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二十章:組裝X-1型工業機器人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直播間里面的話題轉變的速度很快,從磁軸承開始轉移到磁懸浮,再轉移到局座名場面,大家都在互相調侃著。

  看到這些經典語錄,韓元有些忍俊不禁。

  有些時候,局座還真能將對手忽悠瘸了。

  看了眼彈幕,韓元莞爾笑道:“將磁軸承關節使用的技術理解為磁懸浮技術還是挺有意思的。”

  “盡管這兩者利用的原理一樣,

  但難度和差異及原理上可謂是天差地別。”

  搖了搖頭,韓元接著道:“相比較應用廣泛的磁懸浮技術,磁軸承關節技術更加復雜。”

  “與其將它稱為磁懸浮技術的分類,我更愿意將其叫做‘磁軸承工業伺服系統’。”

  “因為每一個磁軸承關節,對應的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

  “從電機到驅動器、再到減速器、編碼器等核心元件,再到機器人需要完成站立、走動、彈跳、負載等動作需要的智能控制系統。”

  “‘磁軸承關節技術’嚴格意義上來說,

  是一套完整的工業機械智能系統。”

  “它的存在,是x1型號磁軸承伺服仿人形工業機器人的核心。”

  不明覺厲!

  雖然聽不懂,

  但感覺很厲害。

  這玩意弄出來應該很難吧?

  本人‘控制技術專業’研三學渣,

  可以準確的說,不是很難,而是難于上青天!

  首先你得在關節處制造出來足夠支撐機器人整個軀體的磁場,注意,這不是一個,而是n個!

  第二,你得有辦法控制每一個磁場的強弱,因為這關系到每一個關節是否能夠靈活運動。

  第三,你還得保證這個磁場不會干擾到機器人線路的運行以及信號的傳輸等等。

  第四,上述這類型的問題還有n個.....

  無腦吹主播就夠了!我先來,主播牛逼!

  相比較觀眾,各國的專家無疑時更感興趣的。

  正如直播間里面某位研究生所說的一樣,磁軸承這種東西目前的問題還相當多。

  無論是磁場生成還是磁場的控制,都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其難度就像你需要在不用任何外力讓一塊磁鐵穩定的懸浮在另一塊磁性相斥的磁鐵上面一樣。

  如果玩過磁鐵的都知道,這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因為你的磁心不穩定,這也導致了另外一塊磁鐵放上去的時候,

  總會偏向一邊,

  最終滑落開。

  除非你使用的磁鐵面積足夠大,且足夠重,否則想要做到是不切實際的。

  就像磁懸浮列車一樣,除了本身利用磁懸浮技術讓列車懸浮起來外,還采用了一種抱軌運行的形式。

  即在車身下端,會伸出兩排彎曲的胳臂將鐵軌抱住,這能解決列車脫軌的危險。

  給安裝在列車彎曲胳臂上的磁鐵通電就會產生強大磁力,鐵軌會被磁力吸引,軌道是靜止的整個列車由于吸引力就會懸浮。

  這也是華國修建磁懸浮列車采用的技術。

  而如果沒有這兩派彎曲的胳膊,那會怎樣?

  后果可想而知。

  縱然現在的技術能做到利用兩組磁場來控制列車,一組控制懸浮,一組控制前進的方向和速度。

  但在高速運動的磁懸浮列車龐大的慣性下,依舊有相當大的脫軌風險。

  這還是列車,僅僅只需要在軌道上運行。

  換做是機器人的關鍵,‘脫軌’的風險就更大了。

  畢竟磁軸承技術應用到機器人關節上,是需要做到超過一百八十度的旋轉甚至更多的旋轉角度的。

  而旋轉角度越高,脫軌的風險也就越大。

  如何在控制磁軸承關節進行旋轉的同時,

  保障關節兩段不脫軌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特別眼前這位設計的磁軸承的圖紙所有人都看過,其結構和磁懸浮列車使用的抱軌結構完全不同。

