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爺丁湯并不敢像賀今朝那樣果決,只給他留下一個中隊的人,協助他維持汾西的治安。
可以說是在放養他,讓他有什么法子盡管施展開來,但是夏糧和稅收得交上來。
要不然就換人。
丁湯如何治理汾西縣,還不是靠著老一套,與本地地頭蛇幾個家族的人相商,共同治理,維護汾西的治安。
這些地主士紳倒也配合丁湯,畢竟有著錘匪賀今朝的名頭,周圍的闖賊團伙還會給上三分薄面。
現在到了要收夏糧和稅收的時候,丁湯找來幾人相商,出錢出糧保平安。
可是這幾個士紳竟然相互推脫起來。
說什么今年大旱,哪有那么多糧食啊,期望讓丁湯能夠給賀今朝說一說求求情,減免一些。
丁湯點點頭,站起身來笑道:
“你們說的也有理,這樣,我派人把你們送到河曲縣,親自找我家鎮撫使說明原委,可好?”
幾個士紳一下子就不言語了,急忙說著再商量商量。
“我告訴你們。”丁湯環視眾人道:“平日里你們作威作福,我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可現在到了出真金白銀上供的時候,還敢跟老子推三阻四,耍些小伎倆。
要是讓我在鎮撫使那里失了面子,老子自會拉你們下水,一起死!”
丁湯捏著胡須道:“你們也聽聞河曲縣地主士紳的待遇吧?
不知道,老子可以給你們詳細的說一說。
鎮撫使讓我也慢慢推廣,我說汾西縣處在亂賊中間,容易遭受侵犯,故而緩緩。
老子給你們爭取了,你們要是還不知足。”
不等丁湯把話說完,幾個士紳紛紛表態:
“大人請放心,我等自是會全力配合,大人運送夏糧與稅收之事。”
“最好不要出現什么紕漏。”
丁湯只覺得渾身舒暢。
因為從賊之后,根本就不用講官場那一套,有些士紳在朝廷上的力量可比你個知縣大,你說話算個屁啊。
更何況還是一個連吏都算不上的師爺。
現在呢,比的是誰拳頭又大又硬,不服老子就直接搖人把你給搶了,讓你錢糧性命全都沒了,連虛與委蛇的機會都沒有。
自從賀今朝的命令下達之后,這一幕在羈縻各縣都出現了。
伴隨著山西參將田明捷報送進京城的時間,北京城內又在醞釀一股子新的黨爭開端。
眾人都在彈劾袁崇煥,讓崇禎很是氣憤,因為他還想讓袁崇煥回到遼東戴罪立功呢。
幾個山東道御史史上了道奏疏,捏造污蔑已經辭官的錢龍錫主張袁崇煥斬帥(毛文龍)致兵(后金韃子入京),倡為款議(袁崇煥主張議和)。
導致皇上聽信他五年平遼成功之說,賣國欺君,秦檜莫過。
錢龍錫是秦檜,那我豈不是趙構?
崇禎皇帝是怒不可遏,他可是要當中興之主的,膽敢拿趙構來做類比。
必須得弄死“秦檜”,絕不能讓自己中興之主的名聲有一丁點污染。
史的目標根本就不是袁崇煥,而是錢龍錫,他先給袁崇煥定性之后,再露出真正的殺招。
那就是錢龍錫接受了袁崇煥賄賂的幾萬兩銀子,沒有放在錢家,而是寄存于他的姻親徐家。
徐家就是徐階,他們聯姻的時候,徐本高是錦衣衛千戶,錢龍錫是翰林院庶吉士,都屬于小官了,唯一的聯系就是同鄉。
錢龍錫是第一個被崇禎抓鬮抓出來的內閣大臣,一個內閣大臣與邊將商議軍事本就是正常之事。
然后在御史的嘴里,錢龍錫就成了勾結邊臣,誰讓你堂堂內閣大學士干活了呢!
只要干活了,無論是干好還是干錯,就有了把柄。
但凡啥都不干,像個泥菩薩一樣,興許還能干的時間長久些。
內閣勾結邊臣,這是大忌。
至于證據?
沒有。
大家都是風聞奏事。
不講證據的,只有有人這么說了,那就是真的,必須得參你!
扣大帽子嘛!
反正這種事御史都擅長。
崇禎直接上頭了,怨不得皇太極能夠領兵肆虐京師,原來是這個原因。
他隨即下令:“袁崇煥擅殺呈私,謀款致敵,欺藐君父,失誤封疆,限刑部五日內具奏。
錢龍錫任職輔弼(次輔),私結邊臣,商囑情謀,互謀不舉,下聽臣會議其罪。”
下了這道旨意,他已經把袁崇煥“暫解任聽勘”,升級到欺藐君父、失誤封疆的罪過了。
錢龍錫自是上疏辨認,崇禎對于這個四朝元老辯詞表示理解,畢竟是風聞,不必追究。
但是此時此刻,袁崇煥賄賂錢龍錫,以及錢龍錫轉移財產是真是假,不重要了。
“秦檜的爪子”必須剁掉!
崇禎召見了內閣首輔成基命商議處決袁崇煥之事。
當時逮捕袁崇煥的時候,唯有成基命觀察到了祖大壽雙腿顫抖,但很快就強行止住了。
他認為祖大壽可能會叛逃,請崇禎慎重處理,被皇帝拒絕。
然后就有了祖大壽奔逃,也是他提出讓袁崇煥寫信召回,穩住祖大壽。
在后金韃子入侵北京的危局當中,成基命多次提出建議,都被崇禎采納,獲得皇帝信任。
但是在處理平常政務當中,成基命想法是施政從緩,可崇禎是施政從急,必須要立即見到效果,
然后他慢慢不被崇禎所信任。
尤其是在袁崇煥的處理當中,成基命是要保袁的態度,尤其是阻止對錢龍錫的牽連。
韓爌、李標相繼去職之后,崇禎三年三月,成基命成為過渡首輔,與周延儒、何如寵、錢象坤共事。
六月,溫體仁、吳宗達也進入內閣,周延儒黨羽已豐。
成基命其身為能力有限,未能影響大局。
再加上成基命接連受到攻擊,被內閣群臣指斥他在袁桉中委卸避事,有欲將其牽入的跡象。
成基命感到大勢已去,為保全自身,此時有了致仕想法。
崇禎見內閣并沒有商議出來,首輔不表態。
他便擴大規模,在平臺召集內閣、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翰林院等文武大臣,共同商議對袁崇煥的處決。
在這場大會上,崇禎先定了基調,說了袁崇煥該殺的種種罪行,然后以詢問的口氣問大臣們:
“卿等已經知道本桉原委,現在該如何給他定罪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