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零九章宇宙航行的安全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一臺粒子對撞機的重點結構部位有很多,比如狹長的粒子加速管道,比如觀測裝置了。

  前者是粒子加速的基礎,后者是數據的記錄。

  畢竟對撞機就是為了觀測高能粒子在碰撞時會發生什么而設計制造出來的,缺少了這兩個東西,要不就是你的設備無法正常運行,要不就是你收集不到數據。

  除此之外,冷卻系統之類的東西,雖然必要的,但沒有的話,也不是不能運行。

  當然,缺少了冷卻系統,需要花費更多的能量去推動粒子,并且因為溫度的原因,收集到的數據會有很大的偏差。

  花費了一些時間,將中超環面儀器和緊湊渺子線圈、夸克粒子偵測器、截面彈性散射偵測器.....這些對撞機里面的探測器講解了一下后,韓元收起了投影畫面,轉而將對撞機的設計圖、制造圖、施工圖等相關資料信息發送給了小零。

  小零會讀取這些數據信息,并計算出每一項施工需要多少X1型工業機器人,需要多少時間,有多少項目可以同時開工等各種數據。

  等待了一些時間后,小零的聲音在工作間內響起。

  “主人,根據當前數據資料進行計算,按照基地當前已有的各種設備”,完成零號強粒子對撞機的施工最短需要的三百三十二天。”

  “如果按照最短施工期來進行計算,完成零號強粒子對撞機的施工需要129天。”

  “共計需要動用X1型工業機器人1292臺,需要大型挖掘設備、運載設備、起控設備等各項設備432臺”

  “當前基地中缺少大型挖掘設備41臺,缺少運載設備16臺,缺少”

  小零的聲音在工作室內響起,將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各項施工周期,需要的相關材料和設備全都羅列了出來。

  直播間里面的觀眾聽著小零的匯報,驚嘆不已。

  厲害了,我的小零,各種數據都列出來了。

  同時動用1300臺機器人進行施工,簡直牛逼炸了。

  有一個人工智能就是方便,你只要將設計圖一丟,準備好原材料,其他的什么都不用你管。

  什么時候我們國家也能弄一個小零或者小七出來?這樣給長城貼瓷磚,給珠峰裝電梯,舀干渤海修居民樓的世界級工程都能啟動了。

  小零能控制這么多的機器人?人工智能這么強大的嗎?

  控制是肯定可以控制的,一千多臺機器人而已,你也太小看人工智能了,但X1型工業機器人不同,每一臺里面都有自己獨立的智能核心,你只要分配好工作任務,它們自己就能獨立完成,甚至需要什么材料,工具都能自己計算。

  這么厲害!

  你以為呢?這個主播弄出來當做勞動力的機器人,會是什么垃圾?

  我家里的工廠已經開始用這種機器人代替人工了,除了購買機器人的錢和電費,比人好用多了,可以二十四小時不停工作,生產力對比以前翻了十倍都不止。

  翻十倍,這也太夸張了吧?

  夸張?不不不,這一點都不夸張,人需要吃飯喝水休息,每天真正工作的時間頂天了三四個小時,但機器人可以二十四小時不停工作,而且都是全神貫注的那種,稍稍想想就知道了。

  看著直播間里面網友的彈幕,聽著小零的計算匯報,韓元不假思索的下達指令。

  “采用修建時間最短的方案,有缺少的設備用大型3D打印工廠打印出來,原料不夠可以和我說。”

  沒有任何其他的想法,韓元直接選擇了修建時間最短的方案。

  物理基礎任務可不是光修建一座大型強粒子對撞機就夠了的,還要求他進行10Tev能級以上的粒子碰撞實驗。

  而每一次的高能粒子碰撞實驗,需要的準備時間都在一個月左右,各種材料的準備,設備的檢查等等都是相當繁瑣的工作。

  更關鍵的是,韓元還寄希望于能借助這臺大型強粒子對撞機找出來可應用于超光速飛行技術上的強·引力子。

  這需要的時間就更是一個未知數了,誰也不知道強·引力子到底是哪一能級的碰撞產物,一個個的去實驗無異于海底撈針。

  但目前來說,除了一個一個能級的去實驗,去搜尋,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所以之前韓元才想借助歐洲原子能實驗室LHC機構來幫他排除一些能級,加快一些尋找進度。

