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60章 那就只能開戰了

  紹明八年,公元954年,四月,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張鉊就調兵遣將完畢。

  慕容信長走后就任左羽林衛指揮使瞿延慶瞿七郎,率左羽林衛三千精銳以及輔兵萬余,從神都洛陽趕到了桂林府。

  左羽林衛麾下,現在也是人才濟濟了,原本由瞿延慶掌握的風火突騎營,已經交由潘美統帥。

  同時河西下一輩的后起之秀趙金剛奴、范長弓、李遵等人都在左羽林衛中。

  另外兩支到達桂林府的親軍右金吾衛和右神威衛,則分別王全斌和王審琦統帥,算上輔兵也有萬人上下。

  同時,還有一支隸屬于憾山都后廂都的一千精銳重甲武卒,也隨之到達了桂林府,他們由目前皇帝身邊的紅人,內廂都左都虞侯曹彬率領。

  隨著他們的趕到,張昭駿(馬殺才)手中的可用之兵,一下就暴漲到了三萬人左右。

  且這其中至少有兩萬是戰斗力極強的精銳,足以對南漢軍隊形成極強的壓迫力了。

  此外,除了作為滅國主力的張昭駿軍以外,江西防御使氾順還親率禁軍安化鎮、百勝鎮兩鎮及衛所軍萬人上下,從虔州(贛州)翻越大庾領向南漢的雄州(南雄)、韶州(韶關)挺進。

  在另一邊,鎮守福建的田國公劉再升也派林仁肇率水陸軍一萬五千,其中水軍五千從東山島起航,步軍一萬從漳州出發,水陸并進直指南漢的潮州。

  當然,在這總計五六萬大軍征討之前,張鉊還是再給了劉晟一個機會。

  三月初一,第二批朝廷使者到達興王府,詔令劉晟釋放王玖并親自前往神都洛陽請罪。

  并明言只要劉晟到神都,朝廷還是可以既往不咎,只用降封為彭城郡王就可以。

  短暫的沉默后,劉晟拒絕了這份詔令。

  只做個富家翁的選項,本來在他心里就是實在沒辦法了才會選擇的退路,但現在顯然還沒到這個時候。

  而且,經過錦衣親衛截殺使者和王玖上門大罵的事件后,劉晟覺得自己已經看清了張鉊仁善面孔下的另一面,他已經不敢相信張鉊了。

  那么既然是這樣,就沒什么好說的了,直接開打吧。

  紹明八年,四月初十,張鉊駿兵分兩路,自己親率兩萬五千主力,順漓江而下進攻南漢水陸重鎮梧州。

  另一路由瞿延慶率領,精選五千騎兵,從西面直撲嶺南道西邊的重鎮柳州。

  幾乎同時,虔州的氾順親自上陣,精選六百勇士,不著甲只攜帶強弓硬弩和擅長近戰肉搏的短兵器,趁著夜間明月照耀冒險從山脈東側攀越絕壁,繞到大庾領上被稱為南粵第一關的梅關身后,突然發動襲擊。

  南漢軍的注意力幾乎全部在正面,根本沒想到有人能翻越大庾領的絕壁。

  猝不及防之下,被氾順神兵天降直接就被打崩了,守關鎮將帶著數百兵丁只抵抗了兩刻鐘就做鳥獸散。

  氾順擒住了大部分兵丁,打開關門放大軍入關,隨后強令這個些南漢軍為向導,帶著周軍殺向下一個南漢關隘雄州(南雄)。

  這一仗,氾順在一萬精兵中精選兩千人,命他們放棄所有包括甲胄在內的所有輜重,只帶少量水和干糧以及必要的武器。

  兩千精兵在一個半多一點不到兩個時辰的時間內,狂飆六十余里。

  雖然比起解放戰爭時期的清風店死亡奔跑還差得多,但也基本能趕得上后世普通解放軍的急行軍標準了。

  這可是很了不起的,要知道在后世不管是道路還是軍人的伙食和主觀能動性,都不是現在這些冷兵器時期能比的。

  但氾順就是做到了,等他親率兩千精兵到達了雄州(南雄)的時候,雄州城門都沒關,城墻上都沒什么士兵值守,商賈百姓怡然自得的進進出出。

  甚至氾順的精兵都進城了,城門兩邊挑菜進城去販賣的農夫還張著嘴在看熱鬧,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是朝廷軍隊已經打過來了。

