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四十九章:衛星入柜,通訊建立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花費了接近一周的時間,韓元才完成針對通訊衛星的修改和調整。

  也就是他,腦海中有著各種標準規范的衛星資料信息,再加上大腦經過了人體開發藥劑的開發,才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偵查通訊一體衛星的設計和制造。

  換做是其他人,哪怕是一個國家,也沒有這么高的效率。

  雖然一顆偵查通訊一體的衛星制造難度對于如今的各大國來說并不是很高,但對應的需要考慮的東西可不少。

  航天飛機/運載火箭升空的時間,地點;衛星投放的時間,軌道;展開后的運行角度,幅度調整;偵查信號的傳遞,命令的執行等等這些東西都是需要考慮進去的。

  對于各國發射衛星來說,負責計算和安排這些東西的,不可能是一個人,往往都是以組為單位進行的。

  小組之間計算完成后,還需要再統一。

  再加上人腦是個極其精密且精妙的東西,它沒法長時間工作。

  雖然大腦為人類帶來了無窮的創意,但自身卻太過脆弱。

  對于人類而言,大腦只占據人體重量的百分之一左右,但消耗掉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卻占了百分之二十以上。

  人類身體以及大腦的特殊性質決定了人類只能短時間使用大腦。

  不僅僅是營養物質跟不上。

  更是因為一個人如果保持全神貫注去思考一個復雜的問題,超過兩小時大腦就會一片模糊。

  再強行使用,大腦就會陷入宕機狀態,直接昏迷。

  即便是經過鍛煉的科學家,一天全神貫注思考問題的時間也不會超過四個小時。

  除非是獲得了人體開發藥劑的,才能長時間使用大腦計算各種數據。

  而就是這樣,也還是有極限的。

  韓元之前測試過了,他高強度使用大腦,最長能持續接近十個小時的時間,再長,也會和普通人一樣,頭暈腦脹,一片脹痛,繼續使用昏迷過去也是可能的。

  不過他的恢復能力比普通人強多了,上午高強度用腦六七個小時候后,午飯時間放松一下,休息半個小時就能恢復正常。

  除此之外,即便是注射了人體開發藥劑,每天依然需要保持四個小時以上的深度睡眠。

  韓元推測,這應該就是人體開發的極限了。

  除非對基因和大腦進行調整,否則不大可能二十四小時不睡覺。

  當然,如果能將靈魂/意識上傳到計算機上,變成一個人工智能生命,做到二十四小時不睡覺應該是沒問題的。

  對于這方面,韓元還是挺感興趣的,自從上次在系統傳遞過來的信息里面翻閱到這類型的科研知識信息后,他一直對這方面知識信息保持著關注。

  后面獲取的一些知識信息他都會在里面翻一翻,看看有沒有類似的。

  人和計算機的結合,這應該也算得上是另外一種永生了吧?

  只要計算機硬件不遭受到破壞,不切斷能源的話。

  經過一個周的努力,偵查通訊一體的衛星已經完成了初步檢查和測試,剩下的,依舊是按照衛星的發射流程將其送上近地軌道。

  本來是計劃當天檢查完成第二天發射的,韓元連第二天發射的時間和數據都在當前晚上計算修改好了。

  但只能說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天清早,天空就在下雨,一場暴雨又拖延了兩天的時間。

