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照射下,大地只有黑白兩色。
細膩的砂礫反射著月光,沙漠表面微微泛白,僅有一塊黑色的斑點突兀的出現在這銀毯之上。
體型巨大的駱駝彎曲著長頸,低頭喝水,漆黑如墨的水面泛起層層陰亮色的漣漪。
畢方單膝蹲地,伸手沾了些水,放在鼻子前聞了聞,彈了彈指,將水漬甩盡,又在沙地上蹭干。
“沒有異味,應該是正常水源。”
今天并非滿月,能見度有限,畢方無法通過目光判斷水源的純凈度,只能粗略通過嗅覺判斷。
“沙漠里所有的綠洲水源都是活水,死水是無法在這里長時間存在的,這里有著世界上最高的水汽蒸發率,一杯100毫升的水裝在最普通的玻璃杯中,幾分鐘就可以蒸發得干干凈凈。”
“不過,即便是活水也不能掉以輕心,沙漠中有著數量龐大的野駱駝群,它們經常會在水源中排便。”
“尤其是在一些固定路線上,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駱駝喝水和休息,它們甚至會直接把水染黑。”
“這樣的水駱駝喝了自然沒事,但人可沒這樣的體質,也遭受不住這樣的水源。”
“沒有異味,排除掉附近的危險生物,大概率是正常水源。”
好耶,找到水了!
方神也就看一樂,真找水源還得看我阿爾法 你禮貌嗎?
畢方站起身,用樹棍探著灌木叢,避免里面藏著什么毒蟲蛇蝎,接著開始折斷枯枝,準備生火燒水。
這片綠洲很狹長,從高空看就像是一只香蕉,總面積大約在一個足球場左右,不算小也不算大,四周簇擁著寬度不到三米,狹窄的綠植帶。
畢方繞了大半圈才收集到足夠的柴火。
這些死掉的植物喪失了汲水能力,相較于雨林潮濕的氣候,只要在沙漠中待上一天,就會徹底失去體內水分,成為極易點燃的柴薪,這也是沙漠中為數不多的便利之一。
畢方從背包中掏出兩塊燧石,單手摩擦,幾粒火星飄在干枯的枝條上,反復幾次,很快就在在黑暗中燃起了一圈橘色光芒。
光焰驅散了寒冷和黑暗,畢方挑出一根較粗的樹枝,舉著它來到水潭旁。
水面清晰倒映著火光,可依舊看不出水色。
畢方放棄了這個想法,繼續煮水。
“如果你沒有在沙漠中找到了直接水源,而是只找到了綠色植物,那也可以直接在綠植上套上塑料袋,等待白天的蒸騰作用,再加上晝夜溫差的方式蒸餾,得到干凈的水源。”
“古代打仗說千里不運糧,意思就是走一千里運的糧食就已經不夠騾馬和押運的人吃了。”
“背著50斤水流了40斤汗,是沒有意義的,根據自己的生理情況以及路程情況合理配重。一般情況在沙漠里4000毫升就可以了。”
“不過嘛,我有阿爾法,背負的水資源翻三倍都沒什么問題,限制我們的反而是容器了。”
“裝水對容器要求比較高,并且還要能夠妥善儲存,最好的其實還是動物的胃袋,或者手藝高一點,可以用它們的皮。”
畢方在背包中翻了翻,取出了幾條死去的響尾蛇,這些都是這些天他在路上遇到的,有些已經吃掉了,只留下了蛇皮和蛇胃,此時已經成了極好的儲水材料。
“雖然響尾蛇體積并不大,但它們的胃都有極其良好的擴張性,一條蛇裝下兩升水都毫無問題,而且它就像氣球一樣,只要在最后打上一個結,就不會漏。”
畢方將蛇一條條批在手臂上,帶著它們來到水塘旁,開始清洗,制作。
四條蛇,再加上一個水壺,可以帶上將近一萬毫升的水,省著點喝,又能堅持小一個禮拜。
“晚上睡覺還是不要離水源地太近了,容易碰上其他動物,我們明天還可以回來。”
稍微取了點水,畢方沒有選擇逗留在這熬過整個夜晚,而是牽著飲飽水的阿爾法向著西南方向離去,也沒有特意找遮蔽物,挖了個坑,講究對付了一晚上。
等到第二天一早,畢方重新來到水潭邊,繼續燒水,看了看四周環境,甚至澆水洗了個澡,衣服也洗了一遍,將渾身的燥熱一洗而凈后在綠洲附近尋找起合適的植株,編織起了軟籮筐。
阿爾法在綠洲中啃食著嫩芽,嘴巴歪來歪去,填補著這些天的損耗,甚至還難得的撒了尿,經過多次反復吸收,簡直濃得像是膿液,雖然有些重口味,但還是讓許多觀眾大呼驚奇。
話說,方神是不是裝太多了,感覺要爆啊 這乳黃色的顏色,讓我有點不太好的聯想(狗頭)
你想到了什么,大膽說出來!
