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二十八章冷聚變

第五百二十八章:冷聚變  利用和擴大原子核的強相互作用力的確可以做到讓H粒子束縛住外部的高能電子,但韓元隱隱覺得這玩意可能沒那么簡單。

  或者說并非是他想象中的技術。

  有這種想法,主要來源于他的直覺,準確的來說,是來源于經歷了數年科研實驗和科研探索的科學直覺。

  其次則是韓元有些懷疑這么做是否值得。

  H粒子的來源是那顆能源石,而能源石的作用是什么,是個人都知道。

  它和平常使用的鋰硫電池一樣,是給其他設備功能的。

  而擴大原子核的強相互作用力,盡管他目前還不知道該怎么做到這一點,但毫無疑問的是,要擴大原子核的強相互作用力,讓其達到能束縛住外部高能電子的程度,肯定是需要耗能的。

  打個比喻,將太陽系比作一個原子的話,那么太陽很明顯就是原子核,而其他的行星、衛星、矮行星、隕石之類的天體就是原子核外面的高能電子。

  正是因為太陽這顆原子核擁有超強的引力(強相互作用力),才能讓地球、火星這類行星(高能電子)圍繞著它轉動而不脫離軌道。

  而H粒子現在的情況是,太陽消失了,變成了原本的木星。

  盡管木星的主體成分也都是氫和氦,但它和原先的太陽相比,實在是太小了,以至于它能提供的引力(強相互作用力)根本就無法束縛住其他的行星(高能電子)。

  這種情況下,要想讓木星能代替原先的太陽,束縛住太陽系的其他星體,辦法就是給它增加引力。

  增加引力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給它增重,只要重量增加了,引力就會增加,只要引力增加了,就能束縛住其他的星球了。

