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六十章:再次測試腦電波生物感應器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映入所有觀眾眼中的,是一座占據了整個園區近五分之一龐大面積,占地達到了近兩萬平方米的超級建筑。

  在整個可控核聚變園區內,這一棟建筑是率先動工的,修建了差不多半個月了。在之前基地的基礎建筑重建一段時間后,就有一些空余出來的工業機器人在修筑這個了。

  只不過半個月的時間過去,這座核心建筑的主體都還沒有建成。

  不過僅僅是半成品,這座核心建筑的高度就達到了二十米。

  以至于直播的時候,站在這個龐大大物面前的韓元和直播間里面的觀眾只能抬頭仰望,才能看到它的頂部。

  不過高度和它長寬來比,并不算什么。

  這個占地達到了近兩萬平方米的超級建筑,占據的土地是一個標準的正方形,長寬均達到了驚人的一百米。

  以至于如果從一定距離的高空上看去,就像一個盒子一樣。

  臥槽,這個好大!

  這干啥用的,怎么這么大,高度都快是之前建筑好幾倍了。

  核心區域的建筑,應該是用來裝核聚變反應堆的。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可控核聚變反應堆需要的占地面積并不大吧?

  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ITER,托卡馬克裝置占地面積足足有42公頃,對比之下,主播這個已經很小了。

  樓上的你這個數據早就過時了,42公頃,那是剛開始實驗的時候,經過幾十年的擴建,現在人家占地已經達到了180公頃。

  這是所有設備,各種建筑的總面積,當然,實際上的托卡馬克裝置也不小,是一個重達2.3萬噸,近30米高的龐大家伙。

  難怪主播得準備一個這樣的超級建筑來存放可控核聚變裝置,原來那么大啊。

  那是托卡馬克裝置的,主播建造可控核聚變反應堆肯定用的不是托卡馬克。

  對了,可控核聚變不是有很多條路線嗎?什么托卡馬克,什么仿星器,主播用的那種技術啊?

  不知道,好像這個還真沒說過。

  仿星器吧,仿星器應該是最有希望的,而且也是穩定系數最高的。

  磁約束路線的穩定系數才是最高的,比仿星器高多了,只是可惜磁約束目前還無法約束不帶電的中子。

  看到龐大的核心建筑,直播間里面也是討論不斷。

  而隨著討論,話題也跳轉到韓元使用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到底是哪一條路線上,紛紛詢問起來。

  韓元看了眼彈幕,回道:“眼前的這一棟建筑的確是核心區域的反應堆廠房,是用于存放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建筑。”

  “至于我使用的可控核聚變技術是哪條路線,它其實并不在傳統的托卡馬克、仿星器、磁約束這些線路中。”

  “這次使用的可控核聚變技術,是在仿星器上路線上結合了磁約束技術而誕生的,算是一個復合體。”

  “主要是針對仿星器的一些結構做了一定的改進,保證了它的長久運行。”

  “至于那些方面的改變,在后面我會講的。”

  簡單的解釋了一下使用的可控核聚變路線后,韓元進入了這座正在建造的反應堆廠房。

  從外面來看,反應堆廠房是一座占地面積達到了兩萬平方米的超級建筑。

  但進入里面后才能看到這兩萬平方米的超級建筑宛如一個九宮格一樣被初步劃分好了。

  當然,這只是他眼中的結構。

  實際上,在觀眾的眼中,這兩萬平方米的超級建筑里面絕大部分都還是中空的,只有互相連接的寥寥幾堵墻和一些高聳的混凝土柱。

  除此之外,這棟超級建筑里面還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材料和施工用的設備。

  別說是一個普通的人了,就是一臺挖掘機,在這個廣闊的空間中都顯得相當渺小。

  這座反應堆廠房,是整座可控核聚變園區建設最早的建筑,但卻是建設進度最慢的建筑。

  從開建到現在,半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呈現在眼前的,依然還只是一個墻體都沒有完成的半成品。

