卒。”

  “你這鹿潭神槍確為大機緣,天下鮮有,陸景贈你此寶,正好契合于你的氣魄、精神。

  值得你今日前來冒險救他。”

  虞東神手握這鹿潭神槍,感知著自這神槍中流淌出來的滾滾氣血,那元氣自有一股蓋世之意噴薄出來,無畏而又無懼,睥睨天下眾兵。

  這一桿神槍對于虞東神而言,便是他的脊梁,也是他成道之基。

  “此槍能入我手,自然是我虞東神的大機緣,大公子,你邀請陸景先生去你北秦雍大都,我今日也在這重山城墻前邀請諸位前去過重安三州一觀,看一看攔住北秦大軍數十年的重安三州究竟何其蒼茫遼闊,也看一看我重安三州兒郎錚錚鐵骨。”

  虞東神一邊說話,一邊將銀槍負在身后,他那匹駿馬也踏前而至,來到虞東神身前。

  虞東神翻身上馬,他拉著韁繩,面朝陸景,先是做了一個相請的手勢,似乎是想要邀請陸景前往重安三州,前往重安王府。

  可不過眨眼時間,虞東神面露疑慮,眼中閃過些異樣。

  他拍了拍坐下的駿馬,對陸景笑道:“先生,九嶷山一別已經有年余時日,我身在重安三州,可也許多次想過與先生重逢又應當是怎樣的景象。

  按我心中所想,你我應當策馬行走于重安三州食石山上,或者行走于那天下知名的花海中,亦或者你我對酒當歌,怕膝怒斥天下宵小,睥睨天下兒郎。

  只是…如今不是時候。”

  虞東神遠遠指向太華山方向,道:“東神暫且不請先生做客重安三州,只因重安三州如今風雨欲來,又有太多雙眼睛凝視。

  先生來重安三州,以先生的氣性只怕會卷入其中。

  我不愿讓先生去看那些欺軟怕硬之輩的嘴臉,所以此次便不再相邀。

  等到這里的風波過去,我會走一趟遠山道,也看一看昔日的天柱風光。

  只是不知先生是否會久留于太華山?”

  公子將棲聽到虞東神的話,不由咧嘴一笑,他豎起大拇指,剛想要稱贊虞東神重義。

  卻聽陸景司命寶劍歸鞘,有鋒芒頓斂,卻又有一道寒光傾瀉而下,不由令公子將棲瞇起眼睛來。

  陸景先是笑著點頭,后又問:“重安王要上太玄京去?”

  虞東神頷首,回答道:“王爺在重安三州待了太久,那床榻拘束了他的氣魄、拘束了他的傲氣、也束縛住了他的怒氣。

  現在他恢復了幾分氣力,就想著故地重游,去離別太久的太玄京看一看。”

  “恢復了幾分氣力?我看是回光返照,而且前行之路坎坷,也許重安王走不到太玄京就要力竭而死。”

  無忌公子明知重安王看到陸景殺了那七位天上來客之后,就已經下了城墻,可他依然不敢去看重山城方向。

  可偏偏這位北秦世家主卻緊緊握著左拳,幾乎是在壓抑著心中的驚恐,道出這樣一句話來。

  虞東神瞥了無忌公子一眼。

  反倒是一旁的老女將蘇女江卻嗤笑一聲:“那場天官之戰若非是百里大上將護著你,你只怕早已人頭落地。

  王爺氣血罡風席卷,你便丟下了手中那把名劍三十六郡匆匆逃竄。

  沒想到你回了北秦,倒是成了圍殺我家王爺的英雄,令人發笑。”

  “時隔十余年,你再見我家王爺就莫要強撐了,就如方才一般跪下難道不好?”

  蘇女江年已蒼老,可眼神卻十分清亮,其中含著的鄙夷、譏嘲頓時讓無忌公子眼神陰沉似水。

  “壓住心緒。”公子將棲道:“往日里你城府頗深,今日怎么這般好撩撥?”

