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一十八章 黃河之水天上來

無線電子書    從推進城到多元宇宙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當東北冰天雪地的時候。

  河套平原同樣開始入冬,在河套平原東部的烏拉山,這里就是黃河河套段的平原收束地帶。

  此時負責該地區工作的方恒,看著上游各地反饋回來的氣溫數據、河面浮冰情況,知道黃河秋冬凌汛即將來臨。

  “通知所有人,按照之前的方案,開始堵河。”

  “明白。”

  尖銳的鈴聲,有條不紊的民兵、工兵,迅速按照計劃行動起來。

  北斜坡上,一個個巨大的鐵籠子,里面已經裝滿了石頭和沙袋,蒸汽推土機將鐵籠子推下斜坡。

  鐵籠子在斜坡上滑下河道。

  撲通!鐵籠子是邊長為2米的正方體,掉入河道之中,并沒有被淹沒,還有一小半露出河面。

  此時黃河上游的徑流量,大概在400億~600億立方米左右,占據全河年徑流量的50左右。

  不過黃河的河水集中在夏季,冬季徑流量不到十分之一。

  冬季河道的水深才1.5米左右,這也是選擇冬季堵河的原因,因為此時河水水量不多。

  隨著一個個鐵籠子堆積在河道中,寬度762米的河面,迅速被三道鐵籠障礙物擋住。

  當然,由于鐵籠子之間存在間隙,水流還是可以從中竄過去。

  只是早已準備就緒的民兵、工兵,推著手推車,將一袋袋沙子倒入河道之中,而倒沙袋的區域,就是三道鐵籠壩子之間的區域。

  第一道鐵籠靶子上,方恒已經看到了河水正緩慢上漲著,不過水面平靜下來之后,開始出現一層薄冰。

  他當機立斷:“開始造冰壩。”

  干冰工廠全力生產了好幾天,早就儲備了兩百多噸干冰,這些干冰被投入河道之中,迅速在第一道鐵籠壩子之前,凍結了好幾十米長度的河面,而且連河底都凍住了。

  “繼續抽水造冰。”

  蒸汽抽水機將上游的河水抽上來,然后讓這些水澆到冰面上,加上不斷投入的干冰。

  不到五個小時,一條高度15米、寬度100米、長度800米的冰壩,就出現在第一道鐵籠壩子之前,黃河被阻斷了。

  但是方恒并沒有停止,因為冰壩并不保險,必須繼續擴大冰壩。

  不過接下來的冰壩壩體,會以河道中心向上游凸出,形成拱壩形狀,將冰壩的壓力傳導到兩側山體之中。

  而冰壩后面的鐵籠壩、沙袋壩,會繼續修建加固,計劃形成壩體長度1200米、寬度200米、高度25米的大壩。

  當然,無論是冰壩,還是土壩,都是臨時使用幾年的東西。

  主要是為了讓黃河河套段的水位置抬高5米左右,只要達到5米水位,就可以開始挖開北進渠的攔水壩,引導黃河沖刷北進渠。

  冰壩是性價比最高的方案。

  畢竟一旦北進渠被沖刷完成,那烏拉山河口的水壩壓力,自然會下降。

  連續一個星期,冰壩厚度、高度、寬度都在迅速增加著。

  而河套地區的黃河河水,也現在迅速上漲,此時水位已經突破到3.7米,淹沒了沿岸大片低洼地區。

  在后世的烏梁素海位置,河水迅速洶涌而入,這個湖泊被提前一千多年造出來。

  新歷5年,12月16日。

  河套氣溫下降到零下12攝氏度,這極大加強了冰壩的建造和維護。

  經過半個多月的蓄水,黃河在河套平原東部的水面高度上升到8.3米。

  而在北進渠附近,黃河水面也抬升到5.5米。

  早在這里緊盯著的古求新,知道不能等下去了:“掘開攔水壩。”

