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五十九章:建設可控核聚變反應堆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簡單的解答了一下有關聚變離子體湍流相關的問題后,韓元將投影切換回初始界面。

  “有關聚變離子體湍流的控制問題差不多就是這樣了。”

  “至于具體的一些細節,等到組裝制造的時候會直播的,到時候大家就能看到了。”

  頓了頓,韓元看向鏡頭,接著問道。

  “除了聚變離子體湍流相關的問題,還有什么其他方面的問題嗎?”

  聞言,直播間里面騷動了起來。

  當然騷動的并不是普通觀眾,而是蹲守在直播間里面的各國專家。

  韓元的話語,讓他們看到了機會。

  一個可以借這個機會詢問一些困難的問題,從而獲得這個主播的講解回答的機會。

  畢竟在之前的直播中,這個主播可以說是幾乎不回答專業問題的,反而那些普通網友的各種沙雕問題回答的不亦樂乎。

  心動不如心動,不止一個專家想到了這方面。

  很快,這些蹲在屏幕前的專家們紛紛開始打電話向上級匯報申請資金。

  但有些有自主權,行動力強的已經開始在彈幕上提問了。

  ‘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送出超級火箭100,主播能講講氚自持嗎?托卡馬克裝置能否做到氚自持?

  ‘nif國家點火設施項目’送出超級火箭100,可否麻煩主播講講激光點火多次反復內爆后會產生有可能損壞激光束的碎屑問題如何解決嗎?

  “桑迪亞國家實驗室(snl)’送出超級火箭100,請問基于磁化內襯慣性核聚變能否通過電擊制造磁場來約束和壓縮被激光加熱的等離子體?

  ‘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送出超級火箭100,能否麻煩主播講一講通過超導線圈產生的強磁場用來約束這些等離子氣體的仿星器該如何應對中子輻照嗎?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送出超級火箭100,請問主播,托卡馬克裝置該如何保持聚變等離子體柱的宏觀動態平衡?

  韓元的話說完沒多久,無數的超級火箭在屏幕上不斷升起。

  有關可控核聚變的問題隨著超火的流動在虛擬屏幕上停了片刻后劃過。

  看了眼虛擬屏幕上飄起的彈幕,韓元微微搖了搖頭,心中有些嘆息。

  他給出這個,其實本來是想給國內的一些可控核聚變研究機構或者其他部門一個解惑的機會的。

  但現在來看,滿屏幕的各種問題,滿屏幕的打賞火箭,沒有一家是來自國內的機構。

  ‘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是日耳曼國的核聚變研究機構。

  ‘nif國家點火設施項目’是米國的核聚變研究機構。

  “桑迪亞國家實驗室(snl)’同樣是米國的核聚變研究機構。

  幾乎所有送上禮物并附帶和核聚變有關問題的研究所或機構全都是國外的。

  看不到一家屬于華國自己的。

  或許可能是需要資金申請,或許是因為不重視,或許是一些其他的原因。

  但一分多鐘的時間過去了,沒有看到一條屬于華國的彈幕。

  無論是國家創建的也好,還是有資本性質在內的也好,一條都沒有。

  當然,在華國境內,大概也沒有資本公司去投資這玩意。

  畢竟可控核聚變就是個不知道要砸多少錢進入的天坑,是鋼化玻璃盒里面的大餅。

  這個大餅或許可以夠吃一輩子,但也有可能是看得見,吃不著。

  對比之下,還是房地產、游戲、明星、團購這些東西更香。

  無腦,幾乎不需要任何技術投入,即便是投資失敗了,也大概率有人買單。

  嘆了口氣,韓元開口道:“這些問題我不大可能都回答,隨便挑兩條吧。”

  說完,韓元從彈幕中的提問中挑選了兩個有關可控核聚變的問題。

  一個來自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的,有關托卡馬克裝置如何保持聚變等離子體柱的宏觀動態平衡。

