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十七章 男兒誰不羨吳鉤?

無線電子書    大秦嫡公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是夜。

  秦落衡未眠。

  他已經成為了秦人。

  不日就會前去學室,學習秦吏應具備的職業技能。

  回想這一個月,他有種夢幻之感。

  一月前,他還是個亡人。

  一月后,卻是登堂入室,有了成為秦吏的資格,這一切是那么的不真實。

  而且......

  學室出來的秦吏并不是普通秦吏。

  他們相當于后世科班,天然比其他官吏高一檔,而且晉升空間也比其他官吏高一大截。

  他們有機會進入朝堂,位列三公九卿。

  而內史雜律更是有明文規定:‘候、司寇及群下吏毋敢為官府佐、史及禁苑憲盜。’

  即未入學室進修的普通官吏,不被準許擔任掌有重要職能的高級官職,只能做一些低級或者沒有太多實權的工作。

  在大秦。

  凡握有實權的官吏,都會到學室進修。

  進入學室就讀的好處,也不僅僅只是利于日后為官為吏,在學室就讀期間,史子是享有免服徭役等優待的。

  這也是為何秦時有大量的士卒、黔首去假冒史子,或者一些就讀的史子遲遲不肯辦理結業手續的原因,因為冒充史子或者延遲畢業,都有助于他們逃避徭役戍役。

  學室內教授的內容大抵分為四類。

  習字、行文、軍事、算數。

  秦朝推行的是‘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在學室內習字,學的自然不是后世的三字經,而是倉頡篇、博學篇、爰歷篇等啟蒙讀物。

  習字課想結業,是有明文規定的。

  說文解字:‘史律:史子十七已上始試,諷籀(zhou)書五千字,乃得為吏。’

  即想結業,至少要能認寫五千字。

  秦在天下一統之前,是嚴禁儒生進入學室的。

  秦對儒家的排斥,幾乎是毫不掩飾。

  商君書中更是直言詩、書、禮法、音樂等為‘六虱’。

  而秦在一統天下之后,雖開始接納百家,也開始容許儒生等百家學子進入學室,但學室內的史子是不許接受儒家教育,也嚴禁儒生在學室傳學。

  所以跟后世不一樣,印象中學室內儒家教你詩歌、音樂、禮儀,道家教你哲學,名家教你邏輯、口才等,這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秦朝學室是官辦。

  它們只注重實用性和功利性,這里只教史子如何為官為吏。

  至于后世強調的學術研究和藝術素養,官府并不需要,朝廷和地方需要的只是實用性人才。

  行文是寫官文。

  史律的要求是‘文無害’。

  即行文邏輯嚴謹,不能出現瑕疵。

  行文寫的是司法文書。

  這些文書主要與案件審判有關,內容上萬一出現紕漏,就會導致判決不公,這是秦吏的大忌。

  行文也是學室學習的重中之重!

  軍事!

  秦時的吏員分為文武兩大類。

  文吏不用多說。

  武吏則包括縣尉、游徼、亭長、求盜等,這部分官吏主要負責地方治安。

  秦國是舉國皆兵。

  只要不是身體殘障,成年男子都會服役。

  這也意味著犯法之人身手都不會差,所以在秦朝想當一名稱職的武吏,軍事訓練是一定不能差的,不然你根本就制服不了那些游俠、群盜。

  對于學習軍事,秦落衡很感興趣。

  他常年在山林生活。

  武力并不差。

  但軍隊里的發弩、騎馬、駕車等軍事技巧,他卻是不會,對于學習這些東西,他還是十分有興趣。

  畢竟......

  男兒誰不羨吳鉤?

  對于秦朝學室教習算數,秦落衡最初還是很驚訝的,但后面想到秦朝是一個講究實用的官府,也就明白過來了。

  秦朝內政很重。

  像是‘米粟髹(xiu)漆’‘甲兵筋革’‘鍛鐵鑄金’‘核功度事’‘錦繡文章’等都是要用到大量計算的。

  而且......

