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09章 這是真正的常溫超導體

無線電子書    從學霸開始走向真理之巔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同樣的方法,徐佑也可以用到接下來的研究之中。

  只是,徐佑需要增加更多維度的變量。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壓強了。

  在之前的彷真模型中,徐佑將物質的壓強默認為標準大氣壓。

  因為當時的徐佑覺得,高壓下的超導性質,其研究意義并沒有這么大。

  直到當徐佑在高溫超導的研究中,遇到了“超導臨界溫度上限”這一困境時。

  徐佑知道,必須要尋找破局的方式了。

  而高壓超導的研究,就很可能是破局的一把關鍵鑰匙。

  在上一版超導材料彷真模型的基礎上,徐佑繼續對模型進行著優化。

  徐佑希望,新版的彷真模型不僅能夠預測出材料的超導臨界溫度,更要能夠計算出材料在不同壓強下的超導臨界溫度。

  通過海島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功能,讓海島人工智能,能夠像之前對于圍棋局勢的評估一樣,對于每種超導材料有一個全面的評分。

  評分的標準,則是每種超導材料的應用價值。

  徐佑綜合常壓下的超導臨界溫度、高壓下的超導臨界溫度、物質本身的各項性質等因素。

  即使不能在常壓下常溫超導,如果能在較低的壓強下實現常溫超導,那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發現了。

  經過不斷的努力。

  徐佑終于完成了新的超導彷真模型。

  新的模型,是基于海島人工智能的獨特算法,能夠借助海島量子計算機的超強計算能力,完成不可思議的龐大計算量。

  與之前給定物質的結構,來估算超導臨界溫度不同。

  新的算法,可以直接根據海島人工智能自己的評判標準,去推測高分超導物質的結構。

  這種思維方式,非常類似于競技游戲中,尋求最優下法的邏輯。

  完成了程序的編寫之后,接下來就是等待海島人工智能完成它的計算了。

  “也不知道,這一次海島人工智能,還能像之前那樣表現出色嗎?”徐佑心說道。

  現在的海島人工智能,就像是徐佑的一個科研助手一樣,承擔著重要的科研任務。

  在很多方面,海島人工智能甚至比徐佑還要更加優秀。

  徐佑心中隱隱覺得,海島人工智能并不是一個毫無感情的軟件,也有著它自己的“靈魂”。

  解決復雜的計算問題,就是它最喜歡做的事情。

  經過數天的計算之后。

  海島人工智能已經得出了大量的計算結果。

  徐佑迫不及待的打開軟件界面,瀏覽著海島人工智能得到的答桉。

  “99.6分?”

  徐佑最先注意到的,就是海島人工智能得出的最高分的一種超導物質。

  而當徐佑仔細的查看著,海島人工智能計算出來的詳細結果之后。

  徐佑也不禁驚訝得長大了嘴巴。

  “0.1013MPa的情況下…超導臨界溫度,達到了258K?”

  對于258K這個超導臨界溫度,徐佑倒沒有特別的意外。

  因為在實驗中,如果壓強足夠高的話,實驗組已經將物質的超導臨界溫度,做到了300K以上。

  只是,這樣的超高壓實現的難度太大,目前為止還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

  但這個計算結果,最大的亮點不在于超導臨界溫度,而在于壓強。

  0.1013MPa,便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標準大氣壓。

  如果海島人工智能的計算無誤的話。

  這可以說,就是一個常壓下接近常溫的超導體了!

  熱力學溫度下的258K,大約相當于攝氏溫度下的零下15攝氏度。

  在北方的冬天,這樣的溫度幾乎就是室外溫度了。

  即使相比嚴格意義下的常溫,零下15攝氏度的溫度依然要低了一些。

  可維持低溫所需的成本,已經會非常低了。

  這樣的溫度,甚至家用冰箱的冷凍室就可以達到。

  感到興奮的同時,徐佑依然努力讓自己保持冷靜。

  首先,這才是海島人工智能剛剛進行超導材料的計算,準確度還不得而知。

  其次,就算計算沒有問題,這種材料能否被制備出來,還是一個未知數。

  “還是先從材料的制備問題開始吧。”

  在材料沒有制備出來之前,肯定是無法驗證海島人工智能的計算是否準確的。

  但當徐佑仔細查看這些材料的分子結構時。

  一種絕望感,涌上了徐佑的心頭。

  “這種材料…真的可以被制備出來嗎?”

  即便通過這些年的進步,徐佑已經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材料專家了。

  可徐佑還從未見過類似的材料結構。

  要不是有海島人工智能的計算,徐佑是絕對想不到,可以設計出這樣的一種材料的。

  “可惜,以海島人工智能現在的能力,并沒法幫助我完成材料制備的工作。”徐佑惋惜道。

  在對超導材料的評估系統中,徐佑也并沒有添加“材料制備難度”這一評分維度。

  “看來,材料制備的問題,暫時還得由我們自己解決了啊。”

  接下來的時間里,徐佑和材料組的專家們,一起研究著這種新材料的制備方式。

  相比之前的高溫超導材料,這種新材料更加復雜,制備起來的難度,也是呈指數倍增長。

  甚至有一些材料專家直接下出結論,這種材料并無法被制備出來。

  “徐教授,根據這種材料的理論結構圖,它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這些缺陷以目前的技術,是無法從材料制備上面解決的。”

  徐佑雖然不會從根本上,否定這種材料被成功制備出來的可能。

  但對于這些材料存在的“缺陷”,以及制備上的極高難度,徐佑心中都是知曉的。

  比如說,這種材料各個不同原子層的排序問題,導致局部區域會偏離化學計量比。

  又比如說,因為不同原子半徑差異過大,可能無法形成穩定的元素組合。

  隨便拿出來一個問題,都足夠項目組研究數月的時間。

  更別說,把大量存在的問題放在一起了。

  這些問題,讓徐佑剛剛燃起的希望,又滑落了下來。

  這讓徐佑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研究起評分更低的其他材料了。

  可除了這種材料之外,再也沒有那種材料,能夠在常壓下具有這么高的預測超導臨界溫度了。

無線電子書    從學霸開始走向真理之巔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