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80章、不利

  攻伐淮南的戰事,自然不會因為潘浚病故的消息而耽擱。

  但卻是讓孫權心中有些不安。

  他倏然想起了,去歲決定動兵淮南之前,零陵太守殷禮曾上書與他,提出了另一個作戰計劃。

  殷禮,字德嗣,丹陽人。

  乃是孫權親自擢拔起來的心腹之臣。

  曾經隨著張溫出使大漢溝通兩國再結同盟之事。

  丞相諸葛亮與之會面且詳談后,

  對其才能不吝盛贊之辭。

  言曰:“東吳菰蘆中,乃有奇偉如此人”、“殷德嗣秀才,今之僑肸者也”。

  而他本人同樣擔當得起這些贊賞。

  在上表中,他聲稱今歲北伐理應主攻荊襄戰線,而非是淮南。

  緣由有三。

  一者,自然是趁虛而入。

  魏國調原本屯兵在豫州的烏桓突騎、薛悌與夏侯霸督領的兩萬大軍歸關中,

  且還分走了數部駐守荊襄戰線的兵馬,

  正是守備虛弱之時。

  正值魏國雍涼大軍被漢軍牽制、無法入荊襄救援,此時進攻深諳兵法的“趁火打劫”。

  最重要的,乃是戰略上的意義。

  漢吳兩國互盟、約定共伐逆魏許多年了,但一直沒有同時進軍過。

  此番漢軍已然入關中與逆魏對峙了,那么,江東就應該同時北上襄樊,冀望能夠相互策應而戰。

  比如,兩國皆可以偏師兵犯東三郡!

  其次,乃是政治的使然。

  戰爭乃是政治延續,合理分配權力與利益,能讓江東更具有凝聚力。

  他以是時潘浚病重、恐不久于人世,斷定荊南各郡縣難以安撫,故而諫言此番北伐當以奪荊襄,將此番戰爭的利益分配荊州世家豪族,化解日益尖銳的矛盾。

  不管怎么說,

  先前陰襲合肥得手,

  前提乃是在江夏與荊山死傷了數萬將士。

  而其中就以荊南世家豪族受創最重!

  于情于理,此時都應該進軍荊襄、奪下荊北郡縣畫分給荊南豪族,緩解他們的怨恨之心。

  再次,

  則是兵法的虛實之道。

  奪下合肥新城后,

  魏國不可能意料不到江東會將主攻戰場放在淮南,亦會做好完善的防備。

  從巢湖至壽春約莫三百(漢)里,江東進軍必然會陷入轉運糧秣之苦以及隱隱有被“誘敵深入”的危險,再加上壽春城的易守難攻,全力以赴亦難建功。

  若是進軍荊襄,雖然同樣有不少困難,但有河流可直接抵達襄陽城下,進退皆自若,比起進軍壽春更容易。

  且如今魏國在淮南戰線的守備,要荊襄戰線森嚴得多。

  江東若兵犯荊襄,乃是出其不意也!

  殷禮闡述完緣由后,還附上了自己的作戰籌畫。

  乃是請孫權親自督兵從廣陵城出擊,向徐、青二州進軍;而陸遜同樣兵進淮南。

  但這兩都是佯攻的。

  為了迷惑魏國,認為江東的主攻防線仍舊在淮南,讓逆魏的雒陽中軍趕赴淮南救援!

  原本策應而戰的荊南各部,這是化虛為實,如而駐軍在武昌的呂岱可渡江牽制逆魏江夏郡的守備;鎮守在荊北江陵城的朱然與駐軍在公安的諸葛瑾一并直上圍困襄陽城池、別遣諸葛恪與陳表督領本部貼著荊山(有路可通,巴山北道)往東三郡而去,

  將魏國荊襄戰線所有的守備兵馬皆吸引走。

  真正的主力則是讓全琮督領。

  徑直從大江進入漢水(沔水)逆流而上,

  切斷襄陽與樊城的連通,做出北上宛雒之勢,令魏國荊襄戰線各部倉促回援。

  如此,在顧此失彼的混亂之中,魏軍必然會有失措之處!

  蓋因有大漢牽制著魏國的雍涼大軍、雒陽中軍又趕去了淮南,屆時他們即使想來救援,倉促之間亦無法趕到了。

  亦是說,只要江東能抓住這個失措,便是可“以點破面”的方式,帶動全線北伐建功了!

  孫權看罷殷禮的上表,沒有與其他人計議便否了。

  哪怕他覺得此籌畫很好。

  但從他的角度出發,殷禮的籌畫不能付諸于行。

  奪合肥新城之前,他已然將整個淮南的利益許給吳地世家豪族了!

  在沒有攻下壽春城之前便改弦易轍,那些好不容易才甘愿為江東基業死力的吳地世家,會覺得他食言而肥......

  會心懷怨恨!

  會爆發出比荊南豪族更大的危害來!

  畢竟,吳國掌控兵權的各部將率,大多都是吳地之人。

  荊南的世家豪族即使叛亂了,他仍有自信可以討平,但若是吳地的世家豪族群起叛亂了,那吳國恐將非孫氏基業矣!

  是的,并非殷禮的籌畫不好,而是他無法推行。

  只不過,他不知道的是,當陸遜督兵趕到壽春城下時,心中同樣有了此番北伐恐難建功的覺悟。

  卻說,吳國此番北伐的部署,乃是這樣的。

  在廣陵城的孫韶與張承仍舊作為偏師,牽制著魏國青徐二州的兵力。

  而再次復起重用的朱據,則督領萬余人進發六安一帶,臨水落營牽制著魏國豫州兵馬,以及遏制魏國斜插入廬江的可能。

  作為副都督的全琮,在精銳水軍的護衛配合下,督兩萬大軍入芍陂,威逼魏太尉滿寵的駐軍處。以打通芍陂入淮水通道的戰略意義,令滿寵無法遣兵去救援壽春城。

  而前番大放異彩的留贊、諸葛恪與陳表等人,則是在督領騎兵的丁奉策應下,趕去壽春城北面的八公山,意圖從后方切斷壽春城與淮北的連通,以及看有無潛躍偷城的可能。

  至于大都督陸遜,乃自領中軍五萬,浩浩蕩蕩北上圍困壽春。

  其余零零散散的各部,便是駐守合肥新舊二城與濡須塢,以及轉運糧秣等事了。

  戰事尚未開啟,便遇上了挫折。

  路途最遠且最先進發八公山的留贊與諸葛恪等部,便遣信使歸來稟報,聲稱魏國揚州刺史孫禮已然在八公山之上落營駐守了!

  魏軍居高臨下、有營寨可依,且孫禮素有善戰果烈之名,故而留贊等部并沒有嘗試強攻。在魏軍占盡先機的情況下,他們根本沒有攻破的可能,沒必要徒增士卒喪損。

  對此,陸遜沒有苛求他們不力戰,而是將他們盡招歸來了中軍。

  因為進入芍陂的全琮亦作書來了!

無線電子書    蜀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