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百二十二章 這下可以自古以來了

無線電子書    走進不科學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臨海公主?”

  展臺邊,張瑩重復了一遍朱祁鎮提及的這個人名,腦海中隱隱浮現出了些許零散的記憶。

  過了片刻。

  這姑娘重新望向朱祁鎮,有些不確定的說道:

  “朱先生,您說的臨海公主是不是歷史上曾經當過奴隸的那位?”

  早先提及過。

  張瑩的大學專業與歷史沒有絲毫交集,本人也并不是什么歷史愛好者。

  但在如今這個互聯網時代,在各種真真假假科普視頻的轟炸下,即便是張瑩這種普通人也都能主動或者被動的接觸到一些歷史知識。

  而在這些歷史知識之中,有一個話題長期以來都具備很高的推廣度與閱讀受眾。

  這個話題就是一個國家滅亡之后,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皇族公卿的下場究竟如何。

  同時這類話題中被提及最多的群體,通常都是那些女性王室成員——畢竟相較于男性,女性在這種情境下受到的折磨可要嚴重的多了。

  張瑩過往在刷短視頻平臺的時候沒少見到類似的推送,在獵奇心理的引導下,張瑩倒也看過一些相關的科普。

  華夏歷史上最慘的公主基本上集中在北宋時期,天會五年的時候金人從北宋撤兵,除了宋徽宗、宋欽宗外還包括了3000多的皇室男女,以及4000多位宗族男女。

  被擄走的這些人除了在路上死亡、自殺或者逃離的幸運兒外,基本上都在金朝的祖廟行了牽羊禮。

  什么叫牽羊禮呢?

  所謂牽羊禮,是指被俘人員部分男女都要赤裸著上身,披著羊皮,脖子上系繩,像羊一樣被人牽著,也表示像羊一樣任人宰割。

  這還沒完呢。

  在結束牽羊禮后,北宋的皇室女子還被要求去參與賜浴等活動,欽宗的皇后朱璉便是在賜浴當天不堪受辱,選擇了投水自殺身亡。

  至于北宋的公主.也就是當時的帝姬們就更難過了。

  其中最悲慘的公主當屬茂德帝姬趙福金,在金人的南征錄中曾經提到她經受過非人的凌辱,一些野史中這位帝姬的結局更是難以用文字描述。

  并且那個所謂的野史其實就是《靖康稗史箋證》,由確庵和耐庵編撰,雖然不是二十四史之一,但也是后世很多史學家經常援引的文獻,相對那種號稱朱元璋曾經賣過皮燕子的真正野史其實是要靠譜一些的。

  縱觀整個華夏文明史,茂德帝姬絕對是最慘公主的有力爭奪者。

  張瑩當時曾經看過一些有關茂德帝姬的科普視頻,有個視頻除了茂德帝姬外還列了幾位經歷同樣凄慘的人物,張瑩隱隱約約記得當中曾經提到過臨海公主。

  與茂德帝姬一樣,臨海公主同樣是一位失國皇室,她的父親就是西晉第二位皇帝司馬衷。

單說這個名字可能有些人不認識,但‘何不食肉糜’這句話大家總熟悉了吧?——沒錯,這句話就是出自司馬衷之口  臨海公主起初的封號是清河公主,西晉懷帝永嘉年間爆發了永嘉之亂,南匈奴舉兵來犯,攻破西晉都城洛陽。

  當時洛陽大亂,王公及百姓被殺者多達三萬人,司馬氏皇族也未能幸免,紛紛逃難。

  臨海公主當時年齡還比較小,尚未出嫁,與族人一同逃亡,結果在逃亡途中她與家里失去了聯系,被賊人所虜。

  幾經輾轉,臨海公主被賣給吳興縣的富翁錢溫做奴婢。

  錢溫有一女兒錢氏生性蠻橫霸道,臨海公主就是被錢溫買來服侍她的,在錢家期間錢氏動不動就以鞭子抽打臨海公主,整個虐待過程足足持續了好多年。

  直到五年后臨海公主聽說司馬睿在建康稱帝,便在外出購買脂粉時逃離錢家,輾轉到了新都城,面見了晉元帝。

  晉元帝得知臨海公主的遭遇后勃然大怒,命人押來錢溫及其女兒,將二人送入了死牢。

  臨海公主的遭遇被記錄在了《晉書·列傳第一》與《晉中興書》之中,所以臨海公主是正史里唯一確認當過奴婢的公主。

  隨后張瑩皺著眉頭努力回憶了一會兒,又對朱祁鎮說道:

  “朱先生,聽您的意思.難道說仁德天皇的真實身份是臨海公主?”

