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五十一章:遭遇磁暴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在得到這個消息后,特別行動小組的組長陳正華第一時間就返回了京城,將這件事告知了頂層領導和相關部委的領導。

  一場相關的會議又緊急召開。

  基礎建設跟不上技術換代,這還真是一個令人感覺悲催的事情。

  從直播收集到的情況來看,光伏發電場完全沒有必要再繼續鋪了。

  以這個主播的話語來看,下一次會直播可控核聚變技術是肯定的事情。

  一年半的時間,哪怕算上直播時間再加上他們將技術吃透建設的時間,也就那么幾年。

  而目前的火電、核電、水電、光伏發電什么的也完全能供應的上電力消耗。。

  即便是將從石油和煤炭從電力供應主力上摘除,即便是國內現在正在清理燃油車發展新能源汽車也沒問題。

  因為火力發電廠的退出,也才開始剛開始執行而已,目前被清退的一些火電廠都是屬于原定就要清理的那些,只是時間提前了一點而已。

  畢竟涉及到這種民生、工業各方面的東西,不可能魯莽,拆掉了多少火電廠,缺少的電力肯定要先從其他發面補回來,然后才能拆除。

  不過既然可以確定核聚變技術會出現,那么西北荒漠中光伏發電場的建設肯定是要暫停的。

  至于目前已經建好的,用于西北區域的供電就行。

  西北區域的工業,借助這一批高光電轉換效率的光伏電場,能得到飛速的提升。

  廉價的電力,能帶動的產業實在太多了。

  整個社會的變革,向來都是從能源開始的。

  人類文明從遠古時期發展到現在,真正改變人類社會,讓科技變革的東西,其實只有兩個。

  一個是人類掌握了火能,另外一個則是掌握了電能。

  能源,是人類任何科技革命的基礎。

  除了這些外,這次緊急會議還有一個決定則是借助核聚變技術尚未出來的這兩年時間,擴大核裂變發電站的建設。

  因為從神農架基地遺址中得到的‘放射性同位素熱電偶發電機’技術,不僅僅可以應用于核裂變發電,更可以應用于核聚變發電。

  沒有誰能知道,在后面這名主播直播核聚變技術的時候,會不會有配套的熱電轉換技術。

  但依據特別行動小組長期的觀察,這名主播在過往的直播中,因為人力不足的關系,很多科技都是混合使用的。

  在他過去制造的很多設備和機械上,能看到某些黑科技和原始科技并存的現象。

  就像他能應用超高科技的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將飛行器送上天,但使用極為簡陋的控制系統進行操控一樣。

  或許在后面的直播中,可控核聚變發電,他可能采用‘燒開水’技術也不一定。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掌握了‘放射性同位素熱電偶發電機’技術的華國,將領先于其他國家。

  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沒有人會不喜歡效率更高的發電方式。

  直播間,韓元和網友們聊了聊天打發了一下時間后,顯示屏上,第一個錯誤命令出現了。

  這將他的注意力拉了回去。

  “預設命令41執行。”

  “錯誤,檢測高度未達指定指標,暫緩41號命令執行。”

  “數據檢測完成,高度達到指定指標,預設命令4121執行。”

  這是一條航天飛機飛行高度未達標,導致指令執行未能成功的日志反饋。

  韓元瀏覽了一下這條日志,知道出現這條錯誤命令日志的時候,零號航天飛機處于30公里左右的高度。

  這個位置,屬于平流層。

  而且屬于平流層中比較特殊的氣層‘臭氧層’。

  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剛突破臭氧層。

  臭氧層,這是個所有人都很熟悉的名詞,它就像一道屏障保護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陽紫外線及高能粒子的襲擊。

  當初南極破了一個臭氧層空洞,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了解到這個高度后,韓元腦海中瞬間就推測出了一種指令執行錯誤的可能性。

  可能是航天飛機在突破臭氧層后遭遇了磁暴,導致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收到了一些干擾。

