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求訂閱)
第324章: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求訂閱)
本書作者其他書: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雖然僅僅只有兩句話。
但這兩句話一出,卻是瞬間讓整個直播間一片沸騰。
“我感覺好像被感染了。”
“我也是。”
眾人盯著陳凡。
也盯著屏幕里面一眾粉絲打出來的孟子所說的《魚我所欲也》。
雖然之前。
他們一度認為,生命比之任何東西都更為寶貴。
哪怕此前他們聽過無數的大道理,也有的人說,有一些東西比生命更可貴。
但他們并不認可。
他們還是堅持自己。
可是。
當聽到孟子說的這兩句話時,他們的內心都是為之一震。
“兄弟們,我突然好像明白了剛才凡哥所講的國術?”
“怎么明白了?”
“強民,強種,強國的武術,就是國術。雖然我不知道凡哥所講的那個年代到底是哪個年代,但是,這種不畏懼生死,舍身取義的精神,我想,這才是我們中華能夠傳承幾千年來的原因。”
“嗯,練武并不是為了成為天下高手,也不僅僅只是為了強身健體,他還可以用來保護我們的國家。”
不少人內心有一些燃燒。
雖然他們未必就真的會按著孟子所說的去這么做。
但他們知道。
也許某一天。
當某些事情觸及到他的內心。
當某些事情,超過了他的生命。
那么。
他便會如孟子所說的,舍生取義。
“為什么孟子稱之為亞圣,這就是其中之一。”
陳凡也是感嘆。
其實相對于孔子。
很多時候,陳凡更為喜歡孟子。
為什么喜歡孟子呢?
那就是因為。
孟子更為接地氣,說的也更為直白。
不過。
孟子的言行著作并不只是如此,陳凡接著說道:“只是孟子有舍生取義的高尚品德還不夠,生在戰國時期,孟子一直想推行自己的言行,也希望他的一些思想能夠推廣出去。甚至,用他的思想去治理整個國家。只是,孟子所在的鄒國是一個小國。哪怕孟子的思想再怎么樣,在鄒國也沒有太多的用武之地。于是,孟子就帶著他的一眾弟子,前往了一系列諸侯國。”
“一次,在前往各個諸侯國的路上,孟子有一位弟子景春向孟子問道,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作為、氣節的男子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
公孫衍和張儀都是戰國時期的縱橫家。
這一些人物縱橫各國,無往不利。
甚至有像蘇秦這樣的持六國相印的縱橫家。
他們的一句話,正如景春所說的,一但他發怒,各個諸侯國都會害怕。一但他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
這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只是。
面對著景春如此問題,孟子卻說道:“這哪能算是有大志有作為有氣節的男子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給以訓導;女子出嫁時,母親給以訓導,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的意愿!把順從作為準則,這是婦女之道。大丈夫應該住進天下最寬廣的住宅,這是仁,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這是禮,走著天下最正確的道路,這是義。能夠實現自己的志向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夠實現自己的志向時,就獨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而這時。
有網友則問道:“凡哥,那如孟子所說,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呢?”
陳凡回道:“對于這個問題,孟子用了一句話做出了總結。”
“什么話。”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這是孟子的話。
同樣。
這一句話,也傳承了幾千年。
此時。
當陳凡將這句話說出,一眾粉絲只感覺心靈都是為之一震。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好,說得太好了。真正的大丈夫不是他權勢有多大,也不是他錢財有多少,更不是他有多少實力。而是不管是面對富貴,還是貧賤,更或是武力時,都能保持自己。”
什么是中華文明。
這就是。
什么是中華品德。
這就是。
眾人嘴里不斷的咀嚼著這句話。
隨即閉上眼睛。
接著。
當他們再度睜開眼睛的時候。
不少粉絲發現,此前他們很多的想不開,很多的一些心結,很多的一些矛盾。
都在這會兒,好像一點一點消散。
“又有一次,孟子對一位叫做告子的人說。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這說的什么意思呢?
翻譯過來,那就是,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起用。
“凡哥,孟子的意思是,英雄不問出處,我們的未來指不定會有什么大成就嗎?”
有粉絲向陳凡提問說道。
陳凡搖搖頭:“明面上看起來是的,但孟子所說的意思,并不是如此。”
“那是什么意思?”
“孟子的意思是…”
正當陳凡準備將孟子的意思表達出來。
不過。
陳凡想了想,還是覺得光說還不夠。
于是。
陳凡便拿出了紙筆,在宣紙上寫道:“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如果要說陳凡最喜歡孟子的一名話,這句話可能是排在第一位。
至于原因。
可能是學生時代的時候,常常背誦吧。
亦或者。
這句話,很多的時候代表著無數普通人,無數不斷在社會當中掙扎的心境。
所以。
很多時候。
當自己不順之時。
當自己煩惱的時候。
當自己處于各種磨難的時候。
那么。
你可以對著天空喊一句:“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天要把重任放在某一個人的身上時。
他一定會讓他遭受種種磨難。
而為什么要讓他遭受種種磨難呢?