  所以對于眼前的這個主播會如何解決這個尤為關鍵的問題,

  各國的專家都很感興趣,

  也在依據著‘磁軸承關節’圖紙推測著各種可能性。

  畢竟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學習雖然很重要,但保持自己的獨立思維更重要。

  前者決定伱前進的道路是否崎嶇,后者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模擬空間,工作室內,韓元簡致的講解了一下有關磁軸承關節相關的知識后便下了直播。

  時間也不早了。

  下了播,韓元整理了一下手中的紙制資料,然后將其封存起來,放入墻壁的木柜里面。

  工作室間有三面墻壁,墻壁邊都安裝了木柜,這是他圖紙臨時存放處。

  或者說,存放在這個工作間里面的資料,都是他近期或不久未來需要用到的資料,以及正在學習并做了筆記的文件。

  這四五年一來,他學些過的東西,以及寫下的文件當然不止這么一點,三面墻壁的木柜即便是再添加個零翻十倍也放不下。

  絕大部分的文件都保存在了另外的專用資料存放室里面。

  處理好文件后,韓元便離開了工作間,這些圖紙并不全,后續他還要將更完整的各種零配件數據輸入中央計算機里面,變成可供數控加工設備使用的文件。

  這需要的時間并不短,韓元估算了一下,按照他的手速,需要忙碌大概整整三天的時間才能完成。

  這還是他,可以從早上六點一直編寫到晚上十二點。

  即便是除去中間的各種雜事,也有超過十六個小時的時間。

  如果換做是其他人來做,一個人的情況下,沒有十天半個月時間都完不成這件事。

  時間過的很快,眨眼間,四天的時間就過去了。

  忙碌在化學實驗室內,韓元終于舒了口氣放下了手中的鍵盤。

  將x1型號磁軸承伺服仿人形工業機器人的各種零部件數據化變成加工數據程序花費的時間比他之前估算的還要多一些。

  當然,這期間也有因為石墨烯單晶晶圓加工的事情耽擱了一些時間。

  又花費了幾天的時間,韓元按照編寫出來的數控加工圖將需要的各種合金材料準備妥當,送到了msccnc八軸六聯動數控加工中心。

  一臺x1型號磁軸承伺服仿人形工業機器人,需要的各種合金材料可不止一種。

  其中光是磁軸承關節使用的材料就達到了五種。

  從鎳磁合金到銅合金再到鈦合金等等,每一種合金材料都有它自己的作用。

  而之所以花費了幾天的時間來進行準備,是因為有一些合金之前他從來都沒有冶煉過和使用過,需要臨時進行合成。

  這花費了一些時間才能處理完成。

  不過以他的能力,再加上需要的合金材料冶煉起來都比較簡單,也并沒出現什么意外的情況,很輕松的就搞定了。

  至于剩下的材料,以前使用過的合金中都有,有些有沒有使用完而留下的,有些則可通過科技積分進行兌換。

  積分商城的出現,極大的節省了韓元制備一種設備的時間。

  甚至可以說替他節省掉了三分之二甚至是更多的時間。

  其中的差距就好像點外賣和自己做飯一樣。

  自己做飯再怎么樣簡單也需要半個小時以上,而點外賣則只需要一兩分鐘的時間就夠了。

  送入msccnc八軸六聯動數控加工中心的各種合金材料在智能數控程序的控制開始了各種零部件的加工。

  而韓元則開始手動制造其他的零件。

  一臺機器人,不可能所有的零部件都是由合金材料制造而成的。

  除了合金零部件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材料制造而成的零件。

  比如絕緣用的橡膠或塑料,比如超聲波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氣體傳感器、圖像傳感器等等各種傳感器。

