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二十八章:一百二十萬億次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計算機室內,韓元一邊講解碳基芯片檢測需要注意的事項,一邊操控著手中的儀器設備。

  納米級的硅基芯片的測試過程他沒有講解,是因為沒必要。

  畢竟碳基芯片馬上就要跟著出現了,硅基芯片即將徹底退出歷史的舞臺,講硅基芯片的制造方法和檢測方法毫無意義。

  至少對于韓元,對于華國來說毫無意義。

  反正又不用。

  其他國家他不知道,但華國,韓元可以肯定,不用說超過,只要有一種芯片的性能能夠接近硅基芯片,絕對會慢慢的更換掉國內的芯片。

  更別提性能還超過硅基芯片的碳基芯片了。

  要知道全國大大小小的企業,向高通、英特爾等公司交的專利,以及購買芯片,材料,技術等東西的費用每年都是一筆天文數字。

  如果華國能開發自己的芯片,怎么做,不用想。

  這個點韓元是可以肯定的!

  當然,對于自己弄出來的碳基芯片的性能,他也有足夠的自信。

  雖然他制造出來的碳基芯片在性能上肯定比不上‘碳基集成電路板制備信息’里面的標準。

  但即便是這樣,這些碳基芯片的性能也遠超普通的硅基芯片。

  十倍的性能達不到,五六倍應該是有的。

  有這個性能,正如網友們說的一樣,這是硅基芯片的爺爺。

  計算機室中,韓元檢測著手中的碳基芯片,在基礎的故障測試完成后,他第一個做的就是運行速度測試。

  這個是他最關心的,也是直播間里面的觀眾最關心的。

  六十八億顆晶體管,這個數字在硅基芯片里面并不算什么,放到22年,連中等級別的芯片里面的晶體管數量都比這個多。

  但放到碳基芯片里面的話,會有多大的威力?

  直播間內的所有人,甚至直播間外的人,包括韓元自己在內,都關心著這個問題。

  一片擁有六十八億顆晶體管的碳基芯片,到底有多強?

  韓元期待著,將經過基礎故障測試的芯片安置在對應的測試設備中,通過中間計算機啟動了操控程序。

  計算一塊芯片的基礎性能,無論是硅基芯片也好,還是碳基芯片也好,其最基礎的就是浮點運算速度了。

  至于浮點運算速度的測試方法,他依舊使用的是測試硅基芯片的那兩種。

  第一種是常見的度量算法。

  第二種則是π數值計算。

  這兩種方法,從一開始的磁芯板計算機到后面的集成芯片計算機都在使用。

  哪怕是前段時間才制造出來的納米級硅基芯片,韓元都是使用這種方式測試的。

  特別是π數值計算,能比度量算法更加精準的反應一塊芯片或者一臺計算機的性能。

  布置好碳基芯片,韓元操控中央計算機先打開了裝載有‘度量算法’的程序,將計算功能轉移到布置在測試設備中的碳基芯片上去。

  度量算法的規則其實相當簡單。

就是對常數階、對數階、線性階、線性對數階、平方階、立方階等幾種常見階的多次度量計算  比如讓一塊芯片計算1、2、4、8、16千平方次,需要的秒數分別進行測試一次,而后再將數據記錄下來。

  多次進行計算后進行平均,就可以得到一個相對精準的浮點運算速度了。

  這種測試方法比較簡單,編寫程序也簡單,便于利用。

  但機械化的數值計算無法徹底反映出來一塊芯片的性能。

  韓元還記得他制造的第一臺晶體管計算機,當初他同樣是采用了度量算法和π值計算兩種方式。

  度量算法給出的運算速度是六百萬每秒左右,π數值計算則要低一些,在五百多萬,接近六百萬的樣子。

  除此之外,關于第一臺晶體管計算機,他腦海中的這個系統,也給出了一個計算速度。

  韓元清晰的記得系統給出的運行速度是一千七百二十萬,比他自己測得的浮點運算速度要多出幾倍。

  兩者偏差這么大,應該是是測量時使用的方法不一樣導致的,這個系統使用的測量方法對于硬件的使用效率更高。

  其實韓元挺想看看這個系統對碳基芯片評價的,但那種測試只有在特定的任務下才觸發了一次。

  后面他制造出來的各種芯片,這個系統都沒有再評價過。

  搖了搖頭,韓元從思索中回過神來,針對碳基芯片的第一輪度量測算已經完成了。

  度量測算程序已經將浮點運算數據反饋回了中央計算機,韓元調用了一下,一個數字出現在顯示屏上。

  “129562325125614次/秒。”

