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王忠忍不住道:“鐵大人,陛下提拔你,你怎么還推辭起來了,趕快謝恩吧!”
“陛下。”
鐵鉉抬頭向朱允熥行禮道:“微臣沒有功勞以升官職,既無功勞又如何能夠升遷,陛下皇恩浩蕩,微臣愧不能領,請陛下恕罪。”
一旁的瞿陶助攻道:“陛下,竟然有人敢當街毆打朝廷命官,而且還是戶戶的郎官,是在膽大妄為,屬下懇請陛下下旨徹查,以還鐵大人公道!”
鐵鉉聽到這話連連擺手道,“不必了不必了,陛下,微臣馬車行駛的時候撞到了別人,別人心中有氣動手沒什么,不必追究…”還連連對瞿陶使眼色,讓他不要多事。
可瞿陶好像沒有看到一般,一臉正氣的說道:“陛下,無論是誰毆打朝廷命官都是藐視朝廷、藐視律法,鐵大人宅心仁厚可以不追究,但是朝廷卻不能不給鐵大人以公道!”
鐵鉉忍不住了,沖瞿陶道:“我都說不必追究了,你還那么多事干什么!”又對朱允熥行禮道:“陛下…”
“朕覺得…瞿陶說的有道理啊…”
朱允熥若有所思的說道:“你提議降低駙馬的品級,所做也是為著朝廷,朕若是不為你主持公道,豈不是寒了忠臣的心,
你說,是誰膽敢如此放肆!只要你說出來姓甚名誰,朕不敢他是哪位公主府的駙馬,一定重重的責罰他們!好好給你出口氣!”
“陛下,真的不必了…”
“無妨,你只管說就是了,誰要是再敢尋你的麻煩,朕一定嚴懲!”
此時的鐵鉉心中酸澀無比,當真是八斤黃連進了肚子,從里到外都是苦的!
知道不順著陛下的意思,這一關自己是過不去的,只好咬咬牙道:“陛下賜臣以兵部侍郎銜,臣…臣領旨謝恩!如此,就不用追究了吧?”
可是接受陛下的冊封也不妥,這就擺明了自己是靠著“降駙馬爵位”而升職加薪,同樣會被他們痛恨!
如果有選擇,在升職和處罰駙馬這兩個選擇中,鐵鉉兩個都不會選!
可是現在沒辦法,只能選擇一個最輕的,反正他們都知道是自己提議了…
但是不能再追究了,否則那些駙馬會怎么想?降了自己的品級不夠,還落井下石?
那他們只會更痛恨自己!
他知道朱允熥要追究駙馬毆打自己的事,表面上是為自己主持公道,其實就是在逼自己站隊!
如果陛下真的把那兩個駙馬訓斥一頓,有些責罰,那自己在皇親國戚的圈子里面算是臭了!
從此之后那些皇親國戚就會離自己遠遠的,就會生出戒備,瞅準了機會他們就會落井下石!
到時候皇親國戚一同發難,真揪住自己的痛處不放,那自己就是有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的!
所以能不得罪他們,就盡量不得罪!這也是鐵鉉選擇隱忍的原因,可陛下真要把這件事捅出來深究,那皇親國戚恨的是誰?
他們不敢拿陛下怎么樣,可自己就會成為他們的出氣筒!
所以兩害取其輕,鐵鉉只好選個輕的…
“嗯,既然鼎石你如此厚道,那…朕就放他們一馬!”
“陛下圣明!”
聽到這話鐵鉉總算舒了一口氣。
朱允熥也沒有追問是誰動的手,他們的品級被降了那么多,心中對于鐵鉉這個始作俑者肯定痛恨不已,總得讓他們發泄發泄呀…
要不然怨氣悶在肚子里,時間長了轉移到自己身上就麻煩了!
況且自己就算真的追究又能怎么樣?他們畢竟是朱元章的女婿,打架這件事又不算什么大事,起碼在明朝初年不算大事,
自己頂多也就是把他們申飭一番,罰幾個月俸祿就夠了,根本起不了多少作用,而且這也顯得自己對親族太過刻薄,得不償失啊…
不過最終的結果讓朱允熥很滿意,鐵鉉,就該做朕的孤臣!
