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20章 薦才

  “陛下,《呂氏春秋,用眾》篇說:“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眾白也。”

  “…故以眾勇無畏乎孟賁矣,以眾力無畏乎烏獲矣,以眾視無畏乎離婁矣,以眾知無畏乎堯舜矣。夫以眾者,此君人之大寶也。”

  謹身殿的偏殿之中,朱允熥正在聽大儒講學。

  雖然他現在做了皇帝,可也不能斷了學業。

  古代賢德的君王,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都會重視學習。

  因此即便是無賴亭長,在做了皇帝之后也能寫出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名篇,大風起兮云飛揚!

  所以朱允熥也會在處理朝政之外騰出一些時間,用來聽翰林院之儒者講學,以豐富自己的學識。

  此時,坐在錦凳上講說的名叫王叔英,乃是一位名士。

  王叔英道:“陛下,《呂氏春秋》對先秦各家各派著重審視其優長,偏重于汲取其精粹,力圖超出門戶之見,

  它說:“老耽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兼,關尹貴清,列子貴虛,陳駢貴齊,陽生責己,孫臏貴勢,王廖貴先,兒良貴后,此十入者,皆天下之豪士也。”

  “由于《呂氏春秋》有這種兼容并包的眼光,故能取精用宏,融匯百家,以道貫之。”

  聽了他的話,朱允熥看了看他,心里有些明悟,“王先生,做君王的,是否也要兼容并包,用其長處?”

  “陛下所言大善!”

  王叔英道:“陛下為帝王,也當如呂氏春秋一般取精用宏,融合百家之長,如此天下必然大治!”

  “那王先生可有什么能以教朕的?”朱允熥問道。

  王叔英聽聞此話,立即行禮道:“陛下,微臣聽聞陛下當年在戶部貼出告示,曾言漢武帝求茂才異等詔,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那時候陛下選了一些人才,如今看來確實非常好,曾偉陛下賀之!”

  朱允熥笑道:“當日朕年輕,想做出一些事為皇爺爺分憂,如今回想起來確實有些大言不慚了…

  王先生可是有什么大才之人舉薦?不必客氣,只管說來。”

  王叔英鋪墊了這么久,又是引用呂氏春秋,又是提起自己當年所做的事,

  如果不是為了舉薦人,那倒奇怪了!

  聞言,王叔英也不再遮掩,說道:“陛下。臣曾經遇到一人,頗有才學,尤其是對歷史典籍更是十分精通,在這一點上,就連陳也甘拜下風,自嘆不如。”

  “王先生謙虛了,不過既然能讓你這么推崇想必是有才學的,只是不知道你是如何發展此人的?”

  “回稟陛下…”

  王叔英回答道,“微臣曾經在漢陽擔任過知縣,對于湖廣地區的士子學生都會為熟悉,在接到陛下征召,前來翰林院任職之前,

  微臣在江夏之時遇見一人,曾經與他攀談,此人雖然年齡不大,卻滿腹經綸,學問極深,讓人嘆服不已…”

  回想起那日的光景,王叔英還歷歷在目。

  一方面王叔英是朝廷的官員,另一方面也是一位文人雅士,所以對于山川河流,奇物景致,很有興趣…

  在一次外出的時候,遇到一位青年士子,二人攀談許久,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哦,不知王先生所說的是何人?既然由此才學,那就不該埋沒。”朱允熥道。

  王叔英道:“陛下此人姓楊,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原是吉安府泰和縣…”

  哦,原來是他呀。

  不等他說完朱允熥就知道了!

  那可是先后歷經五朝,任內閣輔臣四十余年,任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等同心輔政,并稱“三楊”的楊士奇呀!

  “王先生,既然你如此推崇,想必他在學問上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只是不知道他人品行為如何?”朱允熥問道。

  “回稟陛下,楊士奇一歲時喪父,其母改嫁當時任德安同知的羅性,所以便改了羅姓,后來有一次羅家祭祖,

  年幼的楊士奇自做土像祭祀楊氏祖先,被羅性發現并贊揚他的志氣,就恢復其宗姓…”

  “隨后,羅性因得罪權貴戍邊陜西去世,楊士奇與母回到德安,因為家中沒有產業,他又要奉養老母,所以不得已只好尋了個教書的差事,一邊教書一邊侍奉母親…”

  又解釋道:“陛下,他為了盡孝道,不得已放棄仕途,此人的品行想必不會差…”

  朱允熥頷首道:“既然人品不錯,又有才學,那朝廷理當征召!”

