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69章 徐佑的三個方案

無線電子書    從學霸開始走向真理之巔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頓了頓,任文斗繼續說道:

  “當然,單純的高分辨率并不是目的,而是需要清晰的看清各個地面目標。超高的指向性,以及超高的穩定性,都是我們必須要保證的。”

  “那我們火箭的運載能力,最多能給到多少?鏡片這一塊兒,可以做得很大嗎?”

  “只要是我們現有火箭運力能夠達到的,都沒有問題。”

  “任老師,我們的征途九號,現在還無法使用吧?”

  “征途九號仍然在研發之中,預計幾年內可以投入使用。不過短期內,應該還是不行的。”

  得到任文斗的一系列回答之后,徐佑也大概明白了現在的情況。

  在現有的條件內,我們會盡一切的努力,去研制更高分辨率的衛星。

  甚至,多付出一些成本,也是沒有問題的。

  只是,有些事情,不是錢就能夠解決的。

  就比如說,火箭的運載能力。

  想要從提升火箭運載能力的方向,去解決這個問題的話。

  那問題可就會變得更復雜了。

  徐佑覺得,還是盡可能在現有的資源下,去思考如果做到更高的分辨率吧。

  因為火箭運載能力的有限,一次發送一塊特別巨大的鏡片,肯定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如果是從鏡面拼接,或是光學薄膜拼裝的角度去思考的話。

  倒是可行的方向。

  只要分幾次,把一塊塊鏡片或者光學薄膜發送到太空中,再進行組裝就可以了。

  當然,這樣一來,如何在太空中組裝這些鏡片,也是另外的一個關鍵問題。

  結束了和任文斗的溝通之后,徐佑開始了具體的方案設計。

  目前為止,徐佑有三個大概的方向。

  第一個方向,是針對上一代高分衛星的優化。

  徐佑通過研究發現,上一代高分衛星,在分辨率上仍然有一定的潛力,可以在不改變主要硬件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分辨率。

  雖然不會提升幾倍那么多,但還是很有希望,做到十厘米之內的。

  第二個方向,是采用多鏡片拼接技術。

  這個方向,可以從本質上,提升衛星的分辨率。

  問題是,偵查衛星的重量會比較重,對于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是巨大的考驗。

  第三個方向,是利用衍射光學薄膜技術。

  用非常薄的光學薄膜,去代替普通的光學鏡片。

  因為光學薄膜,相比光學鏡片來說,要輕出很多。

  這種方案,對火箭的運載能力要求沒有那么高。

  但問題是,同樣需要拼裝,且成像技術并沒有傳統的光學鏡片成熟。

  可以說,三種方法各有利弊。

  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去進行更合理的選擇。

  這一天,吳婧組織大家,召開了一場會議。

  會上,主要溝通有關新一代高分衛星的設計方案。

  “徐老師,請說一下你的設計方案吧。”

  徐佑將自己的三個方案都展示給了大家,并介紹了每種方案的利弊。

  聽著徐佑的講解,在座的各位,都對徐佑的想法表示著贊嘆。

  他們都沒有想到,徐佑才來這里沒幾天,不僅完成了如此龐大數量知識的學習,還已經對于衛星的設計,有了自己的想法。

  甚至有些方案,是那些資深的設計師,都沒有想到過的。

  “徐老師,據你所說,關于上一代的高分衛星,還存在優化的空間?”吳婧問道。

  “是的,的確存在一定的優化空間。如果理想的話,我們有希望在不改變主要硬件的情況下,將它的分辨率,提升到50mm左右。”

  聽到這個數字,大家都感到非常震驚。

  即使是用上更大的光學鏡片,他們都沒有十足的信心,讓衛星的地面分辨率,做到如此精細的程度。

  這樣的話,可是比之前分辨率最高的衛星,分辨率還要提升了一倍之多。

  “這個方案,應該是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一個吧?”

  “是的。當然,這種方案的提升,肯定是存在上限的。再怎么努力,也很難將分辨率提升到10mm之內。”

  這就像是一個百米能跑到13秒的普通人,通過專業訓練后,或許能跑到12秒左右,甚至更快。

  但再怎么訓練,也很難突破11秒。

  這,就是硬件的限制,決定了能力的上限。

  如果用其他的兩個方案,只要給徐佑足夠的時間,將分辨率做到10mm之內,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經過大家的一番商議,都覺得這第一種方案,可以去優先的考慮。

  徐佑也看得出,如果可以的話,大家都希望,能夠盡快把這樣一顆高分辨率的衛星,發射到太空之中。

  “既然如此,我們就先從徐老師的第一個方案去入手好了。如果這個方案效果不好,我們再去嘗試其他的方案。”吳婧說道。

  反正剩下的兩個方案,都需要更長的時間去研究。

  優先級放在后面,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結束了這場會議后,徐佑便開始了對方案一的研究。

  其實在會議之前,徐佑對于這個方案,已經有了基本的規劃。

  按照徐佑的估計,自己有信心在完成優化后,把分辨率做到30mm到50mm之間。

  因為,這就是上一代高分衛星的理論分辨率極限值。

  徐佑回到自己的辦公室,開始了緊張的工作之中。

  徐佑首先需要做的,是在上一代算法的基礎上,進行優化。

  徐佑開啟了深度學習狀態,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之下,很快就進入到了心流狀態之中。

  根據最近學習的知識,以及之前的大量積累,徐佑確定了算法的優化方向。

  “利用深度可分離卷積概念,解藕卷積層,減少模型參數量,可以達到提升檢測效率的目的。”

  徐佑分析著上一代高分衛星的數據,對于算法開始了優化。

  在之前的算法中,無法同時對多種類別目標同時定位區分,且易受光照、拍攝角度等外界環境變化,影響到最終的觀測結果。

  因此,只有把分辨率降低到100mm作用,才可以最好的保證衛星成像的超高穩定性。

  “有了!把這個目標定位檢測問題,轉化為回歸問題去處理,這樣一來的話…”

  1秒:m.bxwx.tv

無線電子書    從學霸開始走向真理之巔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