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零九章 朕或許的確錯了

無線電子書    大秦嫡公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回到殿內。

  嬴政身體沉重的坐到席上。

  他高聲道“來人,去把內史宗正給朕叫來。”

  沒多久。

  嬴騰便趕到了殿內。

  見到贏騰,嬴政冷著臉,直截了當道“朕現在只問你兩件事,關中還有多少老秦人?大秦立國以來,已征召了多少老秦人?”

  聞言。

  嬴騰臉色微變。

  隨即,搖頭嘆息了一聲,低沉道“回陛下,臣并不知曉具體數目,但依這些年朝廷征發徭役的數量,臣推測,關中老秦人恐只占兩成左右了,即堪堪不到百萬人,且大多都是老弱婦幼,至于關中的其他民眾,都是近十年遷入的山東人口,近四百萬余。”

  “至于征召了多少老秦人,這非是臣之職權,臣實在不知。”

  “但據臣所知,陛下的驪山陵,以及附近郡縣征發修建行宮、直道、馳道的刑徒,及南海、北疆士卒,幾乎都是征發的老秦人,若是加上南疆戍邊,以及不日將要開始的北疆戍邊,只怕數量已高達兩三百萬之眾。”

  嬴政目光陰翳到極點,寒聲道“山東人口遷入關中數量高達四百萬,難道朝廷就不曾征發過這些人?”

嬴騰面色肅然道  “回陛下。”

  “自是有過征發,但并不頻繁。”

  “當年朝廷為快速安定民心,便主張中原與舊楚地少征發徭役,故后續主要征發者,依然為關中老秦人,至于遷入關中的山東六國貴族與平民人口,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豁免。”

  “此外”

  嬴騰身子微微一顫,繼續道“當年朝廷其實征召過遷入關中的山東六國貴族和平民人口,大秦滅六國之后,驪山陵便開始大修,短短十年之內,驪山附近便集中了十萬余六國罪犯,而且當時還征發了十幾二十萬山東精壯人口。”

  “只是后面爆發了黥布作亂。”

  “當時驪山陵內已有刑徒十萬也,再加上六國貴族青壯,驪山已聚集了數十萬山東精壯人口,為了避免再次生亂,也避免驪山成為咸陽附近的動蕩之根源,朝廷便制止了征召山東精壯人口,而且一律改為征召老秦人。”

  “再則。”

  “天下初定,朝廷便定下修馳道之國政,咸陽又為天下之中心,自是重中之重,因而工程比較緊,當時六國貴族和平民尚未遷徙完全,因而只能征召關中的老秦人,當時定下的國道有三條。”

  “第一條,為咸陽至函谷關的出關馳道。”

  “第二條,為函谷關連通燕齊之馳道。”

  “第三條,為函谷關連通吳越之馳道。”

  “這三條馳道,在這六七年間,基本都已完成,只是老秦人還未得到喘息,朝廷因前面征伐百越失敗,為保證糧草供給,除了修筑靈渠,還規劃了第四條馳道,即函谷關連通南海諸郡之馳道。”

  “還有征討匈奴之北去上郡、云中、九原之直道。”

  “以及內史郡通外官道十二條。”

  “眼下”

  嬴騰冷汗涔涔,已不敢多言。

  “說!”嬴政冷聲道。

  嬴騰顫聲道“眼下驪山陵除了刑徒,便都是老秦人在修建,而由關中出發的馳道、直道、官道等道路,基本都是征發的關中老秦人修建,中原與舊楚地之人早已停止征發徭役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國政緊急,容不得半點耽擱,而中原與舊楚地之人,不通律法,不時還引起騷動,朝廷為避免影響大政,也為了盡快完成各項工程的進度,便只能一而再的征召老秦人。”

  “此朝廷龍行虎步,無暇顧及細節矣。”

  聞言。

  嬴政眼中的怒火再也抑制不住,怒而拍桉,喝道“無暇顧及細節?就因為擔心六國貴族趁機生亂,擔心弄成肘腋之患,就因老秦人樸實敦厚,便能一次又一次的征召嗎?便能一次又一次的揮灑老秦人嗎?”

  “若非朕這次驚醒,恐還會一直被蒙在鼓里!”

  “你們真是好大的膽子!

  “就因為六地之人不時會作亂,便就只征發老秦人成軍?便只征發老秦人前往南海,派往北河、淮南淮北、遼東,派往一切應該鎮撫的地方?”

  “就因為老秦人忠心為秦,而且是義無反顧的站在大秦這一方,所以他們的無怨無悔就能被肆意揮霍?”

  “老秦人跟著嬴秦部族南征北戰數百年,他們跟著嬴秦部族從弱到強,拋頭顱灑熱血,隨著朕一聲令下,便義無反顧的走出函谷關,義無反顧的踏上陌生的土地,甚至將自己豐腴富庶的故土拱手讓給昔日的敵人!”

  “而你就是這么對待他們的?”

