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55章 “糖時代”的大陣

  實際上在發起刺刀突擊前進行一輪近距離的排槍齊射或投出一輪糖藥手榴錘的戰術,本就是明軍陸軍步兵操典上明明白白寫著——朱和墭和他的那些軍師、高參,也都是不講武德的!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不是在燧發槍里面上好子彈再去拼刺刀,或是在拼刺前投一波手榴彈,明軍步兵的燧發槍兵是根本不可能在肉搏中擊敗八旗新軍火槍兵的。

  因為后者的武藝更好,裝備也更適合肉搏,他們披著的棉甲比明軍步兵們披著的罩甲防御性更好,而且其中一些人還自己掏錢額外裝備了一件鎖子甲——明軍的刺刀也許可以捅穿一層加了鐵片的棉甲,但真的很難再扎透穿在棉甲里面的鎖子甲。。而他們穿著的罩甲只能護住身體部分,雙臂沒有甲片保護。

  這個時代的八旗新軍還保留著許多封建地主兵的特點,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田莊,軍籍也可以代代相傳,所以他們有動力花錢為自己加裝備。所以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不僅擁有“雙甲”,而且還擁有第二件冷兵器,通常是一把可以破甲的短柄斧子。在打肉搏戰的時候,他們往往一手持刀,一手持斧,有時候還會擲斧殺人!

  而明軍的步兵不僅武藝比不上八旗兵,而且他們也很少會自掏腰包為自己添置兵器和甲胄。他們大多是征召兵,服役兩三年后如果不能升校尉就各回各家了,也沒有軍籍繼承這一說,自然不肯在服役的時候自掏腰包買裝備了。

  但是燧發槍兵的不講武德,卻對手持刀斧,身披重甲的八旗兵形成了“降維打擊”......這種打擊不僅是物理上的,而且還是心理上的!

  因為八旗兵們根本無從判斷迎面而來的那些明軍手里握著的燧發槍里面到底有沒有子彈?

  有......還是沒有?

  這簡直就是個想一想都要讓人崩潰的問題啊!

  何況明軍的燧發槍兵身上也掛著手榴錘,而且這些手榴錘的拉火索都系在了皮帶上,直接摘下來扔出去就能炸了。

  和這樣的敵人拼刺刀,想要手不發抖都難啊!

  金成凱在剛才的村口之戰中也完成了不講武德的“五步放槍”,槍斃了一個倒霉的八旗兵。不過他并沒有停下腳步再裝子彈,因為他已經聽見村子里面傳出的槍聲、爆炸聲和吶喊聲了。很顯然,之前進村的那一隊散兵正在被數量超過他們的清軍圍攻,必須趕緊救援。

  想到這里,金成凱就趕緊招呼自己的手下向村子里沖。因為村子里面的道路狹窄,根本無法組成橫陣,于是金成凱就命令剛才那一輪交戰中沒有射擊的士兵沖在前面,自己則帶著打空了子彈的士兵跟在后面,一塊往高陽洞村子里面沖。

  沖了沒一會兒,他們就已經沖到槍聲、爆炸聲、吶喊聲發出的地方——就是金成凱說的那個大宅子周圍。

  明軍的散兵們先一步到達那里,沖進了宅院,爬上了房頂,還沒布置好,一個佐領的清軍已經從村子的另一頭沖進來了。

  這個清軍佐領本來也是兩百人,但是其中的一個騎兵達旦已經被抽走了,所以只剩下一百六十人,但仍然是明軍散兵的四倍。所以一殺進村子就把這些明軍圍起來打了,而為了防止明軍的援兵,帶兵的清軍佐領還分出一個達旦去守住村子的東、南兩個入口,然后用剩下的一百二十人圍攻大宅子內的四十名明軍。激戰正酣的時候,金成凱突然帶著幾十個朝鮮兵沖進了戰場,一陣亂槍再加上一波手榴錘,頓時就把那一百多個八旗兵打懵了。