  “可我要是沒記錯的話,臨海公主后來應該嫁給了一個叫曹什么的官員,亡故的地點好像也是在國內吧?”

  朱祁鎮點了點頭,笑著接過了話:

  “嗯,臨海公主后來嫁給了宗正曹統,七十一歲的時候死在了江南。”

  “所以臨海公主絕不可能是仁德天皇,不過這位公主與仁德天皇倒也并不是毫無關系——從稱謂上來說,她應該管仁德天皇叫姐夫。”

  “姐夫?”

  張瑩頓時一怔,旋即便反應了過來:

  “仁德天皇是臨海公主的姐夫?那他的妻子是哪位公主?”

  張瑩對于臨海公主的了解僅限于她的遭遇,至于她的兄弟姐妹有多少分別是誰,全然一無所知。

  朱祁鎮停頓了幾秒鐘,估摸著張瑩王通心緒稍微平靜了一些,方才繼續開口:

  “司馬衷此人和大種馬司馬炎不一樣,他記錄在冊的子女只有六位,其中男子一人,也就是愍懷太子司馬遹。”

  “至于女兒則有五位,除了臨海公主之外,還有河東公主、始平公主、弘農公主以及早夭的哀獻皇女司馬女彥。”

  “根據我們在《永樂大典》中的考證,仁德天皇的妻子便是歷史上失去下落的弘農公主司馬宣華,至于仁德天皇則是.歷史上誤以為病死的傅宣。”

  弘農公主司馬宣華?

  聽到朱祁鎮提到的這個名字,張瑩下意識眨了眨眼。

  弘農這個地名她倒是聽說過,弘農楊氏也算是華夏歷史上一個很知名的士族了。

  不過弘農公主嘛.這就有點超過她的知識范疇了。

  于是張瑩重新拿起手機,又進行了一次搜索。

  “弘農公主,中國西晉公主嫁給了傅祗的兒子傅宣不久傅祗、傅宣病死,公主史書沒有交代結果”

  百科上關于弘農公主的介紹極少,前前后后也就百十來字,連她的生卒年份都沒有記載。

  看著查閱百科的張瑩,朱祁鎮朝她握著的手機屏幕努了努下巴:

  “弘農公主在歷史上的記載相當有限,不過如果你仔細思考的話,就會發現其中同樣存在著疑點。”

  “要知道,弘農公主所嫁的丈夫傅宣可是傅祗的兒子,傅祗此人在西晉后期是一個非常非常重磅的人物,他的生平記載甚至要比晉愍帝司馬鄴還詳細。”

  “而弘農公主身為這么個人物的兒媳,外加自身公主光環的加持之下.居然在史書上落得個下落不明的結局,這著實有些不合常理。”

  “畢竟弘農公主并不像臨海公主那般在逃難時失散了,她在永嘉之亂后甚至與傅祗傅宣在河陰建了行臺,招兵買馬準備去營救懷帝呢。”

  正如朱祁鎮所說。

  弘農公主這個人物在史書上的記載不多,但卻存在著很多無法解釋的疑點。

  除了朱祁鎮提到的那些之外,傅宣的去世同樣非常違和。

  歷史上傅祗是在漢趙河內王劉粲進攻盟津縣時因為疾病病逝的,去世前還強撐病體寫了封給兒子的信件。

  一些晉史學者經過考證,認為傅祗的死因應該是急性腎衰竭或者腸胃炎二者之一。

  而在關于弘農公主的史料中,居然描述的是傅祗、傅宣近乎同時病死,在沒有傳染疾病的情況下,這種概率說實話真不怎么高。

  同時可以肯定的是。

  后來劉粲遷移的民眾中也沒有傅宣和弘農公主的蹤影,實際上劉粲對于傅祗的后代還是挺友善的——他把傅祗的孫子傅純、傅粹及官民兩萬余戶遷到了平陽,漢趙昭武帝劉聰即位后追贈傅祗為太保,并任命傅純、傅粹為給事中。

  所以與之前的神宮皇后一樣,在《永樂大典》出世之前,史學界對于弘農公主的去向就頗有猜測。

  有的學者認為弘農公主出海去了馬來西亞,有的學者則認為她去了棒子的半島,還有一些人認為她東渡到了霓虹。

  沒辦法。

  在史料有限的情況下,很多歷史人物或者事件的真相都只能靠猜測或者分析。

  “而在《永樂大典》之中,我們終于找到了關于弘農公主的詳細記錄。”

