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五十二章 長吏,秦始皇是怎樣的一個人?

無線電子書    大秦嫡公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渭水東去。

  咸陽東城的一隅。

  秦落衡正挑燈擺著算籌。

  突然。

  門外響起一陣窸窣的腳步聲。

  秦落衡起身開門。

  門一開。

  秦長吏赫然出現在了門外。

  秦落衡作揖道:“小子見過秦長吏。”

  嬴政額首,信步進到屋內。

  平靜道:

  “朝堂的田政之議已經結束。”

  “始皇已做了決斷。”

  “我順道過來給你說一下。”

  秦落衡眼中一喜。

  恭聲道:

  “敢問長吏,始皇如何決斷的?”

  “是推行‘使黔首自實田’?還是選擇維持原樣,靜等著山東郡縣生變?”

  嬴政看了秦落衡一眼。

  搖頭道:

  “兩者皆有。”

  “你提到的田政之危的確讓人觸目驚心,但朝堂有朝堂的考慮,一味放任不管,只會讓地方跟朝堂離心離德。”

  “大秦凝起的民心也會盡失。”

  “再則。”

  “你考慮的過于片面了。”

  “你的初衷不錯,是在為朝廷著想,卻是沒想過地方,大秦只用了十年就掃平天下,但地方官員除了官嗇夫,大部分鄉嗇夫、里正等底層吏員,基本還是原六國官吏。”

  “他們對山東底層影響甚大。”

  “甚至于......”

  “魚肉鄉里就是他們。”

  “朝廷若是對地方動手,必然會帶起一大片,到時地方識字辦公的人恐會被一網打盡,那山東地方又交給誰治理?”

  “另外。”

  “唇亡齒寒,他們不會不懂。”

  “朝廷若真狠下心治理,驚惶之下,他們必定狗急跳墻,到時山東各地烽煙再起,這又豈是朝廷之愿?”

  “眼下還是當以穩為主。”

  秦落衡遲疑道:

  “穩沒錯。”

  “但治標不治本。”

  “只要土地兼并存在,這個矛盾就會不斷激化,早晚有一天會爆發出來,到時朝廷再想轉頭治理,就沒有現在這么容易了。”

  嬴政冷哼一聲。

  漠然道:

  “激化?”

  “他們沒這個機會。”

  “土地兼并之所以惡化,根本原因在于大秦缺地方官吏,只要地方官吏數量能夠跟上,就算把現在山東地方官吏全部換掉,也不會對大秦造成任何影響。”

  “地方眼下的任何問題。”

  “都在‘吏’上!”

  “只有解決了‘吏’的問題,才能徹底解決地方問題。”

  “你只盯著田地,卻是忽略了本質。”

  “官吏才是地方禍亂的主因,正是地方官吏的縱容、陰奉陽違、暗中勾結舞弊,才造成了現今地方的糜爛之象。”

  “想正本清源。”

  “首要解決的是吏治!”

  “吏治解決了,所謂的田政問題,依法定罪即可。”

  經嬴政這么一點,秦落衡瞬間明悟。

  作揖道:

  “小子受教了。”

  “小子目光狹隘,只盯著田政,卻是沒考慮到根本。”

  “只是山東郡縣眾多,若是想徹底清換,則至少需要幾萬甚至十幾萬吏員,這么龐大數量的吏員,非朝夕能培養出來。”

  “小子不是很明白。”

  嬴政打量了一下小院,隨即看向屋中的躺椅,大步走了過去,很是嫻熟的躺了下來。

  隨后才道:

  “大秦并不缺吏員。”

  “你少不更事,進入市井時間尚短,對大秦體制也并不熟。”

  “你可還記得當初說田政時是怎么說的?”

  “田政跟軍功爵制一體!”

  “軍功爵制的存在,不僅保障了大秦戰力,同時也為大秦提供了大量底層官吏。”

  “官吏數量短缺的解決之法。”

  “就在軍功爵制!”

  秦落衡眼皮一挑。

  他明白了。

  大秦要興兵了。

  根據他記得的歷史,就在這一兩年內,大秦就要開啟北伐匈奴和南征百越的戰事。

  大秦真正的衰敗由此開始。

  不過......