  轟!攔水壩被爆破炸藥炸開一道小口。

  頓時洶涌澎湃的黃河之水,宛如萬馬奔騰一般,從那一道缺口之中擠過去,壩體迅速被沖開。

  冰冷刺骨的水流,在狹長又松松垮垮的渠道中一路向北。

  北進渠全長176公里,平均寬度只有5米,這極大提升了水流的流速。

  不到15個小時,河水就沖進來瀚海低地,瀚海低地的平均海拔只有800~1000米,而河套平原的海拔卻是900~1200米。

  而在北進渠與黃河的交集位置,海拔則在1100米左右。

  如此一來,雙方形成了至少100米的落差。

  本來就被配合了巖層、土層的北進渠,在重力加速度的影響下,加速侵蝕渠道兩側和底部,不斷加寬和加深著北進渠。

  而隨著時間推移,河套地區的黃河河水并沒有下降多少,但也沒有繼續上漲。

  顯然上游匯入的河水,被北進渠消化了。

  不過這僅僅是冬季的流量,要知道黃河上游冬季的流量,也就50~90億立方米左右,夏季才是真正的大頭。

  源源不斷的河水,不停的沖入瀚海低地,很快就在低洼的地方,形成一連串的湖泊。

  與此同時。

  在冰壩攔河之后的下游,本來冬季就沒有多少河水的河道,河水變得更加稀少,一部分河道甚至直接斷流了。

  在云中平原(土默川平原)西側的古九原遺跡(今包頭)附近,開始按照地形,建設云中大壩。

  由于上游已經把水攔截了,現在這里的河道只剩下冰塊。

  之前被安排過去支援北進渠工程的勞工,有1.8萬人被調到這里,開始修建云中大壩。

  不過云中大壩并不高,高度只有80米左右,采用重力壩的設計,而且設計的儲水高度,最高只有45米。

  這主要是考慮到工程量,以及安全性,唐菲林對于黃河中游的航運價值并沒有太都得考慮。

  其實等黃河中游的階梯水庫完成,這里的航運價值才會被重新開發,大不了多建設轉送站,通過船舶接力的方式進行運輸。

  至于船閘升降機的方案,這是未來才考慮的事情,現在沒有那個必要。

  這幾年,黃河中游都不會有上游的水進入了。

  黃河通過北進渠,不斷將河水送入瀚海低地,同時還有大量的泥沙,這些泥沙倒不是上游河水本身就有的,而是北進渠那疏松的土層。

  就算是河水不想侵蝕河岸,古求新也會人為加速,比如在一部分河岸埋設炸藥,給河岸松松土。

  不知不覺,四個多月過去了。

  此時的北進渠,河道被拓展到80~120米左右,深度則在6.7米~89米左右。

  而在瀚海低地,超過18億噸泥沙,被沖過來,形成一大片沖積平原,另外還有高達41億立方米的河水。

  但這還沒有完。

  因為黃河上游開始解凍了,冬春凌汛即將到來。

  到時候又是幾十億立方河水,不過泥沙會減少很多,因為河道不會無限制的侵蝕下去,特別是隨著河道變寬之后,河水流動速度會變慢,進而導致流水侵蝕作用減弱。

  但是冬春凌汛期間,并不會減弱太多。

  隨著北進渠不斷變寬,河套平原的水位也在逐步下降,不過隨著夏季的洪水期到來,這個水位仍然不會下降太多。

  好在冰壩后面的土壩,此時已經完成了,不需要擔心冰壩融化之后,黃河河水會沖入下游。

  到時候幾百億立方米的河水,將在瀚海低地形成一條新河流。

  或者說,河流已經在形成了。

  瀚海低地的西部,一條河流沖過戈壁灘、沙地、草地。

  三艘飛艇沿著這條河流,迅速向西飛行,終于來到到了盡頭——居延海。

  居延海就是瀚海低地最低的位置,也是河西走廊的弱水河注入的湖泊,此時黃河的河道竟然和居延海、弱水連接在一起了。

  雖然流到居延海的河水,只剩下不到5億立方米,可此時的居延海,面積也就80平方公里左右,儲水量在0.8~1.7億米左右。

  這股河水瞬間讓這個湖泊的面積擴大了兩倍多。

  除了向西流,進入瀚海低地的河水,還有一小部分向東北方向流,不過并沒有流到呼倫貝爾大草原,主要是水水量不夠。

  但夏季的洪水期到來,倒是可以考慮一下。

  不過要讓黃河向瀚海低地的東北延伸,肯定沒有辦法靠自然流動的,還要依靠人工引導,以及利用瀚海低地東部的積極性河流。

  但是這一條運河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這意味著,大型蒸汽船可以從銀川平原的靈武府順水而下,經過河套平原,然后進入瀚海低地,從而向西可以抵達居延海,向東可以抵達呼倫貝爾大草原。

無線電子書    從推進城到多元宇宙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