過于前衛我們古板人看不得這個 話說真不會爆嗎?
用枝條編織而成的籮筐掛在駱駝的兩邊,畢方將灌得鼓鼓囊囊的蛇胃袋放入其中,像是一個個灌滿了水的乳白色大氣球,可以清晰的通過表層看到內部流動的澹水,不免讓人擔心是否裝得太多。
“不用擔心,蛇胃帶的擴張性大得很,而且我特地編織了軟籮筐,不容易破的。”
畢方捏著駱駝兩邊的籮筐,都是長葉子編織而成,與其說是框子,反倒更像是鏤空的袋子,將水袋牢牢兜住。
做完這些,畢方回頭看了眼阿爾法,發現它還在灌木叢中吃草。
絕對餓壞了 話說阿爾法很久沒吃東西了吧(狗頭)
有吃一些,其實老方也不是一點植物都沒遇到,上一次不遇到了兩棵樹嗎?只不過我感覺都吃不太飽的樣子可憐的孩子駝峰都癟了不少 一頭成年健康的駱駝在吃飽喝足的情況下,可以連續不吃不喝堅持1530天。
在正常情況下,駱駝一頓就能吃下約13公斤的干料,喝下約10升的水。
如果是在極端情況下,比如從沙漠中回來,一次能夠吃下至少30公斤的食物,喝下最多120升的水。
它們每天吃下和喝下的食物和水遠遠超過了其身體所需,這其實就是在儲備,標志就是駝峰充實且直立。
吃得多、喝得多,為駱駝日后的耐饑渴能力打下了基礎。
跟著畢方這么久,就像觀眾們說的那樣,駝峰確實沒有一開始那么鼓脹了,看起來有些懨懨的,尖峰都有些軟塌,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坐久了。
駝峰中的脂肪也需要補充,因此畢方決定等上一天,如有必要甚至是兩天,等到明天再出發,盡可能的讓阿爾法回到巔峰狀態。
“時間還多,接下來再看看有沒有食物可以收集。”
綠洲中有幾顆杜姆棕櫚樹,或許還可以找到一些果實。
水潭中也可以尋找是否存在魚類,做進一步的補充。
“魚類的生存離不開水,水恰好又是沙漠最緊缺的資源,所以,很多人可能會以為沙漠中不可能有魚。”
“但是沙漠也并非完全沒有生機,在沙漠中通常會有綠洲,而綠洲的水中就可能有魚,尤其是地下河眾多的沙漠,比如我國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綠洲中就有鯽魚和草魚。”
“除了綠洲意外,沙漠里的暗河、湖泊以及洞穴都有可能。”
綠洲,湖泊,暗河,這不是一個東西嗎(瑟瑟發抖)
大膽!放肆!你是在質疑方神嗎!,狗頭保命 我方神不可能錯!
