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53章 重甲鐵騎

無線電子書    晉擊天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司馬珂讓王曦現場閱讀公文,并做個總結,頗有點考校王曦的味道。

  王曦二話沒說,取了筆墨紙硯,磨好墨,便將那一堆公文,全部抱了過來,一份份拆開閱讀,一邊看,一邊做記錄。

  司馬珂微微一笑,端著一卷兵書,坐在好整以暇的看著,等待著王曦的結果。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司馬珂看了一會書,伸了伸懶腰,放下書卷,朝王曦望去。只見王曦正聚精會神的在看著公文,手里不停的在記錄著。

  此時雖然已是農歷八月的時候,但是江南一帶,還是較為炎熱,正在忙碌的王曦,白皙而高挺的玉鼻之上,已經布滿了密集的小汗珠,臉色也變得白里透紅,顯得十分的可愛。

  大概過了一個多時辰,王曦終于放下了筆,仔細檢查一遍之后,便將手中的紙遞給了司馬珂。

  司馬珂接過來,光一看那娟秀而又有力的字跡,便已覺得賞心悅目了,果然不愧是名門之大家閨秀,這書法的功底便是在那群名士之間,也算是佼佼者。

  再仔細看那紙上記錄的公文內容,果然是言簡意賅,沒有什么廢話,寥寥幾語就將一份公文的內容說的清清楚楚。

  司馬珂還有點不放心,又隨機抽取了幾份他認為比較重要的公文出來,仔細檢查了一遍,發現王曦的記錄果然半點不差,將公文中要表露的意思完全說得明明白白。

  譬如,卞誕發來的公文,講到合肥之地收留的北地來的流民越來越多,其中不少乃寒門士族,熟讀經書,希望能夠在合肥出仕,任個一官半職,卞誕自己不能做出決斷,故此征求司馬珂的意見。

  王曦只用了十幾個字概括卞誕的公文內容,“合肥流民日增,有士族求官,請示下”。

  而在回復的建議之中,王曦是這么寫的“右第八品及以下,即可先任命,再報朝廷。右第七品以上,報朝廷方可。”

  司馬珂讓王曦牛刀小試,結果十分滿意。在王曦遞過來的那張紙上,提筆在其中兩三處修改了一下回復意見,便令王曦按照此份最新確定的回復意見,代他提筆回復。

  秋去冬來,江南之地寒風瑟瑟,但是京口之地卻是一片火熱朝天。

  經過數萬軍民將近半年的建設,京口的互市也已經建成。

  用磚石搭建的寬廣的碼頭,足以停泊上數百艘商船。碼頭之后,是一個寬廣的卸貨區,足足有上千畝的區域。

  在碼頭的邊上,建造了置舶使署,占地數十畝,由李顏兼任置舶使,并設立各級胥吏,管理互市。

  在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范會也派快船提前來通知司馬珂,第一批貨船將于半個月之后抵達京口的互市。

