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小兒止啼

  皇太極在停尸。

  但清廷內部已經分裂成了兩派。

  一派則是積極擁護豪格為君,一是多爾袞謀求自立。

  雙方勢力基本上勢均力敵,各不相讓。

  在皇太極統治時期,多爾袞只能把殺母奪位之恨強行咽進心里,偽裝成恭順攀附皇太極向上爬,暗中擴充自己的實力。

  特別是在于錘匪交戰當中,積極保存自身。

  或者說當年有些坐視皇太極率領兩黃旗同錘匪惡戰,他則是堅守大營,一副要全力對付曹文詔的舉動。

  就算被派出去打蒙古人,遇到錘匪相助蒙古人,也是果斷后撤,絕不糾纏。

  深處奪位之爭的二人,自是劍拔弩張。

  而此時的多鐸沒有管皇宮內的哭聲,也沒有管多爾袞接下來的動作。

  他回到了豫親王王府跟妓女開銀啪,先放松一下。

  一直壓在他們兄弟二人頭上大山的皇太極突然暴亡,著實是讓多鐸沒有料到。

  得知阿巴泰陣亡的消息,多鐸本來想要譏諷一下皇太極,給他添添堵,結果沒得機會。

  至于自己那沒腦子的胞兄阿濟格,有些事他們倆都不告訴他。

  多鐸在政治經驗、手腕上,遠不及他的胞兄多爾袞那樣熟謀深慮、敏銳機警。

  雖然皇太極對多鐸委以重任,但多鐸卻常常在言行之中,表現出對皇帝的不滿,甚至對抗。

  先前是皇太極給他們倆娶蒙古女人當嫡福晉,但是多鐸嫌棄這個女人又黑又胖長得還丑,執意拒絕。

  但皇太極撮合小玉兒與多爾袞,除了是進一步籠絡兩個幼弟,還能起到監視他們的作用,最重要的還可以拉攏蒙古部落。

  連代善都給多鐸求情,科爾沁大妃的閨女實在是丑陋,兩人成親后萬一鬧了矛盾,也就沒有起到拉攏的作用,莫不如算了。

  但是代善以及多鐸被皇太極訓斥娶妻娶德,相貌丑陋有什么關系呢?

  吹了燈,女人都一個樣!

