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06章 同樣的故事,同樣的問題

無線電子書    諸天縱橫,從武林外傳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得蒼龍七宿得天下,傳聞呂宗主很鄙視這種說法,怎么會為了蒼龍七宿大老遠的跑一趟?”

  “我確實很不喜歡這個說法,但不代表我對盒子里的東西不感到好奇。

  尤其是知道蒼龍七宿實際上有九個,而且曾經被人打開過兩次的時候。

  蒼龍七宿既然有九個,就說明和天上的星辰無關,此前的很多傳說都是誤導。

  這些傳說可能是故意傳出去的,也可能是先人參悟錯了,不知荀夫子對此有何見解?”

  如果是生死戰斗,呂云澄的實力絕不弱于荀夫子半分,但對于這種高人,呂云澄還是保持了很高的尊重。

  畢竟前世上學的時候,背過荀子的文章。

  荀子行文擅用比喻,朗朗上口,屬于“背誦全文”中比較容易的,呂云澄對此非常的感激。

  其實韓非的文章上學時也選修過,但紫女嫁給了韓非,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該拘謹的是女婿而不是丈人。

  荀夫子不同,他那一大把白胡子,還有歲月侵蝕的皺紋,一看就很有前輩高人風范,下意識的讓人覺得拘謹。

  “呂宗主覺得是哪一種情況?”

  “我覺得兩種情況都有,荀夫子想聽我講一個故事么?”

  荀子還沒說話,曉夢已經從呂云澄左側縮到了呂云澄懷中,嬌聲道:“要聽的要聽的,爹爹快講故事,快講故事。”

  儒家有“性善論”和“性惡論”。

  一部分人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一部分人認為“人之初性本惡”。

  荀子認同的就是性惡論,對于后天教育異常重視。

  寓言故事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荀子對此有很深的研究,韓非行文之時最愛講寓言故事,顯然是受此影響。

  “呂宗主既然有興趣,老夫洗耳恭聽。”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做——俠客行!”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呂云澄誦念了一遍,不過把最后一句從“白首太玄經”變為“白首誦黃庭”。

  畢竟這個時代還沒有,誦黃庭也比較符合呂云澄地宗宗主的身份。

  荀子道:“這是一個很有豪氣的故事,沒想到你身為秦國國師,竟然會對信陵君如此贊譽。”

  “在荀夫子面前談論詩詞歌賦,純屬班門弄斧,更何況這詩句并非我所做,我要說的,是一門有關這首詩的武功。”

  “很厲害的武功么?”

  “非常厲害,同時也非常唬人的武功。”

  呂云澄輕輕拍了拍曉夢的后背,緩緩的講述了的故事。

  “所有的注釋都是誤導,重點在于筆畫順序,最后一篇不是蝌蚪文,而是經脈穴位圖。

  可嘆那些武林高人,無不是天資聰穎、武道卓絕之輩,最終卻陷入了癡愚迷蒙的陷阱,白白荒廢大好年華。”

  “呂宗主的意思是,蒼龍七宿就好比‘俠客行神功’,那些特殊傳聞,還有和天上星宿的關聯,全部都是誤導。

  越是貪心,就越解不開蒼龍七宿,只能白白浪費時間,唯有不貪、不癡、純良、純善之人,才是最終的鑰匙。”

  “你有沒有聽說過,我會一門獨特的道門絕學,名喚‘長生訣’?”

  “略有耳聞。”

  “長生訣是以甲骨文寫成,上面有很多高人的批注,但按照批注修行,一定會失敗。

  那些批注并不是有意誤導后人,而是因為當初參悟神功的前輩,全部都走了岔路。”

  “看來這個故事,對應的是你的另一種猜測。”

  “所以我覺得,有關蒼龍七宿的傳聞全都是假的,只不過一部分是惡意的誤導,另一部分雖是好心,卻走了錯路。”

  “從結果來看,這兩者似乎并沒有什么區別。”

  “但事情不能只看結果,敢問荀夫子,儒家對此難道沒有一些了解么?”

  “如果我說沒有,你一定不會相信,但你想要聽到實情,必須回答我三個問題》”

  “可以。”

  “你怎么知道蒼龍七宿有九個?”

  “白亦非說的。”

  “你怎么知道曾經開啟過兩個?”

  “白亦非說的。”

  “你怎么確認白亦非沒有欺騙你?”