  盯著顯示屏上的浮現的數字,韓元嘴唇微張,數了一遍又一遍,有些不敢相信的咽了口唾沫。

  與此同時,直播間里面的觀眾也炸鍋了。

  一二三四五六七.....,臥槽,我數不清了,這多少位?

  整整十五位數!

  十五位數是多少億?

  臥槽,十二萬億次每秒的運算速度!

  我掐著手指算了半天,十五位不是百萬億嗎?

  樓上你少看了一位數,這是一百二十九萬億。

  數了數,還真是,一百萬億啊!

  逆天了啊,這碳基芯片。

  一百二十萬億次每秒的浮點運算速度,算高算低?

  很高了,舉個例子,常見的gtx1080顯卡的浮點運算次數(單精度浮點計算能力)在8.89tflops(八點八萬億次浮點運算九萬億次浮點運算),gtx1080ti則已經達到11.5tflops(十一點五萬億次浮點運算)能力,你覺得主播這個牛不牛逼?

  英特爾最新的i9十八核處理器的運算速度應該已經達到了1萬億次每秒的水平,也就是1000gflops多的樣子,主播這一塊碳基芯片能頂一百二十九塊的i9十八核處理器。

  我滴個乖乖,這是不是有點太夸張了?

  我記得我們國家在2012年建成的超級計算機風洞好像也就200tflops(200萬億次浮點運算)的浮點計算能力,這一塊芯片就能頂半個超級計算機了。

  強無敵啊,碳基芯片!

  硅基芯片完蛋了,整個硅半導體行業都完蛋了。

  看到直播畫面上顯示的數字,整個直播間里面瞬間就熱鬧了起來。

  一百二十九萬億次每秒的浮點運算能力,這簡直驚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一百二十九萬億次每秒的浮點運算能力,這完全可以說能堪比10年代的超級計算機了。

  要知道超級計算機可是由成千上萬個核心處理器、圖形加速處理器組裝起來的。

  而現在這樣一塊小小的碳基芯片,性能就能達到這樣的地步,只能說一句:“大人,時代變了!”

  別說直播間里面的觀眾驚訝,就連各國的專家在看到這個數字后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單塊芯片的運算能力能達到一百多萬億次每秒,這真的是碾壓了所有的硅基芯片。

  哪怕這是單精度浮點運算能力,也著實嚇人。

  看到這個數據,英特爾、高通、amd等芯片制造商的心頓時就直接涼了,甚至整個硅基半導體行業的從業者心都涼了。

  正如直播間里面的網友說的一樣,這是硅基芯片的末日。

  要知道目前世面上流出的最好的商業芯片,在解開頻率限制達到超頻后,其單精度浮點運算能力在十萬億次左右。

  即便是有技術儲備,也不會高太多。

  而且超頻運算也是有著很大缺點的,除了耗能增加外,還容易加速計算機硬件的老化外,還容易“電子遷移”現象。

  雖然“電子遷移”現象并非立刻就損壞芯片,它對芯片的損壞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但每一次的電子遷移都會或多或少會降低cpu的壽命。

  同時,在超頻的情況下,系統死機或發生錯誤可能性會增加。

  如果說一塊cpu正常使用可以運行十年,超頻運算情況下,cpu使用壽命能有一年就很不錯了。

  盯著顯示屏上的數字,各國都忍不住在心里揣測這種‘碳基芯片’是否能夠超頻運行。

  很顯然的是,眼下這個主播進行的測試都是基礎性測試。

  度量測算屬于單精度浮點運算中的一種,屬于最簡單的模式。

  如果要開放超頻運算的話,使用的方法肯定會更加復雜和細致,那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芯片的性能。

  但想到這個,這些專家們腦海中又打了個寒顫。

  光是普通的測試就能達到一百多萬億次每秒的運算速度,如果還能解開限制進行超頻的話,其性能會有多恐怖?