  然后在皇太極強力撮合之下,多鐸就娶了大玉兒的堂妹當嫡福晉。

  皇太極所寵愛的大臣,多鐸卻反生厭惡,比如范文程,搞了他媳婦。

  盡管事后罰沒了十五個牛錄的懲罰,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可多鐸依舊是做了。

  他這個人喜歡玩妓女,并沒有覺醒曹老板的性癖,對于范文程除了羞辱就是頂撞皇太極。

  皇太極與諸貝勒議定的事,多鐸常違抗。

  屬實是你讓我往動我就往西。

  皇太極厭惡誰,他就主動與那人結交。

  元旦慶賀,眾人皆是用金銀珠寶進賀禮,唯有多鐸以瘸馬進貢皇帝,搞得皇太極下不來臺,又不好斥責。

  誰讓他提前說你們隨意送什么,我都喜歡呢。

  尤其使皇太極耿耿于懷的是多鐸漸染漢俗,斗志日衰。

  天聰六年遠征察哈爾,多鐸急欲回師,皇太極已猜出他的心理,不要“以妓女為戀”。

  對多鐸種種離心違抗、荒唐悖謬的行為,皇太極雖屢加告戒,多鐸卻置若罔聞,我行我素毫無收斂。

  崇德三年多爾袞率大軍掠明,皇太極親自送行,多鐸假托避瘟,竟不相送,卻在府中私攜妓女,羌管歡歌。

  皇太極聞之甚怒,仍命他出師。

  被逼出征后,遇到祖大壽襲擊,他未加抵抗就下令逃跑,搞得祖大壽率部殺了幾十人就不敢深入追擊,生怕被引進陷阱當中。

  回師后皇太極在群臣面前歷數多鐸罪行,而多鐸對于這些罪行甚為不平。

  現在皇太極一死,還不滿三十歲的多鐸在與群雞運動完之后,攤在大炕上陷入了深思。

  得找機會把他二哥多爾袞推上帝位,這么多年他都沒兒子。

  哪像自己后來者居上,這都五個兒子八個閨女了。

  到時候兄終弟及,怎么也得輪到自己上位當皇帝。

  誰還沒有這個心思呢,更何況要是他們兄弟二人不能當這大清的皇帝,多鐸認為必定會被清算的。

  再加上有外敵錘匪在側,光靠著豪格,大清遲早得亡。

  多鐸仔細分析目前的實力,代善的兩紅旗勢力已經遭到削弱。

  他本人年過花甲,早已不問朝政,其諸子中最有才干的岳讬和薩哈廉年輕時已過世。

  剩下碩讬也不為代善所喜,甚至還是成了賀今朝的人,憋著一口氣想要帶領錘匪來遼東殺了他爹。

  滿達海初露頭角,還沒有什么發言權。

  但以代善的資歷、兩個紅旗的實力,其態度所向卻能左右事態的發展。

  但目前而言兩紅旗以及鑲藍旗都是中立態度。

  兩黃旗的大臣都希望豪格上位,因為他已經和叔父輩們平起平坐,正藍旗這三旗都要支持豪格的。

  但是多鐸確實曉得,兩黃以及正藍當中也有人是暗中支持他胞兄多爾袞的。

  就在多鐸思考的時候,薩哈廉的兒子阿達禮來求見多鐸,他支持多爾袞登基為帝,到時候把鑲紅旗旗主的位置交給他即可。

  他滿口贊同,并且讓阿達禮前去告知多爾袞。

  清廷高層吵鬧個不停。

  但是作為滿奸的固爾瑪琿開始慢慢散播謠言,或者說是陳述事實。

  “哎,你知道嗎?聽說大將軍阿巴泰被錘匪大將李定國陣斬于山東境內,十萬大軍逃回來的僅有千余人的消息后,一病不起,這才嗝屁了。”

  “啥?”

  作為皇帝,死了也是一件大事,這是無法欺瞞的。

  高層都在準備奪取大位,底層百姓更是聽風就是雨。

  “哎,你知道嗎?聽說大將軍阿巴泰被錘匪大將李定國陣斬于山東境內,十萬大軍逃回來的僅有千余人的消息后,急得喝涼水放連環屁,死了!”

  謠言稍微放出來,傳著傳著,根本就不受滿奸的固爾瑪琿的控制,自己個就開始發酵,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死法。

  皇太極大抵是被錘匪給嚇死的。

  再加上有人不斷的往外散播真實的謠言,諸如阿巴泰之子博和托帶著三艘船從旅順等地逃回來了,岳樂也走海路越過山海關從寧遠等地逃回來了。

  還有關在大牢里,送消息的大明使者,“證實”了這件事是真的。

  那十萬人馬不回來這件事,簡直是板上釘釘。

  盛京周遭不說是家家掛白,除了是給皇太極掛,同樣也是憂心自家男人能否回來。

  故而盛京周遭的旗丁無不聞錘色變,唯恐錘匪再次突然殺來。

  這些謠言,也影響了那些降清的大臣。

  降清的漢族大臣特別急不可耐地要滅亡明朝,現在聽聞大明要被錘匪給滅了,然后錘匪還殺了阿巴泰的十萬大軍。

  李率泰可是第一個投降的明朝大將李永芳的次子,自是有人憑借關系去牢中去探望他,打探消息。

  然后大部分人都心生絕望,覺得清廷入住中原變得極為困難。

  沒了大明,結果中原還有錘匪呢!

  他們比大清的實力還要強橫,誰敢再破開長城,進入內陸去掃蕩搶掠?

  阿巴泰這些人便是他們的前車之鑒。

  他們這些降清的漢臣心里覺得自己不是滿族人,必須通過表忠心、滅亡舊主來證明自己忠貞不貳。

  二是他們也有更強烈的正統觀念,不入主中原,在東北始終還是蠻夷小國。

  三是他們內心也不喜歡滿洲舊俗,而向往中原的繁華生活。

  現在阿巴泰率領遠征軍前往中原擄掠,為覆滅大明做好準備。

  可現在未曾沒被大明給反殺,被冒出來的泥腿子錘匪勢力給截殺了!

  大清何時有如此大的潰敗?

  先前他們得知孔有德身死還只是覺得他運氣不好,如今連阿巴泰都被陣斬,那就更不用說錘匪士卒的戰斗力有多強。

  如今連最會指揮作戰的皇太極都死了,他的兒子們怎么可能支撐起大局來?

  加入滿清的漢人大臣們,都在思考著自己的出路。

  也不乏有投機者,開始給祖大壽寫信,但這一次卻不是勸降,而是希望問一問錘匪到底是怎么回事?

  畢竟以前的老關系在,萬一錘匪真想要覆滅大明,不如拉兄弟們一把。

  因為我們最開始也是想要搞死大明的!

