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29章 人畜無害吳三桂,最講道理三太孫

無線電子書    活埋大清朝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一住筆趣閣,全文免費閱讀!

  “哈哈哈”

  正在白魚池邊的白魚閣里發出狂笑的,正是剛才隔空怒罵朱和墭的吳三桂。

  而讓他發出狂笑的原因,則是洪士銘帶來的蓋上了大清皇帝之寶的不平等條約。

  老吳剛剛已經捧著不平等條約一條一條外加逐字逐句地看了一條都沒有刪,一字都沒改!

  而且康熙皇帝的那個皇帝之寶印也沒問題,滿漢兩種文字的大印,吳三桂見過許多次,肯定錯不了的。

  有了這份不平等條約,吳三桂就能在即將舉行的九宮山會議上把自己洗白了——洗白了,才能當皇帝啊!

  “兒臣恭喜父皇,賀喜父皇,有了這份條約,父皇這些年來所受的不白之冤,終于可以昭雪了。”

  “侄女兒也給總統叔父道喜了,有了這份條約,總統叔父對大明,對崇禎皇帝都能交待了,回頭登基稱帝,也能名正言順了。”

  正在給吳三桂道喜的則是一臉憨厚的吳應熊和徐娘半老的孔四貞。吳三桂也不知怎么想的,居然對自己的兒子和孔四貞這個有夫之婦搞在一起,那是絲毫都不在意。而且還讓吳應熊帶著孔四貞在大總統府出雙入對,儼然是把她當成了“少總統側妃”了。

  吳三桂一邊摸著心愛的不平等條約,一邊笑著道:“有了這份條約,回頭到了九宮山,老夫可就有理可說了!”

  “爺爺,您剛才說您要去九宮山?”吳三桂的孫子吳世霖不知道“九宮山會議”的事兒,所以就一臉好奇地問,“您去那兒干什么?”

  洪士銘也不知道“九宮山會議”,所以也瞇著三角眼看著吳三桂。

  吳三桂笑著答道:“老夫去九宮山當然是為了同朱三太孫會面有些事情必須得面對面才能說得清楚!”

  “爺爺,可是朱三太孫的人剛剛搶了長江沿岸的九處要地,那可都是湖北的地盤啊!”吳世霖不解道,“您剛才還在大發雷霆,現在怎么”

  吳三桂哼了一聲,道:“朱三太子搶的地盤都是長江沿岸的要沖,可以設置炮臺,封鎖江面。其目的不是向西征武昌,而是為了東下的時候,保后路無虞。老夫若年輕三十歲,一定會和他爭一爭的。但是現在,老夫已經六十一歲,眼看就要六十二歲了,還能有幾年活頭?你爹又不是能帶兵打仗的人”

  說到這里,吳三桂嘆了口氣,苦笑著對兒子道:“應熊,為父現在做的這些事情,就是想為你和世霖經營出一個鐵桶江山,好讓你們能夠守下去。而且老夫也要保重身體,爭取多活幾年。老夫在世一日,朱三太孫就不敢生出亡我吳家之心。”

  說到這里,吳三桂的語氣當中已經充滿了自信,他笑道:“老夫已經知道三江口鎮是怎么回事了朱三太孫根本就在打亂拳!

  而圖海、福全又不知道聽了誰的計策,在胡亂布置。他們居然把最不能打的八旗兵頂在第一線,后來還想用八旗馬隊的沖擊打垮朱三太孫的長槍陣。

  呵呵,這要換成卓布泰和岳樂上場,朱三太孫早給揍得鼻青臉腫了。所以這小子也不是老夫的對手,至少眼下還不是。”

  吳世霖問:“爺爺,既然他不是您的對手,您為什么不趁現在出兵江西,把這禍害給滅”

  “住口!”吳應熊不等自己的兒子把話說完,就大聲制止道,“你個小孩子懂什么用兵?軍國之事,怎可如此輕率?你這樣將來如何保全家國?”

