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85章 嗯……出來了

無線電子書    從學霸開始走向真理之巔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因為王相武和徐佑同在薊京大學物理學院,彼此實驗室之間的距離并不算太遠。

  得知韓書斌過來后,王相武也很快就趕了過來。

  “韓院士,你來了呀。”

  “是啊,王教授,剛聽說你已經做出了幾個重要的成果,正好我這邊也剛剛有所突破,徐教授就想讓我們一起討論一下。”

  “那真是太好了,這下子我們應該離項目的成功越來越近了。”

  接下來,三人一起針對最近的成果,認真的討論起來。

  徐佑則是一邊與二人進行著討論,一邊在大腦中不斷的深度思考著,想要找到這些成果之間細枝末節的聯系,以便于之后自己的彷真模擬。

  經過一番詳細的商討之后,徐佑越發的理清了這些理論之間的關系。

  對于之后的彷真模擬,徐佑已經準備得越來越充分了。

  除了王相武和韓書斌之外,團隊的其他成員們,在這期間也紛紛提交了各自的成果。

  這一次,大家的效率都非常高,基本上并沒有誰是團隊中的閑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徐佑對于離子阱小型化的設計與彷真,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

  做好了一切準備后,徐佑來到了算經量子實驗室。

  因為這次項目的難度之大,接下來,少不了要有一場激烈的腦力風暴。

  好在,徐佑還有算經這個得力的助手,可以讓徐佑擁有超脫人類的計算速度。

  “開啟無線腦機狀態!”

  徐佑腦海中一聲令下,霎時,徐佑便通過電磁波,與算經之間構成了一條肉眼看不見的通道。

  距離徐佑上一次與算經的連接,已經過去了幾個月了。

  在這期間,徐佑的腦力值又有所提高,這讓徐佑可以更好的與算經進行信息的交互。

  在嚴謹的理論的支持下,徐佑很快在自己的大腦中,構造出了離子阱所需的雙曲面電極、高壓射頻、電場分析器等構件。

  為了準確的構造出各個構件的細節,徐佑不斷的通過算經量子計算機,進行著各種復雜的計算。

  直到徐佑可以確定,自己大腦中所有的細節都是完全準確的時候,徐佑才開始進一步的增加彷真模擬的復雜程度。

  “好,可以進行方程的構造和求解了。”

  確定彷真模擬的構造已經完全準確后,徐佑開始了這次模擬的關鍵任務。

  找出最為理想的量子離子阱參數。

  徐佑在腦海中,構造出拉普拉斯方程、牛頓運動定理、馬修方程等等方程式。

  這其中,有最基本的物理定律,也有非常復雜的方程式。

  而當他們匯集到一起時,其復雜程度是難以去估量的。

  即使是超級計算機,也很難對所有的方程進行聯立求解。

  不過,再有了計算能力更強的算經量子計算機的幫助后,這些方程式便不再是不可求解的了。

  “嗯…出來了!”

  經過無數次的計算,徐佑終于得到了理想中的結果。

  這其中,一組非常關鍵的數據,就是馬修方程中的“a”與“q”了。

  這是馬修方程中的參數,與離子在離子阱中各方向的運動軌跡有著密切的關系。

  想要準確的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了。

  但更為棘手的是,這些方程中的解,還包含著“穩定解”與“不穩定解”。

  如果一個解是穩定的,那么離子的振動幅度,在t時是收斂的。

  而如果一個解是不穩定的,那么離子的振動幅度會隨著時間呈指數增加。

  在解是不穩定的情況下,離子的振幅會增大至r0,從而撞擊電極而消失。

  想要得到有意義的數據,必須要解出穩定的解才可以。

  又是一番緊張的計算,徐佑得到了方程中穩定的解,并進一步對電磁場中的各個參數進行著修正。

  完成了前面的工作之后,徐佑開始對離子阱的尺寸參數進行著設計。

  之前的這么多工作,都是為了在盡可能保證離子阱的量子計算性能的前提下,設計出最小型的離子阱結構。

  也就是說,要得到盡可能小的LIT場半徑。

  在前面的工作準確完成的前提下,之后的工作也變得順利了很多。

  不知不覺中,徐佑已經一點點完善了小型化離子阱結構的設計。

  “按照這樣的設計,是可以將整個量子計算機的機箱,控制在二十寸的立方之內的。”

  這樣的體積,雖然還不能用“輕巧便捷”來形容,但在量子計算機界,已經是非常迷你的尺寸了。

  與此同時,徐佑還能夠把這個離子阱設備做到二十個量子比特,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量子設備的計算能力。

  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后,徐佑從大腦彷真模擬狀態中退了出來。

  這一次的模擬,雖說也耗費了徐佑的不少精力。

  但相比之前,已經算是比較輕松的一次了。

  這次的工作并不比之前的要簡單,讓徐佑感覺更加輕松的原因,與王相武、韓書斌等人提供的多項成果有著很大的關系。

  另外,由于徐佑腦力值的提升,進行大腦彷真模擬、以及與算經量子計算機構成無線通道,都要更加的游刃有余了。

  從大腦彷真模擬狀態中退出來之后,徐佑顧不上休息,馬上將整個模型還原到了計算機之中。

  在心流狀態下,徐佑還原的速度非常高效,不僅能夠記清楚每一個細節,整個操作的速度,肉眼都很難以分辨了。

  好在,徐佑所使用的,是由伏龍科技特制的一款計算機,有著極高的反應速度,并不會因為徐佑操作的過快,而出現卡頓的現象。

  另外,徐佑所使用的軟件,也是來源于伏龍系統的軟件生態圈。

  在不考慮文件格式是否被國際標準承認的前提下,使用自己的軟件,無疑是更好的一種選擇。

  根據算經人工智能的獨特算法,伏龍系統的軟件可以更方便的實現用戶所需的功能,比市面上的主流軟件更加好用。

  “等一下…這個離子阱結構,似乎不只可以用于量子計算機之中。”

無線電子書    從學霸開始走向真理之巔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