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眼中還有我這個太后嗎

  袁隗等人對于秦羽旳態度漸漸的明確下來。

  秦羽是很強,但是還沒有強大到完全不可抗衡的程度。

  如今他這般禍亂朝綱,本身就是一件愚蠢極致的事情。

  他們現在要做的就是靜觀其變而已。

  不過對于袁氏而言。

  袁紹此后便絕對不能讓其留在洛陽城中。

  倘若日后秦羽想要敲山震虎,以袁紹為由頭來對付他們袁氏,那自然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

  等到諸公都有了定計,從袁氏府中退走之后。

  袁隗便去見了袁紹。

  “本初,此次雖敗,但罪不在你,你大可不必將此敗放在心上。”

  “只是現如今這洛陽城你已經沒有辦法再留下去了,你可趁此機會,潛回冀州,招兵買馬,以壯己身。”

  “你身體可能撐得住?今夜星夜啟程,遲恐生變。”

  袁紹深吸了一口氣。

  他現如今感覺到了一種深深的悲哀。

  竟然連汝南袁氏這樣龐大的家族都沒有辦法能夠保得住他。

  如今才剛剛身受重傷,就要連夜啟程,逃亡冀州。

  這種事情在以往的他心中那個根本就不曾存在過。

  “叔父放心,我還能撐的住。”

  袁紹應了一聲。

  袁隗點了點頭,道:“此去冀州,你可動用我袁氏所擁有的力量,盡可能的招兵買馬。”

  “以我之見,那秦羽在這洛陽城中,最多兩年之后,就會生變。”

  “到時候,你便可以親率大軍前來救駕。”

  “那秦羽手下或許是有不少奇人異士。”

  “但這冀州之中也絕對不乏有真正實力的武人。”

  袁隗與袁紹說了片刻之后,再給袁紹拿來兩個滿裝著神水的水囊,便讓袁紹星夜離開,直奔冀州而去。

  洛陽城外,還一臉蒼白的袁紹恨恨的看著皇宮的方向。

  “秦羽,你給我等著,有朝一日,我定會率軍回來殺你個片甲不留!”

  秦羽現如今的確不知道袁紹都已經直接跑了。

  他也沒有想要去阻攔那從洛陽城中逃走的袁紹。

  沒有意義。

  今日一場大勝之后,秦羽便與荀彧,郭嘉等人商議已定。

  廢立之事,自然是越快越好。

  秦羽干脆就定在了明日。

  荀彧此行不光是跟著秦羽,給秦羽出謀劃策。

  他在來到這洛陽城中之后,就前去將荀攸給找了過來。

  如今秦羽乃是當朝大將軍。

  將荀攸收入麾下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

  荀攸在真正加入到秦羽身邊之后,

  這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一時間他也是感慨良多。

  早些時候,

  他可是也同樣作為吃瓜群眾,

  等著看秦羽和袁紹之間那一場大戰的結果呢。

  這結果自然不用多說,可是給荀攸深深的震驚了一把。

  現如今在加入到秦羽麾下之后,原本對秦羽打心底里存在的那種強大恐懼的感覺一下子就消失不見。

  瞬間就變成了徹徹底底的安心。

  誰不希望自己有一個神隊友呢?

  荀攸道:“不知大將軍對那袁本初有何種看法?”

  秦羽大概能猜的到荀攸問這話是什么意思,

  便開口回答道:“袁本初此人也勉強算的上是一個英雄豪杰,只是心思頗雜,

  若是能好好收心,

  日后未嘗不能有更大的成就。”

  荀攸又道:“大將軍可曾將那袁本初當成對手?”

  秦羽笑著說道:“這是自然,

  那袁本初雖然本身有些缺陷,但其背后的汝南袁氏卻是不容小覷,

  門生故吏遍于天下,這就是他們的資本,倘若袁紹真要與我為敵,

  則應該算的上是一個對手了。”

  荀攸道:“如此,

  還請大將軍現在便下令前去捉拿袁紹,

  遲恐生變。”

  秦羽眉毛一挑,

  道:“現在?”

