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71章 成為一把屠刀

無線電子書    我要做太孫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從應天府一路南下,經過宣城,接著就要走崎嶇的道路,一路南下直達衢州。

  衢州東面是上饒,西邊是金華,往北就是黃山,往南則是一片山地,

  過了之后就到達龍泉。

  此時在徐州城外的一座土丘上,有一座小小的莊園。

  這戶人家就是孔氏南遷之后所居住的地方,屬于孔瑞友一脈。

  此時孔思模正帶著兒子孔克準,以及家家族中的老老小小,站在家門口。

  望著眼前的道路,孔家上下都眉頭微皺,臉上露出擔憂的神情。

  他們接到報信的命令,

  說是有上差臨到,讓他們好聲招呼,

  不可怠慢。

  至于這上差是何人,所謂何事,抱歉的人卻沒有多說。

  兒子孔克準說道:“父親,莫不是北宗的人又來刁難我們?”

  孔思模皺著眉頭,默默的沒有說話。

  北宗難為他們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畢竟朝廷現在以他們為正統,他們還有衍圣公的名號,地方的官吏誰不賣他們面子?

  只要稍微透露出來一點風聲,那些破家的縣令,滅門的令尹,就能把他們搞得死去活來!

  竟然父親沒有說話,似乎是印證了自己的猜想,孔克準去哪都說道:“父親,北宗欺人太甚!時至今日咱們已經搬過兩次家了!他們還要怎么樣!難道要趕盡殺絕不成?!”

  “唉…”

  孔思模嘆了一口氣說道:“克準,

  今日之后,你帶著家眷離開衢州吧…”

  孔克準大驚失色,趕緊說道:“父親,

  孩兒怎么能離開家呢!父母在,

  不遠游,孩兒哪有離開父母,遠走他鄉的道理!”

  孔思模安慰著他說道:“你留在這里,就會一直被北宗針對,是難以出仕的…”

  “以后父親就在家中讀書,在宮中一些田地,也是逍遙快活,你不必為我擔心…”

  孔思模是孔子的第五十四世孫,之前也曾經熱心仕途,只是屢屢碰壁。

  他在明初先后擔任多地教職,按照祖宗的教導,耐心培養人才。

  洪武三年,舉明經,任衢州府學訓導。次年,任衢州府西安縣儒學教諭。

  此后,歷任河南許州襄城縣學教諭、國子監學正等職。

  在弘治年間的《衢州府志》卷十《薦舉·國朝·孔思模》中記載他“在官皆有聲譽”。

  只是到后來,就連教諭這樣的職務,

  也被孔家打壓,導致沒有人敢用。

  孔克準滿心失望的說道:“父親,您的一再退讓,

  只會讓北宗的人變本加厲!當年您向官府申請前往曲阜,

  可到了曲阜他們是怎么對您的?居然還要參校家譜和官府的牒子!”

  “全程哪兒有一點好臉色!父親,同是一個祖宗,而且咱們家還是長孫嫡系!比他們北宗還要正統!”

  “他們得了衍圣公的名號,得了朝廷的賞賜恩惠也就罷了,可他們就不能放過咱們嗎!相煎何太急呀!”

  孔思模關注家譜續修,曾經希望赴魯會族,考訂宗譜。

  洪武十二年,孔思模終于得到地方官府的許可,北上曲阜,拜謁林廟,并與衍圣公孔希學等參校譜牒。

  南還之日,兗州知府盧庸作序送之。

  返衢之后,孔思模據《孔氏實錄》《纂要》等書,敘述自圣祖以至孔子第五十七世孫之世系、族人事跡、家族典故等,纂成《東家舉要》。

  至于孔思模在曲阜所受到的羞辱,卻少有人知。

  孔思模搖了搖頭,只能說道:“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何必計較,你只要記住,你是圣人子孫,行事為人不可辱沒先祖也就是了…”

  孔克準道:“父親,無論如何孩兒絕對不會離家遠去,只愿在父母身邊以盡孝道。”

  孔思模嘆息了一聲,沒有在多說。

孔克準看著眼前這位不爭不搶的父親,心中也暗暗嘆了一口氣,谷襯  為人子者,只能遵從父親的意愿啊。

  從遠處幾人人騎馬奔馳而來,跑到近前這才下馬,問道:“敢問爾,這里可是衢州孔氏,思模公當面?”