  接到消息之后,司馬珂立即派人前往建康,請謝家、紀家、荀家、褚家、吳郡四姓等要好的士族進行宣傳,并請其派人前來參加首次的互市交易。

  有了司馬珂的影響力,再加上諸士族之間的宣傳,各建康城中的士族,早早便派人前來參加,一時間之間京口的客棧住滿了人。

  等到扶南人的商船抵達的那一天,司馬珂特意發動京口的軍民數萬人前來活躍氣氛。

  一大早,京口互市碼頭,便人山人海,司馬珂親率李顏和諸士族所派的族中代表,在碼頭上迎接。

  遠處的一片帆影,遮蔽大江而來,遠在數里之外,便吹響了號角聲,那悠揚的號角聲連綿而起,響徹了整個江面。

  隨后,碼頭上鑼鼓喧天,畫角爭鳴,與扶南人的號角聲相呼應,一時間碼頭上的人群和商船上的扶南人,紛紛發出震天價的歡呼聲。

  在扶南人的船隊的旗艦之上,掛著一面巨大的商旗,上面繡著幾個大字。

  “大晉西陽王商船”。

  旗艦之上,扶南國鎮南將軍范會,高高的站在高高的甲板上,拼命的向司馬珂揮著手,滿臉的激動之色。

  很顯然,這大晉的西陽王給足了他的面子,也令他為日后的生意充滿了希望。

  不過范會,也沒有令司馬珂失望。

  半年的時間,他利用手頭的各方的關系,全力而為,真給司馬珂帶來了一千匹阿拉伯良駒。

  除了阿拉伯良駒,還有十萬斤的占城稻的稻種。占城此時屬林邑,林邑的國王與扶南國的國王都姓范,兩國又交好,往來密切,十萬斤占城稻的稻種,對于范會來說,就是小事一樁。

  首次的互市,在司馬珂的巨大的影響力之下,極其圓滿,扶南人的上百艘商船上的貨物,全部被買空,而且又載滿了扶南人想要的貨物而去。

  互市第一次的交易的成功,便開啟了整個江南之地最大的貿易港口,此后扶南人的商船往來不斷,將各種貨物源源不斷的運往京口,又從京口滿載而歸。

  扶南人的貨物,不再限于奢侈品,還包括占城稻米、各種藥材等,帶走了東晉的絲綢、瓷器、茶葉。

  不得不說,范會為了促成這次互市的開通,還真是出了大力氣。送過來的一千匹阿拉伯戰馬,并沒有濫竽充數,都是高達一米五以上、重達一千多斤的雄健大馬,而且普遍年齡在三四歲左右,最大的也沒超過四歲,正是剛剛成年的階段,使用壽命至少還有六年以上。

  有了這批優質戰馬,加上一千副馬鎧也打造完畢,司馬珂開始訓練重甲騎兵。

  馬鎧,又稱馬具裝,由保護馬頭的“面簾”、保護馬頸的“雞頸”、保護馬胸的“當胸”、保護軀干的“馬身甲”、保護馬臀的“搭后”以及豎在尾上的“寄生”六部分組成,使戰馬除耳、目、口、鼻以及四肢、尾巴外露以外,全身都有鎧甲的保護。

  司馬珂打造的馬鎧,用甲葉以札甲方式相連而成,一副重約六十多斤,雖然防不住十石弩這樣的強弩,但是對普通的弓箭的防御力極高。

  一副明光鎧重達五十斤,馬上的精銳騎士體重一般在一百五十斤以上,也這樣算起來,重甲鐵騎的戰馬要馱著兩百六十多斤去沖鋒。而北地最精良的戰馬為蒙古馬,體重通常在七百斤左右,讓其去馱體重近四成的重量去沖鋒,便會特別吃力,短途沖鋒還行,若是長途便會馬力不繼。

  而體重一千多斤的阿拉伯馬,馱著兩百六十斤的重量奔行,算起來跟蒙古馬馱著輕騎的奔行的的感覺差不多。畢竟輕騎的負重也要達一百六七十斤。

  當然蒙古馬的優勢是耐粗食、耐寒,耐力比阿拉伯戰馬更強,但是阿拉伯戰馬速度更快,體型更大,沖擊力更強,在十公里之內,幾乎可以和蒙古馬的輕騎比拼速度。

  況且不說別的,阿拉伯馬平均比蒙古馬高上一頭,光那種居高臨下的心理優勢,便要略勝半籌。還有極其重要的一點,便是阿拉伯戰馬溫順,智商高,能夠更好的領會主人的意圖,作戰起來更能做到人馬合一,指哪打哪。

  當然,阿拉伯也有他的劣勢,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不耐嚴寒,逐鹿中原問題不大,但是若是遠征大漠,恐怕還要用蒙古馬來改良,此乃后話。

  他手里只有一千重甲鐵騎,而石趙手里光最精銳的黑槊龍驤軍就有五千,而且石虎手里還不止這一支鐵騎,從重甲鐵騎的數量上來看,他顯然落了下風。但是假以時日,他的重甲鐵騎,必將橫掃中原之地,哪怕是遇上黑槊龍驤軍,也勝算極大。

  一千重甲鐵騎組建之后,司馬珂親自帶著他們每天進行訓練。

  先是從與戰馬培養感情開始,每日給戰馬喂草料和水,給戰馬洗澡,驅蟲,做到戰馬能接受和認可自己的主人。然后漸漸的騎著戰馬出去溜達,再訓練跋山涉水、沖火圈、跨越阻礙物等項目。

  等到第一期訓練結束完畢之后,人和馬的配合已經到了嫻熟的程度,這才給戰馬披上馬鎧,訓練騎陣和沖鋒,最后再訓練各種戰法。

  這只重甲鐵騎,也精選自京口北府兵,無一不是身強力壯,勇悍且不畏死的精銳之士。

  重甲鐵騎,獨立成營,名為“背嵬營”。

  天才一秒:m.lewenlewen

無線電子書    晉擊天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