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28章:陳凡老師,我們襄陽需要您進行推廣啊……

  “陳凡老師,您能去我們襄陽講一講諸葛亮嗎?”

  “陳凡老師,孔明先生所在的隆中,就在我們襄陽啊。”

  “陳凡老師…”

  諸葛亮的出現。

  無疑是在眾多三國英雄當中最為受關注的人物之一。

  哪怕他還沒有講完。

  這時。

  襄陽那邊,他們便已經發現了諸葛孔明的能量。

  當然。

  其實諸葛孔明此前就有。

  他就像關公一樣。

  不過到底此前關于諸葛孔明的歷史比較少。

  大家就知道諸葛孔明,就只知道他是蜀國的丞相,但具體他做了哪些事,大多人不知道。

  而現在。

  陳凡所講的諸葛孔明一出,卻是瞬間吸引了眾人的眼球。

  《隆中對》

  《舌戰群儒》

  《草船借箭》

  《借東風》

  這一些典故,其中任何一個,都能讓人津津樂道。

  無疑。

  這樣的一位人物,這對于提升城市名氣,帶動襄陽旅游產業,提升隆中文化有著巨大的作用。

  所以。

  僅僅是第二天,陳凡就被一眾熱情的襄陽粉絲邀請到了隆中。

  “陳凡老師,這里就是孔明先生的故鄉了,就是有一些簡陋。”

  “呵呵,有什么簡隔的。劉禹錫不是說過嗎,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對對對,陳凡老師說得對,我們襄陽有了孔明先生,那以后絕對是天下聞名。”

  當然。

  對于一眾襄陽粉絲的邀請,陳凡也知道這是怎么回事。

  襄陽其實是一個并不是很大的城市。

  他以前在對外宣傳方面,也沒有特別的優勢。

  比起一般城市來,襄陽或許好一些。

  但比起一些像武漢,洛陽,西安…這一些大城市來說,襄陽可以說沒有任何名氣。

  就在大家覺得,原本襄陽就是這樣。

  可突然。

  陳凡開講三國。

  一時襄陽,成為了不少人討論的熱門地點。

  他們還真想借助陳凡老師的力量,幫助他們提高襄陽的知名度。

  “這個,陳凡老師,這是茶水費,也不多,只有100萬,我們這一邊已經給您交了稅了。”

  “劉主任,這怎么好意思呢。”

  “陳凡老師,我知道,比起那些熱門景點來,我們這100萬什么也不算。”

  “說這些就見外了是吧,我其實很喜歡襄陽。真的…”

  說著。

  陳凡將劉主任遞過來的銀行卡收了。

  100萬雖然不多,但蚊子再少也是肉。

  陳凡一點也不客氣,當場接下。

  “劉主任,陳凡老師那邊怎么樣?”

  “李局,您放心,陳凡老師答應了。”

  “那我們的卡?”

  “陳凡老師也收了。”

  “太好了。”

  事實上。

  這一些熱情的粉絲里面,自然包括襄陽地方負責人。

  “凡哥,凡哥,您怎么不在許昌了?”

  “我到襄陽了。”

  “哇,凡哥,您怎么去襄陽了?”

  “當然是去襄陽旅游啦。”

  “不會是襄陽找您來做推廣吧。”

  “哈哈哈…”

  粉絲群里,眾人與陳凡聊了一下。

  “凡哥,您這導游干的真爽,不但可以全國各處去,還能拿一筆推廣費。跟我們說說,這次是多少?”

  “其實沒有多少。”

  “沒有多少是多少?”

  “100萬。”

  “我去…”

  眾人吐血:“100萬還沒有多少。”

  “也不看看人家黃鶴樓。”

  “噗…凡哥,您這是天天想著黃鶴樓啊。”

  是的。

  要說景區里面最大方的。

  不是廬山,也不是泰山,更不是西湖。

  而是黃鶴樓。

  不是黃鶴樓有這個實力,而是他背后的煙企。

  只是天下景區這么多,有煙企做為支撐的,還真沒有幾個。

  所以。

  黃鶴樓之后,陳凡就一直再也沒有碰到這么大方的景點了。

  這也讓陳凡很多時候都一直念叨著黃鶴樓。

  “凡哥,有100萬不錯了。”

  “就是,凡哥,好好推廣,要讓襄陽人民感覺他們的100萬砸得值。”

  陳凡笑了笑,說道:“那是必需的。”

  陳凡這人,向來是拿人錢財,做事認真。

  100萬雖然不多,但也很不錯了。

  幾天之后。

  陳凡來到了襄陽一處叫做檀溪的地方。

  “大家好,我是導游陳凡,今天我在襄陽,熟悉這里的朋友便知道,這是襄陽的檀溪湖。”

  雖然檀溪湖并不是很知名。

  不過。

  當得知陳凡來到檀溪時,無數xy市民都是爭相來到檀溪湖。

  這不。

  陳凡這才剛剛開講,整個檀溪湖已經像西湖一般,變成了人山人海。

  只是相對于西湖。

  檀溪湖真沒有啥名氣。

  也就xy市民會來這里看看。

  所以當陳凡來到檀溪湖時,眾人都有一些奇怪:“怎么回事,陳凡老師竟然來這里了?”

