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百八十三章 從上至下只有一個聲音

無線電子書    重生:回到1991年當首富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不得不說,現在國內大部分的人,都是抱著這樣一種心態在做企業。

  他們看到的,永遠只有眼前這一點點利益,缺乏長遠的眼光。

  也缺乏將企業真正做大做強的魄力和決心。

  實際上,一個企業想要長久發展下去,有些東西是必須要堅持和改進的。

  就算這些堅持和改進,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都是必須要做的,容不得半點含糊。

  否則固步自封,得過且過,只能是一步步走向衰敗。

  國際知名的大企業,都是經歷過這些痛苦的階段,走出了安于現狀的舒適區,不斷提升自我,才成就了它們的國際地位。

  腦子里只想著賺錢,而沒有一套持久發展的理念,企業是做不長久的。

  國內現在大部分的企業,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賺錢,賺更多的錢。

  至于這些錢怎么花,他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只要能夠賺到錢,其他一切都不用想的太多。

  再說,一個公司能不能堅持到五年后,這都是一個問題。

  現在就操心五年后的事,簡直就是杞人憂天。

  把眼下的日子過好,就已經不錯了,為何要想這么遙遠的事呢?

  不得不說,國內的這些中小型企業,眼光實在太短淺了。

  他們根本就看不到這些行為背后,陳江海的用心良苦。

  也有一些大型企業在知道陳江海的這個行為后,心里十分的佩服。

  同時,還有著濃濃的羨慕和深深的無奈。

  想要達成如此目標,這其中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自然是不用多說。

  在知道的情況下,陳江海還是義無反顧的去做了,足見他的決心和魄力。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來,陳江海是真的想把秋海電器做好、做大、做強、做成一面旗幟。

  光是這個,就足夠讓國內這些企業的掌舵人感到汗顏。

  實際上他們何嘗又不想這樣干,卻又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敢付諸實踐。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他們企業的盈利,不能支持他們這么燒錢。

  這是一個前期要花費大量資金的無底洞,他們那一點點利潤根本填補不了這個無底洞。

  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他們現在的盈利數據,起碼還要再翻一倍。

  而且就算利潤翻上一倍,想要利用多余的錢來做這件事,也要受到各種各樣的制約。

  秋海為什么敢這么做?

  還不是因為人家財大氣粗,有著足夠的底氣去做任何想做的事。

  這財大氣粗是怎么來的,自然是靠銷量的。

  國內家電行業,哪個不羨慕秋海每個月那恐怖的銷量。

  他們能做的也只有羨慕了。

  自身的銷量想要上去的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對于秋海的羨慕,還不止這些。

  陳江海對于秋海的絕對掌控,才是他們最羨慕的一點。

  不管他做什么樣的決定,秋海上下都能很快的執行下去。

  秋海為什么能做到這個?

  那是因為秋海從上至下只有一個聲音。

  那就是陳江海的聲音!

  只要陳江海發話了,剩下的人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全力以赴做好大老板交代的任務。

  這些企業家羨慕陳江海這一點,不是一次兩次了。

  每次他們需要做重大決定的時候,他們心里就會冒出一個想法。

  如果他能完全掌握現在的公司,那發展的速度是不是能跟秋海一樣?

  這種想法,每次冒出來之后,都會讓他們心里十分的焦慮。

  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改變的話,他們想要追上秋海,完全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就好比秋海是開著汽車在前進,而他們開的是三輪,還是人力的那種。

  這其中的差距,一目了然。

  現在秋海做出了這么大的改進,甩開他們不是一星半點了。

  再繼續這樣下去的話,他們就永遠不是陳江海的對手了。

  有這種想法的,除了家電行業的企業,也有其他行業的企業老板。

  有人開始鋌而走險,利用各種手段,吞并國有企業的股份,從而達到讓自己掌管整個企業的目的。

  這種違法的手段,最終都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當然,這些是題外話了。

  秋海制定的質量體系舉措,對周侯建和張瑞明這兩個競爭對手,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要說影響最大的,一定是海信的周侯建了。

  對于陳江海的決定,周侯建是十分贊同的。

  關于這個質量標準體系,他在心里也謀劃了很久。

  他一直想要建立起一套海信自己的標準,一套遠超于國際質量標準的體系。

  這樣一來,海信未來的發展,就會一路平坦。

  讓他沒想到的是,他這邊還在構想當中的時候,陳江海居然已經開始實施了。

  他實在想不到,為什么陳江海這么年輕,目光居然比他還深遠。

  更為重要的是,陳江海是敢說敢做的一個人。

  不管做了什么決定,都會堅決貫徹到底,不會有任何的遲疑和猶豫。

  這一點,周侯建是怎么也學不來的。

  在海信,制約他的因素太多了,作為一個領導者,他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做。

  辦公室內,周侯建沉默了許久,他知道,必須做一個決定了。

  這個決定,可能會關乎到海信的未來。

  他必須跟秋海一樣,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質量標準體系。

  如果他不跟著秋海的腳步,未來被淘汰只是遲早的事。

  周厚建知道這件事情非常難辦,但自己必須要去做,去嘗試。

  嘗試了就還有機會,不嘗試只會陷入慢性死亡。

  海信未來能發展成什么樣,就看他明天能不能說服眾多的管理層了。

  與此同時,海爾的張瑞明也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臉上全是頹廢之色。

  收到秋海要建立質量標準體系的消息,他是大為震驚。

  關于這個,張瑞明也想跟從。

  但他知道,這是不現實的。

  不久前,他費盡心思說服了企業管理層。

  海爾購買了一條跟秋海一樣的超級生產線,價值四個億。

  這一筆錢,已經把整個海爾掏空了。

  就算張瑞明能把整個管理層說服,他也拿不出這么多錢來做其他的了。

  想到這里,張瑞明忍不住長長嘆了一口氣,生出了一種感嘆,既生瑜,何生亮!

  這個行業,為什么突然就冒出了一個秋海呢?

無線電子書    重生:回到1991年當首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