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7章 折服技術核心

無線電子書    科技手札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這些天,于東一直在江州,保證5G射頻芯片投產就是他目前最大的工作,其他的一切都要往后靠。

  產線改造完成試生產的這天,于東也是第一時間過來參觀。

  “這…”繞著看起來頗有些丑陋的“注程機”,于東轉了好幾圈,完全看不明白這玩意兒究竟是如何工作的:“不是說跟光刻機的作用差不多嗎?這差別也太大了!”

  光刻機非常笨重和復雜,一臺頂尖的光刻機管是安裝調試有時候都需要半年之久。但光科技的原理卻又很簡單,稍微有點專業知識的人就很容易能夠理解。

  即便不是專業人士,那早一二十年,膠片洗照片的流程不難吧?

  光刻機的原理跟那個洗黑白照片的家伙一模一樣,當然了,精密度不是一個量級,光刻機要精密太多了。

  而“注程機”就完全不一樣了,外觀看起來,它的結構非常簡單,簡單到一覽無遺。

  多數的元器件都是非常常見非常熟悉的,一看都認識。但這組合起來是怎么工作的來著?完全一頭懵。

  除了康碩,沒人知道它具體是怎么工作的。

  于東識趣的沒有開口問,他知道問了康碩也不可能告訴他,訕訕的壓下了內心十足的好奇。

  “現在進行的外圈的光刻過程,事實上跟傳統芯片的生產過程是完全一樣的,只不過,硅片從這里出來之后,進入封裝測試流程之前,需要多加一步‘注程’的步驟。”

  這里的核心技術人員康碩都很熟悉,之前都是一起聊過很久的,他也是一步一步的幫助一線調試各類程序,給他們講解原有的,或者是新增的流程,這算是回歸上輩子的老本行——產線調試了。

  “還有這兒,你們也都知道,滬都微電子的SSC600杠10系列光刻機,官方數據是能夠滿足12寸晶圓110nm精度光刻需求的。錫州一家公司,包括臺積電的金陵工廠,用同款的光刻機甚至實現了90nm級別的實驗室生產。”

  康碩接著說道:“我們只能完成130nm的量產,問題在哪兒呢?這兒!掩膜版與與晶圓的對準流程就是我們整個生產過程這個木桶最短的那根木板,解決了這個問題,至少達到官方數據的水準,量產110nm是毫無問題的。”

  聽康碩說這些,在場的技術核心內心毫無波動。

  材料熱脹冷縮的特性就會造成掩膜版和晶圓片的對準精度誤差,他們早就發現了,也知道問題出在這兒。

  但發現問題又能怎么樣?解決不了還不是白搭。

  雖然之前聊的很好,很投機,康碩也很有水平,但一個沒有任何實操經驗的本科生再有水平又能高到哪兒去呢?頂多跟他們差不多罷了。

  所以,這些工程師們并不認為康碩能解決這個問題,聽康碩說這些的時候,他么的內心甚至毫無波瀾。

  康碩略一尋思,就知道這群人在想什么了,想當年在公司里遇到大牛的時候,他內心也如此嘀咕過來著,于是,他頓了頓,接著說道:“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嗯?簡單?”幾名技術核心同時露出了茫然的神色:印象中,這孩子不是愛說大話的人吶!

  “拿兩個標準片,使用同一組晶圓,一個對準圖形的第一掩膜版,另一個對準圖形的第二掩膜版。”

  康碩沒有理會他們心里在嘀咕什么,事實勝于雄辯,他接著說道:“然后,我們沿光刻系統Y方向整體偏移,預設一個偏移距離,然后曝光顯影。

  這個時候,分別測量第一標準片和第二標準片某個重復區域嵌套的圖形之間的相對偏移誤差,將第一誤差和第二誤差的差值作為掩膜版對準圖形的補正參數,以此,我們就能減小這個誤差,提升整體的制造工藝。”

  開始的時候,這些人還有些嗤之以鼻,但康碩越說他們越是心驚。

  發現這個問題之后,他們不是沒有嘗試過去解決,也想了好些辦法,設計了好些方案。

  但每一個方案都沒撐到實施階段,論證的時候就完全都被否了,理論都不通,實踐怎么可能會有效果呢?指望著瞎貓碰上死耗子嗎?根本不可能!

  而這個時候,一群人在腦子里把康碩的方案從頭至尾,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全部過了一遍,竟然發現理論上真的行得通!

  不僅如此,這種方案還具有通用性,而且還很便捷,成本也不高,至于準確性,光從理論肯定判斷不出來,肯定要上實踐。

  不管實施的結果怎么樣,康碩就已經走到他們前邊了啊!

  一群人,尤其是幾個技術核心看向康碩的眼神立刻不一樣了:他怎么對光刻的流程這么熟悉?現在的大學生都這么牛了嗎?

  “你們準備設備,我來更新調試對準誤差補償量參數,我們現在就嘗試一下!”

  其實不用嘗試,康碩對這種方法有著極度的自信,因為這本就是被證明過的實施方案。

  當然,只是在130nm~48nm這個區間有效,再往上,那就是另一個層次的事情了,影響因素會更多。

  康碩有信心,但工廠的技術人員沒有啊,此刻,他們的內心就像是貓爪子撓一般——急切的想要知道結果。

  這個級別的技術也不算是什么核心,在工廠內核心技術人員都簽署了保密協議和競業限制的情況下,康碩也就沒有藏著掖著,直接就帶著他們開搞了。

  這一搞,就是不分晝夜。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工廠里,一群絲毫不修邊幅的技術人員滿眼血絲,但他們神色激動,大聲驚呼。

  幾乎是幾天不眠不休的奮戰,結果沒有令他們失望。

  整套系統升級后,完美的實現了他們對對準誤差補償調整的設想,他們成功的制作出第一批的110nm制程工藝的樣片,把整個工廠的技術能力提升了一個層次。

  而這,全都是眼前的整個剛滿二十周歲的年輕人帶來的。

  “老大!”

  一群或大或小,但最小的也要比康碩大好幾歲的人心悅誠服的叫著康碩老大,技術領域里,那就是達者為先。

無線電子書    科技手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