  “那兩個盒子里面的東西,全部都在我手中。”

  呂云澄攤開手掌,露出兩顆光滑璀璨的寶石,一顆形如火雨之淚,里面蘊含驚人至極的血氣,一顆好似北海之精,冰冷的好似能把人凍僵。

  荀子閉上了雙目,笑道:“看來你參悟出了其中的隱秘。”

  “兩顆寶石看似毫不相干,實乃同源而生,元氣相輔相成,只不過白亦非的祖輩都走了岔路,堂皇正道武功,練得鬼氣森森。”

  “你剛才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那我就還你一個故事,一個非常非常古老的故事。”

  “前輩請講,晚輩洗耳恭聽。”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個時候還沒有形成王朝,人類的首領被稱為‘共主’,每一代的共主,皆有其獨特的貢獻。

  伏羲先天八卦,神農遍嘗百草,軒轅戰勝蚩尤,一直流傳到了大禹這一代,除了治水之外,還鑄造了九尊大鼎。”

  “所以,蒼龍七宿和禹王九鼎有些關聯?”

  “有關,但關系并不是很大,根據先圣周游六國時,無意間尋到的一幅壁畫記載,大禹鑄造九鼎的時候,有隕石天降。

  隕石之中有十塊特殊的碎片,一塊好似是兵刃殘片,里面蘊含驚人至極的殺氣和怨氣,九顆各不相同的寶石。

  大禹以無上智慧參悟,參悟出了寶石中蘊含的秘密,并以鑄造九鼎余下的材料,鑄造了九個銅盒,把寶石放置其中。

  所謂的‘得蒼龍七宿得天下’,是從儒家傳出去的,因為某些前輩覺得,尋到這九顆寶石,便能洞悉大禹的無上神通。”

  “當初幫助闔閭和勾踐開啟銅盒的,莫非就是儒家弟子?

  “不是。”

  “哦?當時吳越兩國,最優秀的人才,莫過于孫武子、伍子胥、范蠡、文種,莫非是他們四人打開的?”

  “也不是。”

  “我剛才的問題似乎有些不對,現在重新問一次,當初打開銅盒的,是否屬于儒家?”

  “是!”

  “明白了,多謝解惑。”

  呂云澄方才的問題,不在于“儒家”,而在于“弟子”,打開銅盒的先賢屬于儒家,但他不是儒家弟子,儒家人都是他的弟子。

  沒錯。

  當年打開銅盒的就是孔夫子。

  孔夫子以無上神通智慧打開了兩個銅盒,感悟到了其中的隱秘,留下了部分文字記載,卻把兩顆寶石留在了百越之地。

  至于那兩個銅盒,如果呂云澄沒猜錯,應該收藏于儒家。

  孔夫子為何如此做,呂云澄不清楚,人家是孔圣人。

  圣人的做法,不是凡夫俗子能夠理解的。

  呂云澄想不明白,也懶得想,只是靜靜地看著荀子。

  都說縱橫家是天下最大的攪屎棍,陰陽家和兵家最會耍心眼,沒想到看似最安分的儒家,不僅不那么安分,耍起心眼也是無敵的。

  一個蒼龍七宿,繞進去不知多少才智高卓之人。

  “你是不是想問老夫,先圣為何沒有把兩顆寶石留在儒家。”

  “不想,因為這并不重要,我只想知道,那兩個銅盒在不在?我能不能看看那兩個銅盒?”

  “如果呂宗主能夠回答我一個問題,兩個銅盒拱手相贈。”

  “請講。”

  “呂宗主已經得到兩顆寶石,且能夠引動部分元氣,想來對此有些了解,敢問呂宗主,這些寶石,還有那塊碎片,有什么隱秘?”

  “寶石和碎片都是從天外而來,屬于‘命外之物’,碎片來自于一把絕代魔刀,寶石則蘊含了一套驚人的絕學。”

  “呂宗主是命外之人,對此又如此熟悉,莫非知道這些東西的來歷?”

  “這似乎是下一個問題。”

  “呂宗主還真是一點虧都不肯吃。”

  “我的心眼比較小,吃虧是不可能吃虧的,永遠都不能吃虧的。

  不如這樣,咱們互相問問題,一個問題換一個問題,這個提議如何?”

  “非常公平的提議。”

  “尊老愛幼,我先來回答前輩的問題,我只有一個猜測,正確與否沒人能夠做出保證。”

  “你的問題。”

  “天地間,真的有一種力量,在冥冥中掌握著人類的命運嗎?”

  “有,那種力量叫做——人心!”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下人之心,好強大的力量。”

  “下一個問題,說說你的猜測。”

  “寶石的數量并不是九顆,而是十顆,每一顆寶石都蘊含一門絕學,合起來是一整套絕學,名叫。

  如果真的是這門絕學,那么和天下更替確實有關聯,在我聽到的故事中,被尊奉為‘天子武學’。

  您的浩然正氣練到了什么地步?”

  “比你稍微強一點點,什么是天子武學?”

  “練了天子武學,有成為天下之主的潛力,就好比周武王。”

無線電子書    諸天縱橫,從武林外傳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