  韓元也沒辦法,一下雨,鑭化鎵硅太陽能發電板就沒法正常使用了。

  雖然鋰硫電池本身存儲的電能雖然足夠航天飛機起飛,但堅持不到將其送到平流層之上。

  這個點就像古代農民種地靠天一樣,風調雨順就收獲多,一遇旱澇就得餓肚子。

  天氣意外對于現階段的他來說,干擾有點大。

  經過修改調整的‘零號衛星’在體積方面比之前要大整整一倍有余,航天飛機能攜帶的數量自然也會降低。

  不過調整了一下釋放窗口后,攜帶的衛星數量從原先的十三顆變成了九顆。

  少了四顆的攜帶量,效率影響還是挺大的,可韓元也沒有其他的辦法,暫時只能這樣。

  寬闊的測試場地一角,韓元正忙碌著給零號航天飛機做最后的起飛檢查。

  這里被單獨劃分出來了,專門用來發射航天飛機以及起飛降落飛行。

  水泥地面也經過了重新鋪設,底下的地基很厚,采用了硅酸鹽水泥。

  而表層則有接近三十公分的厚度使用了一種耐高溫材料以及ZS522耐高溫抗粘保護涂料混合填裝。

  這樣設計,自然是為了防止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在起飛的時候炙熱的尾焰融化掉混凝土地面。

  之前起飛勒落三角飛行器和航天飛機的時候,他就沒注意這些,導致測試場地的水泥地面被熔出來了幾個大洞。

  完成發射前的檢查工作后,韓元帶著拍攝圓球從零號航天飛機中撤離,順手清走了用于上下的扶梯。

  整體的檢查已經完成,剩下的就是等待發射時間的到來,然后將衛星送上天了。

  能否成功,就看這一次了。

  一次性攜帶九顆衛星上,即便是放到現實各國中,也是種相當高的衛星發射技術了。

  能做到一箭多星的國家,也就那么幾個,更何況使用的還是航天飛機這種。

  控制室中,韓元坐在控制臺,手中的特殊輸入鍵盤噼里啪啦的在不停的輸入著各種命令。

  而隨著命令的輸入,顯示屏上同步顯示出各種信息。

  當前電能儲備:99.982。

  當前液態氙工質剩余:99.999。

  當前太陽能發電板溫度:36.2℃

  當前飛船表面最高溫度:45.2℃

當前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運行狀態:待機  這是最后一步檢查,調用各種參數查看航天飛機的表面以及內部的情況。

  比如鋰硫電池當前電能儲備總量,比如傳輸一些信息通過關鍵線路,測試航天飛機的各種信息線組是否連通等等。

  雖然零號里面也有控制臺,但這些信息在航天飛機里面是看不到的。

  對于這些,韓元有之前幾次發射航天飛機的經驗,處理起來自然輕車熟路。

  再加上不少命令都是保存在磁存儲里面可以重復使用的,只需要調用執行就可以,很快,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最后一項檢查就已經完成,結果一切正常。

  完成所有的檢查后,韓元抬頭看了一眼顯示屏上的時間,中午十一點零九分,距離這次設定下來的發射時間還差十七分鐘。

  他每次發射航天飛機,預定發射時間都是計算好的。

  因為零號在攀升的過程中,到哪一分鐘哪一秒,該執行什么預設命令都是設定好了的。

  時間上差一點,可能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盡管已經考慮了各種各種的問題以及情況,但人畢竟不是萬能的,無人發射的情況,還是會有超出計劃的情況。

