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到了。”
峽谷之巔,畢方按著帽子,縱駝而立,在他身前,是一處龐大宏偉的絕美峽谷,黑色的河流蜿蜒流淌,數量巨大的野生駱駝聚集在此飲水。
米奇色的探險裝多日暴曬洗滌變得有些褪色,幾近白色,阿爾法的兩側掛滿的琳瑯的戰利品。
黃白色的骨骼,獸牙,黑白的鴕羽披肩掛在兩側,微風拂過,輕柔的搖擺,順帶響起獸齒碰撞的輕響。
要是換成馬就更帥了確實,駱駝雖然適合沙漠,但是沒馬那么帥 你是看不起我阿爾法?給你一個頭槌!
給你一個頭槌!
頭槌王警告 前些日子畢方在荒漠之上遇到了一只野生駱駝,不知是見多了人還是什么,居然一點也不怕騎著駱駝的畢方,主動靠近,結果阿爾法不知道發什么瘋,上去甩著脖子給了那駱駝一記狠的,要不是畢方后續攔住,可能還要更過分。
阿爾法體型在公駱駝里數一數二,野生駱駝沒有防備下被砸了個正著,七葷八素,低著腦袋好半天才反應過來,嘶叫著惶恐而逃。
之后畢方的粉絲就給阿爾法起了一個頭槌王的稱號,越說越起勁,都成了一個梗了,天天能看見。
“走,下去。”
畢方一拽韁繩,讓阿爾法調轉方向,朝著峽谷下走去,下面駱駝成群,自然少不了草木。
何況這里也是難得一見的景觀。
圭爾塔·達奇。
這片綠洲雋永恒久,位于恩內迪高原,正是地球上最瑰麗的隱世寶藏之一,常有駱駝聚集,喝水休息。
駱駝糞便歷經數百年沖刷,令綠洲水源變黑,亦為其他各種動物提供庇蔭,當中包括尼羅河鱷魚。
畢方騎著駱駝,沿著懸崖奔走,尋找小路。
“附近有一個古鎮,當地人的讀法是嘎達慕斯。那是撒哈拉沙漠中的一個綠洲城市。”
“在城外不遠處就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沙漠里隨便一個沙丘都可以讓小孩爬好久才上得去。上去后往南一看,更是數不盡的沙丘。”
“在離小鎮不遠的沙丘的中央有一個四周被沙環繞著的綠洲。駱駝可以在哪里飲水。”
“沒錯,就是我們眼前這一個,圭爾塔·達奇,最有名的沙漠綠洲之一,它位于撒哈拉沙漠的正中央的恩內迪高原峽谷中,隸屬乍得境內,隱藏在一個峽谷中。”
“這里是一個傳說之地。”
有許多綠洲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達奇也不例外。
這個地方在撒哈拉深處,一直到19世紀都不被西方“文明世界”所知。
“不知道有沒有水友玩過《大航海時代2》,里面有一個需要深入內陸,然后斷糧斷水死掉一半人才能到達的夢幻中的城市廷巴克圖。”
“達奇就是個類似游戲中廷巴克圖的地方。”
“要說非洲古代曾經比現在更為濕潤,降雨豐富,沙漠面積沒有現在這么大,沙漠的氣候條件也沒有這么極端。”
“所以古人曾四處漫游放牧,并在沙漠的巖石上留下巖畫,說明當時那里還是有水草的地方。”
“在沙漠內部的大型綠洲,則有人定居耕作,現在撒哈拉內的綠洲往往還有希臘、羅馬風格的殘垣斷壁,表明當時外部文明進入這些綠洲也并不困難。”
畢方沿著小路,抬頭就能看到四周巖壁上的一些標記。
有的是簡筆畫,有的是信息,也有的是單純的涂鴉。
這些都是人類上千年在這里所留下的。
“后來隨著氣候變化,降雨減少,沙漠面積越來越大,綠洲縮小,要到達非洲內陸也就越來越困難,這些地方就逐漸不為外界知曉。”
“但是這個外界往往是相對的,對于非洲當地居民來說,這些地方并不神秘,居民也不是不可接觸和理喻的原始人類。”
現實中的達奇的情況就是如此,雖然“文明世界”不知道其存在,但非洲人是知道的,那里不但通商路、有居民,甚至有一個學術中心。
“穿越撒哈拉的商路網從法老修金字塔的時代就存在,在公元300年后逐步發達,大型商隊每年穿越其中。”
“這些商隊可不像平時看電影里面通西域的商隊就是幾匹駱駝意思一下,排成單縱隊都占不滿一個沙丘。”
“據14世紀摩洛哥的著名旅行家伊本·白圖泰,不知道有沒有人認識他,此人足跡遍布當時所知的世界。”
“當時他記載,一個商隊最少有1000頭駱駝,最大型的甚至超過12000頭!”