  H粒子也是這樣的一個情況,它的組成結構是中子和質子,和其他元素的原子核一樣。

  但因為質量的關系,它無法像重元素的原子核一樣提供巨量的強相互作用力束縛住它外部的四顆高能電子。

  不過H粒子的原子核想要像木星一樣增加重量來達到增重增加引力的效果是行不通的,就只能在原有的強相互作用力上打主意了。

  要么想辦法增強H粒子原子核的強核力,要么則引導和放大H粒子的強核力。

  這是目前韓元能想到的兩種解決辦法。

  但無論是哪一種,都需要大量的能量。

  對原子核動手術,難度可比對人體做手術大多了,而且消耗的能量,可以說是海量的。

  就拿他腳底的零號大型強粒子對撞機來說,僅僅是對其研究,將原子核碾碎,撞碎,每一次啟動需要的能量度足夠一家三口用上五百萬次輪回的。

  而這還僅僅只是最為膚淺的研究。

  當然,如果等未來人類掌握了物理規律、數學規律之類的東西,能夠洞徹原子的秘密,能夠以最小的力量來修改這些東西的話,那這些的確不是事。

  但撒哈拉之眼基地的主人擁有的科技程度達到這種地步的概率,在韓元看來可能性不大可能。

  如果要給個評級的話,撒哈拉之眼基地遺址的這個前任宿主在他的判斷中大概在二級文明左右。

  大概率超出了二級文明,能達到二點五級到三級之間。

  這個判斷是他根據H粒子的原子核和強相互作用力被改動最新做出的判斷。

  至于實際上是不是這種級別,韓元其實心里也沒底。

  他做出這個判斷,是因為修改粒子的原子核和強相互作用力最低需要的理論科技等級來定的。

  事實上對方擁有的科技程度可能會更高。

  實際上,撒哈拉之眼這個基地遺址的前任宿主,是他目前所見過的最高科技了。

  無論是模擬空間中的泰山基地,亦或者是現實中的神農架遺址,甚至是遠在十一光年之外的格利澤星系的外星文明。

  至少從目前的觀測和判斷中來看,都比不上撒哈拉之眼遺址的這個。

  光是一手隔離水和空氣,并且能夠讓人自由進出且不影響的隔離技術,就足以傲視群雄了。

  哪怕是韓元,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什么好的、合理的思路能做到這一點。

  更別提后面的能源石、保持生物的活性艙了,這些東西在韓元看來,其實都是為了星際旅行而做準備的。

  而且有關撒哈拉之眼基地的宿主研究生物技術,他也有一點大膽的推測。

  這可能是在研究如何讓人體使用太空或者其他惡劣環境。

  畢竟人體或者說碳基生物實在太過脆弱,很難適應大范圍環境的變化。

  但相對而言,碳基生命的適應力又極強,地球從遠古到現在,經歷了無數天災和環境變化,生命都適應過來,只不過自然進化需要的時間海量而已,這足以證明碳基生命的潛力。

  所以人為的操控生物基因改變,讓其擁有更強的適應能力的確是一條路。

  只不過這條路有些危險。

  畢竟是在基因這種生命的‘核心’上動刀子,一不小心就直接基因奔潰了。

  這玩意,沒有成熟的技術,誰敢朝自己身上砸。

  反正韓元是不敢的。

  特殊的粒子結構,讓韓元意識到這塊能源石具有巨大的研究價值。

  不僅僅是他,蹲守在直播間里面的各國專家更是眼饞的不要不要的。

  且不說這種全新的粒子結構了,光是這玩意是中全新的能源就足以讓人瘋狂了。

  哪怕可控核聚變已經出現,各國對于能源的需求依舊存在。

  可控核聚變雖然被譽為人類的終極能源,但它也并不是無敵的。

  一代DT可控核聚變的限制依然有不少,無論是稀缺的鋰金屬還是氚材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DT可控核聚變。

  除非人類走出地球,能夠采集到其他星球上的材料,否則以目前的情況來說,地球上的鋰金屬僅能支持人類使用7080年的時間。

  韓元在直播間里面可能不知道,但稍有心關注金屬材料市場的人就知道如今的鋰金屬已經有多么昂貴了。

  用于制造鋰電池的碳酸鋰,從2020年的5萬每噸,到萬每噸,短短八年的時間,飆升了36倍。

  而同時期的銀價,從年,也不過是400萬每噸漲到了不到450萬每噸。

  以前一噸銀可以換來八十噸鋰,現在只能換來兩噸多。

  憑借著這股東風,鋰直接從原來的賤金屬要身一變變成貴金屬。

  以前打仗在中亞為了石油,現在打仗在非洲為了鋰礦。

  意識到能源石的巨大價值后,韓元開始了對收集到的數據展開詳細的研究,以及利用順帶拆過來的設備研究如何將能源石中的能源大規模的導出及儲備等。

  一塊類似于電池一般的人造能源石,必然不大可能是一次性的用品。

  而且就算是一次性的用品,也要能在第一次使用前儲備進大量的能源才行,他可不相信這玩意是天然的。

  如果是利用某種反應生成輻射能的話,那也有機會找到制造這種能源石的基礎材料。

  相比較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這種能源石更適合戰甲、小型飛行器之類的設備。

  畢竟小型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再怎么小型化,其體積也不會小到哪里去。

  那種小到只有一個巴掌大小,只有一個人大小的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反正他是弄不出來的。

  就拿目前還在建設的宇宙飛船來說,上面小型化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配套的供電設備差不多占據了五十平米左右的地方。

  當然,如果要做小,還能更小一些,宇宙飛船上的這個,是為了保證供能而視情況調整的。

  理論上來說,一代的小型化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能縮小到十平米左右。

  但即便是十平米,那差不多也有一間普通的臥室大小了。

  這種大小的聚變堆,并不怎么適合機甲、戰甲、小型飛行器這些東西。

  相反,能源石這種東西,大小只不過成年男子小臂左右,哪怕是臺電動車,都能放下去。

  相對比它能提供的能量,簡直可以說是用原子彈來供能了。

  “主人,能源石的H粒子的能譜數據圖和釋能圖譜出來了哦,現在發給你嗎?”