  雖然目前他還用不少超光速飛行技術,但這項技術的價值,誰都清楚。

  這一次的任務是在母恒星系內探索,下一次的任務不出意外的話,就是離開太陽系了。

  而做不到超光速飛行或者利用時空洞進行遠距離跳躍的話,別說是廣闊無邊的星辰大海了,就是前往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系,走出太陽系都很難。

  所以無論如何,超光速飛行或者時空洞技術他都是要掌握的,不管是從系統那里獲取,還是他自己研究。

  將修建大型強粒子對撞機的事情交給小零后,韓元招呼了一下小七。

  “小七,格利澤1061星系,參宿四和創生之柱那些星體的照片拍攝的怎么樣了?有什么發現嗎?”

  自從零號外太空紅外望遠鏡上天,第一次傳遞回來照片就出現各種奇觀后,小七的主要工作一直都是負責這方面的。

  雖然外太空望遠鏡本身就攜帶智能數控系統,能夠自我調節儀器和鏡面的運轉,自動曝光需要的背景,但相對于小七來說,這點智能遠不夠看的。

  所以第一次拍攝后,一直都是由它負責操控外太空望遠鏡,拍攝之前了解到的各種景象。

  特別是格利澤1061星系中那顆紅矮星上的類戴森球結構,這是重中之重。

  這些天的時間過去,想來拍攝到的圖片不少了。

  此外,除了拍攝,小七也能迅速將拍攝到的照片合成出來,并且分析照片里面的數據信息,篩選重要數據。

  這是小零目前還做不到的,即便是兩者都是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之間也是有差距的。

  很快,小七的聲音便透過通訊器傳遞了過來。

  “主人,目前并沒有重大發現,格利澤1061星系紅矮星外的類戴森球結構并無異樣,依舊在正常圍繞紅矮星運行,沒有發現有什么物體從戴森球上離開。”

  “創生之柱的坍塌依舊在繼續,當前拍攝數據過少,無法準確分析完全坍縮時間,預估時間在一百七十萬年以后。”

  “參宿四從第一次拍攝到現在,總計發現碳閃次數八百六十七次,鈣聚變、鎂聚變等其余有擊穿星體外殼的閃爍次數總計一千三百六十三次。”

  “按照拍攝數據進行分析,參宿四將在三十九年后核心坍縮,開始超新星爆發活動。”

  “不過參宿四的超新星爆發對地球無威脅,按照計算,參宿四星極與地球的夾角為為百分之二十七點三四度,超新星爆發形成的伽馬射線暴無威脅,主人請放心。”

  小七的匯報和小零有些區別,小零在匯報的時候主要是將各種信息數據羅列出來供韓元自己判斷。

  而小七在匯報的時候,并不怎么關注過程數據,只是大體的描述了結果和一些重要信息。

  從兩者的匯報形式可以看出,小七和小零的底層邏輯是完全不同的。

  雖然目前無法判斷那種底層邏輯更優秀,但從匯報可以看出小七的智能度目前比小零要高不少。

  “小七,編寫一個自動拍攝和分析程序,保持對格利澤1061星系、參宿四這兩個地方的拍攝,你這邊我有其他的事情要交給你。”

  聽完小七的匯報后,韓元思索了三秒下達了安排指令。

  創生之柱沒必要再關注了,即便是里面正在誕生各種恒星,具有相當高的研究價值,但相對比即將爆發的參宿四和格利澤1061星系來說,重要性直接躺平。

  目前來說,留下外太空望遠鏡保持對后兩者的關注就行。

  至于小七,它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

  “收到,主人。”