臥槽,這么多?
特么的,都能組成騎兵團了!
這的多少錢啊 如此夸張的數字,令觀眾咋舌。
不過他們倒也沒有懷疑畢方。
一些常識被顛覆,還有好事者抬杠,但涉及到這種沒人知道的冷知識和人物,就沒有杠子水友站出來反問了,容易露出自己的半拉屁股。
“即使這樣的大型商隊在旅途中仍然如履薄冰,先頭駝隊必須提前數日趕到下個綠洲,然后返回為主隊補充淡水,才能保證旅行安全。”
“伊本·白圖泰的旅行中先期出發的駝隊就從瓦拉塔綠洲送回了四天份的水。”
“伊本·白圖泰本人還在晚年自矜此生心愿得償,在旅行方面超過了世界上所有的人。”
我覺得不如方神(狗頭確實,什么叫單槍匹馬闖撒哈拉啊,戰術后仰 國泰民安在方神的直播間開通了皇帝!
大佬!!!
大佬V50恰開封菜方神這皇帝數量都數不過來了 觀眾對比之下,彈幕上又滿是吹噓之言。
到了乍得,這趟旅行已經到后半段了。
所謂的穿越撒哈拉成功在即,又將為畢方的履歷添上傳奇一筆,很難令人不激動。
這些商隊賣什么呢是啊,一頭駱駝帶五十公斤,都是五十噸的貨物了真的牛批 “各種原料、奢侈品和特產,從最早加工石器用的黑曜石,到后來的貴金屬,當然還有恒久不變的奴隸和鹽。”
“當時北非國家進口奴隸作為家庭奴仆使用,而西非國家則用于訓練奴隸士兵。”
“這些很多文獻都有記載,在古希臘希羅多德的著作中就有一條。”
“從蘇丹的達爾富爾起始,向北穿越一系列無人居住的小型綠洲,經過埃及的哈里杰綠洲,最后到達埃及中部的阿斯尤特。”
“這條路更著名的名字應該是叫四十天路,每年奴隸販子都會驅趕8萬奴隸上路,經過40天的跋涉到達阿斯尤特的奴隸市場,一般只有兩萬人能夠活著到達。這條商路直到19世紀末蘇丹馬赫迪起義才廢止。”
在巔峰時期穿越撒哈拉的商路多達1400條,這種大型商隊直到近代才被橫跨非洲大陸的鐵路運輸打垮,但在中部非洲仍有這樣的傳統商隊。
每年走一次,交換外界的鹽,不過規模只有幾十頭駱駝了。
傳統商隊仍走在起始于法老時代的撒哈拉商路上。
“如果情況更糟糕一些,綠洲萎縮,人口減少,再加上沿路水源點消失,那么商隊就沒法走了。”
“外面人進不去,里面人也出不來,幾代以后,連非洲本地的居民都搞不清楚沙漠對面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了,那個地方就真成了傳說之地。”
“但是這并不代表沙漠里面就沒人了或者徹底墮落成原始人了,人還頑強存在,還有國家組織,你還不能說那不是文化。”
“達奇就是這種情況,它所在的位置被稱為大沙海,從埃及的蓋塔拉一直向西延伸過我們先前走出的草原,是地球上第二大連綿不斷的沙層覆蓋區,僅次于阿爾及利亞的東方大沙漠。”
“大沙海中因為風的原因形成了連綿數百公里的巨大沙丘,如果南北向走比較容易,東西向就必須翻越一個個沙丘。
這些沙丘的西坡比較平緩,東坡陡峭且覆蓋著流沙,如果硬要東西向翻越,則向東走遠比向西容易。
所以從東部沿海的埃及和蘇丹,幾乎無法再進入達奇,這個地方就被自然界半封閉起來,連非洲東部的土著居民也不知道它的存在了。”
一直到19世紀,非洲中部特別是沙漠地區在的地圖上仍然大多是空白的。
“當時機械化車輛尚未發明,一切深入沙漠的旅行都受同一個因素也就是是駱駝的極限耐力制約,這一點對于土著居民、商隊和探險家完全平等。”
“駝隊在攜帶備用飲水的情況下可以在沙漠行進300千米,也就是說當時的探索者可以從已知的綠洲前出150千米,如果沒有找到新的水源地就必須掉頭,硬要向前而又沒有遇上新的綠洲那就只有喪身沙海了。”
看來還是方神叼一點哈哈哈 沒有地圖,橫穿沙漠!