那就是上天想磨煉他的心志,增加他許多在順境時所不可能具備的能力。
“尼瑪,孟子這得逆天。”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難怪是亞圣。”
“凡哥,我現在能說一句,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嗎?”
如果說此前孟子的這一些話對于眾人來說,那就是精神上的洗禮。
那么。
此時,孟子所說的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則是徹底徹尾的俘虜了眾人。
盯著陳凡在宣紙上寫出來的這句話。
一眾粉絲擦了擦眼睛。
隨即。
他們也拿出筆,跟著陳凡一樣,寫下了這句話。
他們也許不知道。
就是這句話。
改變著他們未來的人生。
“導師,孟子的品行如此的高潔,那么,孟子前往各個諸侯國,一定會被各個諸侯王盛情接待。”
“是的。”
陳凡的直播已經結束。
但陳凡在他直播間里講的內容,這幾天已經成為了各大中文系課堂上的必備內容。
京都大學中文系導師“方良”重述了陳凡直播間的內容。
只是。
在方良講著孟子一系列的言行時,有學子卻是提問了。
對于此。
方良點點頭:“因為孟子有著如此的品行,所以,他得到了各大諸侯國的盛情接待。甚至,他還與各個諸國君主分享了他的治國理念。有一次,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做了一個比方,他說方圓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圓七里的外城,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卻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的天時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城墻并不是不高,護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所以說:治國的方式,不能依靠劃定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能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外親屬也會背叛他;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這便是孟子所說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說到這里。
導師方良卻又說道:“如此治國理念雖然得到了各個諸侯國的認可,但是,在隨后的時間里。各個諸侯國君主只是對孟子禮儀有加,但卻從來不推行他的思想進行治國。”
“為什么?”
一眾學子更疑問了。
這么好的理念,這么好的治國思想,為什么不用?
而且孟子還是一位如此品德高潔的人。
如果用孟子的思想治國,那整個國家就能夠治理的安定團結。
“要說為什么,還得再講一個故事。”
導師方良不急不忙,繼續重述著陳凡在直播間講的內容:“又有一次,孟子問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殺死人,性質有什么不同嗎?惠王說:沒有什么不同。孟子又問道,用刀子殺死人和施行暴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嗎?惠王說:也沒有什么不同。孟子說:廚房里有肥嫩的肉,馬棚里有壯實的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饑色。甚至野外還有餓死的尸體,這如同率領著野獸來吃人!野獸自相殘食,人們見了尚且厭惡,而身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卻不免于率領野獸來吃人,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
“所以,在孟子的仁政思想當中,他提出了一個非常超前,也是一個非常令當時一眾君主不能接受的理念。這個理念,那就是民貴君輕。”
這一說。
一眾學子一下子明白了。
為什么孟子的思想得不到推行?
為什么孟子只不過是被他們尊重,但卻不重用。
這里這么多為什么。
不是孟子的能力不足。
也不是孟子的思想不行。
而是民貴君輕的思想,讓那些即得利益者不愿意接受罷了。
正如孟子所說的。
廚房里有這么多的肥肉,馬棚里又有這么多的壯馬,可是老百姓仍是很餓。
難道這一些諸侯國的君主不知道這樣的狀況嗎?
他們知道。
但他們就是不去改變。
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讓自己吃飽,而不是先讓百姓過得好。
百姓過得好不好他們無所謂,或者說,他們不是第一考慮的。
甚至。
對于他們來說。
老百姓又怎么會貴呢。
只有君主,只有掌權者,才是貴。
老百姓,只不過是他們奴役,或者是服務他們的罷了。
“在坐各位,都是各個地方的一把手。”
“今天這堂課也沒有別的目的,就是想與大家一同學習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出至于孟子。”
某有關部門,此時,一眾領導聚集一堂。
工作人員給每一位領導發了一本小冊子。
冊子上面寫著兩個字《孟子》。
從上面還沒有完全干掉的墨汁可以看出,這是連夜打印出來的。
只看到上面寫道:“紂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之所以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為失去了民心。獲得天下有辦法:獲得老百姓的支持,便可以獲得天下。獲得老百姓的支持有辦法:獲得民心,便可以獲得老百姓的支持。獲得民心也有辦法:他們所希望的,就滿足他們,他們所厭惡的,就不強加在他們身上。如此罷了。老百姓歸服仁德,就像水往低處流,獸向曠野跑一樣。所以,替深池把魚趕來的是吃魚的水獺;替森林把烏雀趕來的是吃鳥雀的鷂鷹;替周武王把老百姓趕來的是殘害老百姓的殷紂王…”
接著。
大屏幕上,出現了一行字:“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