  畢竟電推進發動機的基礎,就在于核心的電場和磁場,這是它產生龐大推力的關鍵點。

  如果受到強磁干擾的話,的確是會產生影響的。

  能夠產生高速太陽風并引發強的行星際磁場南向分量,變成磁暴的源有兩類。

  一類是太陽日冕物質拋射,另一類是太陽冕洞。

  而無論是哪一種方式產生的磁暴,對于目前的韓元來說都無法預測。

  好在系統提供的黑科技還是足夠靠譜的,只要不是遇到什么超大型太陽超強活動爆發產生的超強磁暴,電推進發動機還是沒什么問題,能抗住的。

  看到這條錯誤命令日志后,韓元眼眸一瞬不瞬的盯著顯示屏。

  他知道,如果是航天飛機遭遇了磁暴的話,接下來的肯定還有指令執行報錯的。

  果然,沒一會,顯示屏上,又一條錯誤指令日志被傳送回來。

  “預設命令43執行。”

  “錯誤,檢測高度未達指定指標,暫緩43號命令執行。”

  “數據檢測完成,高度達到指定指標,預設命令4317執行。”

  隔了42條預設命令后,第43條預設命令在執行時,同樣出現了高度不夠的情況。

  看到這條錯誤命令日志,這進一步證實了他的推測是正確的,韓元明白自己之前的猜想百分九十以上是對的。

  航天飛機在超過臭氧層高度后,遭遇磁暴雖然比較少見,但的確是一件可能會遇到的事情。

  有時候磁暴的面積會很大很強,影響一大片區域,甚至會出現阻隔衛星信號的情況。

  但整體而言,磁暴在一般情況下并不會持續太久,除非是遇到了持續不斷的太陽活動。

  否則在航天飛機以及磁暴場本身都在高速運動的情況下,很快就會過去。

  不過零號在穿越磁暴場時,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電推進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只不過這并不影響航天飛機的正常升空,那么多的備用命令都是為了這樣那樣的情況做準備的。

  一場磁暴,如同生活中的一點小挫折一樣,讓韓元稍稍提心了一下,但通過日志文件判斷出問題點,且后續日志又恢復正常后,他又放松了下來。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攀升,航天飛機已經來到了八十公里的高空。

  這里是中間層的頂部,再往上,就是大氣極其稀疏的暖層了。

  當然,地球上各地中間層的高度并不同,像他現在在赤道附近,中間層可能會延續到九十公里左右。

  而在南北極的話,中間層的高度可能就只有七十公里了。

  零號航天飛機停留在八十公里的高空中,功能芯片內存儲的預設命令一條一條的啟動,開始對飛行器的整體情況進行檢查。

  而檢查的各項數據也都傳遞了回來,顯示在屏幕上。

  “當前航行高度:80.12千米”

  “當前電能儲備:98.912。”

  “當前液態氙工質剩余:99.999。”

  “當前太陽能發電板溫度:12c。”

  “當前飛船表面最高溫度:27c。”

  “當前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運行狀態:正常。”

  “當前電磁型推進系統運行狀態:待機。”

  因為預設命令在停留檢查的時候,會不間隔的執行命令,所以反饋回來的數據一項又一項的不斷在顯示屏上刷過。

  只有當檢查數據和預設數據一致、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航天飛機里面的功能芯片才會啟動下一項命令。

  這個過程,花費了二十四分鐘,而之前如流水一般劃過的日志陡然消失。

  顯示屏上,一條新日志文件出現。

  “預設命令72執行。”

  “執行結果:成功,當前飛行狀態切換完成,電磁型推進系統已啟動,電能儲備:99.999,電源穩定輸出,當前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輸出功率41.23。”

  一條關鍵性的命令被執行,韓元亦是松了口氣。

  如果有人能在航天飛機附近,就能看到龐大的航天飛機如果一條弧線一樣,從緩慢到快速,像遠處的天際劃去。

  飛行模式的切換,會讓原本平行于地面的航天飛機逐漸變成垂直于地面,就像運載火箭一般。

  這是為了在暖層對抗地球引力,將速度提升到第一宇宙速度而準備的。

  因為到了八十公里以上的高空后,外界的大氣密度將無法再為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提供足夠的工質,即便是有高效的氣體收集裝置也不夠。

