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七十五章:衛星發射軌道的計算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短短五分鐘的時間,一個栩栩如生,色彩豐富的動漫人物模型便被打印出來了。

  當動漫人物模型被3D打印設備送出來,被韓元拿在手上的栩栩如生的像眾人展示的時候,直播間里面的就熱鬧了。

  啊!我死了!居然我老婆!

  ( ̄3 ̄)雷姆雷姆!我家的蕾姆!

  哪有蕾姆哪就有我,蕾姆天下第一,蕾姆賽高!蕾姆是我的!

  好精致的手辦,雖然不大,但顏色紋路的都挺清晰的。

  主播主播,我想要櫻島麻衣,“人活著就是為了櫻島麻衣”!

  吸溜吸溜,我想要一臺主播的打印機,這樣一來,我就可以批量生產各種老婆了!

  這個厲害了,這個真的厲害了!要是有一比一等身的手辦那就更厲害了。

  這類3D打印機某寶有賣嗎?我好想買一臺啊!

  手辦生產商:絕不能讓這玩意在現實中出現!

  彈幕一片嘩啦,韓元檢查了一下打印出來的動漫模型,看起來相當精致,甚至比他以前收藏的兩個五位數的手辦看起來還要精致不少。

  無論是從人物形態還是姿勢,亦或者手感來說都相當完美。

  若要說有什么缺陷的話,配色方面沒有現實中的手辦那么好。

  這個跟使用的材料顏色有關系,顏色達不到,打印出來的模型自然就比不上現實中的精致手辦了。

  不過他也不注重這個,他觀察的是打印材料加工后的細密程度、有無裂紋、手感等方面東西。

  顏色這種東西一般情況下韓元并不關心,除非是制造鏡面一類的東西,否則平常只要實用就行。

  就像他制造的大部分設備都沒有給上漆上顏色一樣,美觀這種東西,在他這里比不過實用。

  仔細的檢查了一下手中的模型后,確認外表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后,韓元抽出了隨身攜帶的一把小刀。

  這種由高碳鉻鋼制成的刀具相當鋒利,由具有一定柔性的EVA樹脂打印的動漫模型根本就扛不住,一刀下去,直接變成了兩節,而直播間里面瞬間就爆了。

  主播!你不能這樣對我老婆!

  老婆是用來愛惜的,不是用來嘎啦的!

  嗚嗚嗚嗚,我的老婆,我的老婆,你死的好慘!

  真·人首分離!

  我突然發現,主播對蕾姆都這么絕情,他是不是喜歡男的啊?要不然怎么可能六年了,都沒有女朋友!

  樓上真相了!絕壁是的。

  知男而上?

  勇敢主播!不怕困難。

  看到這些彈幕,韓元嘴角再次一抽,這群沙雕網友,沒救了,若是讓他們知道真正的虛擬頭盔可能很快就要出來了,到時候他們能在精神世界中面對面自己的老婆會怎么樣?

  為所欲為?

  韓元想了想,覺得有必要在虛擬世界里面加點東西制止他們為所欲為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從這個動漫模型的橫切面來說,這次的打印是相當成功的。

  橫切面的EVA樹脂材料相當細膩,看不到任何氣泡,也看不到什么褶皺。

  這表示在層疊添加打印的過程中,EVA樹脂相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了。

  最關鍵是的,不同顏色的EVA樹脂還并沒有互相干擾串色,和泰山基地中那些用金屬繪制的動漫人物一樣,顏色與顏色之間色彩分明清晰,有明顯的界限和過度。

  意味著無論是打印技術、打印尺度、還是打印材料都很優秀,保持的相當好。

  檢查了一番手中的動漫模型,韓元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后加被切成了兩半的蕾姆丟進了垃圾桶,帶著其他剛打印出來的手辦走出來了3D打印工廠。

  “大型3D打印工廠差不多就是這樣了,這里大概還有半個月左右能徹底完工并完全投入使用。”

  “等待3D打印工廠投入使用后,無論是X1型工業機器人還是其他的各種設備生產制造都能方便很多。”

  “當然,目前這所3D打印工廠也并不是萬能的,比如納米級高精度的芯片、材料混型的鋰硫電池這類物品就無法打印。”

  “什么時候能打印這些東西,能做到低納米級打印,那才叫做真正的3D打印,那就是只要有合適的材料,萬物皆可打印。”

  回首望了一下狹長而又龐大的3D打印工廠,韓元有些感嘆的說道:

  從直播到現在,六年多的時間,他終于可以不用再缺少勞動力。

  不過以后的任務,大概會越來越難吧?