  一百五十萬億次?一百八十萬億次?還是兩百萬億次?或者更高?

  從硅基芯片的性能來看,任何一代已經推出并且商業話使用的芯片在芯片頻率的設定方面都是比較保守的。

  絕大部分新架構的cpu剛出來的時候,只要性能比自家上代/競爭對手稍有優勢就可以,頻率可以設定的比較保守。

  但在制程工藝允許、功耗允許的前提下,其超頻幅度可能會非常大。

  例如intel基于roe架構的core

  duo,因為同頻性能比自家的奔騰4、amd的k10都強不少。

  因此剛上市時,低端的e6300只有1.86

  ghz,就算高端的e6700也不過2.66

  而作為對比,intel自家前代的奔騰4同等制程工藝則是有3.73ghz的型號,只要主板支持,core

  duo系列超3.6g并不算太難。

  對于e6700來說,頻率提高幅度達到了35,而如果是e6300的話,則是高達93。

  不過那時候的cpu因為鎖倍頻以及主板等其他配件的限制,對于fsb頻率為1066的e6300來說,超93意味著fsb要爬到2000這個指數還是有點難度。

  但超3ghz一般還是可以的,就算這樣,頻率提升幅度也有60多了。

  如果按照這種數據來進行代入眼前的碳基芯片,高達百分之九十三的超頻功率能讓這塊芯片的浮點運算能力輕輕松松的突破兩百萬億次每秒。

  如果是放到10年代,妥妥的一枚芯片就是一臺超級計算機。

  甚至不少超級計算機都還不一定有這枚小小的芯片性能強大。

  這個推測,讓各國專家和韓元一樣,情不自禁的咽下了唾沫,被嚇到了。

  如果按照這種數據來進行計算。

  硅基芯片真的會被掃進垃圾桶的。

  盡管目前這個主播制造的還只是電腦使用的芯片,但電腦和手機,以及其他設備使用的芯片其制造原理大體是互通的。

  只要有一個研發出來了,其他的在資金的涌入下,也很快就能得到解決。

  創造一種東西很困難,但要模仿和對其改裝,還是要容易不少的。

  計算機室內,韓元咽了口空氣後總算是回過神來了。

  別說直播間里面的觀眾和各國的專家,就連他都有些被驚嚇到了。

  一百二十九萬億次每秒的浮點運算能力,盡管是最基礎的度量算法測算出來的,但也肯定了碳基芯片的性能。

  韓元知道碳基芯片會比硅基芯片優秀,但也沒想到會優秀到這種地步。

  畢竟他的工藝和‘碳基集成電路板知識信息’中的頂級工藝還是差了一大截距離的。

  在他原本的預測中,這塊碳基芯片能達到八十萬億次左右的每秒運算能力就已經很不錯了。

  而現實卻給了他一個巨大的驚喜。

  第一次的測試數據居然達到了一百二十九萬億次每秒。

  做了下深呼吸,韓元逐漸冷靜下來,開啟了第二次的度量測算。

  “希望這不是錯誤數據,也不是曇花一下。”

  韓元盯著顯示屏在心里默默的祈禱了一下。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現實屏上的數據一直在跳動,短短幾分鐘的時間,韓元從未覺得如此漫長過。

  終于,數據跳動停止了,第二次的度量測算數據顯示在了屏幕上。

  “130010025122309次/秒。”

  一百三十萬億次每秒!

  看著顯示屏上的數據,韓元忍不住捏緊了拳頭。

  不是錯覺,這塊碳基芯片真有這么高的浮點運算次數!

  再次測試出來的數據讓直播間里面熱鬧無比,但韓元已經沒有心情去回答這些沙雕網友們的各種問題了。

  他現在只想盡快的將碳基芯片的‘芯片測試’以及‘封裝測試’流程走完,確認穩定后,加快速度將各種功能的芯片生產出來,組裝成新的中央計算機。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