  兩天后,氾順再次發揮了狂奔大師的特性,他留一千人守雄州之后,征收了全城的騾馬先讓士兵騎騾馬狂飆,騾馬累的不行之后,再下馬步行。

  雄州到韶關足足有一百六十里,氾順率兩千精兵兩天不到就飚完了全程。

  如同拿下雄州一樣,氾順大軍已經搶下了城門,雄州報信的敗軍才被韶州刺史召到大堂問話。

  這邊話沒問完,那邊城門就已經失守。

  南漢韶州刺史驚恐萬分,因為韶州現在只有幾百團練軍,根本無力打退進城的氾順兩千人。

  南漢軍制,常備軍分為禁軍六軍十二衛,節度使下轄的鎮軍兩種,這兩是南漢朝廷的作戰主力。

  其余就是大量的團練軍,左右街軍,土軍等。

  這三種軍中,團練軍是地方上相對有訓練的部隊,低于大周的衛所軍和在巡檢司充當捕兵、弓手的長征健勇,僅僅相當于巡檢司的番上義從。

  左右街軍是用城市市民進行一定訓練組成。土軍就是鄉野間的農夫組成。

  這兩支軍的戰斗力,可以說約等于無,用來捕盜都只能抓些小毛賊。

  更要命的是,南漢從開國皇帝劉開始,就注意開科舉取進士,用文官充當各州縣的官長。

  整個南漢的節度使,就只剩下了柳州靜江軍節度使和邕州(南寧)建武軍家節度使,其余都被撤除。

  這就是用文官鎮守邊關的致命弱點,從軍制上來說,用文官之后,隨著邊境節鎮的撤除,軍力和防御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

  比如此時,原本韶州的節度使被撤,鎮軍遣散或并入禁軍之后,包括韶州在內的以北廣大區域,只有梅關上有三百鎮軍。

  其余都是些團練軍和垃圾左右街軍,土軍等,根本無法在梅關失守后,組織新的防御。

  同時,文官在對于戰事的警惕性上,也遠遠不如正規武將。

  比如劉晟早在去年就要求韶州刺史加強防備,但韶州刺史認為,大周的攻擊重點明顯在桂林府那邊,有漓江水運不利用,閑的蛋疼才來打梅關和韶關這樣的天險。

  而且這一旦加強防備,就表示要從民間征召丁壯,要供給從興王府來的禁軍之軍需。

  那所需的錢糧,很快就能把韶州這幾年的積存耗光,還會造成武將地位上升。

  所以他一直有些陽奉陰違,對于本該他負責的雄州防務推三阻四,對梅關的輜重補給也不上心。

  這導致號稱南粵第一關的梅關竟然只有三四百兵丁,雄州算上衙役也就是三五百人的規模,韶州這個北面門戶,竟然只有一個團練指揮使帶著七八百團練兵鎮守。

  誠然,文官中不乏文武雙全或者對敵情有足夠警惕者,但這種往往都是人杰,可遇而不可求,你不可能指望手下的文官,個個都有這個素質。

  所以在文武搭配上面還是不應矯枉過正,專業的事,就該讓專業的人去干。

  韶州,驚慌之下,黃刺史自稱要去召集兵馬固守,但實際上他轉入后堂后,直接帶上兩個心腹拔腿就跑。

  署衙外的推官和團練軍指揮使等了會才發現不對,沖進去一看,黃刺史早就沒了身影。

  但他們也不虧,黃刺史要跑,那是因為他是外地人,但推官和指揮使可是本地人。

  現在黃刺史一個人跑了相當于扛下了所有的責任,他們無責一身輕,十分順滑的就投降了已經進城的周軍。

  幾乎與此同時,柳州的情況也差不多,雖然它是嶺南西北的第一重鎮,但以前柳州以北的馬楚,本身只有六七十萬人口,動員能力并不是很強。

  且馬楚和南漢的爭奪區域多是在桂林府一帶,柳州只是作為一個大后方存在,是以武備并不嚴整。

  劉晟并不是什么英明之主,頂多也就能算一個中人之姿。

  南漢朝廷也不是張周這種有樞密院,尚書省兵部,中書省鸞臺這些,能夠快速完成征調、集訓和后勤等署衙的古典軍事帝國。

  不論是劉晟本人,還是南漢的朝廷,行政的效率都是很慢的。

  哪怕馬楚都已經沒了四五年了,但南漢對北面的防御策略,還是幾十年間形成的與馬楚拉鋸那一套。

  但馬楚只是一個頂多出兵兩三萬,不管兵將的訓練、裝備和士氣都不如張周的割據小國,用對付馬楚的體系來對付大周,自然是倒大霉的。

  于是,瞿延慶親率五千精騎到達的時候,南漢還在往柳州增兵。

  南漢軍的兵制,實際上跟北宋極度相似,都是采用的強干弱枝策略。

  劉、劉晟父子將最精銳的軍隊都編入禁軍的六軍十二衛,除此之外,就只有柳州的靜江軍和邕州的建武軍有戰斗力,其余地方上完全是靠團練軍等混日子。

在拒絕張鉊命他到神都洛陽去請罪的詔令以后,劉晟就將禁軍六軍中左右龍驤軍調到梧州防守  在考慮到柳州位置重要只有靜江軍一個鎮軍守備之后,又將左龍驤軍的前衛調往柳州加強防守。