  而被圍在大宅內的明軍也趁機反擊,端著上了刺刀的燧發槍沖殺出來。雖然此時明軍的數量依舊比清軍要少,但是腹背受敵的清軍完全陷入了慌亂,丟下了一地尸體和哀嚎的傷員后狼狽退出了村子。

  未時二刻剛過,一面大明的紅底金日月旗,就在高陽洞上空迎風招展了。

  不過另外三個“洞”的爭奪就沒有高陽洞之戰那么干凈利落了。雖然負責奪取另外三個“洞”的明軍也一樣不講武德,但是并沒有打出高陽洞之戰那樣的“中心開花”和“內外夾擊”。

  因為擔任先鋒的明軍散兵并沒有直接沖進“洞”中最有價值的大宅,而是從“洞”子的東面或南面入口處開始占地盤。

  而從“洞”子的西、北兩處進來的清軍,也采取了類似的打法,先占下幾棟房屋,布置好防御,再慢慢爭奪。

  于是這三個“洞”的爭奪戰都打成了膠著,雙方各占了半個“洞”,隨后雙方的前線指揮官又都派出了援兵,但是“三洞之戰”已經變成了村屋爭奪戰,而且那些村屋還都用了開采自北漢山的花崗巖當建材,非常堅固,所以一時誰都奈何不了對方。

  不過搶下高陽洞的明軍還是占了半個先招,高陽洞位于戰場的中路,有了這個支撐點,明軍就能把火箭炮運動到高陽洞東南面架設起來,轟擊附近清軍大陣,從而掩護明軍步兵發動進攻。

  末時二刻左右,“四洞之戰”暫時告一段落,而雙方的第一線步兵,都已經抵達了前沿位置。

  兩邊的步兵在前沿行軍的時候,都采用了比較寬大的縱隊,這樣行進的速度更快,展開也不會太慢。

  因為在行進途中遭遇了明軍“高糖火箭”的轟擊,所以清軍的步兵的行進速度顯得有些遲緩,而且也沒有抵達預定的位置,而是少走了一百多步就開始拉開大橫隊了。

  相應的,明軍的第一線則向前多壓了七八十步,壓到了戰場附近的四個“洞”的百步之內。

  不過展開后的雙方步兵都沒有向前推進的意思,也沒有馬上把火炮和火箭炮拉上來轟,而是紛紛取出了隨身攜帶的鐵鏟,開始在有點泥濘的土地上開挖壕溝,堆砌胸墻。

  現在是“糖時代”了,面對有一定“含糖量”的對手,誰都得上“土壕”。如果沒有土墻、壕溝為前沿的士兵“防糖”,一個時辰的糖彈轟擊打下來,一線士兵的折損率可就太高了。

  所以雙方的一線步兵,現在主要的任務就是在對方的炮兵完成布署之前,把保命的壕溝挖好,土墻堆起來。

  當然了,前沿的交火也不能停!

  一方面是三個“洞”的爭奪還在繼續,而且雙方都派了援兵上去。

  一方面則是雙方的散兵都散開隊形擋在了前沿陣地前面,開始用手里的燧發槍和火繩槍互相射擊。

  其實兩邊都已經有線膛槍了,但并沒有實現大量生產,而且雙方的散兵都不太喜歡那種裝彈特困難的線膛槍,所以他們依然在使用滑膛槍,其中清軍的散兵甚至在使用老式的火繩槍。

  不過這些沒有膛線的火槍在經驗豐富的槍手手中,依然能夠發揮出不俗的威力——因為明清雙方現在都不缺少火藥,所以雙方火槍手的訓練水平都是不錯的,比大部分的歐洲火槍兵都要強!

  雙方的槍彈就這樣在百步開外的距離上你來我往,在他們的掩護之下,雙方的一線步兵都在揮汗如雨地勞動,不到三刻鐘的時間,兩道相當初級的“土壕線”就在漢城西北的戰場前沿出現了!

無線電子書    活埋大清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