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58章、皆楚歌

無線電子書    蜀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如爨谷的思慮般,霍弋亦無有攻堅之念。

  領軍至龍編城池外后,僅是耀武揚威令城內吳軍震怖一番,便留下吳碭部與爨谷并力困城,自身則是領本部前去將其他縣城打下來。

  因為吳軍的兵力主要集中在麊泠與龍編縣,且此時戰局已然明朗,是故霍弋領軍至時,那些縣城幾乎是傳檄而定、望風而降。

  不過十余日的時間,舉交趾郡境內便唯有呂岱扼守的麊泠縣,尚且孤零零的飄揚著吳國的旌旗。

  是的,龍編縣亦迎來了易屬。

  困城的爨谷與吳碭見城內守軍士氣低落,乃遣一二俘虜入城招降。

  聲稱吳軍若能掩旗卸甲出降,漢軍將一切既往不咎,亦不會將他們當成戰俘苛待。如非交州籍貫的士卒,將在被收編后入南中戍守;而本地籍貫的郡兵,則是可自行選擇繼續擔任郡兵或卸甲歸田。

  但若是負隅頑抗,待漢軍攻破城池,必將他們罰為軍奴!

  且對家眷在本地的郡兵,還要以連坐的方式追責。

  對此,隨春麾下的士卒還好些。

  雖然隨春一直聲稱在交州東部的劉纂必然會遣兵來救援,且江東水軍精銳,從吳郡跨海而來交趾,亦不會需要太久的時間,只需他們再扼守些時日,便可將漢軍驅逐出交趾郡了。..

  但士卒們仍戰意無存。

  無他,他們并不相信隨春的話語。

  一者,劉纂若是能有來救援的實力,便不會有漢軍鑿穿了三郡后,還能前來交趾郡與馬忠部南北夾擊了!

  另一,則是在吳主孫權與大都督陸遜的眼中,交趾郡難道會比荊州更緊要嗎?

  漢軍都南下襲擊交州了,怎么可能不兵出永安與東三郡!

  吳國怎么可能還有多余的兵力前來救援交趾!

  唯一能令他們稍微心安的,便是他們最早是隨著隨春叛亂的會稽賊寇,被江東收編后家眷亦安置在吳地,故而暫時沒有憂心家小的焦慮。

  而孫茂麾下的郡兵則是不同。

  任誰都知道,交趾郡易屬乃是必然,龍編城池陷落亦是必不可免。

  他們為何還要付出生命與被漢軍追責家小的代價,為孫茂等人陪葬呢?

  孫茂不曾對他們“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啊!

  再者,對于他們而,掌控交州不足二十年的吳國官府同樣是外來者,以何令他們生出的同仇敵愾與誓死捍衛之心呢?

  不可免,漢軍傳達了招降意圖后,城內暗潮洶涌。

  有數個郡兵都伯便按捺不住焦慮,在麾下的慫恿下尋了孫茂,聲稱事不可為的時候當以保全士庶為上,不做無謂之爭令龍編變成焦土。

  但他們都徒勞無功。

  基于姓氏,孫茂就無有投降之念。

  乃是將這幾個都伯皆杖責五十且囚禁了,聲稱復敢以亂軍心者,斬!

  其實他本來是想將這些都伯皆斬首示眾的,但擔心此情此景下恐會激起眾怒,故而才改為囚禁。

  然而,那些都伯諫就是眾意,他不聽從就已然犯了眾怒。

  并不想為孫氏陪葬的郡兵,

  很快便私下與城內的豪右串聯自救,哪怕隨春已然將值守城防的職責皆令本部士卒擔任了,仍無法遏制城內的騷動。僅是三日后的夜里,便有豪右私兵與郡兵聯合從內奪得了城門,與漢軍里應外合將龍編城池易屬。

  太守孫茂死于亂兵之中,而隨春卻是被俘虜了。

  準確而,乃是他麾下士卒見城池陷落的結局無可更改,便群起裹挾著隨春棄械、不再作抵抗。

  不管怎么說,他們先前都是賊寇。

  隨春亦不過是他們公推出來的首領、抱團取暖的話事人,無法如同真正的將率般,對士卒有著嚴令禁止的掌控力。

  不過,在爨谷與吳碭下令受降的時候,他似是也沒有什么抗拒舉止罷了。

  隨著龍編縣的易主,漢軍的部署再次調整。

  霍弋留吳碭鎮守在龍編縣,且要安撫其余各縣。

  如對一些迎漢軍入城的豪右與甘愿附庸大漢的蠻夷部落好寬慰、確保他們的利益,而對先前被江東扶植起來的死忠,則是連根拔除。不管他們在此戰中,是否以私兵相助吳郡抵御漢軍。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為了大勢之上的長治久安,有時候是不問對錯的。

  況且,不將他們這些人剿滅,怎么彰顯大漢朝廷的雷霆雨露呢?何來的利益,分給積極參與此番戰事的南人八姓呢?