  韓元想著,從這次的外太空探索任務其實就能看出來,勞動力的關鍵問題被解決了,這次安排給他的任務其實就已經開始脫離這方面的東西了。

  無論是主任務還是支鏈任務,其對勞動力的要求的相比較之前的任務來說,比重是降低了的。

  比如遙望星空、星系資料收集這類任務,要想完成的話并不難,太空望遠鏡衛星就能搞定。

  前者如果不為了額外獎勵的話,造個劣質點的望遠鏡,對他來說即便是只有一個人沒有機器人的情況下頂多也就是兩三個月的事情。

  以后的任務,會偏向哪一方面呢?

  韓元思索著,試圖分析出下一次任務的偏向。

  畢竟如果能分析對的話,有了準備肯定會容易不少。

  只是很可惜的是,截止到目前位置,他算是蒙對了的,只有一個二級任務。

  那一次帶給他的收獲也不小,碳基集成電路板制備信息就是從那次任務中獲取到的。

  里面不僅包含有碳基芯片制備信息,還有石墨烯、碳化硅等各種碳基材料的制備信息。

  這些東西在后面都是常用材料。

  搖了搖頭,韓元從臆想中回過神來。

  回到工作間,他開始安排后面的工作。

  如今能做的工作,可控核聚變園區的建造、紅外光太空望遠鏡的制造、大型3D打印工廠的建造都正在進行。

  這三項工作已經將三百臺X1型工業機器人消耗殆盡了。

  在大型3D打印工廠沒有投入生產前,他手上已經沒有工業機器人可以使用了。

  想了想,韓元將目標鎖定在了衛星軌道計算上。

  不僅僅是紅外光太空望遠鏡發射時的軌道,還有星系資料收集支鏈任務各個衛星以及俯瞰地球支鏈任務需要的飛行軌道。

  特別是最后一個。

  俯瞰地球支鏈任務是要求他親自前往一顆其他星球,并于其他星球上俯視地球且留下照片的。

  這個可馬虎不得,一旦出現點問題,到時候坑的就是自己的命了。

  將帶回來的動漫模型丟一邊后,韓元便坐在了工作室中通過紙筆和中央計算機來計算發射軌道。

  目前來說這項工作還只能由他一個人來完成,無論是小七還是沒成型的‘小零’,都沒有相關的模塊。

  頂多就是通過中央計算機來輔助一下,做一些數據驗證方面的工作。

  雖然衛星的發射軌道計算對于他來說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一件比較枯燥的事情,也是直播間里面的觀眾,無論是普通觀眾還是各國專家都不怎么喜歡看的一件事。

  畢竟從1957年老大哥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到現在,各國加起來超天上扔的衛星沒有萬顆也有大幾千顆了。

  以前的馬斯拉的星鏈計劃還試圖超天上砸幾萬顆衛星呢,只不過后面大家一看這苗頭不太對就給趕緊改規則了。

  如果單純的超天上發射一顆衛星,需要考慮的東西并不多,一個是送它上去并入軌,另一個則是保證它能正常的掛在天上就行了。

  如果是放到現實中的話,需要考慮計算的東西會比較多。

  因為如今的天上已經掛了很多各種各樣的衛星了,你在發射的時候還需要考慮這些衛星的運行軌道,空窗期等條件。

  但放到模擬空間里面,韓元就不需要考慮這么多了。

  他發射上去的衛星到現在也才幾百顆而已,而且運行的軌道數據都有實時更新存儲的。

  他需要的考慮的,是太陽系內其他星球對衛星的影響。

  畢竟每個星球的引力的大小、范圍這些數據都是不同的,那些發射去觀察其他星球的衛星,都需要考慮這一點。

  太近,會被引力拉下去。

  太遠,則拍攝到的照片、錄像等信息數據又不夠清晰完美。

  這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無論是對于韓元來說,還是對于現實中的各國來說都比較難。