這次是對于皇親,下次想個辦法,讓他對文官們也孤立起來…
如此,鐵鉉就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了!
“陛下,微臣有要事稟報…”鐵鉉調整了心態,行禮道。
王忠很有眼色的對宮女太監揮了揮手,讓他們全都下去了,偏殿里面只留下瞿陶、張輔等幾位心腹。
鐵鉉放心的說道:“陛下,昨天夜里倭奴國南朝的龜山來到臣的府上…”
時間回到昨天晚上。
天色剛剛黑下來,鐵鉉剛吃過了晚飯,就有下人通報說有人求見,說著就遞上名刺拜帖。
鐵鉉看了之后心中了然,立刻就讓管家把人帶到書房說話。
果然,來人正是倭奴國南朝的龜山,他曾經作為副使出使大明,也負責南朝和大明私下的貿易,多次與鐵鉉見過面,所以二人也算很熟悉了。
寒暄過后,龜山報給了鐵鉉一個大好消息,南朝即將對北朝發動戰爭!
鐵鉉聽聞此消息盡管心中高興,但是表面上并沒有多少驚喜,
而是澹澹的說道:“你們什么時候開戰,開不開戰,對我們大明來說都無關緊要,只不過本官承蒙陛下的旨意,負責與你們南朝進行貿易,
而你們也知道,北朝的后小松,和足利義滿將軍已經知道咱們的事,并且發來國書明言抗議此事,以后咱們的生意恐怕做不長了…”
龜山陪笑道:“大人說的是,不過與北朝開戰之后,整個倭奴國都將為我們南朝所有,朝廷政權自然由我們南朝說了算,因此以后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前來大明朝貢了…”
鐵鉉點點頭道:“很好,你們若真能打敗北朝取得勝利,那說明本官在朝廷當中支持你們的選擇沒錯,如此,別人也就不敢再說什么了!”
“一定不讓大人失望!”
龜山知道他在明朝也有競爭對手,因為明朝內部有人支持北朝,就是那個自己見過的齊泰,
又湊近了鐵鉉道:“大人,小人這次這次帶來了白銀兩百四十萬兩,開戰在即,想要購買一些糧食、藥品、絲茶葉綢、刀劍,聽說大明的火槍極為厲害,若是能夠…”
鐵鉉眉頭一皺,“別的東西都還好說,可火槍是朝廷機密,別說是我,就是那些公侯也無權摻和,況且制造出來的火槍大明都不夠用,哪里還能給你們!”
龜山又說了一番,可是鐵鉉始終不不允,他也只好作罷。
本來就是想著能得到最好,得不到也無妨,畢竟那玩意兒特別金貴,數量少了不頂用,又要耗費火藥,所以他求的心也不大。
鐵鉉疑惑的問道:“你們出產的武士刀不是質量上乘嗎,為什么還要來大明購買刀劍?”
“大人有所不知,質量好的武士刀是武士和浪人的,這是一場大戰,消耗的武器肯定很多,所以急需一批刀來裝備平民,使他們也能上陣殺敵…”
“那絲綢茶葉呢?總不能打著仗還在穿綢緞衣裳吧?”
“嘿嘿嘿…”龜山不懷好意的笑道:“這些東西可以用來收買人心、分化敵人嘛…大人放心,另外有二十萬兩是留給大人的,小人已經送到京城了…”
鐵鉉點點頭表示明白,隨即又問到他們對這一場戰爭的規劃和安排,龜山要得明朝的支持,所以自然會告知,不過只是說了個大概,詳細內容并沒有細說。
偏殿里面,鐵鉉稟報道:“陛下,倭奴國南朝的人已經聯系了大內義弘,不過巨龜山說他態度曖昧并沒有表明立場,以微臣看來他還在觀望,真到了戰場上是不會與南朝拼命的…
南朝定在九月中間開戰,那時秋收完畢,顆粒歸倉,莊稼也種上了,他們有足夠的糧食可以消耗…”
古代發動戰爭一般都會選擇春天或者秋天,選擇秋天一般考慮的是天氣原因,不至于太過寒冷。
而秋天則是因為秋收之后糧食充足,可以放心開戰,尤其是對于糧食物資不豐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因為若是開春再戰,用不了多久可能就沒糧食了,到夏收這這段時間正是人人畏懼的“青黃不接”沒有糧食還什么打仗!