  “那袁紹雖說沒有死在戰場之上,但卻也絕對是已經身受重傷了。”

  “料想他如今應該還在家里養傷,

  我若是現在前去捉拿他,未免讓人看了笑話吧?”

  荀攸點頭道:“我料那袁紹必然不會留過今夜,若是大將軍去的晚了,

  恐怕那袁紹就已經逃出了城去。”

  秦羽沉吟片刻。

  按照荀攸所說,袁紹今晚肯定會跑。

  秦羽現在若是下令前去捉拿袁紹,

  再動用飛魚軍的話,想要將袁紹擒拿回來,

  應該有七成把握。

  但現在擺在秦羽面前的問題就是。

  這個時候倘若他殺了袁紹的話,對于未來的他而言,

  到底有沒有什么好處?

  如果冀州沒有袁紹的話,那按照正常的情況來看,應該就是韓馥掌權。

  幽州的公孫瓚身邊還有個劉虞牽制著。

  沒有袁紹的話,一時半會應該不會對冀州動了心思。

  那也就是說,韓馥有很大可能能在冀州牧的任上留一段時間。

  不過韓馥此人確實有點不太行。

  又慫又沒自信。

  想要讓他成事且不說了,就算僅僅只是讓他將冀州守住,都恐怕會有不小的困難。

  不過沒有袁紹過去,

  再加上手下還有沮授這樣的人給他出謀劃策。

  料想韓馥也不會輕易的就失了冀州。

  那么到時候秦羽所要面對的情況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兩種情況。

  其一,袁紹沒了,但是袁氏將袁術派遣去了冀州,袁術按照袁紹原本的路線,

  謀奪了冀州,之后就像是奪舍了袁紹一樣,成為北地之雄。

  其二,袁紹沒了,袁氏也沒有將袁術派遣過去,冀州一直都保留在韓馥的手中,不過等到未來曹操起兵之后,這家伙極大概率就會直接投了曹操,讓曹操平白無故的占據了冀州好大一片地方,麾下又填補了不少的謀臣將才,崛起的速度只會更快。

  在秦羽看來,如果真是這兩種情況的話。

  毫無疑問第二種情況的可能性會比較大一點。

  曹操崛起速度加快,那就實在是有些恐怖了。

  不過真要是出現了第一種情況的話,結果也不會比第二種情況來的好多少。

  袁術一旦跑了過去的話,很多人的命運都會因此改變。

  別的不說,光是袁術手下的孫堅,就可能逆天改命,

  活出第二世。

  這家伙不死的話,可能真能給袁術在北方打下一片好大的地方出來。

  公孫瓚恐怕直接就危險了。

  如果孫堅和他的一家子一直沒有死的話。

  這一群人,恐怕未來要么去接管了公孫瓚的地盤,要么就可能會南下,將原本袁術占據的地盤接管過來。

  搞不好徐州出事的時候,陶謙要找來幫忙的人就可能不是劉備,而是孫堅了。

  真這樣的話,孫堅這種本就野心極大的人,一旦去了徐州,必然會將徐州整個吞下。

  如此一來。

  孫堅的勢力也會膨脹的極為厲害。

  比起曹操,孫堅這貨毫無疑問跟秦羽之間的仇怨還要來的更深。

  這要是讓他占了徐州,以徐州為根基,不斷的朝著南方打過來,將整個江東最后也全都吞入他們手中的話。

  到時候再扭頭過來攻打一個零陵郡,恐怕光是拿海量的人數來沖,都能給秦羽沖爛了。

  不說打敗秦羽。

  只要他們能維持不斷的騷擾,給秦羽弄的沒有糧食收入的話,那就可以算的上是完全達成了目標。

  如此拖下去。

  情勢只會對秦羽不利。

  而若是現在不管袁紹。

  等著袁紹自己前去冀州的話。

  未來雖然北方必然是有跟一個很敵視自己的勢力。

  但毫無疑問,天下的諸侯從此又多了一個人,匯聚在他們這些諸侯手中的力量也會小上一分。

  哪怕日后袁紹跟曹操之間不打了,兩人就盯著秦羽的話。

  他們兩人也不可能將手中的兵力徹底擰成一股繩。

  很大可能他們還要再打一次官渡。

  只要他們的發展能被牽制下來,秦羽日后從中取利就簡單的多了。

  如此想來,好像不管袁紹的話,還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秦羽也不敢把這話說的太滿。