  “好像檀溪湖不是很知名吧。”

  “這你就不了解陳凡老師了,哪怕檀溪不知名,只要有陳凡老師在,我們的檀溪湖也得名聞天下。”

  無數的粉絲盯著陳凡。

  不少人也拿著手機,進入到了陳凡直播間。

  當然。

  還包括襄陽地方一眾負責人領導。

  “可能大家還是第一次聽說檀溪湖,不過沒關系。今天,我就跟大家講一講,一千多年前檀溪湖這里發生的故事。”

  陳凡自然知道大家有些奇怪,笑著說道:“當年劉備剛剛投奔劉表,這個時候,正好張武造反。劉備便主動請纓,當劉備帶著趙云來到戰場之時,他看到張武騎著一匹俊馬。劉備便大為贊賞的說道,這肯定是一匹千里馬。趙云明白了劉備的意思,騎馬上前,幾個回合,就將張武給滅了。自然,這匹馬也就歸了劉備。劉備剛投奔劉表,為了表示誠意,然后劉備就將這一匹馬送給了劉表。”

  “劉表剛開始也很喜歡這匹馬,只是后來劉表有一個謀士卻說,主公,您看這匹馬眼下有淚痕,額邊又生白點,名字取得也不好,叫做的盧,如果騎的話,就會妨主。并且還說,張武就是因為騎了這匹馬,所以就死了。劉表一聽,嚇得將這匹馬還給了劉備。然后劉備手下也跟劉備說,這匹馬不詳,騎了會妨主。但劉備卻覺得沒那回事,依然很喜歡這匹的盧。”

  “后來。因為劉備投奔劉表,在世子繼承人的問題上,劉備比較支持劉表的大兒子。但是,劉表背后的勢力,卻是劉表二兒子老媽那邊的娘家人。所以,當時蔡瑁就想設計殺了劉備。不想這個消息被泄露了出去,劉備趕緊就騎著的盧逃走。不想,無比驚慌的劉備不認識路,結果的盧帶著劉備直接就來到了檀溪湖這里。甚至,盧馬還有一些懵,掉落到了河里。”

  “眼看著后面追兵就要趕來,劉備嚇得不斷的大叫,的盧,的盧,你果然妨主啊。就在劉備以為,今天必然死去的時候。突然,的盧馬卻是在湖中一躍而起,飛上了對岸。后面的追兵一看傻眼了,只能干瞪著眼,看著劉備逃走。這個故事,就叫做馬躍檀溪。”

  陳凡這個故事講完。

  現場,所有人掌聲雷鳴。

  “好。”

  “妹的,果然是陳凡老師,這個故事講得太他喵的精彩了。”

  “馬躍檀溪,我想,以后我們檀溪湖也要出名了。”

  不得不說。

  這個故事雖然非常簡單,但卻無比傳神。

  陳凡只是講了一會兒,這便讓眾人再也忘不了檀溪湖了。

  當然。

  陳凡這則馬躍檀溪的故事一出,襄陽地方負責人,這時亦是無比的興奮。

  別看這則是小故事。

  就因為這個故事,他們檀溪湖便能開發成一大知名旅游景點。

  “其實襄陽不只有檀溪,他還有許多許多的名人。比如諸葛孔明,不過,今天我們不說諸葛孔明,我們講一講諸葛孔明的妻子。世人都知道諸葛孔明計謀天下,但卻不知道,諸葛孔明有一位比他還聰明的妻子。”

  要提高襄陽的知名度。

  當然不僅僅只說檀溪。

  隨即,陳凡便說起了襄陽的另一位名人。

  “孔明的妻子?”

  眾人一愣。

  陳凡則繼續說道:“是的,孔明的妻子叫做黃月英。據說,她長得又黃又丑。當時很多人都說,娶妻不娶黃月英。但孔明卻知道,這只是瞎傳的。雖然黃月英長得丑,但卻心地善良,而且非常聰明。于是孔明也就沒有任何計較,欣然娶了黃月英。”

  “果然,娶回家的黃月英正如孔明說的,即賢惠又聰明。有一次,孔明在分析天下大勢的時候,只感覺非常頭痛。而就在這時,黃月英卻是作了一幅畫。畫里面有山有河,三足鼎立。孔明一看,一瞬間便頭腦清醒了。最終,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后,孔明就說出了天下聞名的《隆中對》。”

  這個故事一出,又是一陣掌聲傳來。

  “黃月英,果然牛逼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

  “所以說,娶妻不要看外表,內心才最為重要。”

  這個故事不但神奇,而且還充滿著正能量。

  這樣的故事,自然非常容易傳播。

  與之同時。

  襄陽這一邊的一眾領導更是笑容滿面。

  陳凡之前講諸葛亮講得這么厲害,他們已經非常滿意了。

  沒想到。

  在諸葛亮的背后,竟然還有一位黃月英。

  雖然黃月英總體上比不上諸葛亮,但在旅游開發,文化宣傳…這一塊時,黃月英也同樣是一大看點。

  而且這對于傳播男女平等方面,也有著無比積極的意義。

  當然。

  黃月英可不僅僅只是這一方面。

  陳凡接著說道:“據說,在諸葛亮娶黃月英的時候,娘家有意出題考一考諸葛亮。說是,要迎娶黃月英可以,但要來接黃月英的時候,一不能坐船,二不能騎馬,三不能乘轎。這讓諸葛亮犯了難,想了好幾天也沒有想到好辦法。而就在這時,黃月英托人給孔明寫了一封信。信上面附了一張木牛流馬的設計圖。按著這個圖紙,諸葛亮發明了一種可以載人的運輸工具。也正是靠著這個木牛流馬,孔明才將黃月英娶回來。后來,諸葛亮發現,這個木牛流馬不但可以載人,而且還可以當作是運輸糧食的裝備。諸葛亮就對木牛流馬進行了改良,讓其在后來的北伐當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ps:兄弟們,抱歉,前幾天思路出現了一些問題,寫得不是很爽。今天大白整理了一下想法,后面應該不會有不爽的劇情出現了。也十分感謝大家的建議。

無線電子書    我,譜寫中華上下五千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