  “見了我家王爺,他那頗深的城府連同心中養出的半分勇氣都已經被擊潰擊散了,自然更容易喜形于色。”蘇女江不依不饒。

  虞東神卻不曾阻攔,他只與陸景行禮,繼而看向公子將棲:“大公子,王爺要獨行去往太玄京的這條路。”

  重安王世子只說了這么一句話,又朝著遠處愣神的寧嚴冬招手。

  寧嚴冬早已被最初的神通風波卷至數里之外,他牽著的照夜馬上氣血縈繞,厚重非常,反而化作一面高墻,護住了寧嚴冬。

  直至那時,寧嚴冬才知曉原來這一匹白馬竟然這般神異。

  直至虞東神朝他招手,寧嚴冬才緩過神來,連忙牽著照夜來到陸景身前。

  “先生,七襄原本想同來,只是我父親將要啟程,不得不與他作伴…”

  “無妨。”陸景看著照夜奔騰而來,笑道:“我現在就住在太華山上,距離重安三州并不遠,七襄到時可以來我那小院做客。”

  虞東神笑著點頭。

  大荒山上的風雨散去了。

  不久之前這里還下了一場暴雨,照出諸多神通,也吹起萬千劍氣,乍現鋒銳槍芒。

  最終,那些天上的來客死在了自稱為人間守門客的陸景手中。

  北秦大公子與虞東神對視一眼,兩相而去。

  公孫素衣帶著白狐面具深深看了陸景一眼,陸景只覺得沖天的拳意撲面而來。

  他知道這位與大伏中山侯荊無雙齊名的北秦小公孫名不虛傳,已然登臨大龍象之境。

  自己照星星宮之境,與這等大龍象修士相比還有莫大差距。

  “不過見一見世間真正天驕的風采,也不虛此行。

  想來大吉之象便應在此處。”

  陸景望著公子將棲、公孫素衣遠去的背影,心中若有所思。

  而那看似頑劣的百里視手持金翦悶悶不樂。

  他落后公孫素衣一個身位,不知在想些什么。

  公孫素衣察覺到百里視心緒不對,便停下腳步來,道:“何必這般怏怏?”

  公孫素衣發問,百里視便越發泄氣了我只是:“我長他十幾個年歲,又已經踏足玉闕,渡過兩重雷劫,手中又有金翦這樣的寶物,卻還敵不過他這么一個照星修士!”

  “他是萬中無一的天驕。”公孫素衣不由安慰百里視。

  百里視越發氣餒了:“我也是萬中無一的天驕。”

  公孫素衣道:“他與我齊名。”

  百里視愣了愣,旋即如同泄了氣的羊皮筏子一般點了點頭:“當世天驕,也有高下之分。

  我最初聽聞他的名字,只是心中好奇,如今見他本人確實令人心生敬佩。”

  一旁的無忌公子聽到百里視的話,不用皺眉:“他與我北秦道不同,往后必成阻礙。”

  百里視搖頭:“他是凡人,我也是凡人。

  可他能守人間之門,能斬那七個眼高于頂的天上來客便,值得我敬重。

  至于是否是阻礙…”

  百里視整頓目光,眼神化作堅毅:“他雖是都是難得的天驕,可終究不過孤身一人,而我是北秦的將軍,我麾下還有六萬風雪兒郎!

  我在軍中,可殺六重雷劫的大龍象,他…不敵我,只身一人又怎能攔路?”

  重山城中。

  虞乾一腳步緩慢,虞七襄扶著虞乾一,行走在黃花遍地的城中。

  黃花香氣撲鼻,虞七襄卻還不住向身后張望,想要去看那大荒山山巔。

  大荒山山巔上早已空無一人。

  其中的細節以虞七襄的目力自然也看不到。

  看到是虞乾一笑著拍了拍虞七襄的手臂,道:“你口中那陸景先生已經下山去了。”

  虞七襄有些埋怨道:“兄長好不容易要帶我同去見先生…”

  虞乾一搖頭:“我也想去見見那位陸景先生,你帶我前去,豈不更好?”

  虞七襄神色頓時有了變化,腳步也停了下來。

  虞乾一笑道:“我困于床榻,這陸景先生似乎幫了我重安三州許多忙,我要去一趟太玄京,在這之前正好與他道一聲謝。”

  “道謝?”虞七襄眼珠微轉,道:“我可聽說天下第一武道魁首橫掃四野八方,從未與人道過謝。”

  虞乾一嘴角勾勒出一抹笑意,看向虞七襄的眼神越發溫柔:“那時我還在壯年,天下無敵,無人對我有益,我做不到的事亦無人能助我。

  如今我已老邁,知人恩德,與人道謝才是禮儀所在。”

  虞七襄深深點頭,連忙扶虞乾一坐在石凳上,又飛快的跑去牽了兩匹馬來。

  “白爺爺還在休息,而且騎著白爺爺招搖過市動靜頗大…”