  “若是天下安寧秦政無事,老秦人之創舉,足以在青史留下巍巍然的一筆,然而,如今復辟暗潮層出不窮、洶涌猖獗,種種跡象都預示著六國余孽正在密謀舉事,要恢復他們失去的山河社稷。”

  “若真面臨與復辟勢力的生死決戰,大秦又將以何種面貌去應敵?”

  “而今若有三百萬老秦人在關中,大秦何懼天下復辟騷亂?今日如何?朕這個皇帝,在關中卻是連十萬老秦人兵力都拉不出來了,此何其大險也!”

  “以戰國強力大爭之慣性,六國余孽勢必會做殊死一搏,復辟大潮無論朝廷如何避免,如何規避,最終都會到來,到那時,大秦又何以應戰?若是不能再次取勝,大秦新政便不能真正的鞏固。”

  “大秦又何以安天下?!”

  嬴政怒目而視。

  嬴騰早已跪伏在地,渾身戰栗,大氣不敢多喘。

  嬴政這番話,自然不是說給嬴騰聽的,他是說給自己聽得。

  他這些年忙于運籌大戰場,忙于運籌創制,忙于運籌盤整華夏,想著安外而后攘內,建立一個龐大完善之帝國,而今卻幡然醒悟,他為了盤整華夏,抵御外患,竟已用盡了后備力量,甚至以一己之力分解了大秦立國之根基。

  此何其短視亦!

  嬴騰說朝廷龍行虎步,無暇顧忌細節。

  他又如何聽不出嬴騰的話外音,哪是朝廷無暇顧忌細節?分明是在指責他嬴政忙于建功立業,全然沒有念及到老秦人之死活。

  嬴政雙目赤紅,胸膛劇烈起伏著。

  他回首這些年。

  只感覺自己這些年的舉止,跟王翦嘲弄過的樂毅竟如出一轍,當年樂毅一心想著‘化齊’,結束齊國之戰,結果呢?非但沒有化得了齊國,反倒是六年不下一座孤城,最終導致了齊國的死灰復燃。

  他而今又何嘗不是?

  天下一統之后,他不忍天下再陷動蕩,便想著‘懷柔’,寬撫六國貴族,想以此來感化對方,讓天下能少造殺伐,讓天下能真正的歸復太平,但這個想法何其迂腐矣。

  戰爭便是戰爭。

  打仗便要流血,要死人,更要殲滅敵方。

  天下貴族懼威而不懷德!

  他嬴政滅人之國,奪人之地,毀人之涉及,還打算教他們真正的服從自己的新政,做你的馴服臣民,當真豈有這般道理?

  若是秦國被滅,他們心自問,豈能甘心臣服于人?

  自是不可能!

  但就是這么簡單的道理,他竟看的還沒秦落衡透徹,當時秦落衡在驪山時,他們曾有過言語,秦落衡當時便言,改革自古便不存在沒有流血犧牲的,流血犧牲是在所難免,若是天下反,便殺到天下無人敢反。

  大秦能滅六國一次,便能滅第二次!

  他若是早點看破這個道理,又豈會倒行逆施?

  而今關中若有三百萬老秦人在,只怕六國余孽根本就不敢滋事。

  他以往一直盯著天下局勢,匈奴勢大,便夷滅匈奴,百越擾邊,便出兵鎮壓百越,然而天下讖語流言依舊層出不窮,紛紛叫囂秦政必亡,嬴政當死,他以往一直擔憂的是復辟勢力日后起事,但現在看來。

  他錯了。

  從一開始就錯了。

  而且錯的無比的離譜。

  大秦陷入而今局面,六國余孽又能占了多少?

  安知不是他的方略出了偏差所誘發?

  他一生歷經了無數大風大浪,從來不曾有過畏懼,然而,對此等因自己犯錯而誘發大秦一步步邁入的險地,他卻感到了一股鉆心的痛楚。

  嬴政長長沉默著,臉色陰沉的可怕。

  嬴騰跟隨始皇這么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始皇臉色這么嚇人。

  良久。

  嬴政才抬起頭。

冷聲道  “嬴斯年說的沒錯。”

  “大秦這些年的新政該有所盤整了。”

  “老秦人為大秦赴湯蹈火,朕又豈能一次次失信于他們?”

  “嬴騰,去通知內史馬興,告訴他,暫停成軍人口遷徙北疆之事。”

  “今后征發徭役當以中原與舊楚地之民為主,尤其是驪山陵,告訴章邯,若是六地之民敢在驪山生亂,直接殺無赦!”

  “他們既不愿為秦民,朕又何須對他們再留情?”

  “若有一人生亂,便殺一人。”

  “十人生亂,殺十人。”

  “百人生亂,殺百人。”

  “千萬人生亂,那就殺千萬人!”

  聽著嬴政這殺氣騰騰的話,嬴騰心神一顫,連忙俯身道“臣遵令,臣現在就去傳令。”

  嬴政沒有理睬,徑自閉了眼。

無線電子書    大秦嫡公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