  大清的皇帝死了,下一個繼任者,對于他們這些漢族大臣是怎么樣的對待,誰心里都打鼓。

  但是滿清的高層們這些日子可是劍拔弩張,許多人都在暗中串聯,為了自己今后的榮華富貴,絕不能退步。

  在解決問題的關鍵時刻,諸王會議上,代善主動提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

  這是盡快結束不安定局面的有利舉動。

  不料豪格不知道被誰給灌了迷魂湯,想著來個三次三讓,他當眾自謙退讓。

  結果如此愚蠢的做派,讓兩黃旗等支持他的大臣大為失望。

  都什么時候了,你不抓緊上位搞這出?

  真以為你有爹那種控場的本事?

  而多爾袞一方態度毫不動搖,正是打蛇隨棍上,你不當正好由多爾袞當。

  但是兩黃旗的大臣們不樂意!

  多爾袞當政,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還就更成了對戰錘匪的炮灰。

  雙方劍拔弩張,一副要死就死,大不了廝殺一陣。

  代善不得已退而堅持兩黃旗大臣“立皇子”的倡言。

  雙方意見仍不能統一,兩黃旗大臣佩箭而前,再一次以武力要挾,非立皇子不可。

  氣氛十分緊張之時,代善表示“老不予知”朝政,退出會場,濟爾哈朗也隨之退出。

  第三方中立勢力退出。

  剩下的三對二,實力差不多。

  總而言之,誰也不能火并當場,畢竟皇上的尸體還停著沒下葬呢。

  那就更有理由斬殺某一方勢力。

  代善此舉并非真心“老不予政”,而是支持兩黃旗大臣向對方施加壓力的一種暗示。

  故而多爾袞見無法再堅持,力求穩妥,絕不能在阿巴泰戰死消息,十萬人馬無法回來的消息徹底爆發之前,又來一次火并。

  那當這個皇帝也就沒什么必要了,完全是給賀今朝平定遼東做了嫁衣。

  多爾袞便機智地提出立福臨的折衷方案,代善也就不再堅持,大家宣誓擁立福臨繼統。

  但多爾袞并非真心相讓,只是調和矛盾的一種高明策略。

  雖然表面上都各安其位,實際上斗爭并未結束。

  阿達禮等人還在為多爾袞“正大位”積極奔走,兩次爭取代善的支持時,代善先是教訓他勿要再生他意,后更明確警告他禍必立至,并親自將他倆的陰謀活動告發。

  阿達禮的活動絕非孤立的、偶然的行動,必然受多爾袞的操縱和指使。

  代善揭發就等于揭露多爾袞,等于將多爾袞一軍,看他如何表態。

不想多爾袞心狠手辣,為了保全自己,不惜犧牲同黨,連夜阿達禮及其家屬全部逮捕處死,殺人滅口,這是代善始料所不  及的,代善在斗爭才智上不及多爾袞。

  但無論如何,這一舉動對多爾袞卻是個打擊,粉碎了他的政變企圖以及自斷臂膀。

  誰都清楚阿達禮背后的主子是誰,可是給多爾袞干活,稍有不慎便是掉腦袋的事。

  多鐸也未曾想他胞兄會如此果斷,狠辣。

  無論是誰,都在極力避免清廷內部爆發出一次更大的內亂。

  六歲的福臨繼帝位,改元順治,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攝政。

  濟爾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攝政,宮廷多數高官沒有異議。

  多爾袞任第二攝政穩住了多爾袞兄弟集團及其支持者。

  但是濟爾哈朗諭諸大臣,凡事先向睿親王多爾袞上報,書名也以多爾袞為先。

  面對即將到來的應對,濟爾哈朗也并無太多的想法,就讓多爾袞頭疼去吧,更何況做的越多,越容易出錯,將來有的是機會清算。

  隨著爭奪帝位的結束,皇太極下葬后。

  阿巴泰兵敗山東的消息終究是瞞不住的,陸陸續續有散兵逃回來盛京,訴說著錘匪的兇狠。

  滿清遼東軍民大震,對于錘匪這兩個字都不敢輕易提及,甚至都拿來嚇唬小孩子。

  當然,錘匪大發神威的消息讓旗丁們如此害怕,還不是他們將來要上戰場,以及從戰場上退下來的那些殘廢士卒的例子在。

  最為開心的還是被碩托暗中發展的滿奸諜子。

  以及當初錘匪偷襲盛京周遭,沒有跟著大部隊走,又被皇太極打擊之下,逃進深山老林的那些反抗者。

  本來是聽聞皇太極死了,出來打探消息,沒成想還有更加勁爆的消息,那錘匪將來再殺回來的時間豈不是更短了?

無線電子書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