  甚至半成品都算不上。

  畢竟以一棟建筑的標準來說,所謂的半成品不說裝修,好歹得封頂是不。

  不過這和反應堆廠房的復雜結構有關系。

  和其他建筑不同,反應堆廠房是用來存放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所以安全性和防護一定要做到位。

  盡管可控核聚變被認為是清潔能源沒有輻射,但必不可免的是DT可控核聚變還是會釋放中子輻射的。

  除了中子輻射問題外,更關鍵的是得給這座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建造一些預防核爆問題的結構。

  比如能源輸入切斷系統、比如水凝冷卻系統、比如核聚變反應堆強行停止系統等等。

  這些裝置的存在的目的就是應對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在運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意外。

  而為了布置這樣的系統,這座反應堆廠房有著有史以來最復雜的結構。

  不僅僅是地面,更是地底。

  按照圖紙,X1型工業機器人將反應堆廠房下挖出來了近二十米的地基。

  這可不是修建高樓大廈那種像打井一樣打圓柱地基樁,而是幾乎將這兩萬平米的土地向下整體挖了近二十米。

  工程量之巨大,簡直可怕,挖出來的泥土可以說都不知道該往哪里堆放。

  地基的修建,才是導致反應堆廠房進度遠落后于其他建筑的主要原因。

  進入反應堆廠房,韓元找到進入地底部分的通道,進入了地底部分。

  相比較外墻都還沒有完工的地面部分,地底部分的建筑基本已經完成了整體的建造。

  帶著拍攝裝置,韓元行走在如同地下車庫一般的地下空間中。

  除了需要的各種儀器設備還沒有運送進來外,地底部分的建筑已經完成了一部分水、電、空氣循環等各種基礎設施的布置,剩下的部分也正在構建中。

  再加上散落在各處忙碌著的X1型工業機器人,走在里面并不覺得很沉悶。

  相反,面對著足足三四個足球場面積大小的地底空間,看著零散分布在各地的工業機器人,反而有一種空曠的感覺。

  韓元四處檢查了一下施工情況,一邊走一邊解釋:“這里是反應堆廠房的地底部分。”

  “深度在二十米,總體被分成兩部分。”

  “上半部分負一層占據空間高度在九點三米,也就是我現在所在的地方。”

  “這一層空間主要是為核聚變反應堆服務的,冷卻系統、慢化系統、屏蔽系統和輻射監測系統都會布置在這一層。”

  “當然,現在這里還沒有完成施工,所以顯得比較空曠。”

  說著,韓元又帶著觀眾來到了負二層。

  相比較負一層,負二層就基本完善了,負二層整體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由液態浮力系統大型防震結構組成的避震系統。

