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煉天蠱道中的說法,如果能讓復數種蠱物互相配合,從而發揮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這樣的招式便可以稱之為——蠱術殺招。
顧名思義,就是比一般的蠱術招式更厲害的意思。
從這個角都來看,剛剛被蚩曜命名為噩夢的這招蠱術,還不能稱之為一道完整的殺招,
或許只能叫做殺招雛形。
因為它的構建雖然同時用到了情蠱、心蠱、尸蠱、迷魂蠱、幻蠱等五種蠱物,但卻很難說真正達到了相加大于五的效果。
之所以會構建出這樣的一個招式,是因為蚩曜在研究萬毒窟中所藏的蠱物之時發現,類似于迷魂蠱、幻蠱之類能夠影響人精神的蠱物,往往需要提前將蠱物放到對方身上才能發動。
這樣的一個前提,使得這些蠱物的使用場景大為受限,
基本上只能用來虐菜,
或者是在活捉敵人之后進行拷問,可以說是于正面戰斗無益。
這樣也太浪費了,蚩曜覺得有些可惜,于是就想要進行一些改變。
為了配合迷魂蠱和幻蠱的使用,他首先想到的是輔助類蠱物是暗蠱,道理也很簡單,既然之前的難點是怎么丟到別人身上,那就用暗蠱來做掩飾。
陰影跳躍的能力可以讓蚩曜自己或者被他炁息所包裹的事物出現在目標的影子里,用來下蠱可以說是防不勝防。
理論上的確如此。
但是在親自實驗過之后,蚩曜無奈地發現,如果自己不跟著一起遁入陰影的話,蠱物從目標陰影中出現之后就不受控制了。
也就是說,要不然就去近身下蠱,要不然下蠱成功與否就只能看運氣。
什么意思呢?
打個比方,一個人站在那里,他的影子自然會在聚攏腳下大約半米見方的區域,這個時候蚩曜只能保證蠱物會從這片區域中出現,至于能不能恰好落到對方的身上…就靠老天爺賞臉了。
更別說還有衣物遮擋之類的因素干擾。
這種不靠譜的方式自然達不到他的要求,
于是蚩曜立刻轉換了思路。
給敵人當面下蠱很難,
但是給自己下蠱不就容易多了嗎?
我如果直接把迷魂蠱和幻蠱下給自己,然后在通過心蠱心心相印的能力去跟敵人分享這種感覺呢?
心蠱的能力避無可避,至少命中率方面是可以保證的。
但這里面有個問題就是,迷魂蠱的效果是讓中蠱者意識模糊,更容易受到施蠱者的控制,幻蠱的效果則是讓對方產生幻覺。這兩種蠱物如果用在了自己的身上,那么在意識模糊并且產生幻覺的情況下,他還能準確完成后續的操作嗎?、
會不會因為不小心一個恍惚直接被敵人給.了?
于是,為了保證自己的清醒,他試著在這個招式中加入情蠱來讓自己保持絕對的理智,就是哪怕腦子迷糊了,也不會冒出什么奇奇怪怪的欲望出來干擾施法。
但是這樣一來,似乎又把招式原有的殺傷力給搞沒了。
最終思來想去,還是在苗疆流傳最廣的巫毒娃娃給了蚩曜靈感,幫他解決了這個難題。
所謂的巫毒娃娃,就是一種施加詛咒的媒介,往往可以通過血液或者毛發將之與目標受術者綁定,然后施術者施加在巫毒娃娃身上的一切巫蠱咒術都會通過一種冥冥之中的聯系被轉嫁到真正的目標受術者身上,
達成超遠距離詛咒的效果。
蚩曜自然不是要直接使用巫毒娃娃,
而是想要學習巫毒娃娃這種替身施術的理念。
對于巫毒娃娃來說,最大的難點其實是取得目標的血液發絲之類的標記物,蚩曜并不需要這個,他有心蠱可以直接映射。
那么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制作一個方便的媒介,把迷魂蠱、幻蠱之類的蠱物施加到它的身上。而且這個媒介一定要方便攜帶,如果還能脫手操作就再好不過了。
按照這樣的思路,最終蚩曜選定了作為巫毒娃娃的替代媒介——敵人的三尸。
尸蠱產生的尸氣可以直接勾引出敵人體內的三尸魔神,并且因為本就是欲望化身的緣故,它們對于精神類的手段幾乎沒有什么抵抗力,作為上位存在的尸蠱可以輕松將勾引出來的三尸召喚到蚩曜身邊。
此時,蚩曜只需要將迷魂蠱、幻蠱之類的蠱物釋放在完全不會反抗的尸魔身上,那么因為一體共生的緣故,這些蠱物自然也就相當于是投放在了目標本體之上。
再之后,他還可以選擇用情蠱和心蠱放大催化尸魔身上的幻覺,起到超級加倍的效果。就比如剛才,這一套組合拳下去,第三峒主當場被喚起了心底深處最恐懼的回憶,進而陷入了癲狂。
那是當年十二峒第一次成功研究出兵神怪壇的時候,他們之中有人認為可以憑借這種怪物兵器洗雪先祖蚩尤曾經遭受過的楓葉之辱。
但很可惜,彼時的大唐,有著兩位堪稱半仙的強大術士,僅僅通過夜觀星象就看出了蘊藏在偏遠苗疆的兵禍危機。
于是,袁天罡使出了驅虎吞狼之計,將這個消息直接放給了吐谷渾,引得貪念大起的吐谷渾王親率大軍攻伐十萬大山,而他自己則引兵在外坐山觀虎斗,準備當那最終得利的漁翁。
苗疆大地頓時風雨飄搖,危在旦夕。
幸好李淳風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趕在袁天罡真正下場之前孤身遠赴十二峒,游說諸位峒主。
最終勸得他們自愿避世隱居,終唐一朝,不再顯露痕跡。
而李淳風之所以能單槍匹馬說服彼時掌控著苗疆十萬大山的十二峒自愿隱世,靠的就是一個卦象:
若不從他所言,那么生活的苗疆的蚩尤一族將會遭遇滅頂之災,整個十萬大山都會被熊熊戰火無情吞噬。
親自驗證過李淳風所言的真偽之后,十二峒最終為了種族的延續,選擇了退讓,這一退就是近三百年。
如今的諸位峒主早已不是當年那件事情的親歷者,但這個警示的卦象卻被十二峒之人代代相傳,哪怕李淳風早已亡故,哪怕大唐都已經名存實亡數十年之久,他們依舊牢牢遵守著當初定下的契約,絲毫不敢違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