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81章 從比試開始

  富人納捐就可以獲得入學名額,這也是例監也叫納監的由來。

  類似于后世的擇校生或借讀費,也類似一些國家,只要你“捐贈”的夠多,那么名校就任君選擇!

  而富戶壕紳,既可以讓自己的孩子讀書,又可以逃避丁役,

  簡直一舉兩得!

  不但能為家里省下服丁役的錢,如果運作好了,還有門路做官,所以他們對于出錢購買進入國子監的名額,非常熱衷!

  朱允熥有意無意的道:“這些例監學生,需要繳納的錢財多嗎?”

  韓克忠會意,

  立即停下手中的筆說道:“殿下,以下官看來他們所納捐的不多,可一旦他們進入國子監,

  非但不用繳納任何錢財,朝廷還會供給他們衣物錢財…”

  “不但供給監生廩膳,還按季節發給衣服、被褥、冠履;每逢節令,監生還有賞賜;監生省親回籍時,還賜衣、賜金作為川資…”

  “諸位,若是讓朝廷頻繁貼補,必然會造成朝廷重擔,所以微臣覺得,應當提高入監的納捐數目!”

  那位老學究高先生遲疑說道:“這樣一來的話,會不會讓別人以為國子監有斂財之嫌?而且他們也有心求學…”

  韓克忠急忙說道:“我以為大可不必擔心,能夠進入國子監讀書的,要么是功臣之后,陛下所以恩賜,或是朝廷選取,

  而他們入學只不過是納捐而已,可即便再多的納捐,又怎能與功臣的功勞,陛下恩賜相提并論?”

  “而且國子監的名額若是讓他們輕松獲得,

  那么國之間在他們眼中反倒成了俗物,而不善加珍惜,就連對諸位先生,也不會有太多的敬意…”

  眾人點點頭,也沒有再反駁。

  誰敢說那些富戶捐的錢,就比得過皇帝的恩典?就趕得上朝廷的選取?

  那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如墨朝廷和皇帝的臉面嗎!

  而且那些富戶壕紳,多出一些錢財罷了,對于他們來說也沒什么打緊。

  高先生點點頭,問道:“那么以司業之見,該當多少才算合適?”

  韓克忠道:“我以為最好是現在的五倍,最少也不能低于三倍!”

  “嘶…”

  眾人看著韓克忠,面露驚訝之色,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氣。

  因為他們覺得韓克忠說提高納捐數目,應該是提高三五成,卻沒想到是三五倍!

  朱元璋也是個精明人,即便是為了拉攏那些士紳階層,對他們多有恩惠,

  盡管早年間殿下的數目不多,可他也不會做賠本的買賣!

  而韓克忠一句話就要提高三五倍,

  割韭菜也沒有這么狠的呀!

  一位博士問道:“這…這會不會太高了?”

  韓克忠卻說道:“若是不高,怎能體現朝廷對國子監的重視,只能提現我首先作為天下第一學堂的尊榮!怎能皇恩之浩蕩尊貴!”

  眾人看著他不知道該怎么說,反正就是越貴,越能體現過時間的重要唄。

  朱允熥開口說道:“國子監和朝廷對于那些納捐根本沒有放在心上,所為的就是讓這些士子珍惜學習機會,不可肆意胡鬧…”

  “既然韓克忠這么說了,那就算確定下吧。”

  “是,微臣遵命!多謝殿下!”

  韓克忠急忙起身行禮,把這一條也寫在紙上,以作備份。

  只是在他低頭書寫的時候,臉上的表情也有些驚詫。

  因為既然殿下顧及身份,沒有直說提高幾倍,那肯定就是按自己所提到的五倍了!

  可要知道自己說五倍,那是給了殿下施恩的空間啊!

  其實他真心想的是提高一兩倍,然后殿下要施恩,肯定會往下降,那自己就“據理力爭”,最后“逼迫”得殿下不得不調整到合適的數目。

  這樣一來殿下得了賢名,自己也跟著獲得美名,豈不美哉?

  這也是在遇到事關皇帝的事情時,一些官員喜歡搞大案的原因!