  目的是防止地震、火山爆發等因素對反應堆造成影響。

  這處基地建立在一條地脈火山的基礎上,不遠處二十多公里的地方還有一座火山來著。

  所以會有火山噴發,地震等風險。

  韓元可沒忘記這里以前發生過一場地震,雖然級別的不是很大,但也足以對可控核聚變反應堆造成影響了。

  至于第二部分則是一層防護層。

  防護層沒法下去看,因為它本身是一層超厚的高強度防應力混凝土結。

  這一層混凝土結構的厚度達到了足足驚人的三米,堪比一層樓,里面還有著數層超強度鋼結構。

  或者說,不止底下,其實整座反應堆廠房都在這樣的一層混凝土結構的包裹下。

  只是地面的沒有地底的這么厚。

  畢竟地底的混凝土結構還要支撐整座廠房的重量,防止出現塌陷、掉落等問題。

  這樣的一層混凝土結構,是整座反應堆廠房的第一道安全保障。

  按照目前人類對于地震的級別劃分,它能抗住十級地震而不會出現墻體倒塌。

  即便是核聚變反應堆出現了最危險的爆炸問題,也不會將其擊穿。

  倒不是說核聚變彈的威力無法對其造成破壞,混凝土結構強度再高,也很難抗衡大當量核武器的破壞。

  而是核聚變反應堆和核彈不是一個級別的。

  短時間內在核聚變反應堆內反應的原材料數量是遠低于制造氫彈的。

  所以即便是反應堆爆炸了,其威力也無法擊穿混凝土結構,從而對外面的其他建筑造成破壞,造成核泄漏事件。

  檢查了一下可控核聚變園區的施工情況,韓元騎著小電驢回到了工作間。

  眨眼間,時間又過去了十來天。

  而可控核聚變重點技術的講解也維持了十天左右的時間。

  在將涉及到重點部分的知識信息講完后,韓元收起了前任宿主留給他的數據存儲器,找了個時間下播返回了現實。

  從開播到現在,差不多已經過去了接近兩個月了,是時候去接收‘人體主動神經信息庫’了。

  國家神經調控協同創新聯盟許諾完成人體主動神經信息庫的時間是四十五天。

  不過韓元為了穩妥一點,所以選擇了接近兩個月才返回。

  從模擬空間回到現實,打開手機,一堆各種各樣的信息彈了出來。

  韓元瀏覽了一下,在這些雜亂的信息中找到了元初實驗室的信息。

  ‘人體主動神經信息庫’已經完成了,完成的時間還挺早的,沒用四十五天,僅僅用了四十天的時間就完成了。

  當時元初實驗室的主管周文博還給他發過消息,打過電話,只不過那時候他在模擬空間里面,并沒與收到。

  看到這個消息,韓元立刻動身前往元初實驗室。

  為了保密,已經完成編譯的‘人體主動神經信息庫’并沒有通過郵件、文件傳輸工具等軟件傳遞給他。

  而是放在一個U盤里面,在元初實驗室手上,等著他自己過去取。

  取到東西后,韓元來到了自己的秘密基地,輸入密碼,將U盤打開,取出來里面的信息庫,一邊瀏覽,一邊將其上傳到小型超級計算機里面。

  相關的準備工作在之前的任務間隙時就已經做好,‘人體主動神經信息庫’上傳到超級計算機里面后,韓元的手指在鍵盤飛速的跳躍著,做著最后的程序調整。

  半個小時的時間過去,最后的調整做完,他又仔細的檢查確認了一遍,確認相關的代碼沒有什么問題后,取來了之前制造的腦電波信號讀取器,帶在了頭上。

  深呼吸一口冷氣,手指在頭盔上輕輕摁了一下,韓元閉上了眼睛。

  能否借助‘人體主動神經信息庫’將腦電波信號讀取器生成的雜質排出去,就看接下來的了。

  理論他已經反復確認過數次了,可以說是沒問題的,但實際上會怎么樣,誰都不知道。

  帶上腦電波信號感應器,韓元閉上了眼睛,在腦海中讀取著知識信息里面的東西。

  約莫十分鐘的時間過去,他睜開了眼,將頭上的腦電波信號讀取器取了下來。

  過去的這二十分鐘的時間,他一共讀取了兩道知識信息,速度比第一次讀取的時候還要快上一些。

  現在就看讀取出來的信息準確度如何了。

  想著,韓元伸手操控小型超級計算機打開了讀取出來的文件。

  銅鐵合金,是指以鐵金屬為主要合金元素的一類Cu合金。

  但當鐵金屬的質量分數超過5以后,Fe會發生偏析行為,從而導致合金性能降低。

  少量加入稀土可以細化銅鐵合金,銅和鐵的融化溫度相差非常大,銅的融化溫度為1089℃,純鐵融化溫度是1536℃,而且具有二者液相存在難混溶溫度區間。

  因此,控制鐵相分布良好的CFA銅鐵合金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和耐蝕性,結合了銅和鐵的優點。

  生成的文件打開,韓元屏住呼吸從上往下看去。

  目光劃過每一個文字,他仔細的確認著每一處地方的信息,查看整個文檔中是否還有人體主動神經發出的干擾數據。

  1秒:m.bxwx.tv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