  朱祁鎮指著手中的永樂大典,用別有韻味的語氣悠悠誦讀起了某段內容:

  “祗薨,宣偕公主歸于祖逖,累陳北伐之志于元帝,帝不耐之,數辭其請。”

  “太興元年春,倭國君來紗別尊使節至,覲元帝而奏之,言其國君壽終將至,子嗣皆凡庸,難承國祚,故乞天朝賜賢以嗣其位。”

  “帝與王導、王敦共謀之,終以傅宣及弘農公主為遣倭之選。”

  “傅宣與弘農公主合時三年終抵倭邦,即治水辟田,廣敷文教,國遂以仁德名。”

  “公主嘗欲練倭卒以翼元帝北伐,然永昌紀元,王敦亂起,元帝憤懣而崩,北伐之志,遂致中輟”

  朱祁鎮在誦讀內容的同時,頭顯也將對應的文字投放到了屏幕上,王通與張瑩二人很輕松的便看清了上頭的內容。

  這段文言文雖然和白話文有一些區別,但所表達的意思還是很清楚的:

  傅祗死去后,傅宣和弘農公主去投奔了一個叫祖逖的人,面見了晉元帝希望繼續北伐。

  不過晉元帝受限于各方面的因素,多次駁回了二人的要求。

  后來倭國的來紗別尊.也就是應神天皇派遣使者進貢,應神天皇表示自己時日無多,眾皇子又極其平庸,便懇請晉元帝派遣能人接替他的皇位。

元帝與王導、王敦商議之后,選擇了傅宣與弘農公主為人選,二人帶了大量的物資人才抵達倭國,傅宣的由此成為了霓虹所謂的中興之主仁德天皇  “唔,朱先生,我有個問題。”

  看完這些內容后,一旁沒怎么吭聲的王通舉起了手:

  “就算應神天皇的兒子們水平很低,但這好歹也是個天皇的位置吧?”

  “結果應神天皇就這樣‘上供’給了晉元帝是不是有點兒戲了?”

  朱祁鎮聞言笑了笑,解釋道:

  “王先生,您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合理,但卻可能忽視了一個情況。”

  “那就是當時的霓虹國內可不是封建王朝制度,而是更加原始的部落文明。”

  “天皇這個概念真正成為霓虹權力的最高象征,要一直等到公元七世紀也就是孝德天皇的大化改新之后。”

  “而在那之前的霓虹天皇,更多接近于部落領袖的定義,也就是所謂的禪讓制——就像華夏古代堯舜禹的禪讓一樣,能者居之。”

  “同時應神天皇也是霓虹最早接觸華夏文化的領袖,他在位期間極其直觀的認識到了倭國與華夏的差距,因此自知時日無多后,便希望晉元帝能派遣使者來接手霓虹這個爛攤子。”

  “最終經過商議,傅宣和弘農公主便成為了最佳的人選,史書上的弘農公主自然也就下落不明了。”

  正如朱祁鎮所說。

  倘若是七世紀后的霓虹,你想讓外人接手天皇的位置是絕不可能的,因為那時候的天皇已經真正成為了霓虹權力與精神的最高象征。

  但應神天皇時期卻不一樣,他那個時代甚至沒有天皇這種稱謂,頂多就是叫做王而已。

  不夸張的說。

  三四世紀的霓虹,也就脫離了茹毛飲血的時代沒多久罷了。

  這種情況下整個文明內部壓根就不存在什么嫡長子繼承制,某種程度上當時的御神子.也就是巫女的權力都和天皇差不多。

  加上應神天皇他老媽當年覲見魏王得到了不少賞賜,這些賞賜無論是文化還是技藝都堪稱降維級別的打擊,所以應神天皇自身對于華夏也是存在某些敬畏的濾鏡的。

  不過這事兒倒也別笑人家,咱們近代的時候也對某些群體也有過類似的濾鏡,并且還因此遭遇過重大的損失。

  如果不是后來真神天團力挽狂瀾,某個叫Otto的家伙真能把活蹦亂跳的兔子禍害成麻辣兔頭。

  總而言之。

  在這種背景下,自知壽命將近的應神天皇便選擇了向晉朝求助。

  某些可以冠以自古以來的事兒,就順理成章的發生了。

月末加上雙倍

無線電子書    走進不科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