  之前航天飛機上天是,表面出現低于零下四十度的超低溫,就是韓元沒有考慮到的情況,導致最終只能整體更換中間層的隔熱降溫材料。

  韓元能做到的,是盡可能的考慮齊全所有的情況,然后將這樣那樣的意外全部設定一套備用命令,方便航天飛機在天上的時候遭遇了意外能有對策。

  剩下的,也算是聽天由命了。

  畢竟有時候很多外界因素根本就考慮和計算不到。

  比如超強風暴,比如太陽磁暴、地球磁暴等東西。

  如果零號航天飛機在上天的過程中,或者在投放衛星的過程中遭遇了這些東西,下場是韓元不愿意去想的。

  就像前不久,米國的SpaceX公司發射四十九顆星鏈衛星,有四十顆因地磁風暴而報廢墜落一樣。

  零號上天的時候,如果來一場太陽磁暴,那么后果就是韓元只能花費巨額積分和大量時間重造了。

  甚至他連航天飛機掉到哪里了都沒法知道。

  畢竟這一次的發射衛星上天,是建立全球衛星網的第一步。

  天上啥監測設備都沒有,而天氣,磁暴等東西對于衛星的發射和運行影響都很大。

  這方面的檢測,暫時還不在韓元計劃中,什么時候全球通信網絡建立起來了,他才會考慮這些。

  若不是前幾天突然出現的那些巨型昆蟲,現在第二批甚至是第三批通訊衛星都已經上天了。

  時間跳動,一點一點過去,在和觀眾聊天的過程中,偵查通訊衛星上天的時間也到了。

  嚴格來說,這是第一次將衛星這種東西送上天,并正常行使它的功能,韓元和直播間里面的觀眾都有些激動。

  倒計時跳過,摁在紅色按鈕上手落下,通過無線訊號接收到指令的零號航天飛機開始執行預設的命令。

  存儲在鋰硫電池中的電能涌出,通過一組特制的高頻變壓器和穩壓器后流向航天飛機底部的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

  刺耳又熟悉的嗡鳴聲響起,韓元熟視無睹的盯著顯示屏一瞬不瞬。

  上面已經有執行完成的命令正在反饋回來,變成流動在屏幕上的日志,最后會存儲到專用的文件夾中,保存起來。

  “預設命令1執行。”

  “執行結果:成功,鑭化鎵硅太陽能發電板啟用完成。”

  “預設命令2執行。”

  “執行結果:成功,當前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已啟動,電能儲備:99.711,電源穩定輸出,當前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輸出功率1.7。”

  “預設命令3執行。”

  “執行結果:成功”

  一連串的反饋日志在顯示屏上劃過,信息量很簡要,入目就能看清楚看懂。

  這是韓元特意設定的,實際上真正反饋回來的日志可不止這一點。

  他是通過篩選挑出來了中間的重要信息,能一樣掃過去知道預設命令的執行情況已經相關組件的狀態就行。

  而絕大部分的日志,都直接流向了磁存儲設備中保存起來了。

  后續如果他想看的話,可以調用。

  當然,除非是出現了錯誤日志,正常情況下,韓元也不會去翻閱那些龐大無比的日志文件。

  一個全文字的文件包,大小有100M的話,那里面存儲的字節數,可是以千萬為單位計算的。

  上次翻閱錯誤日志詳情的時候,他就吃了這種虧,查了半天,看過的日志還不到百分之一。

  控制室外,零號航天飛機攜帶著九顆偵查通訊衛星已經離開了地面。

  棕紅色的尾焰猶如火場一樣將四周的空氣都炙燒的扭曲起來。

  這一次,在零號航天飛機升空后,韓元并沒有離開控制室,而是一直都蹲守在控制室里面,盯著顯示屏上的日志,以及傳遞回來的圖片看著。

  因為穩定性的關系,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將航天飛機送到暖層需要兩個多小時的時間。

  但到了暖層改變飛行模式后,電磁型推進系統將其送到一百六十公里的高空只需要二十分鐘的時間。

  這期間還包括了將航天飛機從零加速到7.9km/s的時間,以及再度切換飛行模式入軌的時間。

  雖然相對于使用運載火箭發射衛星來說,零號發射衛星需要的時間要長不少。

  但如果這種航天飛機放到華國手中的話,幾乎能確保每一次衛星的發射都能成功。

  對于運載火箭來說,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優勢了。

  而且零號航天飛機并不是不能載人,只是韓元不想上去而已。

  太空什么的對他來說太危險了,但如果是華國的航天員的話,拼了命的也會將飛機飛回來的。

  零號升空的兩個多小時,韓元都坐在顯示屏前盯著日志查看。

  這是第一次投放衛星,預設命令的條數比之前單純的航天飛機上天的條數要多出來近一半。

  而且這些多出來的預設命令,都是和衛星投放,以及衛星正常入軌并展開太陽能發電板以及信號接收天線有關的。

  雖然之前測試過沒什么問題,他也盡力的去制造大型真空室去讓衛星模擬太空環境做測試。

  但太空軌道的環境和地面還是有區別的,就比如一個無重力環境,他現在就制造不出來。

  所以韓元擔心會出岔子。

  守在這里,是為了解決的。

無線電子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