  結果,南漢左龍驤軍前衛還沒進柳州城,就被狂奔而來的瞿延慶給發現了。

  瞿延慶當即命李遵率兩千騎兵,猛沖柳州尚未來得及關閉的東門,他自己率三千騎去攔截還在北上的左龍驤軍前衛。

  南漢禁軍一軍是七千人左右,所有左龍驤軍的前衛也就是三千五百人上下,加上民夫不會超過五千人。

  雖然他們戰斗力相對較強,但比起張周的左羽林衛風火突騎營這種超級精銳,就差的太多了。

  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在行軍的時候突然被襲擊的,嶺南的騎兵更是少的可憐,哨騎才發出警報,瞿延慶帶著趙金剛奴、范長弓等就突然沖進了南漢軍的側翼。

  他們連隊伍都沒來得及展開,還是一字長蛇陣,就被鐵騎猛沖,戰不過兩刻鐘,南漢左龍驤軍前衛指揮使戰死,陪戎副尉以上軍官戰死六十余人,士兵傷亡上千,全軍直接崩潰。

  顧不得打掃戰場,瞿延慶立刻回師,他們一人三馬,且早就留了五十人在半途照看戰馬,因此只要人扛得住,戰馬是沒問題的。

  一個時辰后,瞿延慶又率三千騎回到了柳州城外,此時留守在此搶奪的西門的李遵所部兩千人,已經大獲成功。

  原來李遵搶門成功后,南漢柳州靜江軍節度使龔澄樞點起靜江軍五千人加上數千團練軍來攻。

  李遵先讓軍中神射手占據高處,居高臨下射的南漢軍人仰馬翻,死傷慘重。

  龔澄樞遂命步卒著重甲來攻,結果又被大量神臂弓射殺。

  最后李遵更是趁著他們混亂,突然命三百精騎披甲猛沖,南漢軍還在換陣,猝不及防下大敗崩潰,諸軍自相踐踏死傷無數。

  要不是李遵害怕柳州太寬廣追過去被埋伏的話,估計這會柳州城都拿下了,現在瞿延慶一回來,立刻就開始奪取全城。

  瞿延慶命人將南漢禁軍左龍驤軍的大旗和甲胄扔的滿城都是,高呼南漢來的援軍數萬已經全軍覆沒,龔澄樞驚恐之下,走東門往邕州遁走而去,余眾皆降。

  四月十九,福建行省水師在后世南澳島附近,大破南漢潮州水師,俘虜戰船數十艘,摧毀了潮州軍港后迅速撤離。

  這樣以來,雖然南漢水師還是強于福建行省水師,但少了潮州這個補給基地,以此時的航海條件,已經不太支持他們北上騷擾泉州和福州了。

  同時熟悉潮州一帶水網的潮州水師全軍覆沒,又極大削弱了南漢水軍從各條水路支援潮州城的能力。

  四月二十五,林仁肇親率一萬大軍并各縣臨時征召的長征健勇和番上義從兩萬余,圍攻潮州城。

  南漢潮州刺史李廷珙本是文官,與其父李處顏俱以文名著稱,治理地方父子兩也算是有政績,但是你讓他擔任潮州這種邊地的知府,涉及到軍事他就抓瞎了。

  且潮州懂兵事的戰棹指揮使又已經戰死,這使得李廷珙不但自己不懂兵事,還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了。

