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的確在靜養身體了。
自從褒斜谷退兵歸漢中郡后,便住在了諸葛喬在漢中置下的別院。
不僅將諸多權柄歸還于廟堂與地方,還將督促北伐各部將士演武與戒備防御等事,悉數交給了魏延以及吳懿等人,自身幾不過問。
且還作了書信,讓妻黃氏帶著已堪長途跋涉的諸葛瞻與諸葛攀來漢中小住些時日。
或是說,與家小相聚乃人之常情。
但北伐以來不曾歸去成都、已然不識子孫模樣的丞相,
竟然有了含飴弄孫的心思,自是足以說明他委實有心靜養了。
其中,有個小插曲。
遂了相府釋權之表后,天子劉禪還與諸公共議,欲錄丞相多年之功實封邑兩千戶,且從中分出五百戶給諸葛喬封侯。
此舉看似不足為奇,丞相乃百官之首,
已升無可遷,
便增食邑以犒功嘛。
但在大漢卻是不一樣。
隨先帝劉備創業的老臣,
多是棄家業相隨者,鮮有巴蜀人士。
是故先帝定蜀以后,功臣多是授官予權、以畫田畝起宅院嘉勉之,封侯者幾無食邑。
丞相執國后南征北伐,以大漢僅有一州之地,地小民寡且編入軍籍極多,難為實封食邑之賞,對封侯者同樣秉持著此策。除了鄭璞、姜維等個別擁有二三百戶食邑外,其余人皆畫地而不食邑。
如今天子劉禪與朝臣共議欲實封丞相食邑,不管丞相實乃功勞卓著,亦難改此是不世殊榮。
自然,此議丞相固辭不受。
天子與其他朝臣頻頻作書勸之,丞相這才謝恩而領。
但以不可與眾將殊為由,僅是接受了五百戶的食邑,且駁回分戶封諸葛喬為侯。
蓋因在丞相心中,過繼的諸葛喬就是嗣爵的嫡子。既然諸葛喬不臨軍陣、不能自己憑借戰功封侯,
日后就應該嗣丞相武鄉侯的爵位。
現在分戶封之,
并不合理法。
如果天子執意恩蔭爵,
那就待自己身故后再分戶封諸葛瞻為侯罷。
對此,天子自是拗不過丞相的。
但也促成了他想北巡之心:天子想趁著無有戰事時,翌年開春后出蜀看看漢中以及隴右的狀況,順勢見見丞相與諸多將率以及饗士卒。
畢竟,丞相已然將許多權柄歸還了嘛.........
吳主孫權常領軍出征,逆魏曹叡亦沒有困足于雒陽,既然丞相冀望他能繼先帝之風,雖然他無有親自臨陣帥厲將士銳氣之能,但至少也應該親至新復的涼州彰顯仁義之名。
丞相對此樂見其成。
如今天下三分,身為君主,最不能缺的就是這種進取的銳氣。
況且,以現今局勢來看,大漢即使還于舊都而自身不壽后,亦不會匱乏需要天子親征的國運之役,權當是讓天子提前熟悉行伍罷。
不過,北巡的時間卻要等待時機。
如且先等江東與逆魏在淮南的戰事進展,看逆魏在戰后是否仍有底蘊兵犯隴右再定奪。
若有,自不能前來北巡。
以免逆魏趁機來犯,被動促成了天子御駕親征。
若無,
那就等留在武威郡的姜維與張苞等人,將南匈奴左部劉豹剿滅或驅逐出休屠澤后再成行。
是的,與民休息的國策之下,并不意味著大漢沒有戰事。
盤踞在休屠澤內的南匈奴左部與屯田在賀蘭山以南的魏鄧艾部,大漢勢必要拔去。
一來,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
有過一次被逆魏兵困鹯陰城塞占據戰略先機的事情,丞相自然不會讓司馬懿有故技重施的機會。故而,此兩處的魏軍,對大漢而言乃是如鯁在喉、不除不快。
另一,則是大漢可以徐徐實施訓練騎兵的計劃了。
絲路復通、戎卒歸駐地屯田,朝廷糧秣與財政都會慢慢充盈,亦是有了建立龐大騎兵群的基礎。恰好,可以將劉豹部、費曜與鄧艾部當成騎兵訓練與實戰的磨練。
最后,乃是小規模的戰事不會有糧秣之困。
且純粹騎戰,理應尋機會就食于敵。
在丞相的計劃中,是讓姜維與張苞等人自決戰事開啟的時機。
如能有就食于敵的機會,那就以現今的數千騎悉數往赴;如無有,那且先以數百騎騷擾擄掠為主、磨練騎卒罷。
至于為何不是以馬岱為督嘛........
馬岱上表讓賢了。
今歲的戰事,馬岱先是在居延澤與鮮卑拓跋部共力滅掉了南匈奴右部,隨后又疾馳歸來武威郡與姜維一并對抗魏國的騎兵,大半年都在馬背之上顛簸。
亦讓年歲已然至六旬的他,倍感“人老不以筋骨”為能。
索性,便表請留在山丹牧場為朝廷牧馬且訓練騎卒,就連西涼鐵騎的指揮權都請丞相另擇主將了。他的副將楊霽亦然如此,以年歲漸高而求卸甲牧場。
準確而言,馬岱的心思就如吳懿一般,覺得以自己的身體狀況,必然是無緣日后“還于舊都”的關中之戰了;且覺得區區南匈奴左部與賀蘭山以南的逆魏屯田兵馬,戰勝了亦無有可什么功績可彰,故而就生出了讓賢之念。
唉,老卒之心,求馬革裹尸的機會亦是奢望啊 是故,如今的三千西涼鐵騎分別劃給了張苞、張特與徐質督領。
其中張苞將會將把這千余人當成如什長、屯長等低級軍官,與驍騎將軍趙廣一樣擴招為五千騎,成為日后入關中的主力。
而張特與徐質則是劃入了姜維的麾下。
蓋因護羌校尉部的兩千羌騎,基于地域的屬性,將恢復原先在涼州戍邊的職責,不再隨軍外出征伐。
如此安排,入休屠澤攻伐南匈奴左部之事,自然就成為了姜維的分內之事。
至于攻伐賀蘭山以南的屯田魏軍嘛,得等馬岱與張苞以及趙廣擴招訓練騎卒成軍后再做打算罷。以逆魏在安定郡高平城屯重兵而言,攻伐賀蘭山以南,勢必會誘發漢魏各驅數萬大軍鏖戰的。
今大漢時局,不宜大動兵戈。
但令丞相與姜維等人皆想不到的是,南匈奴左部劉豹竟然在漢軍兵馬未動之前,便趁著冬季舉族遷徙歸朔方郡了!
緣由,乃是一人的唇舌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