  托卡馬克裝置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的核聚變反應裝置。

  這種裝置的結構就像一個汽車的內胎。

  在通電的時候,托卡馬克裝置的內部會產生巨大的螺旋形磁場,從而將其中的等離子體加熱到很高的溫度,以達到聚變的目的。

  這是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前老大哥的科學家弄出來東西。

  是二十世紀末時被認為最有希望能聚變成功的裝置,也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研究的對象。

  不過隨著時間的進入二十一世紀,研究托卡馬克裝置的物理學家們通過不斷的實驗隱隱的察覺這條可控核聚變的路似乎走不通了。

  因為通過實驗,物理學家們發現托卡馬克裝置有著幾個致命的缺點。

  其中如何保持聚變等離子體柱的宏觀動態平衡就是致命缺陷之一。

  其原因在于托卡馬克裝置的螺旋形磁場的束縛力。

  這種束縛力對于單個帶電離子來說具有相當不錯的約束。

  但對于保持著等離子柱或者等離子團的聚變離子來說,約束力就不是那么強了。

  載流的等離子柱或等離子團具因本身的排斥效應具有一定的向外擴張的能力。

  而這,如果不對齊加以平衡的話,這些等離子體會觸碰到器壁,從而對器壁造成巨大損傷。

  這對于托卡馬克裝置來說,無異于是一個致命的缺陷。

  而目前以人類的科技,對此并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

  對于這個問題,韓元并沒有詳細的答案,畢竟前任宿主留給他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并不是托卡馬克裝置。

  不過對于他來說,有完整的學習經歷,再加上自己腦海中知識,還是能對其做了一些自己理解的回答的。

  除了來自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和托卡馬克裝置相關的問題,另外一個韓元挑選的是來自日耳曼國的‘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問題。

  這家研究所的問題剛好覆蓋在后續需要講解的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關鍵點上。

  所以為了節省一點時間,他就挑了這個。

  針對‘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問題解答完,韓元就沒有再理會直播間里面的彈幕了,而是按照自己的節奏開始梳理有關可控核聚變技術相關的資料。

  至于其他研究所或者實驗室的問題,那只能說對不住了,他沒有那么多的時間陪你們一起玩耍替你們解決疑惑。

  自己慢慢的思考去吧,畢竟科學家也是需要思考的。

  針對可控核聚變技術的講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事情。

  在按照完成今日份任務后,韓元便停了下來,轉而去做其他的事情。

  他并沒有事無巨細將整個可控核聚變技術全都將一遍的打算,他只準備將一些對于目前各國來說無法驗證,或者無法達成的理論講解一下。

  剩下的東西,由各國科學家自己慢慢的摸索就行了。

  畢竟一直以來他都是這樣做的。

  當然,這也跟可控核聚變技術整體太過龐大有關,如果全都講解一遍,即便是粗略的講解,花費的時間也都是以月來計算的。

  他當初將這份可控核聚變技術完整的學習完差不多花費一整年的時間。

  當然,這個一整年并不是說一整年的時間全都花在這個上面,而是指在那一整年內的學習時間幾乎全用在這個上面。

  不過相對而言,收獲也極大。

  這是一份完整的可控核聚變技術。

  一份能大規模商用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可不是一張薄薄的配方或者專利證書可以概括的。

  它包含了基礎材料、高能物理、等粒子物理、數學、工程設計、電磁應用、芯片、特殊傳感器、信號處理、冶金、土木、電力、工控.等等一系列的各種各樣的生態學科。

  要整體弄懂這樣一份技術資料,可以說能學到的東西相當多了。

  如果放到現實世界,那么它的背后一定會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包括成千上萬科學和技術成果、上下游不計其數的供應鏈的公司、以數百萬計的相關產業工人的體系。

  無論是硬件基礎,還是軟件控制,這些東西都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家公司能搞定的。