  這些東西也是零部件,里面有部分可以通過數控設備加工出來或者說使用科技積分兌換出來。

  但還有一些東西是需要手動制造的。

  數控中心在加工合金零件,工業廠房內,韓元在處理橡膠、塑料等零件。

  兩頭同時開工的情況下,效率還是很高的,不到半個月的時間,x1型號磁軸承伺服仿人形工業機器人的絕大部分零部件便已經加工了出來。

  當然,效率這么高,離不開msccnc八軸六聯動數控加工中心的智能性和便利性。

  經歷了兩年時間的發展,msccnc八軸六聯動數控加工中心現在已經不止有一臺msccnc八軸六聯動數控設備了。

  整個數控加工中心里面擁有共計六臺數控設備。

  同時運轉的情況下,對于零部件的加工速度自然是相當快的。

  而代價是龐大的電能供應,六臺數控加工設備同時運轉需要電能數量龐大到能供應一個五口家庭數年的使用。

  目前整個他建造的這個亞馬遜雨林基地的電能供應來源于兩部分。

  一部分則來源于水力發電,這個是最初的供電裝置。

  另一部分則來源于后面鑭化鎵硅太陽能薄膜發電板技術出現后設置在湖邊的光伏發電場。

  這一部分是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修建起來的,盡管在修建的過程中損壞了不少的鑭化鎵硅太陽能薄膜發電板,但最終還是建起來了。

  不然以一條直徑只有五六米的小河,怎么可能供應得起對電量需求越來越龐大的基地。

  而盡管這樣,數控中心對電能的消耗還是超乎了韓元的想象。

  為此他不得不專門從勒落三角飛行器中抽了跟電線出來,讓勒落三角飛行器來為數控加工中心供電。

  這樣才能勉強供應繁多設備的運行。

  好在亞馬遜雨林處于熱帶,雖然隔三差五就有暴雨,但日照時間還是相當充足的。

  至于晚上,那就只能減少數控設備運行的數量了。

  雖然可以建立一個龐大的鋰硫電池存儲基地來保證夜晚的供電,但韓元覺得那樣做并不值得。

  無論是自己消耗原材料制造也好,還是利用科技積分直接兌換鋰硫電池也好,都不值得。

  畢竟夜晚需要用到電能的地方還是挺少的,像這次一樣,需要消耗龐大電能的事件終究還是少數。

  工業設備廠房內,已經被數臺數控設備加工出來的x1型號磁軸承伺服仿人形工業機器人的各種零部件都放置在不同的儲物箱內。

  這些零部件被加工完成后,會由機械臂夾住,然后運走安置,依據編號的不同來進行存放。

  極大的方便了韓元的使用。

  其實半個月的時間就能將一臺智能工業機器人需要的零部件全都加工出來,這不僅僅是多臺數控設備同時運轉的結果。

  更是因為除了磁軸承關節外,其他的零部件對于質量的要求并不算很高。

  至少不是那種高到需要很多時間來進行處理的合金。

  就像勒落三角飛行以及零號航天飛機一樣,里面有不少的合金零部件在加工完成后需要漫長的時間放置來去除掉里面的殘余應力。

  這點在x1型號磁軸承伺服仿人形工業機器人身上是沒有的。

  當然,除了這些外,還有不少的零部件是可以通過科技積分來進行兌換的。

  比如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氣體傳感器、圖像傳感器等這些傳感器之前就應用到飛行器和衛星上過。

  這次直接拿出來使用也是一樣的,盡管體型略微大了一點,但那只是無傷大雅的事情。

  工業設備廠內,韓元正在將數控設備加工出來的零件拆出來進行組裝。

  從下到上,從腳到頭,按照這個順序,x1型號磁軸承伺服仿人形工業機器人的組裝正在進行。

  腳部的組裝并不難,雖然是仿人形的,但機器人腳掌不大可能做到和人類一模一樣。

  那樣需要的零件實在太多,復雜度也太高,對于控制也更難,盡管腦海中的仿生機械應用只是信息中有這種,但韓元也不可能沒事找事給自己添加難度。

  目前來說,只需要他夠用就行。

  畢竟整座亞馬遜雨林基地中并沒有什么高山或者陷地需要及其復雜的腳控系統。

  很快,x1型機器人的腳掌部分便已經完成了組裝,到了接下來的腳腕部分。

  這也是第一個使用‘磁軸承關節’的地方。

  也是各國專家尤為關心的節點。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