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五十二章火星生命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零號宇宙飛船降落在水手號大峽谷的底部,韓元穿戴好火星專用的宇航服,走出了飛船。

  和月球相比,火星雖然同樣荒涼,但更像地球,無論是從土地的顏色,還是遠處聳立的山脈以及變化多端地形。

  平原、高山、峽谷、深壑各種各樣在地球上有的地形在火星上基本都能找到。

  而且火星有大氣層保護,盡管相當稀薄,但這避免了它被太陽風和宇宙輻射侵蝕,大地保留了原本的模樣,避免了土壤中摻入大量的氦三等有害物質。

  這意味著火星上是可能存在生命的。

  從飛船上下來,韓元踩在黃色的泥土上,環望四周,只有無邊無際的平原以及地平線處隱隱能看到的像山脈一樣的東西。

  盡管他是降落在水手號大峽谷底部的,但這條峽谷,實在太寬了。

  它是火星上最大的峽谷,也是太陽系最大最長的峽谷。

  長度能達到驚人的四千多公里、寬度也有足足十多公里,比地球上最大雅魯藏布大峽谷還要打出幾十倍。

  以至于即便是你站在峽谷底部,都無法直接看到峽谷兩側的懸崖,入眼的只有一望無際的平原,給人一種你并不在峽谷底部,而是在平原上的錯覺。

  這就是水手號大峽谷底部嗎?人類從未到達過的地方,哪怕是探測器都沒有過。

  不是說水手大峽谷里面有大量的水嗎?怎么沒看到?

  有水的地方應該就有生命。

  水手號峽谷:太陽系最大最長的峽谷,長達4500公里,差不多有從黑龍省漠河到云楠紅河那么遠。

  事到如今,老夫也不瞞著大家了,這是當年老夫和魔尊交戰的地界,一劍劈出來的。

  分明是99年的時候我駕駛狙星艦和火星人交戰的時候一炮轟出了來的。

  我有一媽,嘎嘎亂殺!劍來!

  在瑪雅文明的記載中,這是一個叫做尼比魯文明和火星文明戰爭造成的,一艘長幾千公里,寬幾百公里的星際母艦在火星表面高速擦撞形成的。

  戰爭的結果,原本位于火星和木星間的尼比魯星球被粉碎,形成了今天火星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而火星表面則被摧毀,海洋湖泊河流全部蒸發,損失了大部分的大氣,一部分火星人被迫轉入地下生存,一部分來到地球,另一部分離開太陽系尋找宜居的星球。

  所以如今的地球人就是火星人?

  這故事聽起來就扯淡。

  不扯淡,按照科學家的推測,從引力的角度來看,太陽系在很早的時候其實是有九大行星的,只不過現在一直都找不到第九顆行星。

  太陽系一直不都是九大行星嗎?怎么,你干掉了一個?

  八大行星好吧!冥王星早就被排除了行星籍了。

  水手號大峽谷底部那神秘的面紗解開,全貌展露在直播間所有觀眾的眼中,一片荒涼的景象讓不少人都很是失望。

  別說生命了,就是一直在說的水冰都沒有看到。

  韓元倒是沒有在意這些東西,不過他對于直播間里面彈幕說的那個故事挺感興趣的。

  從地質科學的角度來看,火星上的水手號大峽谷大約在35億年前沿地質斷層開始形成的。

  由于地質構造變化以及位于西部的塔希斯巨型火山的不斷增長所造成的。

  當融化的巖漿從地殼涌入塔希斯山后,整個地區開始抬升,這時周邊的地殼巖石不斷被拉伸,直至斷裂形成斷層和裂紋。

  而裂縫展開后,地面就會下沉,就像拱門移動時拱心石就會墜落一樣。

  同時,這處斷層也為地下水的流動打開了通道,它破壞了地表,并且擴大了斷裂區域,最終才逐漸的形成了如今巨大的溝壑。

  但直播間那條有關文明戰爭的故事中,的確有些東西是符合科學標準的。

  比如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尼比魯星’的存在。

  按照如今太陽系的格局以及引力關系來看,太陽系理論上來說的確是還有一顆行星的。

  而且這顆行星就在火星和木星之間,且體積并不會小。

  按照推算,這顆行星的體積應該會比地球還要大不少,在早期的時候干擾了其他行星的運行,才會導致如今太陽系的引力平衡有點怪異。

  不少的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都認為如今的小行星帶其實就是那顆消失的行星解體后形成的。