  實驗室中,小零的聲音響起,正在擺弄著從撒哈拉之眼基地中帶出來的設備的韓元頭也沒抬的就讓傳過來了。

  很快,安裝在實驗室各個角落中方便工作用的無幕布平面投影儀便亮了起來。

  一塊虛擬投影出現在韓元眼前,上面展示的數據正是小零傳遞過來的能譜數據圖和釋能圖譜。

  這兩東西一個是H粒子正常的能譜波動表現,另一個則是它在接觸釋能設備時會有的表現。

  為了能準確的記錄這兩種數據,韓元可廢了不少的心思。

  特別是釋能圖譜,H粒子只有在接觸釋能設備,也就是撒哈拉之眼基地中使用能源石的設備時才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時生成釋能表現。

  而這種釋能設備,他手上可沒有,暫時也彷造不出來,只能在從撒哈拉之眼基地中帶出來的設備上進行改造。

  但要改造一種使用能源完全不同的設備,難度可想而知。

  “這個數據,挺有意思的,原來H粒子的釋能波動是這樣的。”

  實驗室中,韓元翻閱著虛擬投影上的數據,目光落在了釋能圖譜中的一副能譜圖上。

  從這幅能譜圖可以看出能源石雖然是一種全新的能源,且輻射方式從未見過,但可以確定的是,通過H粒子釋放出來的輻射還是遵循輻射原理的。

它從輻射源,也就是能源石向外所有方向進行直線放射,而且不管怎么施加磁場或者作用力都不再返回場源的  其釋能結構和機制,和電池有點像。

  正常情況,或者說沒有安置在釋能設備內的時候,它雖然同樣會釋放一些能量,但釋放出來的輻射和能量相當弱,甚至弱到你直接用手接觸把玩它都沒什么問題的程度。

  但如果將其安置在釋能設備里面的話,它是可以根據釋能設備調節輸出功率的。

  妥妥的黑科技,微小型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

  最關鍵的是,通過對釋能圖譜數據的研究,韓元找到了H粒子以及這種能源石輻射做功的方式。

  首先是能源石在釋能設備的引導下有序的釋放出H粒子,這些H粒子在進入釋能設備后,會接觸到布置在釋能設備里面的一種特殊材料。

  在接觸這種特殊材料的瞬間,先是H粒子外沿的四顆高能電子被剝離,同時高能電子上攜帶的能量會被吸收。

  這是第一波的能量供應源。

  第二波則是來自H粒子的原子核,這才是主體的能源供應點,這些原子核在高能電子被剝離后會釋放出第二波韓元沒有觀察到來源的能量。

  這部分暫時沒有找到具體來源的能量占據了總體能量的十分之四左右,數額相當龐大。

  第三波能量則是H粒子的原子核在接觸到特殊材料時,會產生聚變反應,會釋放出占據整體一半以上的能量。

  這里同樣是韓元沒看懂的地方。

  可控核聚變他懂,在當前的人類中,可以說沒有比他更懂了。

  但這種在‘黑箱’中進行的核聚變反應,韓元還真沒搞懂它的機制。

  這種機制,似乎違反了他學習過的可控核聚變的知識,但又的確發生了。

  如果要他評價一下,這玩意似乎和傳說中的‘冷聚變’有點相像。

  冷聚變又叫做‘冷核融合’,是指理論上在接近常溫常壓和相對簡單的設備條件下發生的核聚變反應。

  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低能量核反應”。

  這玩意是設想,但也不完全是。

  在1989年的時候,馬丁·弗來斯曼和斯坦利·龐斯兩位科學家宣布他們能夠實現冷核聚變反應,并給出了測試結果,這一轟動性的言論雖然被證實是數據偽造。

  但在隨后不到十年的時間里,楓葉國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科學家用一個小型鋰鉭鐵礦晶體和一個氫氣填充廳實現了冷聚變。

  通過加熱晶體,從30華氏度到45華氏度,并以一條通有10萬伏電場的金屬絲橫跨晶體,以加速生成的電荷時。

  在提前校訂好的某一點上,氫原子碰撞聚變成了氦原子。

  這可以說是冷聚變。

  只不過這種冷聚變就和他還沒有將可控核聚變技術直播出來前,各國各組織對可控核聚變的研究一樣,輸出功率遠遠低于可用能源的范疇。

  但現在,透過釋能圖譜數據,韓元真實的觀察到了H粒子進行了聚變,生成了大量的能量。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