  事情搞得越大,牽連的人越多,定的罪名越高,留給皇帝操作的空間也就越大!

  皇帝如果法外開恩,加以赦免,就會收獲一大波的人心!

  就算是秉公辦理,出了這么大的事,別人也不會說皇帝刻薄,因為他是罪有應得呀!

  在這點上,朱元璋就把謀反案玩的如火純青!

  韓克忠怎么也沒想到,殿下不按套路出牌啊!

  因此只好低著頭記錄,其實心里卻有些發苦,因為一旦傳出去是自己“力諫”提高五倍納捐,那士紳還不恨死自己呀?

  得,看來想要做忠臣,就得背負罵名…

  旁邊的鐵鉉強忍住臉上的表情,爭取讓自己不笑出來,心道,殿下戶部尚書的外號,果然不是白叫…

  而作為當事人,朱允熥肯定不急!

  就算五倍的價格太高,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也無妨,以后自己還可以施恩嘛,

  如果現在就定的比較低,那些富戶壕紳怎么會領自己的恩情?

  再說了,既然薅羊毛,肯定要狠狠的薅啊!

  朱允熥接著說道:“此外,對于擾亂學堂者,聚眾賭博者,擅自離監者,流連煙花柳巷者,一律開革!”

  “現在國子監有哪些學科?”

  “回稟殿下,國子監以儒學為主,學習四書五經,還有算術、書法、律令、禮儀、習射、音律…”

  朱允熥點點頭說道:“所謂君子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此乃養國子以道!”

  “這是周禮所說的,因此我等不可不從,以后每逢考試,這些也要納入其中,各位,還請共勉之!”

  “是,臣等遵命!”

  他們都明白殿下的意思是,算術、律法、習射都要學習,而且不能懈怠!

  要知道人為了參加科舉考試,就會著重在儒家學說上,慢慢的這些東西就會棄之不顧!

  盡管有人覺得這些上不得臺面,可殿下引用的是周禮呀,誰能反駁?

  所以他們只能老老實實的稱是,規規矩矩的聽著。

  朱允熥又問道:“對于學業不精的監生,也要做出處罰,不知道國子監現在是如何考試的?”

  趙祭酒回答說道:“回稟殿下,考試分為大課、月課、堂課、小課和季考五種。”

  “大課每月一次,每月望日,由監管監事大臣和祭酒、司業輪流出題,月課也是每月一次,由博士廳出題,每月初一考試。”

  “堂課每月兩次,初三由助教出題,十八由學正學錄出題,小課每月三次,

  季考每三月一次,由祭酒、業輪流出題,考試內容為撰寫《四書》或《五經》文章一篇和詔、誥、表、策、論、判其中文章一篇。”

  趙祭酒又說道:“殿下,不過真正算入學生積分的考試,一年有十二次,每次考試若是成績較好者可得一分,若是一般就是半分,成績差者不得分,十二次成績累積起來,達到八分就可以升級。”

  明代對監生的學業考核主要采取積分法,將歷次考試成績積累起來,積分達到八分,就可升級或畢業。

  朱允熥思索再三,還是說道,“既然周禮講君子六藝,圣人也如此教導我們,那國子監就不可不重視!否則豈不是罔顧圣人的話?”

  “所以六藝都要考…只不過在分數上改劃多少分,可以再議…”

  朱允熥并不準備一下子就把儒家學說打落塵埃,其實真正的儒家學說還是不錯的,在各方各面都要學習,

  只不過后人為了應付科舉考試,導致“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不會算數,不會律法,不會習射,除了研究八股,一無是處!

  而且你就算是廢除了儒家學說,你拿拿什么填補讀書人的學問?

  是法家?還是道家?

  可要知道一旦沾上科舉,就會變成另外一群讀死書的!

  即便是朱允熥想要改革,也得慢慢來呀,這件事不是一道命令就行了!

  想了一下,朱允熥吩咐道:“你們貼出告示,十日后在國子監舉行算術比試,本王親自參與,有人能勝本王者,賜萬貫,官六品!”

無線電子書    我要做太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