  至于具體是怎么形成的,在多少年前形成,這些還一概不知。

  而在經歷了一些事情后,韓元也知道地球上并不止有一代文明。

  那些傳說中的事情文明或真或假的可能的確存在。

  所以他對于這個故事還是挺感興趣的。

  當然,在沒有得到確切的證據或者發現前,這對于他來說也僅僅只是一個故事。

  和月球相比,火星的重力要大上了不少。

  韓元特意走動感受了一下。

  行走在地面依舊感覺有些輕飄飄的,但不至于挪動位置都要一蹦一蹦的,正常的行走在上面并沒有太大的阻礙。

  當然,這也和他穿戴了宇航服有關系,畢竟宇航服的重量給他增加了不少的壓感。

  至于脫下宇航服,韓元暫時還不想嘗試。

  感受了一下火星上的重力后,飛船上攜帶探測車也在X1型工業機器人的輔助下運送了出來。

  相對比傳統的探測車來說,這輛探測車的形狀要奇怪不少。

  特別是中心區域還有個較大的凹陷下去的洞口,讓直播間里面觀眾很是困惑。

  不過當韓元爬進這個洞口后,這些觀眾就恍然明白了。

  我擦,這個洞口原來是這樣用的。

  好家伙,我一開始以為是這是科研用的探測車,沒想到居然是給主播代步的。

  在火星上飆車,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人了。

  牛逼!

  主播這蹲在車里的樣子,讓我想起了閱兵.....

  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為人民服務!

  主播這是準備開車去找火星人嗎?

  這要是翻車了,估計就得涼在火星上了,救援都沒人。

  看著直播間里面的彈幕,韓元笑了笑。

  他設計出來的東西,怎么可能輕易的翻車,這玩意說是車,但使用的并不是輪子,而是履帶。

  而且不止兩條,足足有六條,承載面積和較輕的自重幾乎可以讓這輛車在淤泥上行駛。

  當然,它也跑不了多快,飆車是不可能的,頂天了二十來公里每小時。

  此外,這玩意其實并不是他手動操控的,而是由小七進行控制的。

  信號傳輸由頭頂的低軌道衛星進行,數據計算由零號宇宙飛船內的超級計算機處理。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全面確保安全,以及穩定且無延遲的信號傳輸。

  因為他登陸火星的時間并不是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節點,目前火星距離地球足足兩億多公里,電磁波從地球傳遞到火星需要六千六百多秒,接近兩分鐘。

  盡管軟件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這塊,但隔著近兩分鐘的延遲操控駕駛,安全性真沒法得到保證。

  相反,零號宇宙飛船就在他附近,承載信號的電磁波雖然要經過一次衛星的轉載,也比地球上計算再傳遞數據過來要快無數倍。

  盡管飛船上的計算機性能沒有地球上的計算陣列強,但比起致命的信號延遲問題,性能反而并不是什么問題。

  畢竟單純的操控一輛探測車行駛而已,占不了多少的計算性能。

  探測車載著韓元,行駛在水手號大峽谷的底部。

  隨著前進,四周的風景也開始有所變化,原本平整的地面,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凸起和鋸齒狀的三角形巖石。