  吳三桂聽了吳應熊的一番話,又偷眼瞧了瞧秀眉微蹙的孔四貞,只是輕輕點頭——吳應熊只是不會打仗,但不是不知兵。而且孔四貞也根本影響不了他。

  想到這里,吳三桂對吳世霖道:“世霖,用兵的事情,遠比你想象的要復雜。朱和墭的兵法雖然有點差,但他的道法卻厲害老夫在建陽水一役中使用的炸雷和炸雷藥,還都是從他那里買來的。現在雖然還有些存貨,但是卻支撐不了持久之戰。

  如果朱和墭膽敢深入湖廣,老夫自然有辦法在湖廣境內迅速擊破他。

  可要是將戰場挪到江西,以朱三太孫的手段,只要選擇幾處險要筑壘堅守,守上幾年都沒有問題的。老夫那么大年紀了,萬一在軍中染病而亡,你和你爹怎么辦?”

  “爺爺教訓的是。”吳世霖馬上露出一副乖孫兒的嘴臉,“孫兒以后就天天跟著爺爺,請爺爺傳授孫兒保家衛國的本領。”

  吳三桂滿意地點點頭,這小子說“保家衛國”,不說“用兵打仗”,孺子可教啊!

  接著吳三桂又對洪士銘道:“日升,你如果不急著回去復命,就和老夫還有應熊、世霖一起走一趟九宮山吧。”

  “我去九宮山做什么?”洪士銘似乎不太想去,而是想早點回去向康熙皇帝報告。

  他現在已經摸清了吳三桂的老底,知道這位老爺爺已經雄心不在,現在就想為兒孫留下一副能夠守住的鐵桶江山。

  吳三桂笑道:“去聽朱和墭講道理啊!這位朱三太孫最會講道理了日升你也是飽讀圣賢書的,難道就不想去聽一聽?”

  江西南昌,寧王府。

  最會講道理的朱和墭這個時候,正在年久失修的寧王府當中和人講道理。

  他在三江口鎮之戰后,就立即帶著自己的第一鎮,劉進忠的五千精兵和在戰場上倒戈過來的三萬五千大軍,一股腦的都撲進了南昌府城。

  然后直到今天,他就沒再離開過南昌城。而他在南昌的這些天,主要的精力就用在了講道理上。連通過長江水道下江東的清軍,都沒功夫去對付。

  他在和誰講道理?

  當然是和在三江口鎮之戰中倒戈的那些耿王舊部的軍官、士兵們講道理了!

  一幫“貳三四五六臣”帶著的軍隊,倒戈經驗比打仗可足多了!

  不好好和他們把道理講明白了,朱和墭敢帶著他們去打康熙皇帝?他們可是前腳把耿精忠賣給福全,轉身又把福全賣給朱和墭,順便還把耿昭忠一刀劈死當了添頭。

  就這種人,誰當他們老大也不放心啊!

  所以朱和墭在進入南昌之前,就把整軍擺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得把那七個投降家的軍都整沒了才行!

  而為了把這七個投降家的兵權整掉,朱和墭也用足了心思。首先是拿他們最心腹的親兵開刀!

  以出兵占地盤為名,將七人的親兵營都抽出來,和劉進忠的軍隊一起去占領地盤。

  劉進忠原有十三營兵馬,現在加上七個營,湊出二十營大兵,再加上朱和墭從第一鎮中抽出的二十個隊。然后就分兵二十路去占領江西各個州府和要地了。

  而在這二十營兵馬開走之后,朱和墭就馬上在自己居住的原大明寧王府中開辦了一個講武堂,以傳授“糖藥配制及使用之法”為名,將原耿家軍的營及營以上軍官都請到講武堂之中,然后親自和他們講道理。

  與此同時,朱和墭還派出一批會說福建話的第一鎮官兵,同樣以“傳授炸雷術”的名義下到原耿家軍的基層,重點拉攏軍中的福建新兵——耿精忠的軍隊本來沒有那么多,又在潮州之戰中被楊秀清打散了許多,所以就補進許多新兵,基本都是福建人。只要把他們籠絡住了,那七個大投降家,恐怕就得失去他們的“投降自由”了。

無線電子書    活埋大清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