  潮州城內的陳、李、林等大族知道李廷珙不諳兵事,害怕頑抗后周軍進城報復屠城,干脆就在城內鼓噪了起來。

  城內的團結兵和土兵都是這些大族的子弟,他們不抵抗后,潮州城根本就無法固守。

  李廷珙被逼無奈,在這些本地大族的挾持下,只得打開城門,向城外的周軍投降。

  不過周軍異常順利的行動,就到此為止了。

  張昭駿率主力一路順漓江南下,連破南漢漓江上的軍寨十余座。

  但等到了梧州以后,漓江在這里匯入了郁江(西江),水量暴漲不說,梧州還是一座堅城。

  此時的梧州城有水旱兩座城池,互相之間有吊橋、舟船相通,江中立有木樁,還有攔截的鐵索,梧州水軍在城頭弓弩手的掩護下,于江中來去如梭。

  由于江中有木樁阻隔,周軍吃水更深的大船過不去,派出小船的話,對面又有水城上的弓弩手可以依靠,打起來很是吃力。

  最重要的是,守衛梧州的是南漢大將暨彥赟。

  此君原本是劉晟的黑手套,專門和手下偽裝成海盜出海打劫各處商船,搶奪來的金銀大多都獻給劉晟,供他奢靡。

  可以說劉晟在興王府修建的幾十座宮殿,大多都是暨彥赟給劉晟掙來的。

  不過雖然行事如同海盜,但暨彥赟治軍嚴謹,從不克扣士卒,相反士卒有任何困難,他都想辦法幫助解決,因此深得士卒擁戴。

  這梧州本就水軍強,又得到了南漢禁軍主力的增援,防守力量很強。

  且劉晟派到梧州的內侍使、監軍邵廷琄也是個知兵的,他與暨彥赟兩人互相配合,兵將沒有人掣肘,賞賜也能不被克扣,因此士氣高昂,戰斗力也很強。

  對于這樣上下一心,還有知兵大將守衛的堅城,哪怕就是張昭駿也沒有什么特別好的辦法。

  他只能讓大軍在梧州城外扎營,砍伐樹木制作攻城器械,用笨辦法來攻陷此城。

四月底,張昭駿在梧州北岸打造了十余架大型投石機場  雖然暨彥赟也知道不能讓周軍從容打造攻城器械,但周軍下寨之后軍容嚴整,從不懈怠,一直沒給暨彥赟抓住破綻的機會。

  是以,暨彥赟雖然數次派精兵趁夜偷襲,但都被周軍圍剿死傷慘重,他只能看著張昭駿的投石機不斷被打造好。

  有了這批投石機以后,張昭駿就可以直接用它們來轟擊梧州的水城了。

  這水城由于橫跨水上承載力不太足,不能暗裝守城的投石機和伏遠弩,是以對于張昭駿的投石機毫無辦法。

  暨彥赟心中很清楚,要是水城陷落,梧州城沒了這個側翼的關鍵呼應,根本頂不住周軍強攻。

  因此他只能冒險率南漢諸軍兩萬人背靠梧州城列陣,做出進攻的姿態。

  因為此時這種可以轟擊城墻的投石機極為笨重,一旦安放到位就不能輕易移動,暨彥赟這樣率大軍出城,對于投石機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其實呢,張昭駿也不耐煩等投石機慢慢來轟塌梧州水城,他見暨彥赟主動出擊,立刻也率軍直撲梧州城下。

  且為了防止暨彥赟縮回去,張昭駿命王全斌、王審琦二將只選精兵六千。

  他自己則帶著心腹部曲五百和曹彬帶來的一千憾山都重甲士為中軍。

  暨彥赟本來擔心周軍全軍而來,確實有撤回城內的想法,但現在一看,當面竟然只有七八千人,大軍并未全到,頓時大喜。

  四月二十八日,暨彥赟督率南漢武周軍主力兩萬人,率先對列陣的七千五百周軍發動進攻。

  然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戰斗一開始,南漢軍左右兩翼的虛兵在兩刻鐘多一點,就被徹底擊潰,中軍主力一萬人則迎頭直接撞上了鐵板。

  這一千五百人可是張昭駿的親隨部曲和憾山都重甲士啊!

  別說南漢陸軍并不強的國家,就是昔年后唐的精銳牙兵,沒有三四倍的兵力也不敢跟憾山都對打。

  暨彥赟滿懷希望的攻了過去,結果撞的頭破血流。

  憾山都結陣而來,面對八倍敵軍毫不手軟,半個時辰就重創了南漢軍,殺敵兩千余人。

  如此快速和慘重的傷亡,暨彥赟都彈壓不住了,南漢中軍竟然比兩翼的虛兵敗的還快。

  混亂之中,暨彥赟豎起大旗想要招攬敗軍回城抵抗,結果被王審琦看見,從左側迂回過來,一神臂弓正中頭顱。

  暨彥赟應聲而倒,南漢軍終于崩潰,張昭駿趁機攻城。

  城頭上監軍邵廷琄看見周軍戰力如此強橫,絕望之下直接在城頭自盡殉國,梧州被攻陷。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瀚海唐兒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