  轉頭對一旁的王忠道:“讓通政司擬旨,召楊士奇入京,暫且擔任翰林編撰一職!”

  “微臣多謝陛下圣恩!”王叔英跪地叩拜道。

  因為陛下如此破格,全是因為自己的舉薦,所以他必須謝恩。

  “王先生不必多禮,快快請起來…”

  “多謝陛下!王先生接著往下講吧,時辰還早。”

  “微臣遵命。”

  坐在椅子上,朱允熥也陷入了思索。

  做皇帝這幾年來,讓他明白一個道理,有時候,也不能光拿一個人在歷史上的行為而作為評判人的標準。

  就拿楊士奇來說,他確實煩人擔任了永樂朝的官職,可拿這個就判定他人品低劣,沒有忠義,也是不公道的。

  畢竟像朱允炆那樣的人,也很難獲得人的忠心。

  對于那些忠心耿耿,康慨赴死的忠臣,朱允熥從心中認同,可也不能就因此將其他人拒之門外。

  做皇帝要用人,必須要用可用之人,哪怕有所瑕疵也得用,這樣才能夠成就霸業!

  在靖難之役當中,王叔英知道敗局已定,為表對朝廷的忠心,于是沐浴更衣,寫了一首絕命詞,藏于衣裾間,

  然后自盡于玄妙觀的銀杳樹下,天臺道士盛希年將他葬在了城西五里處。

  后來他的妻子得知夫君自薦的事,也自盡于獄中,他的兩個女兒投井自殺。

  所以王叔英滿門忠烈,這樣一個忠烈之人費盡心思舉薦,即便是為了表達對他的尊重,朱允熥也會征召任用。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而且為國薦才,也是臣子的職責。

  更何況他本身幾乎就是與方孝孺齊名的儒士…

  一封征用文書,在駿馬之上飛速出京,向西而去。

  結束了一天的教學,三十余歲的楊士奇身穿粗布長衫,收拾自己的的書籍,就出了學堂。

  這間學堂是縣里的縣學,學生里面有不少廩膳生員,也有大家族送來進學的家族子弟,

  楊士奇并不是現學的教諭,也沒有正規的官職編,他只是偶爾來這里給學生們講講史學,學堂里面給他一些束脩罷了。

  可即便這樣,他也非常滿意!

  因為他在外面任著學堂里的先生,負責給孩子們開蒙講課,又能去縣學里面賺一些外快,

  這要比以前掙得多一些,生活自然也會好上許多。

  出了縣學門,楊士奇走在回家的路上,順道去魚市走一趟。

  現在天色將暗,魚市上早就沒有了行人,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攤販正在收拾筐子,準備回家吃飯。

  “您這條魚怎么賣?”

  走到一個正在收拾東西的攤販跟前,見地上還有一條魚,直挺挺的躺在地上動也不動,楊士奇便上前詢問道。

  “你要這個?”

  攤販明顯一愣。

  因為這條魚早就死了,而且個頭也不大,

  估計死之前還和其他魚搏斗過,所以身上有些傷處,鱗片也掉落了一些,顯得非常狼狽不堪…

  “是,多少錢?”楊士奇問道。

  “那你給十文錢吧…”

  攤販收起自己的驚詫,知道他是個落魄的窮秀才,便沒再多說。

  付了錢,楊士奇提著魚高興的往家走去。

  回到家中,楊夫人一邊接過來那條死魚,一邊責怪他又亂花錢,

  可是當看到自己兒子那面黃肌瘦的樣子,心里又有些不忍。

  晚上的飯食很簡單,一碗稀粥,一個窩頭,一碟咸菜,再加上平時吃不到的一盆魚羹。

  可即便是這樣,一家人吃得其樂融融,大部分的魚肉進了孩子碗里,這是一家人的共識。

  第二天早晨,楊士奇洗漱完畢,簡單的吃了一點早飯,正要去學堂的時候,忽然聽見一陣鑼鼓喧囂之聲遠遠的傳來,

  響聲越來越近,不消多時便到了自家院門外面。

  隔著低矮的土墻,楊士奇能夠看到他們停在自家門前,然后分成左右兩隊,顯然是來自己家的…

  他們莫非走錯了地方?