  這些巖石看起來像一排鯊魚的牙齒,有著很明顯水和風侵蝕的痕跡,而在根部則是一層褐紅色的泥土。

  很明顯,在過去不知道年的歷史中,水手號大峽谷底部有著大量的水流。

  而在這些水流消失后,火星風暴又對其進行了再一次的加工。

  但不管是水流還是風暴,都未能完全的蝕刻掉這些巖石,可見堅硬度相當之高。

  這也是韓元選擇將宇宙飛船停放在另一邊,選擇乘坐探測車前往目的地的原因。

  將飛船停在這里,無異于停在一排釘子之上。

  再往前走一段路,周邊粗糙原始的地貌又有了很明顯的變化。

  之前如鯊魚牙齒般的地貌不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一圈一圈的沙塵弧線。

  如果從高空中往下看,會很明顯的看到這些弧線構成了一個耳廓形。

  到這,韓元不敢再駕駛探測車往前走了。

  這里是水手號大峽谷的核心區域之一,從之前的探測數據來看,在這個耳廓的中心地帶以及底下有著大量的水和水冰。

  這種耳廓形狀的弧線土層,就是一年又一年的水流活動導致的。

  而且這種地形中還有類似于地球上沼澤、流沙的環境。

  之前探測火星的時候,就有一輛輪式探測車陷入了里面出不來了。

  如果探測車再往前走,可能會遭遇地球上流沙一樣的環境。

  盡管他將現在的探測車的履帶設置的足夠寬與足夠多,但依舊有陷下去的可能。

  所以韓元只能自己下車,停留在這里,然后讓小七駕駛探測車無人出發,前往中心區域去取樣。

  如果火星上真的有生命的話,這里的土壤中大概率會有發現。

  站在細碎的黃土上,韓元注視著的探測車遠去,寬闊的履帶在地面上留下清晰的痕跡,隱隱約約的能看到一些濕潤感,這引起了他的注意。

  發了個指令給小七,身后一臺X1型工業機器人滾動了過來,改造后手臂在地面上挖掘了起來。

  幾鏟子下去,韓元就叫停了挖掘工作。

  因為看到水了。

  嚴格來說并不是水,而是冰和沙土的混合物。

  在他腳下踩著的這片地方,有些類似于北方的海邊,每當冬天來臨的時候,沙灘上就會凍結出一片片奇形怪狀的冰沙花。

  韓元俯身拾取了一小塊凍結在一起的泥土,隔著宇航服用手捏了一下。

  很堅硬,用力不大的情況下都沒有捏碎,這說明這里的溫度足夠低,才能進冰土凍的足夠堅固。

  好在他的宇航服的手部是特制的,不用擔心這堅硬的冰土割破衣服。

  不然就糟了,要是宇航服漏氣了,就坑大了。

  將這小塊泥土帶上,又取了些樣本,韓元返回了飛船。

  帶回來樣本罐經歷了各種消殺后存放在二號子艙中,這里有一些基礎實驗設備可以對其進行檢測。

  首先是資料記錄,形態分析,外觀拍攝等各種初步檢查。

  完成后才是解凍,進一步分析里面的成分和材料。

  很明顯的,在透明的玻璃罐中放置了一會后,因為子艙室內溫度過高的原因,原本凍成一團的堅硬泥土這會已經軟下來了。

  而融化后的冰水在玻璃罐底部還能看到細微的流動。

  取了一點樣本,送入檢測設備中進行分析。

  很快,初步的檢查結果就出來。

  剛拿到分析結果,韓元的瞳孔就迅速放大開來,嘴唇也不自覺的微張著。

  與此同時,直播間里面的觀眾也炸鍋了。

  因為顯示分析結果的虛擬屏幕上,顯示的數據有一行被特意標記出來的文字。

  檢測到未知微生物!

  一行由智能設備自動加粗的字體,炸懵了韓元和直播間里面的所有人。

  臥槽!

  檢測到未知微生物!火星上真的有生命!

  微生物!火星生命!

  有微生物的存在,說不定就有更高級的生命,比如水熊蟲這種生命力極其頑強的生物。

  說不定還有火星病毒!別傳染到地球上來就好了,反正地球產的感冒靈肯定殺不死火星感冒病毒。

  21年的時候,NASA航天局曾經發布過一則消息,探測器觀測到火星土壤中冒出的“真菌”,像地球的蘑菇一樣,不過后面被推測是火星表面圓球狀的凝巖,現在看來,說不定真的是真菌細菌什么的。

  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地球之外的生命吧?沒想到太陽系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也有生命,既然火星上有,說不定金星,水星,冥王星那些星球上也有。

  有微生物存在,說不定火星人以前真的存在過啊,幾十億年的歷史,足夠進化出高級智慧生命了。

  第一次登陸就有這么大的發現,我們應該早點安排人工登陸火星的。

  別了,還是別帶回地球了,萬一泄露了,就是破壞生態環境了,一旦火星上的微生物在地球上存活,離它最近的天敵都在幾億公里之外。

  1秒:m.bxwx.tv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