“陛下,這次他們要的東西很多,足足帶來了二百四十萬兩白銀,這是看準我們大明正在鑄造銀幣,讓我們不得不收下呀…”
朱允熥點點頭道:“他們怕一開戰大明觀望,不再支持他們,哼,氣量也就如此而已!”
又轉頭對王忠吩咐道:“王忠,你用朕內承運庫的銀幣換那些銀子,然后讓寶源局鑄成銀幣在送回去內庫房。”
“是,奴婢遵命!”王忠欣喜答應道。
二百四十萬兩銀子,能鑄成三百一十二萬枚銀幣!這些全都歸陛下所有!一翻手手就賺了七十多萬枚銀幣!
寶源局為陛下鑄幣,還敢要火耗不成!
鐵鉉張了張嘴,這些因素要是歸到國庫,那么盈利就是國庫的…
不過他至終也沒有說出反對的話來,自己都快成孤臣了,除了堅定地站在陛下這邊還能怎么辦!
“陛下,以微臣之見,這次的交易可以陸續付給他們,畢竟數目太大了,這些東西掌握在大明手中,才能更好調用。”
王忠看著鐵鉉不由暗道,文官黑起來,真是黑得臉都不要了!
人家付了銀子,你還陸續付給,看見胡蘿卜了不說了以此拿捏…實在腹黑至極!
“嗯,你說的有理,就照此辦理吧!”
這簡直就是一丘之貉…咳咳…聽到了朱允熥的話,王忠徹底沒話說了,他可不敢腹謗皇帝!
“陛下,南朝要開戰,必須要斷絕北朝獲得糧食等物,否則他們從別的地方得到供應,對于南朝的局勢會很不利,
他們本來就比南朝勢力強大,不可再讓他們占據優勢了,這也是南朝使臣所提出來的請求…”
朱允熥思索了一下道:“你告訴他們,等戰事一起,朕就發布國書,告知大明的藩屬國,包括高麗和西洋諸國,可以前來大明朝貢!”
“馬和,你們市舶司要立即準備起來,準備下西洋一事!”
“是!微臣遵命!”馬和躬身行禮道。
關于下西洋的事陛下你已經和他私下里談論過幾次了,馬和自然明白這其中的訣竅。
而朱允熥又是允許藩屬國通商,又是下西洋的,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各國不要與倭奴國貿易!
畢竟也不能斷了人家的財路。
有些話不用明說,只要暗示就夠了,相信他們都能明白!
況且大明的東西出去,必然能夠換來巨大的財富,這是朱允熥非常眼饞的。
借著倭奴國開戰的契機,剛好敲定下西洋一事。
“此次下西洋,一面是為了與諸國貿易,賺取錢財,獲得的大明缺少的一些物資,另外一方面是為了清除海盜,尤其是陳祖義!”
朱允熥眼神犀利了起來:“陳祖義在大明的藩屬國為禍多年,也到東南沿海掠奪,有損大明天威,
朕在年初的時候已經和西洋的藩屬國談過了,他們對于陳祖義也痛恨不已,請求大明出兵將之剿滅,這次下西洋,馬和,找機會滅了這伙強盜!”
“微臣遵命!誓必生擒陳祖義,以正國法!”
馬和又有些擔心的說道:“陛下,借著此次下西洋,肯定能清除一些海盜,可是大海之上汪洋萬里,一些海盜盤踞在不知何處的海島上,一時之間恐怕難以競全功,如果他們若是向倭奴國貿易…
還有,北朝若是真的資源緊缺,勢必會加大籌碼,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難保西洋小國不會偷偷的暗中通倭…”
他們雖然是大明的藩屬國,但是這些年來大明實行禁海令,除了官方朝貢貿易之外,其他貿易幾乎斷絕,
這也就導致大明對藩屬國的掌控力遠遠不夠,若不是為了從大明得一點好處,同時畏懼大明的兵鋒,他們真沒有必要俯首稱臣!
盡管馬和下西洋可以補足他們貿易上的空缺,可北朝若是真的出大價錢,有大利潤可圖,他們還會乖乖的聽大明的話,在利益面前置之不理嗎?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拿堪輿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