  這是楊士奇腦海當中的第一個疑問。

  “楊相公,有喜訊啊楊相公,快快出來…”有人喊道。

  屋子里楊夫人和楊母隔著窗子向外觀看,二人也是一頭霧水。

  “敢問這里可是楊士奇楊老爺的府上?”小吏問道。

  “楊賢弟!”

  縣令穿著一身官服,走進院子拉住楊士奇的胳膊,顯得極為親昵,好像久別重逢的親友故人一般,

  “楊賢弟,上次分別以后,不想這么快就見面了!真是好啊…”

  上次?

  哦,想起來了。

  上次縣令前去縣學里面勉勵士子,學堂里面的教諭曾經給他介紹過自己,可自己在他面前幾乎是一閃而過,

  兩個人有這么親熱嗎?

  收拾了心情,楊士奇行禮問道:“堂尊,不知堂尊…有何貴干?”

  “哎呀,一見到楊賢弟光顧著親熱,險些把正事給忘了!”

  趕緊讓人拿來朝廷征召任用的文書,遞給他道:“賢弟快看,朝廷任命賢弟為翰林院編撰,賢弟這是要飛黃騰達了!”

  這種征兆只需要發布任用文書就行了,不用宦官前去,更不用皇帝下圣旨。

  看著朝廷公文,楊士奇一時有些呆了,竟然產生一種恍忽的感覺,有些不敢置信!

  謹身殿里,朱允熥看著眼前的一份奏章,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去,讓他們來謹身殿!”

  “是,奴婢遵命!”

  過了一陣子,武將徐輝祖、李景隆、盛庸梅殷、耿睿,以及文臣齊泰鐵鉉,蹇義、暴昭,便來到殿中。

  同來的還有馬和。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圣躬安!”

  “都起來吧,坐下說話!”

  “是,多謝陛下。”

  只待眾人落座之后,朱允熥拿著手里的奏章道:“就在剛才,朕收到浙江來的奏章,浙江三個縣出現倭寇,

  雖然沒有攻破縣城,可這幫狗賊卻掠奪了好幾個鎮子,被殺百姓八十余人,搶劫財物無算!”

  又是倭寇!

  而且是三個縣!

  “你們說說,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鐵鉉較為了解倭奴國的事,便道:“陛下,如今倭奴國內南北之戰打的不分伯仲,卻也已經精疲力竭了,南朝用糧食財物激勵士卒,以軍功首級領取賞賜,

  在這種情況下,南朝的人便越發勇勐…”

  以人頭論軍功,來領取生存所必須的糧食,那肯定有許多平民百姓被殺!

  畢竟殺良冒功,從來都不稀罕!

  “如今我們大明切斷了北朝的供給,他們既沒有辦法好好種地得到糧食,又得不到供應,想必會鋌而走險的…”

  盛庸聞言道:“他們餓極了,肯定會想方設法得到糧食,如果照這么下去,他們肯定還會騷擾大明沿海地區…”

  梅殷道:“隨著戰事吃緊,死傷增多,必然有許多人會流亡海上,成為賊寇強盜,他們較為分散,想要把他們一舉剿滅實屬不易…

  而他們來到大明卻非常便利,咱們總不能日日防賊吧,還是想方設法將他們徹底絞殺才好,免得流毒不凈…”

  李景隆康慨陳詞道:“這些倭寇實在可惡!屢次騷擾大明搶劫財物,殺害百姓,人人得而誅之!簡直死不足惜!”

  “陛下,微臣請命,率領一支兵馬打到倭奴國去,將他們殺的一個不剩,從根子上把它給拔了!如此才干干凈凈!好好償還這筆血債!”

  站立在一旁的張輔也道:“陛下,您就下令出兵吧!小小的倭奴國,彈丸之地!大明天兵一到,哪里還有他們活命的指望!”

  朱允熥道:“仗還沒有打,哪有先損傷自家的道理!李景隆,你負責巡查沿海衛所,主持防倭一事!”

  “是,微臣遵命!”

  “馬和,你帶領水師,鏟除盤踞在個個海島上的倭寇,一個不留!”

  “微臣遵命!請陛下放心!”

無線電子書    我要做太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