  聽到這么客氣的話,孔氏一家揪著的心終于不再那么緊張了。

  畢竟前幾次的官差,哪有這么客氣!

  孔思模趕緊上前說道:“回稟上差,小可孔思模,不知上差有何指教。”

  這人是東宮的太監,來的時候自然知道東宮對他們的態度,便客客氣氣的說道:“思模公客氣了。”

  “我乃侍奉東宮皇太孫殿下之命而來,皇太孫殿下命爾臨摹一副孔圣人畫像,并且差人送到京城!”

  “并且孔家可以推舉一人,在京城擔任翰林院五經博士一職!”

  孔氏南宗的人一時間有些失神,這些話聽在耳中,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是怎么回事!

  本來太監想著他們肯定會大大欣喜,立即叩頭謝恩,沒想到迎來的卻是一群呆若木雞…

  “思模公,還不快謝恩啊!”

  經過太監一提醒,孔家上下這才回過神,趕緊跪地謝恩,“草民多謝皇太孫殿下恩典!”

  一個個的臉上洋溢著笑容,胸膛不住的起伏,就連手都有些顫抖,顯然他們的心情非常激動!

  臨摹孔子畫像進京,授予五經博士的職位,顯然皇太孫殿下是在看顧孔家呀!

  以前飽受北宗的打壓,沒有一個人肯為他們說話,現在居然能夠入得了皇太孫的眼!

  這是何等大的驚喜,何等大的恩德啊!

  孔克準悄悄的,又狠狠的掐了掐自己的手,直到鉆心的疼痛傳來,他這才確定自己不是做夢!

  孔家上下得了恩典,對傳信的人也極為客氣,趕緊給他們塞了財物。

  不過卻被傳信的太監拒絕了,現在可不是貪便宜的時候,況且殿下時常都有賞賜,再加上王忠嚴格的手段,誰敢收受賄賂?

  自己還想留著命,繼續在東宮服侍呢!

  孔家對于這次機會非常感動,這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啊!

  所以也越發重視,回到家中之后,趕緊打開供奉孔子夫婦的祠堂,讓家中善于畫畫的丹青高手臨摹,力求盡善盡美!

  同時,孔思模也準備讓自己的兒子孔克準,帶著畫像進京,擔任翰林院五經博士。

  孔克準是孔子第五十五世孫,在歷史上永樂初,孔克準才被獲準進入太學,那時候他已經三十多歲了。

  不久擔任工部都水司主事,此后,歷任太常博士、太常寺丞等職。

  孔克準和其他孔氏南宗族人一樣,雖自幼生活于衢州,但時常思念曲阜,于是請人作《魯林懷思圖》。

  楊士奇《魯林懷思圖詩后序》寫道:“推克準之心,誠由先圣之道,可謂孔氏賢子孫矣。”

  所以孔克準也有個稱號,就是孔氏賢子孫。

  楊榮稱許孔克準追念本源之孝思。

  當時為孔克準《魯林懷思圖》題詩或作序的尚有歷任侍講、戶部右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等職的金幼孜,歷任翰林檢討、修撰、侍講等職的王洪,翰林院庶吉士吾紳等。

  楊士奇和楊榮,就是歷史上三楊輔政的其中兩位。

  這么多重量級的人物為他題詞,估計是有政治的原因在內,畢竟大人物的一舉一動,都關系重大!

  至于是否是朱棣授意,想要敲打北宗,那就不得而知了。

  兩日以后,孔克準拜別家人,攜帶著他們家連夜臨摹出來的畫像,踏上了北上的道路。

  他并不知道,自己即將成為一把屠刀…

無線電子書    我要做太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