  “就騎這兩匹北地馬。”虞乾一站起身來,虞七襄正要扶他上馬,虞乾一卻朝他擺了擺手,來到一匹北地馬前翻身上馬。

  他上馬的動作依舊那般嫻熟,一如他征戰萬國的年代。

  虞七襄看呆了,看著看著,眼中便多出兩行熱淚來。

  “父王能起身是極好的事,若是母親在重安三州…”虞七襄心中想著。

  虞乾一坐在馬上,身軀挺直,佝僂瘦弱的身子卻輕而易舉的駕馭住了雄壯的北地馬。

  陸景也下了大荒山。

  只是與虞東神前去的方向不同。

  寧嚴冬依然為他牽馬,嘴里還嘖嘖稱奇。

  “與先生前來大荒山,可真是令我長了個世面。”這位幾乎不曾出過太華山,以守天柱為己任的武夫,從來未曾想過自己竟然能夠見到這般多傳聞中的人物。

  “現在我方才在那城墻上,似乎見到了那傳言中的重安王虞乾一,他好像比整座城墻還要來得更高大。”

  寧嚴冬眼神中充滿崇敬:“不過陸先生,那個要殺你的和尚怎么那般強悍?我親眼看著他一聲大喝,奠定一座山峰破碎。

  攔住他的武夫也必然是大人物,一舉一動就如雷鞭橫世,又如洪濤沖堤,武道精神直沖天際,連云霧都被吹散了。”

  “也不知他們二人打著打著去了哪里,你看那南方的雷光,是否是二人在交手?”

  寧嚴冬抬起手來,指了指極遠處,那里確實有一片烏云正在打雷。

  “還有那尊天神,不知來自何處…咦…黃瓏道姑?”

  陸景也朝遠處看去,就看到一位身穿黃色道袍,手持拂塵的女道人正從遠處的山石之后鬼鬼祟祟探出頭來。

  此時那女道人被叫出名諱來,連忙走出山石,左右四顧間,朝著陸景與寧嚴冬二人走來。

  陸景翻身下馬朝著黃瓏道姑行禮。

  他在太華山待了許多天,自然也見過這位黃瓏道姑。

  黃瓏道姑孤身一人守著太華山上唯一一座道觀。

  那個道觀也撐不上瑰麗雄偉,只是一座稀松平常的小道觀,名字也稱不上好聽,甚至還透露出三分俗氣——黃瓦道觀,稱不上仙氣飄渺,更稱不上出塵明凈。

  黃瓏道姑居然被稱之為道姑,可實際上她年歲并不長,甚至還有些稚嫩,不過二十出頭的年齡。

  仔細想來,太華城這么一處天柱崩塌之地倒稱得上是人杰地靈,既有姜先時這等城主,又有許多守護天柱,終其一生都不曾走出太華山的強橫武夫,比如寧嚴冬,還有如同黃瓏道姑這樣的道人,雖然年紀輕輕,修為卻已經踏出照星之境。

  更重要的是…

  黃瓏道姑手中拿著的拂塵,似乎與她照星修為不配。

  “道姑怎么也在這大荒山上?”寧嚴冬好奇地打招呼。

  黃瓏道姑卻神色一緊,來不及向陸景回禮,連忙閃到陸景身后。

  陸景和寧嚴冬朝遠處看去,就看到蜿蜒崎嶇的山路上不知何時又多了兩道身影。

  那兩道身影俱都貴氣無雙,其中一位應當是主人,身著華衣,青絲垂落,額頭還有一道奇異的印記。

  另外一位女官落后前方女子一個身位,頭戴高冠,穿著黑衣,看起來雖然蒼老,卻自有幾分不怒而威的氣勢。

  “黃瓏道姑,生了何事?”寧嚴冬握著韁繩,皺眉詢問。

  “她們要搶我的拂塵。”黃瓏道姑年歲頗小,久在太華山上守著道觀,也未曾見過人間險惡。

  此時好像是受了莫大的委屈,聽到寧嚴冬詢問,就比如指向那二人,語氣里還帶著哭腔。

  寧嚴冬自然是護著自家太華山上的人,眉頭皺的更深了。

  “你這小道人好生無禮,都與你說了,你手中那拂塵,是我南詔感通寺的至寶,無意間流落他處,如今正主來了,你怎么還血口噴人?”

  身著華衣的女子看到黃瓏道姑委屈的模樣便氣不打一處來,她雙手叉腰,怒氣沖沖道:“而且怎么是搶?本…本小姐一沒有用武力,二沒有強逼你,我話不曾說完你便撒丫子跑了,我又何曾伸手去搶?”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當不成贅婿就只好命格成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