  這種對于長遠未來的推演的確不是他的長項。

  他想了想之后,便開口說道:“若如公達所說,袁紹現在就已經連夜逃走的話,那也只能說明他膽氣已失,本身就有不少缺陷的他,未來更不可能對我造成太大的困擾。”

  “倘若今夜之后,袁紹還未離去,我便命人將其擒殺,以除后患。”

  “是死是活,便看他自己的造化吧。”

  荀攸,荀彧,郭嘉等人聞言都點了點頭。

  他們也都覺得秦羽說的不錯。

  不過正如同荀攸所說的那樣。

  荀彧與郭嘉也沒有想過等到第二天早上再去擒殺袁紹。

  袁紹現在肯定是已經有多遠跑多遠了。

  他們之所以不勸諫秦羽,也就像是秦羽所說的那樣。

  袁紹這樣一走,便是失了膽氣。

  一個武人,一個將領沒有了膽氣之后,日后成就必定有限。

  甚至很可能因為這種事情,而將他自己本身都給坑死。

  對于秦羽而言,他的確是已經沒有了什么威脅。

  解決了袁紹的事情之后。

  眾人又商議一番,為明日的廢立之事做好了萬全的安排。

  等到次日一早。

  秦羽便遣人請劉辯前往嘉德殿內,開啟朝會。

  說是請,事實上這一日可不是朝會的時間。

  如此舉動,盡顯出來秦羽的“霸道”。

  滿朝公卿得知消息之后,一個個都已經預料到了之后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

  他們心中雖然有恨,但此時也是不得不強壓了下去。

  誰讓秦羽現如今勢大,根本就不是他們這些人能夠阻攔的了的。

  何太后在得人通傳之后,她俏臉含霜。

  根本不用演戲,外人根本不會想到她其實從一開始就是已經知道了秦羽的想法。

  而且這一切也根本就是有她的參與的。

  “好一個秦羽,這動作未免也來的太快了吧!”

  “如此大事,你竟然也不跟我商量一下,你的眼中當真還有我這個太后?還有皇室的威嚴嗎!”

  何太后強壓下心中的不滿,同樣來到嘉德殿內。

  反倒是劉辯和劉協兩人在得到了秦羽那很不客氣的通知之后。

  兩兄弟對視一眼,眼角都有笑意流出。

  若不是秦羽之前就跟他們說過,讓他們好好的配合自己演戲。

  還給他們兩人都分別立了一個人設。

  比如劉辯遇到大事就慌了心神,哭哭啼啼,而劉協則是能獨當一面之類的。

  恐怕這個時候兩兄弟早就已經忍不住笑了出來。

  此時劉辯揣摩著自己的人設,眼中的笑意很快收斂,取而代之的則是像是承受了天大的委屈。

  他緊咬牙關,臉上帶著氣憤的神色,卻又有幾分怯懦。

  隨后應了一聲,道:“那就前去嘉德殿吧。”

  一旁劉協則是從容淡定,以陳留王的身份將禮數做了個全套。

  兩人從他們的居所開始就已經打定了主意。

  一直就這樣維持下去。

  這樣一來。

  等到他們來到嘉德殿中的時候,他們兩人就已經不再是用演技。

  而是真正的將自己的角色都融入了進去。

  如此,兩人臉上那完全不同的神色和表現自然就落在了公卿百官眼中。

  以往這些人還都沒有仔細觀察過劉辯和劉協兩人。

  他們兩個小孩子有什么好被關注的?