  就目前而言,各國發射上天的衛星都是圍繞地球轉的,繞太陽系其他行星進行環繞飛行的人造衛星并不多,屈指可數。

  數量多一點的,也就是探測火星的了。

  當然,這里說的是那種能維持超過三個月或者半年時間以上的。

  短時間內,只要衛星本身攜帶的燃料沒有被消耗完,就可以不斷的修正自己的運行軌道,這并不難。

  難的是保持長時間運行,就像圍繞地球飛行的衛星一樣。

  模擬空間內,折騰了近二十天的時間,韓元完成了一部分衛星軌道的數據計算。

  而為了確保發射到其他星球的衛星能精準圍繞其他行星收集數據,他還專門返回了一趟現實,收集了太陽系內包括太陽、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可以排的上號的小行星等星體的各種信息數據。

  既然要做,那就做的好一點,有額外獎勵的時候能多從系統哪里弄點獎勵是最好的選擇。

  完成一個衛星發射軌道的數據計算后,韓元停下了手中紙筆,收起了資料,并讓小零將其記錄到中央計算機里面保存起來。

  倒不是他不想繼續算下去了,而是3D打印工廠已經完成了所有打印設備的安裝,他需要去接著處理這個了。

  相比較之下,盡快的開始X1型工業機器人的生產,比計算完衛星發射和軌道數據更加重要。

  工作室內,韓元從桌前站了起來,伸了個懶腰,頓時身上骨節噼里啪啦的一陣響。

  他坐的時間太久了,這二十天以來,幾乎每天都要坐上十五個小時。

  也就是他身體素質過硬。換做是普通人過來,早就腰椎盤凸出都給坐出來了。

  直播間里面殘余的一些觀眾看到他放下紙筆起身,頓時狂喜。

  臥槽,主播你終于舍得離開你那張破桌子了?

  二十天,整整二十天,你知道這二十天我是怎么過來的嗎?

  還不是你們學歷低垃圾看不懂,不像我,我可是985的博士,照樣也看不懂。

  抱歉,我四十米的大刀收不住了,厚葬了吧。這是友軍。

  勞子衛星軌道數據終于算完了嗎?接下來干什么?主播?

  話說二十天過去了,主播你的可控核聚變園區造完了嗎?什么時候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才能發電啊?

  那個估計還早,現在才造的是建筑,核心的反應堆都還沒開始制造呢。

  “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發電的話,還需要一段時間,現在反應堆廠房正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需要的時間大概還有一周左右。”

  看了眼彈幕,韓元接著道:“至于接下來的時間,暫時不計算衛星軌道數據了,大型3D打印工廠完成了,我現在需要去完成它的整體調試,然后開啟X1型工業機器人的生產。”

  沖沖沖!只要不計算數據什么都好說!

  好耶,3D打印工廠完成了,機器人大軍就該出來了,人工智能叛變也馬上就到了!

  好家伙,真要出現了就芭比q了。

  哈哈哈哈,主播這是要拿生命給我們演繹人工智能的危險嗎?

  別鬧,我還想多看幾年,那么早就完結,坑爹呢。

  曲率引擎都沒有出現,怎么能夠停滯不前!

  不,是人類都還沒有進化成光!怎么就能夠停止不前!

  看著彈幕,韓元笑了笑,道:“X1型工業機器人的生產制造并不是重點,重點是后面的紅外光太空望遠鏡的發射上天,以及相關發射工具的制造。”

  “這其中就有上次說過的飛船引擎,以及可控核聚變小型化等相關的技術。”

  1秒:m.bxwx.tv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