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05章、如鷹

  夏,六月。

  去歲因擊敗吳左將軍諸葛瑾,而升遷為魏驃騎將軍的司馬懿,進駐宛城。

  且,使被曹叡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正式成為督帥。

  明面上的理由,乃是魏右將軍徐晃病故,僅有魏左將軍張郃部屯在荊州,兵寡而難抵御孫吳來襲之故。

  實際上的緣由,卻是魏興太守申儀,連番上表雒陽,聲稱孟達有貳心與巴蜀。

  對此,曹叡并不相信。

  因昔日曹丕,待孟達十分恩厚。

  僅是來投之功,便并房陵、上庸與西城(魏興)三郡為新城郡,盡授予孟達節制。

  更莫說,連同車而載的臣子殊榮,都有過。

  于情于理,曹叡都很難去質疑,曹丕昔日觀人有誤。

  尤其是,申儀上表的用意,并非是出自忠心耿耿,為曹魏基業長青而嘔心瀝血!

  申家,本是跨上庸、西城兩郡的豪族。

  董卓亂政時,聚攏兩郡及南陽郡流民數千家,恣睢于漢中之東。

  昔日漢中太守蘇固在世時,遣使示好;待蘇固被張魯及張修所殺,又與張魯暗通往來。魏武曹操討平北方,申家又遣使詣。申家之長申耽,被加號為將軍,領上庸都尉。

  后,先帝劉備攻東三郡,申家又率眾投降于巴蜀。

  待到孟達投魏,夏侯尚督徐晃來攻東三郡,申家又投于魏。

  堪稱反復無常。

  是故,曹丕乃轉申耽為懷集將軍,徙居南陽,讓其弟申儀領魏興太守,歸于孟達所節制。

  如今申儀,屢屢上表告發孟達,曹叡自是難于相信。

  覺得申家之心,不過是想驅逐孟達,得以獨吞東三郡罷了!

  然而,曹叡不信,受遺詔輔政的司馬懿,則是以為申儀之言可信。

  且昔日因曹丕厚待孟達,而心有不滿的曹魏勛舊,皆表陳孟達有反心,曹叡便順水推舟。

  讓司馬懿領軍進駐荊州宛城,以防萬一。

  司馬懿至宛城,頻頻遣使安撫孟達,暗地里卻是收集孟達有無反心的跡象。

  孟達對此,一無所覺。

  而丞相諸葛亮得聞,司馬懿督領荊州后,便去信與孟達,聲稱逆魏已然洞悉其心,讓其迅速歸漢自保。

  然,可惜了。

  孟達仍舊覺得無礙。

  是故,丞相對他,亦徹底絕了招降之心。

  乃依著昔日鄭璞所諫言,讓駐軍在成固縣的魏延,密切關注東三郡實況。

  并讓句扶與王平各領本部板楯蠻,沿著米倉道入巴地,走巴郡步道進去大巴山脈蟄伏,靜候孟達被攻打!

  嗯,申儀偷摸窺測孟達與丞相密謀時,丞相亦趁著與孟達通書信,便私下囑咐信使遣隨從,將申儀所在魏興郡(西城)的駐軍點,給摸清了。

  值得一提的,乃是中監軍關興。

  年少便被丞相器異、當成督帥培養的他,此番被授權成為句扶與王平二部的主將,首次督軍征伐。

  而馬謖,亦然被授予了兵權,領三營兵馬。

  讓大漢軍中宿將,皆隱隱有所悟,丞相日后恐是多用小輩征戰了。

  至于率先設謀諫言,最不應該缺席東三郡之戰的鄭璞,原本丞相是打算,授予他一個參兵事職權,暫時遣去佐魏延調度戰事。

  然任命剛下,又有了變故。

  客居陰平郡的武都氐王符章,遣長子符健孤身叩白水關,聲稱來應昔日鄭璞的招降。

  當白水關的李守將,遣人送信來時,丞相訝然不已。

  因鄭璞昔日述職景谷道之戰時,并未提及,尚有私下作書招降氐王符章之事。

  待將丞相將之招來詢問,鄭璞自身都詫然。

  他昔日放陰平眾部落大酋歸去,以及作書給符章,不過是想著離間陰平與武都氐人的關系,讓強端內部不和,不做出兵騷擾白水關之念罷了!

  哪能料到,符章竟遣子前來請降?

  且,符章乃是聲稱,愿舉陰平橋頭戍圍而降!

  如此結果,讓被丞相招來的鄭璞聽罷,細細解釋一番后,便離席行大拜而請罪。

  是也!

  乃是匪夷所思的,請罪!

  依常理而言,如今大漢式微,有附屬逆魏的羌氐部落,獻上險隘舉族來投,乃是皆大歡喜之事。

  而作為促成此事之人,亦然會被重重嘉獎方是。

  哪怕鄭璞的招降,乃是私下擅自為之,亦不會被問責。

  然,彼一時,此一時也!

  氐王符章請降依附的時間,太尷尬了,讓大漢陷入了兩難之中。

  與東三郡乃雞肋之地不同,素被成為隴蜀咽喉的陰平橋頭戍圍,對巴蜀之地意義非凡。

  如若據之,可將戰線威逼到逆魏的隴西郡。

  然而,若是占據了橋頭,逆魏焉能不率軍來爭?