  所以在電推進發動機無法使用情況下,只能通過電磁推進系統來提供充足的動力。

  雖然電磁型推進系統也能提供充足的動力將航天飛機垂直送上太空,但那不符合衛星入軌的要求,而且橫著垂直上天消耗掉的工質會增加很多。

  暖層之上,大氣雖然稀薄,但還是有的,面積越大,遭受的空氣阻力也就越大。

  再加上航天飛機底部除了電推進發動外,還有投放的衛星的窗口,也沒地方安裝電磁形推進系統。

  所以綜合考慮下,最終選擇了切換飛行模式進行攀升這最后的八十公里。

  不過話又說回來,像他這種,為了送衛星上天,在航天飛機上安裝六臺主發動機,還是兩種不同的類型的,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一般的航天飛機,哪怕是使用化石燃料的,也只有三臺主發動機。

  當然,其他的小型發動機不考慮在內。

  那些脫離地球引力后,用于軌道保持、軌道變換、返回制動、姿態控制等功能的小型發動機在一架航天飛機上會多達幾十個。

  就比如米國的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有著三臺主發動機和四十九臺小型發動機。

  這種小型航天發動機在零號上面也是有的,不過數量只有六個個。

  因為它不需要執行那么復雜的任務,只需要往返于地面和近地軌道就可以了。

  而其他的一些功能,尾部的電磁推進發動機使用了矢量噴口,能夠自我進行一些基礎調節。

  電磁推進發動機調解不到的地方,比如近地軌道飛行時側翼角度調整、飛行姿態翻轉等這些才需要使用上小型發動機。

  這些東西,航天專家能考慮到,韓元自然也能。

  當零號航天飛機的飛行模式切換后,從八十公里的高空攀升到一百六十公里的近地軌道需要的時間就短很多了。

  顯示屏上反饋回來的日志也比之前的在暖層之下飛行時要密集迅速不少。

  如果有同步飛行的航天器在零號附近的話,會發現,零號的升空角度和運載火箭升空的角度是相同的。

  運載火箭是垂直于地面起飛,然后到一定高度變成一道四分之一圓的弧線。

  而零號也是,只不過垂直地面的那部分,遠比運載火箭要長,能持續到八十公里的高空。

  不斷提升速度的航天飛機拖著淡藍色尾焰的掠過高空,不斷傳回來的視頻和圖片讓韓元和直播間里面的觀眾看到了這顆模擬星球的美麗景色。

  雖然應用于偵查衛星上的光電遙感器尚未啟用,但初級光學應用知識信息中的光學鏡頭反饋回來的畫面絲毫不弱于光電轉換圖。

  在加上應用于顯示屏上的超高清彩色濾光片,航天飛機反饋回來的視頻,顯得美麗無比,尤其是特征鮮明的潔白云彩和廣闊無邊的深藍色海洋,更是格外美麗。

  盡管韓元和直播間里面的觀眾已經不是第一次看了,但依舊震撼不已。

  好美。

  真的好美。

  媽耶,我有點恐高了。

  看到這,我想上天了。

  希望有生之年我也能看一看地球到底是啥樣的。

  快了快了,有這個主播在,估計要不了十年,人類就能發展成太空文明了。

  樓上的,我可以告訴你地球是啥樣的,它是圓的!圓的!

  也就主播這塊星球沒有工業污染,所以才這么美麗,實際上我們的地球在天上看灰蒙蒙的,帶著黃褐色,那些網上的照片,其實都是ps過的。

  沒辦法,工業要發展,肯定會污染環境的,以后就會好的。

  直播間內,議論紛紛,韓元亦時不時的說兩句話。

  對于人類而言,工業發展和環境污染這是永恒的話題,即便是法律規定禁止超污染排放,也改變不了有人偷偷排放高污染廢水廢料。

  航天飛機攀升的速度很快,顯示屏上傳遞回來的高度信息一直在不斷變換。

  十多分鐘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控制室中,一聲清脆的聲音響起。

  “叮,航天飛機入軌成功!”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