“還是有區別的。”畢方摸著腦袋哈哈一笑,“一般情況下,沙漠中的湖泊就是綠洲,但是也有例外。”
“巴東北部的牛拉尼昂州有一個面積1500平方公里的沙漠,就是著名的千湖沙漠。”
“巴西主要是熱帶雨林氣候,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所以有沙漠確實比較罕見,而這個沙漠的形成其實與熱帶雨林氣候有很大的關系。”
“因為巴西降雨太多,因此它的兩條主河經常季節性的泛濫,泛濫的河水攜帶了大量的泥沙,注入到大西洋中,就會在入海口形成大量的黃沙丘。這些黃沙丘由于海面上吹來的信風的影響被吹到內陸地區,就形成了沙漠。”
好家伙,屬于是物極必反了奇怪的地理知識增加了 畢方從樹上折下一根枝條,做著魚線和魚鉤。
“沙漠形成后,由于這里的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600毫米,所以一旦到了雨季,這個沙漠中就會形成大大小小的湖泊,因此也就有了千湖沙漠這個名字,但它并不是綠洲,因為這個湖泊并不穩定,而綠洲的生態是穩定的。”
“干湖沙漠和河流相同,所以有大量的魚類,有一個世界上擁有魚最多沙漠的成就。”
畢方將一小節彈性枝干加工,做成卡勾結構,將其塞進一小節管子內,綁定在魚線上,扔入湖中。
“其次是暗河,沙漠的暗河形成多種多樣,有本身下雨多,但存儲不住,進入地下的,也有完全干涸,但是由于沙漠的晝夜溫差較大,空氣中的水汽在夜晚會飽和并凝結通過沙漠表面進入地下,常年的累積后會在一些沙漠地區的地下形成流動的地下水。”
“沙漠暗河沒有入口,但是有出口,并且與其他水系相連,這樣其他水系中的魚類就會進入其中。”
“不過,進入暗河后由于沒有光線,所以這些魚往往會退化掉眼睛,成為盲魚。”
“在撒哈拉沙漠中的圖阿格雷人完全生活在沙漠之中,作為人類,他們自然需要水和食物,其中水的主要來源就是暗河,而食物就是暗河中的魚類。”
“長期生活在沙漠中,圖阿格雷人能夠準確地找到暗河,接下來就是開挖,當露出水來時,他們就會把魚鉤上掛上昆蟲來釣魚。”
又是一個奇跡型人種珠穆拉瑪有夏爾巴人,潛水的那個有什么人來著,還有馬賽人,大家都是人類,為什么他們這么吊 但是方神比他們所有人都牛逼!
懂了,方神是究極生物!
我早就懷疑老方不是人了(滑稽)
“最后是洞穴,沙漠中除了暗河、綠洲以及湖泊外,還有自然形成的洞穴,而這些洞穴中有些是有水的,在這些有水的洞穴中也是有魚存在的。”
“丑國的死亡谷是一片干旱、荒無人煙的地區,里面的莫哈韋沙漠就有一處130米深的洞穴,里面就被人發現存在魚類,這些魚的體長不足5厘米,數量約有300條,之后科學家們將其命名為魔鳉魚。”
“綠洲就沒什么好說的,因為綠洲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小生態,水中有無嵴椎動物,也有水生植物。”
“只不過,上述地形里,魚的體型大都不大,因為在以上大部分的環境中,食物豐度都很差,無法養活大型魚類,而這些小魚正是靠著較小的體型,對能量的需求低,頑強的生存了下來。”
“也正因為這樣,我們不需要太好的魚竿,一根樹枝就夠了。”
說話間,畢方一把拉起了樹枝,一條不過巴掌大的小魚掛在了上面,不斷地拍打著尾巴。
“羅非魚,撒哈拉沙漠里最常見的魚類,看來它的地下的確四通八達。”
嘶,真有魚!
沙漠里釣魚,有一手啊還的是你 沙漠里的魚會更好吃嗎?
不會,會更貴 畢方將其摘下,將其放進婁匡里,將魚鉤上掛上果子,繼續扔進水潭中。
等待下午,阿爾法停止了進食,畢方也收獲頗豐,在夜晚吃了一頓烤魚大餐。
第二天,阿爾法繼續進食,一張大嘴單調的咀嚼著,好像永遠不會疲憊,像是一個無情的吃草機器。
畢方摸了摸阿爾法的駝峰,發現基本恢復了大半,可見已經停留的差不多了。
將水壺最后灌滿水,畢方拉走了還在進食的阿爾法,騎上后背,繼續前進。
腳下是茫茫的大漠,頭上是藍的沒有一絲雜色的遼闊天空,天空與茫茫大漠在遙遠的邊際合成一線。
馬里已成為背景,或許是明天,又或者是后天,他們就能抵達下一個國度。