  一旦戰事驟臨,丞相窮數年之功,方讓逆魏覺得巴蜀無威脅,豈不是為了區區一陰平橋頭戍圍,便暴露了北伐的意圖?

  且,如若能順利攻占隴右,無逆魏支持的武都與陰平二郡氐人,焉能對抗大漢?

  屆時,不過是隨意取予求的囊中之物罷了!

  何必貪早于一時?

  尤其是,大漢對于氐王符章驟然來投降,還需抱有謹慎態度。

  譬如,其是否乃逆魏遣來假意投降,為了探知巴蜀動靜?

  畢竟當時景谷道之戰后,雍涼的魏軍,為了謹慎起見,想探知巴蜀軍情而設謀,亦無可厚非。

  如此情況下,為當前考慮,不納之,方為上策。

  然而,卻對大漢未來不利,

  雍涼二州,以人口算,羌胡與氐人比漢家子更眾!

  且羌氐系出同源,回絕了自動來依附的符章,亦然是斷絕日后其他羌胡部落前來依附的道路。

  試問,夾在逆魏與大漢之間生存的他們,安能依附避免與逆魏鏖戰,而不敢接受陰平橋頭戍圍的大漢?

  更莫說,寡文學的他們,歷來崇尚強者為尊!

  是故,鄭璞俯首請罪,亦理所當然。

  他昔日的一個口信,將丞相諸葛亮部署數年的北伐大計,徹底打亂了.........

  正襟危坐于案幾后的丞相,目視著俯首在前的鄭璞,眼眸中充滿了無奈。

  歷來公允如他,自是不會因此,而去責備鄭璞。

  畢竟鄭璞昔日的離間之計,出發點乃是為了大漢裨益而為之。

  但若說,心中半點惱意都無,卻也不可能。

  籌謀數年的心血啊!

  干系國運之戰的北伐大計啊!

  竟被此子上下唇一碰,隨意一言,便給逼入了死角中!

  丞相亦人耳,一時之間,焉能心中不憤憤邪!

  “起來吧。”

  自作思慮了許久的丞相,最終微不可聞的嘆了口氣,語氣淡淡,“你亦是無心之失,且事已至此,請罪亦無裨益之處。”

  “璞,謝丞相不責。”

  聞言,鄭璞恭聲而謝,起身步入坐席。

  卻是不想,丞相的話語,再度傳來,“為今之計,當亡羊補牢耳。子瑾素來多謀且善辯,若為我許你便宜行事之權,可拖住那氐王符章一年半載否?”

  亦讓鄭璞聞言,瞬息間,訝然昂首。

  待對上丞相雙眸中,隱隱含有肯定之意時,便滿心愧疚。

  丞相的意思,乃是打算讓鄭璞前去,與那符章虛與委蛇,賜給他一些軍械布帛等物先安撫,將歸附之事推延到兵出隴右。

  如此,既不會泄露北伐之計,亦不會有損朝廷之譽。

  至于兵出隴右之后嘛.......

  若能奪下隴右,符章不敢不來降。

  如若不能,符章見漢軍兵敗,亦會選擇忘記曾想歸附之事。

  無需再多慮。

  自然,虛與委蛇,乃是無奈之舉。

  如若能讓氐王符章,心甘情愿舉族遷入漢中之地,為大漢添戶及士卒,方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因西北的羌胡氐人部落,其性如鷹,飽則展翅而去,饑則求依附。

  降伏與反叛,反反復復,乃是常態。

  無論對逆魏還是大漢,皆是如此。

  氐王符章最初響應馬超起兵,見下辯之戰敗北,便半道而棄之。

  如今再棄魏而歸漢,乃秉性必然,有何新奇之處?

  只要漢軍不將那陰平橋頭戍圍占據,曹魏得知符章內遷后,亦不會因此,而思及大漢有蓄力北伐之舉。

  然而,讓符章遷徙入漢中,絕非易事。

  自百頃氐王楊霽兵敗眾散,河池氐王竇茂舉族被屠戮,坐擁青壯五千、婦孺三萬有余的氐王符章,便成為了武都聲勢最大的氐人部落。

  怎能甘心,如大漢之愿而遷入漢中郡?

  若入了漢中郡,他便淪為魚肉!

  被大漢隨意授予一個清貴之職,然后坐視他的族人慢慢被官府蠶食,編入戶籍,權勢從此煙消云散。

  再者,大漢數百年來,除去對兵伐而降伏的部落強制遷徙外,歷來對西北羌胡氐人部落,皆是行羈縻政策:將部落首領封為王侯,而取歲貢而已。

  氐王符章遣長子前來,便是求“依附”。

  所謀者,乃是求得大漢資助,成為另一個“強端”。

  而大漢則是可以,以符章的部落作為邊地屏障,緩沖曹魏的兵鋒來襲。

  兩者關系,乃是各取其利耳!

  是故,聽聞丞相不取氐人半點好處,便賜下朝廷錢糧的鄭璞,安能不心中有愧?

  事情乃因他而起,如何善后,他亦責無旁貸。

  焉能令丞相損朝廷錢糧邪?

  略作思緒后,鄭璞便拱手,恭聲而答,“回丞相,氐酋符章反復無常,其性如鷹,不可信也。若丞相若允其子符健領氐人義從,璞或可迫其內遷入漢中郡!”

  “其子領義從?”

  丞相揚了揚眉,眸光微閃,“可。”

無線電子書    蜀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