“再加上當時北非盤踞著一系列海盜國家,歐洲人無法從北線探索。所以當時歐洲的探險者對達奇的了解只能求諸于故紙堆和非洲東部居民口耳相傳的傳說。”
完全進入到峽谷之中,入目皆是野生駱駝。
畢方不敢離黑水太近。
看著黑色河流中隱藏的一節節“枯木”就明白,黑河里是鱷魚的。
撒哈拉沙漠中僅有寥寥數個綠洲還存在著尼羅鱷,這里便是其中之一。
離得太近了極有可能被當成獵物攻擊。
這可是非洲最大的鱷魚,僅次于最大的灣鱷,為全數23種鱷魚當中被人類研究最多的一種。
畢方也不得不小心一些。
“1873年,德國探險家弗里德里希·格哈德·羅爾夫斯得到埃及總督的資助,冒險從達赫拉出發向西探索。”
“翻越沙丘的旅途對于駝隊來說實在太過艱難,在達赫拉以西偏南約190千米的地方突然天降暴雨,給他們帶來了及時的淡水補充,羅爾夫斯遂將此地命名為雷根費爾德。”
“但由于有流沙的影響,駱駝實在無法爬上沙丘的東坡,他們只能轉而往北,沿著山谷一直走到了埃及西北的西瓦綠洲,此次探索遂以失敗告終。”
“當時為了假扮阿拉伯人,羅爾夫斯甚至自己做了割禮。”
“一直到五年后,羅爾夫斯受德國非洲協會委托前往非洲中部乍得的瓦代,這次他從北方利比亞海岸南下,終于到達了達奇,成為第一個到達此處的歐洲人。”
得益于自己的記憶森林,這樣的小故事畢方完全是信手拈來,連年份都能記得一清二楚。
這種本事著實震驚了不少粉絲。
媽的,方神怎么知道的那么多?
好像要畢方的大腦啊吃到方神的腦子會變聰明嗎你只會中朊病毒聽起來這綠洲很叼啊 看著里的駱駝數量就知道了啊,河里居然還有鱷魚!
動物世界常客了屬于是,我唯一能認出來的鱷魚 “每天,數以百計的駱駝趕到齊膝深的水里喝水和休息。數百年來成千上萬的駱駝糞便已經把水染黑。”
“我們只能在這里看到一條獨特的黑河。”
“這里也是撒哈拉沙漠剩下的最后幾個尼羅河鱷魚聚居地。”
峽谷巨大,綠洲也大,否則容不下一群尼羅鱷在此休養生息。
也正是足夠大,這里的景象千姿百態,觀眾甚至還看到了沸水。
撒哈拉沙漠上有一些綠洲,是靠著火山溫泉泉滋養而存活下來的,達奇綠洲也有一段帶溫泉。
在離開接近沸騰溪水的一段距離開始有魚生活,漆黑如墨的河水憑借著日光勉強能看清一些,一群羅非魚幼魚緊緊地跟著它們的媽媽。
更遠處,畢方又一次目睹了一場狩獵。
那是一只喝水的小駱駝,被鱷魚一口咬中后拖入水中,不停掙扎。
鱷魚哪會放過這到手的美味,數只圍攻,水面翻起浪花,幾個死亡翻滾,小駱駝就沒了生氣。
畢方看了看距離自己不足三米的黑水河畔。
眾人毛骨悚然。
。頂點手機版網址:
請:wap.ishuqu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