  秦朝是有九九乘法表的。

  不過跟后世相反,秦朝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倒數倒到‘一一得一’的。

  從學室授習的內容可以看出,秦朝學室的課程主要是以實用性為主,培養的是各方面的全才,雖然史子并不一定都能全部精通,但也一定是有所涉獵,這極大的提高了秦吏的整體素質。

  只是學室制度的成本極高。

  秦時一枚竹簡的造價是三至五錢,一個史子從始試到結業,所耗費的竹簡至少上千枚,整個學程下來,一人的花銷就高達萬錢,這些財政全由朝廷支出。

  這就是學室制度推廣不開的主因。

  也是秦末吏治崩壞的主因。

  朝廷培養不起足夠多合格的官吏。

  而為了維持地方穩定,朝廷不得不大量啟用原六國官吏,而原六國官吏的大量啟用,無疑會壓榨學室出身官吏的晉升空間,加上原六國官吏本身吏治敗壞,耳濡目染之下,大秦吏治徹底走向崩壞。

  直至帝國傾塌!!!

  正當秦落衡沉思的時候,突然門外傳來了細索的腳步聲。

  他眉頭一皺。

  隨即想到什么,起身,去開了門。

  入眼。

  門口出現了一個身穿紅黑深衣大衺(xie),臉蛋蒼白,目如點漆的少女,女子年歲并不大,也就十四五歲。

  見到秦落衡,少女連忙行禮。

  “多謝公......”

  只是她的身子實在虛弱,腿還沒彎下去,整個人就先行一步,直接朝下墜去,眼看就要跌倒在地,秦落衡連忙伸手扶了一把,神色有些無奈道:“不用這么多禮。”

  他把少女扶到書房。

  而后去到后廚,煮了碗鹽糖水。

  端給少女后,也是好奇的打量了少女幾眼。

  少女家世并不普通,至少不是常見的黔首,因為秦朝穿衣其實是有規定的,少女所穿的深衣大衺,一般是士子、貴族等地位較高的人才能穿的。

  秦朝尚黑。

  尋常秦國百姓基本都穿黑色。

  即便是士子、貴族也普遍身穿黑色。

  少女卻是紅黑!

  戰國時五德循環說已經流行,而為了宣告自己的正統性,戰國七雄都分別選了一種顏色作為國家顏色。

  晉分三家。

  魏尚火德,尚紅;

  韓尚木德,尚綠;

  木德火德都被韓魏所占,趙國為了宣告自己得國的正統性,便對五行學說進行了再次的推演,弄了個‘火德為主,木德為輔,木助火勢,火德愈烈’,即火木德。

  趙國推崇的顏色為七分紅三分藍。

  齊為田齊代姜,為了讓世人承認自己的正統性,也對五行學說進行了推演,提出了‘火德為主,金德為輔,金煉于火,王器恒久’的火金德。

  齊國推崇的顏色也變成了紫色。

  楚國蠻夷也!

  早先楚國根本不搭理什么五行學說,后面為了融入中原,也為了今后合理的吞并其他諸侯國,也開始考慮自己的正統性,對五行學說進行了進一步的推演,推演出‘炎帝后裔,與黃帝同德’即土德。

  楚國推崇的顏色為土黃。

  燕國為正宗王族諸侯,繼承周之火德順理成章,不過燕國公族認為火德已經衰敗,他們若再繼承火德,這把火必定熄滅,要興盛,就必須反其道而行之。

  于是推演出‘燕臨北海,天賦水德’。

  燕推崇藍色。

  秦朝則是水德,尚黑。

  至于秦國時,秦廷從來沒有承認自己崇尚水德,對外只是宣稱自己國家尚黑。

  戰國時夏商周的五行已經確立,而周王室還尚存,諸侯國們雖然覬覦天下,但除了正宗的王族諸侯國燕國,誰也不敢真的說自己崇尚水德,于是就有了這個奇怪的現狀。

  其他六國都知道秦國尚水德,但秦國就是不承認,而等到秦國承認自己尚水德時,已經是嬴政一統天下之后的事了。

  盯著紅黑衣裳看了幾眼,秦落衡好奇的問道:“你是原魏國人?”

無線電子書    大秦嫡公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