  它需要無數的人為此努力,為其提供對應的設備。

  也就是他這種開了掛的人,在學習勛章的輔助下,才能做到在一年的時間內完成整體的學習。

  結束可控核聚變技術的講解后,韓元起身騎著一輛小電驢來到了基地另一邊。

這個小電驢在星鏈任務最后兩個月設計制造出來的  其實當時的主要產品是給x1工業機器人設計的各種工程車輛。

  比如挖掘機、推土機、渣土運輸車這些東西。

  方便后期這些工業機器人開采礦物等工作。

  至于供他個人用的,除了這個小電驢外,還有一輛汽車。

  只不過韓元并不怎么喜歡開車,反而更加喜歡這種小電爐。

  弄出這玩意,其實也是順帶的。

  主要是后面基地的范圍一直在擴大,但靠走路要去往基地的各處地方實在太麻煩了。

  不過別看他騎的這種小電驢看起來和普通電動腳踏車外觀上沒什么不同,但速度上可謂是天差地別。

  普通的電動腳踏車頂多能開到四五十碼左右,而這種小電驢,最高速度能飆兩百多公里。

  在當時試騎的時候還引起了直播間里面觀眾的狂熱。

  可惜沒一會就死了這條心。

  因為在華國,官方大老爺明碼表示,小電驢這種單車,最高速度不得超過二十五碼。

  他這種能上高速普通車都還跑不過的小電驢,顯然是違禁品。

  騎著心愛的小電驢,跑了三四分鐘,韓元才來到自己的目的地。

  在這里,有超過一百三十臺的x1型工業機器人正在一起修建一個龐大的建筑園。

  這個建筑園就是可控核聚變基地了。

  占地面積差不多接近十萬平方米,是整座基地中占地面積最大的建筑區。

  里面正在修建的是可控核聚變反應堆需要的各種配套建筑。

  整個建筑園熱鬧無比,已經掌控了駕駛模塊的x1型工業機器人駕駛者工程運輸車在硬化的水泥路上傳輸個不停。

  也有x1型工業機器人正在灌注砂漿,填補鋼筋水泥內縫隙。

  更有x1型工業機器人在已經建了一半的建筑上忙碌著,可能是在扎鋼筋,也有可能是在鋪設水泥板。

  不過盡管有超過一百多臺的工業機器人在同時施工,但相對于整個建筑園的面積和需要建造的各種建筑數量來說還是有些少了。

  韓元預估整體完成需要大概四個月左右的瞬間。

  如果將三百臺工業機器人全部拉過的話,這個時間能縮短到兩個半月左右。

  但很遺憾的是,他現在沒法將所有的工業機器人全部拉過來。

  他還需要一大部分的工業機器人去做別的事情。

  比如建設一個大型的3d打印工廠。

  這個任務雖然不在系統任務中,但卻和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建設同樣排列在第一優先級。

  因為后續他還需要更多的x1型工業機器人來做其他的事情。

  直播間里面的觀眾,無論是普通觀眾亦或者蹲守在里面的各國專家都對正在施工的建筑園很感興趣。

  一大群人在直播間里面嘰嘰喳喳的,這會問問這棟建筑是干什么的,那會問問那棟建筑是干啥的。

  只不過前者是單純的感興趣好奇,后者是懷揣著學習和復制的心思而詢問的。

  對于這些詢問,行走在建筑園區內的韓元只是笑了笑,不過在路過每一棟建筑的時候,他還是略停了一下腳步,順帶說一下這棟建筑是做什么用的。

  “這個是‘核燃料倉庫類建筑物’,從名字就知道,它是用于存放核燃料的倉庫,由預應力混凝土建造而成,混凝土層中摻雜了一些抗滲漏的金屬襯里。”

  “這個‘配電廠房’,所內只有起開閉和分配電能作用的高壓配電裝置、母線上無主變壓器裝置等電氣的調控設備都在這個里面。”

  “這個是.”

  隨著韓元的腳步和介紹,一會的功夫后,眾人來到了建筑園區的核心地帶。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