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七十四章 試點攤丁入畝

  政事堂。

  幾位相國分別坐在高腿椅子上,分兩列,每列三人,中間首位坐著皇帝,在皇帝面前,擺著一張長形桌子。

  這是今年剛置辦的新家具,用起來不是一個舒服就能概括的,應該是很舒服。

  皇帝不知道其他人什么感受,最起碼,現在相國們在政事堂處理事情的時候,不必擔心腿抽筋了。

  但是現在,沒有哪位相國在乎腿抽筋的問題,他們都因為皇帝給的一張紙,而陷入沉默。

  紙上寫的是攤丁入畝。

  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完全推翻了自上古至現在的人頭稅。

  大唐如今是‘租庸調’制度,本質上就是人頭稅。

  何謂租?

  田租也,每丁每年繳納粟二石。

  很合理吧?

  可你要知道,一旦遇到天災,沒吃的,百姓只能賣田,然后躲入地主或者世家門下,變成黑戶!

  到時候,朝廷去哪兒要錢?

  而調,即每丁每年繳納絹二丈,棉三兩,或者是布二尺五丈,麻三斤。

  看見每丁每年就該知道,這是人頭稅。

  庸,即徭役,還是每丁每年需要服役多久多久,算得上另類的人頭稅。

  這種稅,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土地問題。

  舉個例子,一個地主家只有五口人,兩男三女,但卻有田千畝。按照朝廷規矩,繳納的是這家的人頭稅。

  那么問題來了,這點小錢,對地主家來說算什么?

  同樣的,一個貧農家里面,也是五口人,兩男三女,他們要繳納的人頭稅和地主家一樣,以貧農的收入,能和地主比嗎?

  長此以往,一旦遇到點什么災難,讓百姓怎么活?

  當年,先帝登基,大手一揮,搞租庸調制度,強調以‘人丁’為本,不論土地、財產的多少,一律繳納‘人頭’稅。

  換而言之,不論貧富,大家都照著自家人頭交稅。

  世家笑開了花,百姓哭成了狗。

  現在大唐建立不過十幾年,均田制運行完好,朝廷手中有余田,百姓人口因為隋末天下大亂損耗及大,是故一切都能維持穩定。甚至世家現在也不敢肆意兼并土地,一切都很順利。

  但是,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呢?

  把這個隱患留給后人解決?

  相信后人的智慧?

  后人怎么那么倒霉,好事沒他們的份,凈給他們留下爛攤子?

  而且,李智云很清楚,這個東西,只能他來強制推行,否則后世之君,根本沒有那個底氣和實力去搞攤丁入畝。

  因為他們沒那個能力!

  說的難聽點,干掉世家也好,搞攤丁入畝也好,除了他和先帝,后世的君主,除非是那種吊炸天,智商點滿的存在,否則一旦搞這個東西,他只會引起世家造反。

  縱觀歷史,有幾個中興之主?

  也許,有人會覺得中興之主還是不少的。

  但是在李智云看來,那不過是回光返照罷了,頂多給王朝續命幾十年,根本無法徹底改變王朝頹勢。

  那不叫中興,那叫茍延殘喘。

  按照封建王朝曲線圖理論,從王朝建立,到一百年左右為止,這個階段是整體走上坡路的,也就是說,這個階段王朝是興興向榮,一直變強的。即百姓安居樂業,朝廷政通人和。

  少數智障王朝不算,這里只算正常王朝。

  而在一百年后,便會開始下降。有的王朝,會下降的慢一點,有得王朝則會瞬間直線下降。

  這個時候,出現中興之主,會在下降的坡度上,出現一個小小的回升曲線,不過很快又會陡然下滑。

  而沒有中興之主的,則會直接觸地暴斃。

  在歷史上,有一種說法,認為唐朝的衰亡是從貞觀之治開始。有沒有道理?

  不知道,這里只說部分觀點。

  首先是租庸調制度。

  你以為這是李淵首創?

  這玩意是北魏租調制變形罷了,根本沒有多大變化,只是為了配合均田制的實行。

  而李淵、李世民,兩代馬上皇帝,擁有巨大的權柄,以他們的見識,難道看不明白租庸調制度的問題嗎?

  無論貧富,一律繳納定額稅賦。

  就這句話,是個正常人都能看出來,這特么難道不是利好那些世家大族和地方地主嗎?

  李世民和李淵難道看不出來嗎?

  老李家就是貴族出身,關隴一份子,這其中的彎彎繞繞,誰還能比老李家更清楚?

  北魏、北周、乃至于隋,怎么亡的,以李世民的眼光和政治嗅覺,難道真的不懂嗎?

  你要真是這么認為,那就是純粹的看不起李世民。

  那他為什么不改變?

  李智云覺得,兩個原因。

  首先一點,攤丁入畝這個辦法,他可能想不出來。或許,他能想出來,但是他無法執行。

  為什么無法執行?

  這就是次要的原因,世家大族!

  如果把大唐當作一個金字塔形狀的平面圖,你會看見,處于塔尖的是皇帝。

  比皇室矮半個肩膀的是世家。

  最底層的,是百姓。

  一旦搞攤丁入畝,誰反應最大?

  還用問?

  除了世家還能有誰。

  什么叫攤丁入畝?

  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納。

  在大唐,誰的地多?

  世家大族。

  不提關隴貴族,山東世家那一句‘耕讀傳家’可不是說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

  一旦歷史上李世民甩出來‘攤丁入畝’,首先背棄他的就是關隴貴族,接著是原本就不喜歡他的山東世家。

  到時候,走楊廣的老路。

  大唐GG。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實。

  土地兼并,世家并百姓土地。

  現在,李智云拿這個出來,自然也考慮過世家的反應。但是他不怕,因為他的眼光從來不是局限于中原固有的土地。

  想要讓世家接受攤丁入畝,大唐必須持續對外擴張,必須讓世家有新的收入來源。

  這就涉及到生產技術的革新。

  恰好,這就是李智云的目的。

  等這兩年過去,大唐戰車必將轟隆作響,向著高句麗,向著西域,甚至向著海外,瘋狂擴張。

  屆時,必定要讓世家參與進來。只有分他們一杯羹,才能讓他們乖乖聽話。

  如同李智云讓不少世家代理經銷香皂,羊毛一樣。

  話說回來,攤丁入畝有沒有弊端?

  有,人口會逐年增加,土地會被大量開墾,一旦到了某個極限數值,無地百姓會到處流竄。

  可是,這難道不是資本主義崛起,收攏工人進入城市的最佳契機么?

  當然,這是五十年后的事情了。

  現在,李智云是不可能在全國范圍內實行攤丁入畝制度,因為這根本不現實。

  根本原因,世家。

  世家一天不死干凈,這項制度就不可能徹底推廣。

  但問題是,現在的大唐,就是靠著世家建立的。

  最直觀的感受,朝堂官員,八成出自世家,剩下兩成和世家息息相關。

  甚至于,新晉軍功勛貴也有大量田產,他們也無法接受這項制度。

  故而,李智云現在只能搞試點,不能大面積推廣。

  而試點的地方,他也有了選擇。

  眼下,他得先說服相國們配合他。

文學網

無線電子書    貞觀天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