  小七的聲音傳遞過來,但隨后又再次響起。

  “自動拍攝程序已完成編寫,自動分析程序已完成編寫,關鍵信息搜索設置完成”

  “主人,自動拍攝、分析程序已經部署完成。”

  一系列的程序編寫完成的聲音不斷在工作間內響起,不到十秒鐘,韓元交給它的任務就已經完成了。

  對于一個人工智能而言,將自己以前做過的事情編寫成程序簡直如呼吸一般簡單。

  各種代碼和源程序的編寫速度能快到超乎想象。

  “嗯,很好,接下來的你的工作是修建一個宇宙艦船的造船廠出來,相關的設計圖紙和建筑數據信息存儲在中央計算機里面,你調用就行。”

  韓元點了點頭,將建造宇宙飛船的船廠的任務交給了小七。

  不僅僅是這個,包括后續他乘坐的宇宙飛船,也會交給小七來制造。

  畢竟相對比來說,小零目前還沒有成熟,小七能計算和考慮到的事情更加完美。

  此外,還有探索太陽系的衛星,收集各個星球資料的事情,也都會交給這兩個人工智能。

  至于他自己,第二年的工作主要是研究‘護盾’和‘超·引力子’,以及想辦法觸發更多的額外任務,從系統哪里獲取到更多的知識信息和科技。

  這些事情比他親自去操控各種設備修建粒子加速器和宇宙飛船更重要。

  前者是可替代性工作,有小七和小零兩個人工智能可以主導,并非一定要他親自動手。

  而后者,除了韓元親自動手外,也沒其他的辦法了。

  人與人工智能最大的區別就在這里了,研究性和創造性的工作,是人工智能所不會的。

  哪怕是再強大,智能程度再高的人工智能,所能利用的,只不過是數據庫里面的信息,像人類一樣散發性憑空設想出物品是它做不到的。

  花費了一些時間,將修建大型強粒子對撞機和宇宙飛船相關的事情部署下去后,韓元坐在了工作間內,從抽屜中摸出了紙筆。

  盡管計算機設備已經部署在了整個基地中,隨便在哪里都可以通過投影儀和外設進行操控,但研究一樣東西的東西,他還是習慣使用傳統的紙筆來進行。

  特別是涉及到理論方面的,用筆在紙上繪寫數據,和在鍵盤上敲打處理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覺。

  “護盾”

  坐在人體工學椅上沉思了一會后,韓元在稿紙上寫下了兩個大字,繼而畫出來幾條線,對應著寫下幾個研究方向。

  分別是‘裝甲護盾’‘電磁護盾’‘偏轉護盾’‘等離子護盾’‘實體能量護盾’等。

  這些東西很好理解,從字面意義上就可以大致的看出來。

  他之所以研究護盾,是為了接下來的宇宙航行做準備的。

  且不說在太陽系外航行時會遇到的各種危機,光是這次的外太空探索任務,他駕駛宇宙飛船前往月球或火星時就有可能遭遇到各種問題。

  宇宙真空其實并不是真正的真空,并不是什么都沒有的那種。

  外太空和地球一樣,布滿了各種隕石、星際塵埃等東西。

  這些物體對于高速飛行的宇宙飛船來說在一定程度上是致命的。

  韓元可不想駕駛著宇宙飛船在外太空的時候撞到了某顆小行星或者隕石。

  那后果比飛機撞上鳥群嚴重多了。

  飛機還有迫降在地球上的可能,但是外太空,你能迫降到哪里去?

  就算是運氣好,你迫降在了火星上,單槍匹馬的,沒有任何支援和補給,你又能在火星上生存多久?

  當然,對于韓元來說,只要能迫降成功,他大概率是能在任何一個環境不極端的類型行星上生存下去的。

  畢竟他手里有系統,可以通過科技積分兌換出大量的物資來保障自己的生存。

  但可以生存不代表他會去冒這個險。

  所以為宇宙飛船設計一個護盾,保障飛船的安全,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只不過現在韓元考慮的是該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保障宇宙飛船的安全。

  1秒:m.bxwx.tv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