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四十七章 浮空電塔

  旭日帝國準備對蜀地的墨家發動攻擊的消息,第一時間傳遞到了墨家總部,甚至要比負責進攻的達郎皇太子先一步得到消息。

  1926將旭日帝國的網絡防御打造的如同鐵桶一般,帝國間諜多次進攻,內部的幾次動亂,全都沒有絲毫威脅到帝國的網絡安全,讓芳朗天皇對于自己一方的信息安全產生了盲目信任,以至于許多重要命令都是通過國內網絡下達,而這一切都要先經過藍諾的轉發。

  于是就出現了敵對國比幾方將軍還要先得到詳細命令的情況,相對應的,旭日帝國對蜀地的滲透一直都相當不順利。

  間諜對于藍諾來說是非常容易發現的,他的精神力掃描一圈,就可以知道有誰攜帶了違規設備,甚至于可以一定程度的探知對方的思維。

  之前只有他一個人的時候,對于間諜的排查還有些吃力,畢竟他要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教育下一代上,但隨著集群的支援到來,所有的旭日間諜全都被揪了出來。

  這就導致了旭日對于蜀地的情報嚴重缺失,只知道他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主動出兵,四處掠奪人口,而且完全不挑食的樣子,那些完全沒有受過教育,只能從事重體力勞動,甚至身上落下殘疾連最基礎的勞動能力都沒有的人也被帶走。

  因為無法得到確切情報,旭日帝國只能通過腦補,推斷蜀地采用著奴隸制一般的殘酷統治手段,才會需要如此大量的人口,作為消耗品來使用,如此來推動軍工的發展。

  即便如此,旭日參謀也不認為蜀地的科技能夠追上三大強權中科技最為落后的毛子,至于資源,更是稀缺,在各種礦物禁運的情況下,想維持基礎的工業體系來都相當困難。

  按常理來說應該是這個樣子的,但墨家的發展模式,從根本上,就和旭日帝國想象中大相徑庭,沒有奴隸制和殘酷的剝削。

  墨家在主張團結的同時,也同樣重視社會分工,通過詳細而簡明的規則,規范化社會的運轉,詳細是對各種可能面臨的局面都有制定相應的法律進行處理,簡明則是對于社會中的個體來說,需要記憶并且遵守的規則簡單明了。

  在建立之初墨家就有著復興文明的宏偉目標,和改善民生的階段性目標,加之東方文明本身就擁有世界上最強的組織力,隊內的動員能力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強大,在有龐大的能源支持后,開始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科研投入。

  截斷河流建設堤壩,蓄水的同時,必要的時候也可以作為戰略武器使用,將眾多重要的工廠轉移到地下,同時將居民區也朝著地下轉移。

  墨家很快就會成為眾失之的,來自三大強權的超級武器打擊,隨時都可能降臨在工業城市的頭頂,所以這些戰略防御設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工程蟻的存在,地下設施挖掘的速度很快,不過生化兵器只能執行一些粗獷的工程,更多細致的施工還需要人力進行,而為了提高施工效率,墨家設計了工程用生物機甲。

  相比于軍工產品,這樣的機甲造價極為廉價,得益于腦機連接技術逐漸普及,積累了大量經驗,機甲最麻煩的控制系統被人腦解決了,神經連接的控制之下,生物機甲可以像是自己的身體一樣靈活,和陸行鳥騎兵一樣,可以通過插入模塊化的糖類模塊,快速補充能源,讓個人就擁有數以噸計的力量,大大增加了工程的建設效率。

  目前墨家的地下交通網絡還在不斷的拓展,除了民用之外,地下隧道網絡本身也具有重要的軍事作用。

  在網絡中行軍,可以屏蔽衛星和飛機的偵查,無視地表復雜的地形,出現在敵人意想不到的地點。

  而這樣的地下網絡在八千三百萬產業工人的努力下,已經拓展到了墨家幾乎全部的控制區域中。

  在戰爭與生存的壓力下,人類文明所能爆發出的生產力是極為可怕的,如此復雜的地下交通網絡,是和平時期的人想都不敢想的。

  而戰爭兵器這方面墨家更是沒有落下,即便藍諾并沒有給出太多的技術支持,只是讓這個世界的原住民自己探索,依舊取得了許多讓藍諾們都為之驚訝的成果。

  其中最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概就是浮空電塔了,藍諾們也是第一次接觸電離層發電技術和特斯拉傳電體系,思路依舊是受到了紅警基地車模式的限制,局限于在地面建立固定的電塔,輻射一片區域,讓這片區域中的軍隊擁有足夠的電能進行作戰。

  想要控制另一片區域,就推進基地車,在更遠的地區部署電塔。

  但墨家的新生代給出的解決思路是直接把電塔建在天上,這樣在給前線輸電的同時,也可以在空中移動,讓軍隊脫離基地的束縛,實現長途奔襲。

  當然這項技術毫無疑問是有著局限性的,那就是天空中的電塔是很難配備配套的防御體系的,在陸地上可以有大量的地面單位防御,防空設施拱衛,可在天上就沒有這個待遇了,空中部署防御的難度無疑大的多,而如果依賴地面防御的話,浮空電塔的機動性也就沒了意義。

  墨家新生代給出的解決方案非常的生化科技,既然容易被摧毀,那就當做消耗品來使用,大量制造就是了。

  于是就有了現在的電塔,本體是一個個懸浮在大氣中的水母狀生物,數量巨大,單獨并沒有電塔的作用,需要上千個水母連接在一起,才可以作為電力傳輸的中繼站,平常就分布在云層之中,就算遭受打擊也無所謂,因為東亞東南亞地區,大部分云朵中都居住著大量這樣的水母生物,他們已經成了自然生態的一部分,幾乎就是零成本的存在。

  不過這樣的設計也存在一個問題,大氣之中物質稀薄,而需要眾多重元素,特別是金屬元素進行電能傳輸的水母,是不可能在天空之中大量繁殖的,而水母這種生物自身的特性,卻恰恰彌補了這種缺陷。

無線電子書    一萬個我縱橫諸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