  以前這些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何進以及何太后等人的身上。

  現如今仔細一看,便都發現了劉辯與劉協之間的不同。

  如果僅僅只是這樣看起來的話。

  好像劉辯這個皇帝的表現似乎的確是要比他弟弟劉協差了一截。

  秦羽執掌這廢立之事,興許還真是給大漢立了一個未來有作為的好皇帝。

  只要劉協能順利的堅持到他長大的時候。

  到了那個時候,他就可以開始著手從秦羽手中將皇權收回。

  大漢朝廷也將會徹底的走入到正軌之中。

  與其他人有所不同的,整個朝堂之中,也就只有楊彪一人了。

  他同樣是提前就已經知道了秦羽的謀劃和布置的人。

  此時看著朝堂之上劉辯和劉協的表現。

  他很快就從中看出來了一丟丟不太自然的演戲的痕跡。

  可當他的目光看向何太后的時候。

  他心里也不由微微一驚。

  從這何太后的身上,他竟然看不出來一點古怪之處。

  仿佛今天的事情她根本就不知道一樣。

  渾身上下那逸散出來的怨氣以及恨意簡直就沒有一點作假的可能。

  楊彪心中疑惑。

  “難不成這何進的妹子竟然還有如此深沉的心機和城府?”

  “以往我竟然都沒有發現過這般事情?”

  “不過若是她現如今的神情倘若并非是偽裝的話。”

  “那就只有可能是她心中果然還是不甘心。”

  “對于秦羽的恨意和敵視絕對是真心實意的。”

  “那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可能這朝堂之上,未來的事情還會有變化啊。”

  楊彪收回目光,低垂眼簾。

  心中思量著,表面上看起來就像是急切的想要將這一切干系都從自己身邊拋開一般。

  不想沾染半點。

  以往就跟隨在弘農楊氏身周,屬于楊氏故吏的那些人看著楊彪此時的舉動。

  想到之前楊彪給他們明確說過不讓他們參與這廢立之事的吩咐。

  他們便都定下心神。

  反正不管就對了。

  干脆今日就在這朝堂之上看上一出好戲。

  至于袁隗,王允等人。

  他們的目光也僅僅只是在劉辯的身上停了一瞬。

  之后便都將注意力放在了劉協和何太后的身上。

  劉辯被廢,劉協被立為皇帝,這件事情已經成了定局。

  之前在溫明園中,秦羽連一個手中掌握兵權的執金吾都敢毫不猶豫的斬殺。

  之后又將一萬精銳打殺的落花流水。

  現如今若是再有人敢阻攔此事,最終的結果絕對無異于是螳臂當車,同時也不會有半點成功的希望。

  “這陳留王如此看起來,還真是有些帝王之相。”

  “秦羽此舉,興許在未來看來,還真就會變成了一樁好事。”

  袁隗心中暗道。

  一旁的司徒王允看著何太后的神情,心中也是大定。

  他們來之前害怕的就是何太后頂不住壓力,這個時候就已經被秦羽的強橫給震懾了心神。

  現如今看起來何進這一家人里面,還真就是這個何太后算的上是個人才。

  只要她心中還有對秦羽的恨意。

  只要她心中還有對此事的不甘,那他們之間互相配合起來,未嘗就沒有將秦羽扳倒的機會。

  遂即袁隗和王允兩人對視一眼。

  他們看著對方的神色,儼然是已經心領神會。

  不論如何,他們今天都要將何太后保下來。

  等到眾人全都匯聚到嘉德殿中之后。

  秦羽這才施施然的從殿外走了進來。

  眾人目光皆落在他的身上。

  痛恨者有之,疑惑者有之,恐懼者有之。

  林林總總,各種各樣的神情出現在這些人的臉上。

  秦羽并不在意。

  他來到嘉德殿內,站定之后,便朗聲說道:“今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為宣讀。”

  說罷,令郭嘉讀策。

  等到郭嘉讀完后,秦羽便叱左右扶劉辯下殿。

  命人解了他的璽綬,北面長跪,俯首稱臣。

  眾人看著劉辯被從皇位之上拉了下來,跪在殿內,一時間皆都是心有戚戚焉。

  只覺得心中莫名一股悲意。

  王允和袁隗兩人此時卻沒有心思悲傷。

  因為他們赫然發現,自己之前都已經準備好的說辭,突然間竟然沒了用武之地。

  秦羽之前讓郭嘉宣讀的策文之中,僅僅只是提到了劉辯。

  關于何太后,根本就是只字未提。

  總不能,扶了劉協登基,你竟還讓何太后輔政?

  那你行這廢立之事,不為給自己增添權柄,那又是何苦來哉?

無線電子書    神話三國:我的詞條無限提升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