  而沈幽與爨谷部,乃是歸去馬忠的麾下,一并圍困龜縮在麊泠縣的呂岱部。

其實在馬忠別遣爨谷前去襲擊龍編縣的時候,呂岱便也有過派遣兵馬出城去救援龍編的意  圖,但被馬忠在半路上陳兵攔截遏制。

  且恰好那時,從郁林郡返歸興古郡的石苞部,亦終于趕來與馬忠合兵,令呂岱不得已放棄了分兵救援的意圖。

  蓋因他若一意孤行,能否救援龍編縣乃是未知數,但麊泠縣必然會陷落!

  有了石苞部增援的馬忠,在兵力上占據了絕對的兵力優勢,故而在調度上做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

  他乃是親自引四千士卒出城遏道而落營,與封溪縣呈犄角之勢。

  若吳軍分兵出,他便與封溪縣守軍兩面夾擊;而在麊泠縣內的呂岱在石苞部的監視下,亦不能出城營救。

  若出,石苞部將趁機奪城。

  但不出,則是前去救援龍編縣的士卒,將會被馬忠部圍殺在半道。

  取舍皆是死局,他何必還要分兵出城呢?

  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他唯有繼續堅守城池,看能否迎來孫權的救援罷。

  雖然這種冀望十分渺茫......

  陸續分兵的霍弋部,僅剩下了三千余人,乃是南下扼守港口以及做好前去收復九真與日南二郡的準備。

  交州西部三郡,九真與日南郡加起來都不如交趾一郡富庶。

  可以說,一旦交趾郡易主了,此二郡亦會迎來易幟。

  如先前呂岱占據交趾后,討伐九真郡叛亂時所向披靡;尚有士徽起兵背叛江東的最大緣由,乃是孫權不授予他為交趾太守,而是將他發配到九真郡這種蠻荒之地任太守。

  至于日南郡,更是未開化之地居多。

  作為大漢疆域中唯一“日影在南”之地,其本地土人乃是占族,并非是南越遺民。

  其人深目高鼻、發拳色黑(黑皮),其俗男女倮體、不以為羞;吳國重臣薛綜謂之“可謂蟲豸,有靦面目耳”。且日南郡最南部象林縣的本土占人,在很多年前便已經叛亂、建立了林邑國(占婆國),已不復中原王朝所有了。

  如此,被授予安南將軍職的霍弋南下扼守港口,亦很好理解了。

  擺在明面上的理由,乃是修復水寨防備江東跨海來襲的可能、控制港口保障海上貿易,以商貿賦稅供養駐軍。

  而長遠的考慮,則是要建立水軍、打造戰船。

  待時機成熟,便南下將九真郡與日南郡收復,且還可要跨海將交州東部四郡從江東手中悉數奪回來。

  他知道,漢吳既然刀兵再起,便再也無有和睦的可能。

  而巴蜀與隴右以及河西等地的兵馬與糧秣輜重等,皆要于入關中還于舊都,日后攻伐吳國的戰事,必乃他們這支交州偏師的職責了!

  自然,此時及這些事情尚早。

  但提前綢繆總是好的。

  無獨有偶,馬忠亦有此念。

  他一直謹記著丞相“盡可能牽制吳軍兵力、為其余兩路攻吳的兵馬創造機會”之,是故他亦沒有當即強攻麊泠縣的呂岱部。

  而是想著以呂岱部作為誘餌,看能否讓孫權將更多兵力派遣來交趾郡作戰。

  如果孫權有壯士斷腕的魄力,放棄了交州西部三郡,那么他上表成都廟堂,請命跨海去進攻交州的東部。算算時間,待攻滅已然甕中之弊的呂岱部后,霍弋訓練水師與打造戰船應大致完畢了罷。

  是的,馬忠覺得攻滅呂岱部并不是難事。

  雖然呂岱麾下仍有五千余人,但這些士卒有許多都是交州招募的。

  如大漢討平南中叛亂后,對南中之地募兵遷戶一樣,江東在占據交州后,同樣將交州當作募兵之地。

  如昔日步騭入交州時,不過攜帶了千余人赴任。

  但離任的時候,乃是帶走了萬余交州義士入荊南參與夷陵之戰。

  呂岱同樣如此。

  自接替步騭為交州刺史以來,他的麾下都是通過討平叛亂收編的俘虜,以及從當地招募而組建的。如他入交趾討伐士家叛亂時,亦不過督領了不過三千士卒。

  亦是說,馬忠只需要將呂岱部圍困一些時日,待吳碭將交趾郡安撫好,再尋一些俘虜與當地豪右作書傳入城中,聲稱漢軍對降者的待遇與告知他們家小無恙,彼等必軍無戰心、破城不難了!

至于收復九真郡與日南郡嘛  占據了交趾軍后,此二郡就是漢軍的囊中之物,何時去取都無所謂。

  只是,孫權會遣兵來救交趾嗎?

  在得到劉纂的傳信后,他很焦灼的趕到江陵城,打算與陸遜商議調撥一些水師過去。

  不止于對交趾郡陷落的不忿,更因為自從諸葛瑾病故以后,呂岱便是江東軍中碩果僅存的淮泗老臣了!

  然而此時已然是暮秋九月,漢軍亦從東三郡與永安出兵了。

  甫一兵出,便令孫權覺得戰局四面楚歌。_&

無線電子書    蜀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