  大秦滅六國太順了。

  以至于輕視了百越的戰斗力,最后為平定百越,付出了高達幾十萬人的代價,這對大秦的消耗太大了,而且百越被打下來后,朝廷還不得不分兵五十萬鎮守。

  這進一步削弱了大秦的實力。

  眼下大秦實力正盛,冒然說大秦會南征失利,恐怕誰都不會信。

  即便上一次征伐已經失利。

  但上次失利朝堂是歸咎于糧草供應。

  現在靈渠已經鑿通,糧草供應的問題已徹底解決,滿朝上下恐怕都認為,攻伐百越會一戰而定。

  事實很殘忍。

  大秦的確勝了,但是慘勝。

  若是不知歷史,大秦的舉動沒任何問題,只要能大獲全勝,這次出征的將士會因此獲爵受賞,繼而進入到地方為吏,這會極大解決秦吏短缺的問題。

  而且這是南北雙向戰事。

  南北一起進行。

  也就是說,若是兩向戰事,都能順利大勝,朝廷能任用的官吏就不僅局限于一方,而是近乎大秦全境,這對于大秦后續治理地方,無疑有巨大好處。

  不用擔心各地官吏水土不服。

  這終究只是一廂情愿。

  歷史上,北方的戰事雖然順利,但并沒有把匈奴打的一蹶不振,而為了今后更好的北上,也為了抵御匈奴日常叩邊,大秦不得不興修長城。

  這無疑會加大黔首的負擔。

  南方則死傷慘烈。

  來來回回搭進去數十萬人。

  以至于最后南征大軍跟朝廷離心離德。

  秦落衡在心中暗嘆口氣。

  他雖然有心勸阻,但根本沒辦法勸,即便是秦長吏,也不會聽他的。

  南北戰事對大秦過于重要。

  不僅是開疆拓土。

  更是朝廷對地方亂政的破局之道。

  嬴政沒有在上面多說。

  繼續道:

  “始皇決定在兼并最重的三郡,推行‘使黔首自實田’,通過在三郡推行新田政,來看一看這新田政的利害。”

  秦落衡眼中露出一抹異色。

  他卻是沒有想到,始皇竟能想到試點的做法。

  這的確是眼下最好的辦法。

  而且始皇明顯是有想法,特意選的兼并最重的三郡,百官說地方土地兼并嚴重,要靠推行使黔首自實田來解決,現在直接把政策試點到兼并最重的三郡。

  若是田政有效果,這是理所應當。

  若是沒效果,百官再想力薦推廣到全境,恐怕就難自圓其說了。

  秦落衡道:

  “始皇果然英明。”

  “此舉不僅堵了百官之口,也避免了直接推廣對大秦的影響,還能因此看到新田政對的利弊,端是一個好的應對之策。”

  嬴政搖了搖頭。

  沉聲道:

  “只是一個拖延之策。”

  “想徹底解決土地兼并問題,還是要落到吏治上來。”

  “潁川郡、泗水郡、陳郡,三郡毗鄰,以往分屬三國,但土地兼并卻同樣嚴重,而且這三郡位置極佳,恰好位于大秦居中,若是這三郡亂起來,很容易影響大秦政令傳送。”

  “不出意外的話。”

  “新田政對這三地影響不大。”

  “甚至......”

  “還會適得其反。”

  “不過,我倒也想看看,究竟是那些人在背后搞鬼,想通過激起三郡的民怨,以便切斷大秦跟其他郡縣的聯系。”

  嬴政眼中閃過一抹寒芒。

  秦落衡心頭微動。

  潁川郡、泗水郡、陳郡?

  他對地理不是很了解,但這三個郡縣,他卻是有所聽聞。

  他若沒記錯的話。

  張良就出自潁川,而劉季出自泗水郡,至于陳郡,他記憶中倒是沒有什么印象。

  隨即。

  他想到了陳郡是誰。

  陳勝!!!

  秦落衡眼中露出一抹異色。

  他凝聲道:

  “小子沒聽明白。”

  “長吏是認為這三郡會謀反?”

  嬴政漠然的看了秦落衡一眼。

  冷聲道:

  “眼下不會。”

  “現在新田政剛頒布,地方的官吏和豪強,多少會收斂一些,甚至為了迷惑朝廷,還會給地方黔首一些好處,短時間,這三郡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時間一長,必定生亂。”

  “這三郡的土地兼并高達七成。”

  “這么龐大的利益,地方官吏和豪強,不會輕易放手,他們前面為了湖弄朝廷、湖弄新政,多少會讓利于民,但時間一長,必定會變本加厲的收回去。”

  “這就是法家說的‘人性本惡'!”

  “那......”秦落衡正想開口,隨即想到了什么,也是沒有再開口了。

  他猜到了始皇的想法。

  先安撫住土地兼并最嚴重的三郡,等南北戰事平息,朝廷封賞,再借機對地方官吏進行大清查,一舉蕩清禍亂地方的官吏,并借此鏟除扎根地方的六國余孽。

  一舉奠定大秦千秋萬世之基!

  但人算不及天算。

  北伐并沒有徹底打斷匈奴嵴梁,南征又損失慘重,以至于始皇料想的封賞并沒有實現,甚至為了穩定邊疆,不得不繼續讓大軍扎根北疆和南越。

  一來一回。

  本就亟待解決的內患,遲遲得不到解決,黔首們本就艱難求活,到最后卻再也找不到活路,只能選擇振臂一呼。

  秦落衡在心中長嘆一聲。

  滾滾歷史面前,他已無能為力。

  大秦已然走上了歷史的老路,要么如愿的實現攘外安內,要么就只能靜待自爆。

  說到底。

  還是秦始皇的野心太大。

  想畢其功于一役。

  但殊不知,一旦策略失敗,對大秦是毀滅性的。

  喪失的是民心!

  對這位被后世冠以‘祖龍’、‘千古一帝’、‘暴君’的秦始皇,他卻是實在猜不透,下意識問道:

  “長吏,秦始皇是怎樣的一個人?”

無線電子書    大秦嫡公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